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无上的金钱?还是坚持自身的原则与道德底线?还是信仰真理?


我会站在胜利者那一边!

我记得修真4万年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人妖大战当中。那些长老,刚开始是代表人类巅峰战力,勇敢地和妖族做著斗争,但他发现妖族是大势所趋的时候。这些长老立马背叛了他们曾经的传统,加入了由人化妖的过程。从而获得了更高的寿命和更强大的力量。而革命者则是其中的炮灰。在这个故事里面我清晰的看到,哪有什么正义与邪恶,好与坏。只有弱肉强食罢了。

那么我希望,在出现弱肉强食的时候,我能成为食物链顶端的那个人。

回到主题,我当然希望得到金钱,但如果真理可以让我获得更多的金钱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站在真理的那一边。


发一些大德们的句子,读完下来自己选择吧。

你也许很富有,拥有各种才华,你也许是个专家、是个伟大的科学家或者商人,你也许拥有权力和地位,但到了生命尽头,那一切不都是毫无意义的吗?所有的艰辛、悲伤、所有深重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人类所收集的所有幻象—他的神明、所有的圣人等等—那一切不都毫无意义吗?请注意,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必须问问自己,别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将生死分离开来。死亡在生命的尽头,我们尽可能把它推得远远的—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间隔之后;但是,在旅程的尽头,我们不得不死去。而我们称之为生的又是什么——赚钱、朝九晚五地上班?拥有无尽的冲突、恐惧、焦虑、孤寂、绝望和沮丧?这整个生存方式,我们称之为生活、生命。.... 而死亡意味著这一切的结束,我们所思考、所积累、所享受的一切的结束。但我们依恋这一切,我们依恋我们的家庭、金钱、知识,依恋我们赖以为生的信念和理想,我们依恋这一切,而死亡说:「都结束了,老兄。」...:头脑为什么将生与死分开?为什么会有这种分裂?是不是有依恋的时候就会存在这种分裂?你能否与死亡一起生活在这个现代世界上——不是自杀,我们说的不是那个——而是在活著的时候就终结所有依恋,那就是死亡。我依恋我住在其中的房子,我买了它,花了一大笔钱,我依恋所有的家具、画作、家人以及关于这一切的所有回忆。然后死亡来临,把这一切一扫而光。..你能否与死亡一起来过每天的生活,每天都终结一切、终结你所有的依恋?因为那就是死亡的含义。我们将生死分开,所以我们永远心存恐惧。但是,当你把生与死合为一体——生命和死亡——那么你就会发现头脑有一种状态,其中作为记忆的所有知识都结束了。- 克氏

人们汲汲安排世间诸事,安排未来事业规划,挣多少钱,博多大地位,买多大房子车子,孩子上多好学校,做多少善事,盖多少庙;唯独不考虑一件事:死亡。人们更多考虑的是死后遗产分配,往生地方等。这是颇有意思的现象,人们热衷与死前死后事,唯独回避死亡本身。因为,若面对死亡,前后之事当下成空! ?——澄江明月色成空

知道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是无常的,这样的人就是觉悟者。你从无常之物中所获得的快乐,实际上是种痛苦。一个人不再渴求感官对境的话,就已经自由了。那些享受感官对境并从中感受到极喜的人,拥有的只是一具动物性的身体。他们赚钱、攒钱直到死去,最终,所有的东西都留给了妻子和孩子。积累了山一般高的善恶业之后,个体就开始了一段旅程。- —-真正有学识之人,不会把外在世界的任何快乐看作是真实的。他们丝毫不会觉得外在事物是真实的,也不会认为这些事物有一天会派上用场。除非你觉得世间万象都是不真实的,否则你的注意力就是会转向它们。只有当一个人觉得客观世界是真实的,觉得今天或之后某一天,自己或其他人用得上它,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被世界的表象所吸引。了悟了本质,并且不觉得外物客体在今天或任何时候会有用途,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能利益他人的智者。智者不会把外物客体看作是真实的。他厌倦了它们,并从中退休了。无需理由,他就总是处在平静之中。-室利·悉达罗摩湿瓦·马哈拉吉(「灵智宝鬘」 中译。)

