学生时期的winner很好理解,因为大家都在朝一个方向努力,做的一样的事,于是谁成绩好谁就是winner;可是loser就不太好界定了,若是以后毕业出来大家干的还是一份工作,他干的不好,那他无疑就是loser,可现实显然不是这样。他在某研究所工作,整日戴著800度近视镜,不修边幅,跟谁都处理不好关系,多少次提职称加薪都轮不到他,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恰就是超级计算机-银河I的核心专家,他到底是loser还是winner?

他在某部工作几十年,50年代赴苏联学习雷达技术的技术员他是之一,到现在他早已是享誉全军的雷达技术专家,获得的荣誉无数。国内的雷达研发,外国雷达进口都有他参与,评定。可他不懂"那一套",至今只能窝在某修理所里。所以他到底是loser还是winner?

远的不去多扯就说我周围,小时的同窗学习一直第一名,现在研究所做材料基础研究,多年保持的看球赛习惯延续至今,他是个乐活族。我认为他是典型的智情体三高,所以在我看来,他一直是winner。高中时的学霸高考其实并不算发挥突出,现在在上海某医院做麻醉师,他也乐活,从认识他到现在我觉得他就没lose过。初中的女学霸去年上海交大研究生毕业后待业在家等生宝宝,你觉得她是loser吗?拜托我无法定义出到底怎样才算loser,如果非要用钱,用地位,用法拉利和古奇来定义谁是winner,那么对不起,他们全部都是彻头彻尾的loser,活的可惨了。也许题主想问的是,那些学生时代成绩不错的家伙后来过的没那些成绩差的好呢,现在是不是瘦里吧叽戴著圆眼镜穿著洗了快透明的白衬衫一副古板样,在单位随时张嘴喷粪,在家狂喝酒怪世道怪自己不得志?对不起,据愚观察偏执狂者在人群中毕竟是少数,大多还是很正常的。


优秀的人在不知不觉中都会慢慢形成一种自信和成就感。这种感觉会在很多方面发挥极大的优势,但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造成一定的武断和自我中心主义。在学生时代,不容易形成利益中心,也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同学间的相处即便不太愉快但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在职场中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的力量。(这种体会在学生时代也会有,但没有在职场中那么深刻与现实,学生时代毕竟是单纯无利益纠结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很难把团队组织起来(除非是卓越到让队员崇拜者),一贯的优秀自信也使得在做事时容易偏激。这时候,如果一个个项目都做砸了,加上人际交往上的淡漠和缺乏,孤独和失败感渐渐取缔了原先的优越感,那种张狂和梦想也就不会再在。所以也有句古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学生时代的优秀是一种「输入」胜出,而职场的赢家需要的是「输出」。在学生时代「学习」是主角,学习能力人各有异,也就有了高低之分。虽然在学校老师一直强调要「学以致用」,但在目前的教育来看,大部分的「学以致用」其实是「学以致考」。学生自然更多的时间就花费在大量准确输入,怠慢了输出。在职场上,如何正确「输出」才是王道。很多人是很有才华,但是却是内才,在这个什么都要求快的时代,慢热的内才自然也就要在漫长的等待被发现的过程。然而有的人虽然才不如人,但是他知道如何运用自己已有的才能,把这些进行整理精心包装后输出。所以输入和输出是不太一样的,自然优秀的人物也会有所变化。看了大家的评论,发现有「情商」、「浮躁」、「自满」的评价........的确在学生时期优秀到职场上落后了的很多人都会存在相似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无论学生时期优秀与否,不努力、吃不了苦肯定在职场上不会是一个大赢家。环境的变化需要一个适应时期,但这个阶段不应该太长,长了人容易消极。迅速调整,丢到原先有的一切,「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初学者的心态去成长,一切都会慢慢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我们总是想得太多,踏实做的太少。


亲历者答:不想上班。

.

自尊心过强惧怕失败,擅长独立作业缺乏合作意识,名人励志故事看多了学会了形式看不见真实差距,信奉英雄主义以为能以一人之姿对抗整个世界,总感觉他人给的善意建议都是针对活出一颗玻璃心,把「自我」与「原则」看的太重却忘了自己是否有资历在职场中被迁就,吃过太多以智商定胜负的甜头以至于迟迟不能看清新的生存规则,总以为是世界错了,而不是自己错了的顽固中二病患者,最容易有题目中说的转变。另外觉得这个问题不适合科研学术人员也不适合女生,前者依然处于一个以「学习、研究能力」为重的环境中,而真正聪明的女生,还是只要巧妙的偷懒就好了,她不需要所谓的「成功」做点缀。.


学生时代太过优秀,不小心亮瞎了自己的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