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教育问题学生会占用你教育好学生的时间,所以这个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一个「资金对冲」问题。简单来讲,教育好学生收益稳定但收益有限,教育问题学生虽然概率低,但是一旦有所转变就可以迅速拉高平均分,所以你需要通过风险计算来搞清楚分配多少精力在问题学生身上。

但是问题在于这里面变数太多,你也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性格和能力数值化,关键你也不可能绝对理性,所以你大概可以记住从收益出发的结论:

1.如果你想在这样的教育里收益最高,你需要把大部分精力分配给好学生,用来对冲你教育问题学生承担的风险;

2.分配一些精力给问题学生绝对比完全不管要好很多。


谢邀。

加班中途答个题。

首先,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老师来说,用词还不够贴切,应该问的是,「问题学生是不是真的值得被研究?」

著名特级教师,教育家,名校长李镇西老师来我校交流的时候说过,问题学生是最宝贵的研究对象,从他们身上研究出来的东西往往是最有用的。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听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课,上完课后,另一个特级教师谈到了薛老师的一个教学案例。

某次,薛老师很不幸分到一个有问题学生的班级,这位同学的疑难杂症是不做作业,上课不听,成绩个位数。之前接手的老师各种软磨硬泡,皆不奏效,于是干脆放弃,让他自暴自弃。

薛老师接手后,经过观察发现,这孩子智力并无问题,小学语文内容不难,按他的智力水平努力一下不难掌握,但他显然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就是产生了很强烈的厌学情绪和习得性无助(破罐子破摔),压根没有努力的动力,因此成绩上不去。

薛老师决定对症下药:他先把这个孩子叫过来,偷偷告诉他,下次单元测试可以让他开卷考,语文书随便翻,同时薛老师在考试的时候把他的位置调到最后,规定全班同学谁都不可以回头。就这样,这个问题学生这一次考了个70+。

全班几乎惊掉了下巴,在加上薛老师对他大加赞赏,使得众人对他的目光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时候薛老师私底下告诉他,开卷考仅此一次,下次就要闭卷了。学生这时候发现,其实只要把书上的东西记下来,老师上课讲的话记下来,考个过得去的分数不难。再加上他不想让别人觉得他是作弊的,因此努力学习,在薛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彻底摆脱了习得性无助的困扰,重新燃起了对学习的兴趣。

案例说完了,有什么启示吗?

其一,传统观念认为,教育问题学生费时费力,其实不然,找准问题,用对方法,效果可以立竿见影,教育此类学生,时间应花在找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上,这一点搞明白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不需要太多时间和精力。

其二,如同其他研究一般,最宝贵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找到一个好问题往往费力劳神,而问题学生直接把一个好问题送到你你面前了,多研究几个问题学生,教育水平自然就上去了,就如同解难题解多了的高中生,成绩一般不会差。

其三,学生的问题往往是有共性的,只是程度的深浅区别。例如,问题学生会有厌学情绪,一般学生就不会有吗?很多学生阶段性都会出现这个问题,有了这个案例,可以推而广之,以后有此类情况都可以做类似操作。

举个例子,昨天有个同事和我交流,说她发现,她所教的一年级有一个现象,很多老师会在期末考试前让孩子们做一遍试题,然后考试的时候依样画葫芦再做一遍。她觉得这是泄题,是作弊,很反对,自己班坚决不这么做,但结果就是成绩不太好,受到校方和家长的双重压力,问我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如果其他班级都这么做,你们班也应该这么做。

你可能会质疑这不是变相作弊糊弄家长和学校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年级要教什么。其实对于一年级,分数远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自我能力的认可。如果他们发现自己期末试卷不会做,自己的期末成绩和别的班差很多,他们就会陷入自我怀疑,或者怀疑老师,长此以往对孩子并不利。老师把期末试题渗透到期末复习中,并不是孩子在作弊,只是老师主动降低测试难度,避免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的一个方法。让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能有效激励他的学习积极性和听课效率。随著年级的升高,慢慢把题目换成类型相似题目的操练复习,让孩子学会迁移。