除非,你找到内在的宁静,那源源不绝的无有冲突的所在,否则,外在的一切所带来的感官的满足或者心灵的满足,究其根本都是疲惫或者逃避的表现。人们真的是在以苦为乐,放纵欲望的外表不过是为了掩盖内心深处的恐惧悲伤。心灵的逃避催化出无数心理治疗、精神分析、乃至哲学思辨,然而,除非你向内走,否则一切路都是死路,一切分析都是作茧自缚,无论看起来多么完美,多么通畅,多么神往。感官疲惫的人们会认为向内走真的很无聊,甚至很孤独,很乏味,所以他们宁愿在此起彼伏的痛苦快乐中享受著一生的无常,将心灵要么寄托在金钱权利女色的追逐上,要么寄情于社交活动,朋友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或者人生成就的陶醉中。人们说他们厌倦无常,想摆脱痛苦烦恼,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其实大部分人都是乐于无常与烦恼痛苦的折磨的,这种多数人皆具的「自虐」倾向是小我的伎俩,无论我们沉浸在过去回忆中的痛苦还是快乐,抑或憧憬未来的期望或者担忧,其实都与对境无关,而只与我们自我有关,一遍遍的重复播放或者投射,将自我扎扎实实的坐牢了存在的假象。正是因为对存在的深深渴望,几乎所有人都对痛苦上瘾,他们对于快乐乃至灵性的追求,也是因为对于痛苦的潜意识的成瘾。因为痛苦你才会感觉快乐,因为快乐你便想让快乐长长久久, 想让痛苦永远bye-bye,在这分别的角力中,「我」变得无比重要,可是这个自虐成瘾的「我」,回忆中的「我」,期待中的「我」,又究竟是何方神圣呢?真相赤裸的让人无法直视,都吓跑了。。。。——澄江明月色成空

钱,若剥去人赋予它的名与相,就啥也不是!人的心,创造了它,然后又将其奉为上帝!有人因之朋友反目;有人因它日日笙歌,甚至锒铛入狱。因钱而诞生的世界,连带著我们的心。因我们不知如何寂灭贪欲之心,所以佛说你可以从布施钱开始,因它连带心。这是方便。梁武帝无功德,因他布施了钱却没有布施心。 ?——澄江明月色成空

我们可曾安静地观察过自我?如果剥去我的身体,我的房子车子票子,我的信仰、人生观,剥去我的亲人朋友工作,剥去我的名字记忆,那么还能剩下「我」么?没有了,剥去这些,所谓的「我」的概念就会变的无比模糊。这说明所谓的我不过是这一切的组合而营造的一个幻影,而我们却把这个幻影当作真实的自我,给它贴上各种价值的标签。死亡时,这个虚幻的自我必然消散,没了啊!但是承载这个幻我的,却因为对于幻我执取而做下种种善恶无计业等,不断轮回。好比火烧锅底,这一世生命之火熄灭了,锅底的焦垢却不灭啊!——澄江明月色成空

淫欲,真的与外在的女色有关么?饥饿,真的与外在的美味有关么?那是错觉!疥癣奇痒难忍,用火烧之,顿生快感,这火,就是外在的」食与色「,火无罪,罪在癣疾;癣无罪,罪在不知。究竟,是火烧疥癣的快感多,还是不生疥癣的喜乐多呢?诸佛所说的快乐是后者,凡夫所言是前者。你说,修行是不是乐事呢? ???——澄江明月色成空

你把信心置于微不足道且疯狂至极的象征之物上: 药丸、金钱、「护身」衣、权力、地位、人们的爱戴、结交「正确」的对象,以及数之不尽的虚幻事物,你一一赋予了它们无比的魔力。你用这一切来取代上主的爱。你把这些东西当作宝贝来保全自己的肉体生命。它们全是献给小我的颂歌 -- jesus ?

悲伤可以带来领悟,更大的悲伤可以带来更彻底的领悟,

但,要看你如何对待?

