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很多公众号,也问了一些人,发现很多上海人觉得前法租界一块的地区是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所以很想知道在后殖民时代,殖民时期的文化到底对于上海人来说意味著什么?法租界这个名称存在于当下是否恰当?


普通上海人对题主说的概念恐怕没什么认识,之所以当年法租界这块地方有点特别 只是因为那里无论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确实出色,是上海的精华所在。

要地段有地段 闹中取静心你看看多少政府机关 文化部门把办公地点放在那里就知道了。

大量文化名人高知高干解放以后也都被安排居住在这一区域。

这里说一句人文荟萃 也不为过


只有loser才会介意法租界这个叫法

我家就一直法租界这样叫

强大了就无所谓了

反正现在都是俺们占著

管你什么颜色的过来也得客客气气的给我们交房租

真租借了

(逃


在上海,大多数上海人最喜欢的就是前法租界区域了,法租界这个词,是这些年开始大行其道的,以往上海人叫那里「上只角」比较多。或者直接叫路名,湖南路,武康路,淮海路啥的。

随著外地人口急剧增加,他们不会上海话,所以也不知道上只角这个词,于是「法租界」这个词开始流行,如今大量公众号也在使用。

我个人非常反对这个词,从来不用,这完全就是崇洋媚外,丧权辱国的一个term阿!但是架不住大量人口都在使用,木已成舟。强烈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禁止自媒体用这类词!

不过上海人的崇洋媚外也是深入骨髓的,所以我很少见到其他人说这个词不合适,也没见过有人说这里不美的,不会有人觉得租界区的建筑和环境是殖民文化,大家都很喜欢这片区域。

上只角的美是客观事实,桐阴静悄,精致的各式洋房掩映其中,读一下铭牌,你还可以脑补一下张爱玲巴金孙道临鲁迅孙中山宋美龄等人在此生活的情境。 然后意淫自己是个旧上海的大小姐,而不是黄包车夫的女儿,更不是家破人亡的难民。

其实放眼全国,曾经的租界都是环境优美的地方,鼓浪屿,青岛八大关,北京使馆区,不也是旅游胜地?也许大家对美的体悟是相似的吧。

上只角,地段好,六个字足够。

感情?没多大感情,我从小又不住那,我只对破破烂烂下只角老城厢有真感情。租界?殖民?文化?理此类概念太空,当年洋鬼子抑或外星人是那里主人,关我什么事。

此外我两个前同事,一个住上音附近,一个复兴公园附近,地段黄金吧。人家自报家门,也就是上海人最习惯的方式:住什么路/住什么(附近),根本不会提什么「法租界」,这类地段还怕310不懂?听者自然附和「上只角嘛,地段好啊」。说什么「我住勒法租界」,被暗嘲死还差不多,「戆by一只,算侬老卵煞勒。」


很多外地人提到上海租界会觉得是丧权辱国的象征。但不得不否认上海的繁华起源于租界,租界让上海成为了当年威震八方的远东第一大都市,让上海的文化在30年代远播东南亚。

租界在真正的老上海人眼中是上只角,能在租界里有一套房产是当时不少人的梦想,能住在租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上海滩》中,丁力刚遇到许文强时,有句经典的台词:「文哥,我的理想就是有一天把家从闸北搬到霞飞路或静安寺」。霞飞路的所在地就是当时的法租界。


听到醋味十足的大批判之后,发觉自己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历史文化,竟然被人妒忌到发狂,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

你们叫上海人讲普通话。这个读唐诗、宋词都不押韵的所谓「普通话」,不就是晋朝起,阿尔泰人不断屠杀,凌辱中国北方,所带来的殖民文化吗?

有很多人,因为拿不到一张被「后殖民文化」染黑过的户口,在网上破口大骂:说那些「后殖民文化」是全国每一个的,不应该让上海人独享。----- 请问这是什么感情?

提到「法租界」,有很多游客,跑到上海,在我们上海人熟视无睹的法式建筑前,换个N个姿势自拍。---- 这是什么态度?


郊区土著仰望。。
当然咯我:丈母娘,我了该愚园路高头有一..丈母娘:喔唷灵额呀,琳琳弄快点看看个小fu子老来噻个,卖相啊好......我:m妈,我还么刚完,我不是有一套房子是有一个姘头(害羞)丈母娘:滚!我:侬晓得个姘头是撒宁,是法国总统萨科齐呢子个兄弟拉个阿姨拉个小叔子拉个女儿个啊家个姐夫拉钩女儿的........丈母娘:好了伐要刚了,阿姨刚刚刚个才是气话,侬伐要忙心里起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