一年级孩子做题目往往有老师为他们读题目,这也不能算作弊,毕竟他们连题目都读不懂,老师不过是提供一种类似拐杖的作用。没有人要求孩子一上来就能跑吧?先让孩子能勇于迈腿,他才会对未来的道路充满期待和信心。

而以上这些,都是从薛法根老师研究那位问题学生的案例中拓展出来的。

最后,如果想不明白,我可以做一个比喻。推动医学进步的往往是对疑难杂症的研究和攻克,相对应的,推动教育进步的恰恰是对问题学生的研究和教育。医学如此,教育亦然。


我以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倾向性上的误导。如果是高等教育。那么我们是按照学校的录取原则和分数标准去分配教育资源。但如果我们聊的是基础教育。社会能力有限是能力有限的问题,要承认,要解决。但不要讨论什么值得不值得。

这是义务,是责任,是必须的。我们应该讨论的是如何教育和教育方案。而不是,是不是要放弃一个人。甚至是几种人。

这太糟糕了。

如果不教育,现在是问题学生,那么以后就是问题公民了


这个问题让我看了就心里很难过,就如同在问「一个生病的人该不该活在这世上」类似的感觉。

因为本身就在做问题学生(厌学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障碍、学习障碍等)的教育工作,所以很负责任地说,除非有不可弥补的先天缺陷(这部分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来帮助),一般所谓问题学生,只是没有成长好,或者遇见了你所没有了解的困难而已。没成长好不是学生一个人的错,也不代表以后他依旧不会好,更不代表他不值得教。

说个我自己学生的真实案例吧(个人信息已隐藏)。学生H是高二找到我的,当时他的状态是不想上课,因为完全听不懂,150的卷子十几分,二十几分,连语文都是这样的状况,蒙都蒙不对。在学校天天想著法子与老师对著干,想著法违反校规,无节制玩手机,与校长对骂,宁愿在宿舍睡觉也不愿意去教室,作业之类就更别说了。家庭关系极差,父亲直接当面说我孩子没救了,我花钱买个文凭就完了,只求别杀人放火;母亲全职在家照顾他,可是根本没有方法帮到孩子。孩子对自己的未来也全然不抱希望,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

后来孩子呈现出情绪障碍,不说话,不沟通,或者一沟通就发火,不想出门,不想社交,沉迷于网路中不可自拔。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终于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孩子。

经过1月的咨询,孩子第一次说我觉得还是想上个大学。3个月后,孩子说我太差了,感觉无法实现。一个学期,成绩情绪有所起色,孩子自己说,我可能可以上大学了。这个过程中,我做的事情是释放孩子的压力,帮他能够面对自己的情绪,认识到问题究竟在哪里,并告诉他这些问题能够改善,以及在过程中不断地告诉他该如何具体改善。

今年以来是这个孩子改变最明显的一年,因为有前面的基础,手机网路基本可以正常自我管理使用了(我们从来不采取强制戒除方法,是一步一步自然改善的结果),极端情绪爆发基本没有出现过,我有看到他会有情绪起伏厉害的时候,但基本能够自我妥善处理,终于开始理解父母,父母也重新开始理解孩子。最为明显的还是成绩,从原来基本听不懂,到现在150的卷子能英语数学语文都能达到120以上,其他科目100分能到7-80,作业已经不必监督要求了,自我目标从上个学,逐渐演变成为上个好大学(有一天孩子问自己是不是有可能申请到奖学金,因为爸妈付出太多了)。

这样状态的学生,你绝对不会认为他是问题学生;而你也很难想像,这是一个确确实实的曾经的,所谓的,「问题学生」。

说到这里,不是为了说我的案例有多成功,而是说,哪怕是一个所有人都认为无可救药的学生,只要方法方式对了,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成长所需,他们都会找到自己的方向。

而根本没有值得不值得这个问题。

只有你愿不愿意教罢了。

当然,我也理解在校工作的老师,这种压力与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要求所有老师都得这样教的意思,而是仅仅就问题回答问题。

值不值得?值得。

有没有条件?那就看个人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