低级的对待,便是通过吸毒恣意来麻痹悲伤的神经,在放纵的短暂时光里,你至少不会被悲伤打扰。但是你知道,这其中惨痛的代价不容分说。

世俗的对待,便是通过追求其他的幸福感来抵抗痛苦,对于金钱物质乃至女色的追求带来不同的嗜好喜乐,在与嗜好的互动中,心灵获得暂时的缓解。然而世俗的一切事物都是短暂的,你必然会从一种悲伤进入到另一种悲伤中,这,绝无幸免,时间长短罢了。

非世俗的对待,便是选择相信神,选择一种超物质的力量可以带给你孱弱心灵的皈依,选择心灵在对神的奉献中获得某种安慰,啊,虽然我很不幸,但是我有神与我同在。怎么说呢,你的神并不是永久的保险杆,它不过是你恐惧心灵的自我创造。如同演若达多看到镜中那个的脸,无比崇拜。它根本无法禁受住生命中的风风雨雨。。。

无论你用哪种方法逃避,逃避背后的本质是你与你的悲伤分离,你是你,悲伤是悲伤,你认为悲伤是你可操纵的东西,所以你可以不悲伤。这种心灵内在的分离便给了头脑最好的原因动力向外索求,其实你索求的名利财色与神佛鬼怪,本质并没有不同。当然,你不愿意承认。

悲伤没有解药,因为解药自在其中。

你就是悲伤,悲伤就是你,怎能分开?

对于悲伤的接纳认可,就是融化「你」,

你的融化便让悲伤从具体的感受沦为虚假的概念。

如果你总是揣著「善」的标准,去让自认为「不善」的心灵屈从依附,便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累不累。

自由的心中没有善,也没有恶,

它接纳自身一切的悲伤喜乐,无有分别。。。

没有分别的心灵,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亦或欲望,都好比雪片落在烙铁上,无法保持最初的形状。。。

如同小动物舔吮自身的伤口,以宁静的心灵指引头脑向内的接纳,而不是向外的依托吧,伤口不是外在的,是你自身的疥癣带来你对于火灼的渴望。——澄江明月色成空

银行里没有存款,你就会惶恐紧迫,惴惴不安。

没钱就意味著,你没有了物质保障,所以你心慌意乱。

那么,能保障你灵魂的安全,养育生命等级的福报,你为何不去积蓄?

钱可以买食物,买药品,买衣服,买房产,买汽车,买虚荣。

就是买不来你的生命。

绝不是只有穷人才会身患绝症,富贵权势也逃不脱生老病死。

在疾病与灾难中,生命是平等的,在死亡面前,权利与财富是无用的。

可是福德资粮,却可以在疾病灾难死亡中,遇难成祥维护生命安全。

拥有富饶丰厚福德之人,无论出生入死都免遭痛苦。

在阳世富贵,于阴间丰饶,皆因身携福报功德,可以抵御恶业苦患。

培育福德的土壤,是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乐善好施,简朴纯正,是浇灌福德的甘露。

清白公正,正直无私,谦逊友善,是哺育福德的阳光。

保持一颗平实纯净的心,则诸天神灵相随庇佑。

与其向身外寻找神灵的庇护保佑,不如向内心培育呵护生命的福德。——谢安朔老师

攒钱不如攒福德。

一场重大疾病,或者天灾人祸,就可以令你倾家荡产,一生积蓄顷刻间化为乌有。

而行善修行积累的福报功德,却可以在灾难临头时,化险为夷平安度过。

物质财富终有消耗殆尽的时候,临死前,我们两手空空,赤条条离开这个世界。

而福报功德种植在心灵中,神识蕴藏的温暖与大爱,如影相随,托引我们的灵魂,往生佛国净土,入住荣耀天堂。

如何积攒福报?宽恕内心的怨敌,是最大的福报;行善而无求回报,是福报恒昌之源。

洁身自好,自净其意,弘扬真理,令众生同度生死大海,是充满三千大千世界,都无法涵盖的功德。——谢安朔老师

早晨六点钟,你睁开眼,拿起手机,翻看一天的新闻。

早晨六点半,你起床洗漱,准备早餐。

七点钟吃早饭,八点钟收拾行装,准备出门上班。

八点半到单位打卡,开始一天的工作。

九点半休息一会,上厕所,和同事聊聊天。

十一点多看看表,准备结束手头的工作,离开单位回家吃中饭。

十二点,准时下班,匆匆忙忙赶回家做饭。

一点钟吃完饭,休息一下,午睡一会。

下午两点半回到单位,开始下半场的工作。

四点半休息一会,和朋友说会话,接著干手头的工作。

五点半看看表,准备收拾一下未完成的工作。

下午六点,打卡下班。

晚上七点吃饭,八点看电视,继续追你未看完的剧情。

晚上十点半,准备睡觉了,洗漱完毕后,躺在床上看看手机新闻。

晚上十一点,感觉有点困了,关灯睡觉。

晚上十一点半,你进入梦乡。。。。。。

这基本上是每个人,每一天生活的流程吧。

从早晨醒来,到晚上睡著,一天24小时,习以为常的过著生活。

你的生活,是以每一天24小时,以单位来计算的。

你的人生,是以365天组成的一年来计算的。

你的生死,是以你活了多少年,来既定起始与结束的。

也就是说,人类完整的人生,是以时间流逝,来推演,来完成,所呈现的。

你的生命表现,随著时间而来,随著时间成长,随著时间壮大,随著时间衰老,随著时间死去。

无法逃离时间的你,随著时间来来去去。

你体现著时间,时间以你而表现。

你无法逾越时间,回到过去,也无法超越时间,去到未来。

于是,「你」只能被「禁锢」在时间之内。

时间「刻度」就是意识,时间「运动」就是感知。

时光,本质是「心灵」对「头脑」的认同。

因为心灵感知,而有了存在,因为头脑对存在「分辨」,而呈现存在之细微差异。

存在差异呈现出时间,时间是存在差异化表现。

那理解存在差异变化的,就是「意识」;被差异化存在凝聚的心愿,就是「自我」。

意识与心愿结合,就是你自己。

自我是时间的受体,时间是心意之投射。

我们生于时间死于时间,又有谁能脱离时间哪?

曾经可以,曾经能够,绝对可以,人能脱离时间。

那就是真修行者,唯一渴望出离生死的绝对之心。

你的一生是由很多年构成的,对吧。

人生的每一年由很多天构成,对吧。

每一天都是由24小时构成的,对吧。

每一小时是由60分钟构成的,对吧。

每一分钟是由60秒钟构成的,对吧。

每一秒钟是由一千毫秒构成的,对吧。

每一毫秒是由一千微秒构成的,对吧。

好了,再往下细分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因为人类的心识,已经无法感知,更截短的时间片段了。

你看啊,从你早晨一睁眼开始,到你晚上睡著后。

24小时对于你而言,是一条延续不断的线。

顺著时间线,可以按部就班的,流水账一样展现出你的生活。

你一生的命运,生活历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按照时间线延续下去,就可以根据时间线上的刻度,来标志你某一段的生活形态。

从生至死都是一贯如此,你的命运是一条线,或者是一条只能前进无法后退的管道。

可是你想过没有,这条长达数十年的时间管道,是由无数的毫秒构成的?

你每一天熟知的日常生活,是由一幕幕具体情节片段构成的。

比如说啊,此刻你正在看这篇文章,从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分钟。

十分钟是时间长度单位,记录了生命过去中,你的一个场景片段。

可是,将这十分钟内发生的,任何一秒钟的时间,将他单独的抽取,独立,呈现出来。

你所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秒钟时间」,这个计量单位。

而是在时间这个「概念」上,所建立起的,所连带的,所延展的,所呈现出的。

你整体的生活,你所处的社会,你滞留的世界,你存在的宇宙,乃至完整的时空。

因为,时间是在空间中流动的,而空间,却不会随著时间而改变。

所以,只要生命在时间长河中,穿透任意一个时间坐标内的「空间」感,就可以突破时间。

听起来不太可能吧,太天方夜谭了,太异想天开了,太胡说八道了,太离经叛道了。

其实是可行的,而且历史上,屡屡有人成功的跨越时空。

前提是,此人洞悉并实践了一条真理:外在宇宙时空,是内在心识的投射。

前面我已经说过很多遍,空间是心灵觉知的投射,时间是觉知对觉受的分辨。

可是从觉知空间开始,到我们人类所能感知到的,眼前的这个空间。

期间有许多不同境界,不同维度,不同质量密度,不同能量等级,所形成的空间。

任何一空间内,都有其不同速度的时间。

这些空间与时间,其实,都是你我心灵中,所蕴含的「灵识记忆」。

你的头脑意识,越深入心灵感知,意识的概念越少,你自己去体验一下,是否是这样?

此刻,你去感知身边的空间,不要动用思想,只是单纯的感知。

感知空间的内心,会与所感知的空间相对;感知中会出现凝聚的专注力。

专注力中会有清澈,清澈中会有隐约的明晰出现。

若是,你的感知专注力,能够深入清澈中,融入明晰内。

你的头脑意识就会被,专注的明晰所遗忘。

当你的意识,能够深入内心体验中。

极深极静的安宁中,你的意识就会被安宁取代。

当头脑意识的散乱,被凝聚心灵的安宁,所替代时。

人类这个世界的时间,对于你而言就会停止。

不受人间时间流逝的推衍,肉身就会呈现脱离时间的状态。

这就是为何深入禅定的人,经年打坐却肉身不老的原因。

当心脱落意识时,心光发动所投射出的光明,反映在人体就是精微能量。

可以延年益寿,可以肉身不死,可以返老还童。

这仅仅是生命突破了,心识编织的很浅层次的空间,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若是,心中觉知,突破觉知存在的「瞬息」。

你就从「存在」中解脱,如在人世间反映出来。

你就是穿越过去未来,遍满宇宙苍穹的永恒。

你就是超拔三界六道,度化生死轮回的万能。

这还是,针对于凡夫而言,所谓的万能主宰。

如果是,内在脱落了觉知,三世十方瞬间滑落。

那能够言说的,能够指称的,所有存在的,一切生灭的。

于此,只是一瞬间幻念。

幻念无根,亦无生处。

于是,无取无证,就是法界。

幻念性空,亦无灭处。

于是,无染无得,就是圆满。

反映在人间,就是随缘自在。

嬉笑怒骂皆禅定,喜怒哀乐皆菩提。

终日吃饭未食一粒米,终日走路未沾一粒尘。

想要解脱,有道路,有方法。

体察生活中,每一秒「当下」的空间。

直至体察的心,与所体验的空间,合二为一。

体察的心中有清醒,清醒中会出现,脱落清醒的纯澈。

纯澈就是心识空间,进入纯澈境界中,安宁熄灭记忆。

色身就可突破人间时间之束缚。——谢安朔老师

放下??

凡俗对于放下的理解多是不要计较,不要执著,不要挂碍。

好比手中捧著金子,让你放下,告诉你这些都是无常,都不要贪恋,纵然你想,你愿意,你容易做到吗?凭个啥?为啥子就因个「无常」就不能贪恋呢?换句话,因为无常不贪恋的背后是不是对于有常的另一种贪恋呢?二者真的有很大不同吗?从贪恋本身讲,没有本质不同,从因果相续将,却有不同效果。贪恋常造诸恶业,如同债滚债,越滚越大,下辈子恐怕连放下金子的机会都没了。不贪恋积累福报,如同利滚利,越滚越大,下辈子坐收渔利的机会就多。所以,从心的角度讲,二者并无根本差别,从相的角度讲,二者却有轮回相续的不同表现。

然而,如果你捧得不是金子,而是一坨屎,或者根本就啥都没有呢?你还会放不下吗?你恐怕连「放不下」都放下了,都无从谈起了。是不是?

对了,真正的「放下」在这里。它不是一种所做,而是一种无做!

除非你照破这一片虚妄,否则,你如何能真的放下什么?即使你放下了贪欲,你还揣了个清净。放下一个,又拿起另一个,扯平了,便是个假的。。。——澄江明月色成空

面临死亡,你有把握吗?

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所说的自己,绝对不是头脑意识。

自我,是心灵对意识的体验;当大脑死亡时,意识消失。

而心灵中被意识观念,身体功能所凝固的体验依旧存在。

凝固的体验就是——灵魂、元神、暖识、神识、神我、我执识,也是外道说的小我。

我们平时常说的自我,就是指建立于体验之上的心愿。

心愿,心想,我想,因为有我才有「想」,头脑意识的运作,只是心愿的具体表达。

而现实世界,却是心愿结合意识,所投射而出的名相。

为何说「相由心生」?为何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比如说,你见到了燃烧的火,火焰属于自然现象。

你如何知道这种现象称为「火」?是你的父母老师告诉你,这种现象叫「火」。

你的头脑意识理解并记忆了「火」这个概念。

于是见到这种现象时,就会有「火」的名称同时浮现于脑海。

同时,在没有火焰现象存在于眼前时,你听闻「火」这个名称,脑海中也会浮现火焰的图像。

为何火焰的概念,会直接导致,脑海中浮现火焰的图像?

如果你从未见到过、接触过、感受过火焰这种实在的物质。

单纯的意识概念,绝对不会引起脑海中对火焰的浮想。

你之所以听闻火焰名称,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图像。

是因为你对于火焰的物理存在,有过具体的感受以及体验。

对火焰的体验感受,就不是头脑意识完成的。

而是心灵感受、感知,对火焰储存的体验。

火焰是热的、明亮的、流动的,会烫伤自己会很疼。

切身的感受凝固了心灵感受,赋予了火焰现象的「相」,记忆了火焰概念的「名」。

此后听闻「名」,就会引动内心体验,体验催动感知,感知推动意识。

意识调取心灵储存的体验,在脑海中形成火焰的具体「相」。

你自己细细的品味一下,看看对火焰认知,是不是这种过程?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对客观现象世界,有过具体的、细致的、感受的体验。

我们脑海之中就不会形成立体的、具象的、完整而清晰的「具体世界」。

大脑运行意识的动力,是心灵愿望在推动——我「想要」思考,我「想要」分析。

概念思想形成的基础,是心灵储存了体验——这种体验对应这个现象,这种现象是这个名称。

因为心中有了「愿望」,推动头脑有了「意识」,意识概念调取心灵愿望,对外界现象形成感受,感受凝固愿望形成了体验,体验又塑造愿望形成了「自我」,自我推动意识形成了「思想」,于是随著内心自我的成熟,头脑意识的发达,外部世界也就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完整真实。

而自我意识与世界名相,都源于心灵,故说「相由心生」。

是心灵体验中,心愿的凝固,而投射出外界的名相世界,以及认知世界的自我。

这两者本是因缘聚合的产物,是心灵习气与妄想的因果。

犹如水面泛起的气泡,有相而无体,故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在心灵愿望之内,有形成愿望的本体,那就是认知,认知被体验熏染就成为「自我」。

为何修行者要节制欲望,清净六根?就是为了瓦解构成自我的习气体验。

当肉身死亡时,头脑意识消失后,心中体验积聚的习气感受,以及体验塑造的认知标准。

将会交融形成新的境界,这些境界就是三界。

境界是心灵体验与认知构成的,同时体验会牵引认知,形成对境界的取舍。

认知取舍境界就是轮回。

人死的时候,内心会经历一段昏迷昏沉的过程。

昏沉过后,心灵认知被体验重新塑造,塑造成新的心愿。

而下一世的自我,就会在心愿的基础上成长。

欲望习气深重的人,随著肉身意识的死亡,而堕入昏迷。

内心凝固的体验会席卷心灵认知,进入宿业幻现的境界。

食色深重的体验,会牵引认知,塑造出畜生道众生。

吝啬贪婪的体验,会禁锢认知,塑造出饿鬼道众生。

恶毒残忍的凶狠,会追杀认知,反噬灵魂进入地狱。

理性公正的道德,会扶持认知,进入人间重获人身。

柔软善良的纯洁,会庇佑认知,托举灵魂进入天堂。

宽恕舍己的大爱,会融化认知,脱落心识圆满法界。

在死亡的过程中,随著意识的失去,你会彻底忘记自己是谁。

主导你灵魂归属的,全凭你内心储存的体验。

塑造你未来世界的,全靠你心灵认知的纯洁。

对于修行者而言,此刻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平时禅定中。

所培育的安宁、舒适、祥和、明晰,以及纯澈的觉知力。

祥和的心,挂不住仇恨的体验,于是天堂是你唯一能看到的世界。

安宁的心,挂不住恐惧的体验,光明充满宇宙世界你可随意往生。

舒适觉受,消散紧张焦虑烦恼,极乐妙明的觉受呈现出佛国净土。

觉知明晰,明晰脱落光明觉受,天堂地狱人间饿鬼六道境界脱落。

生死轮回的梦境中,修行者明晰离惑,六道善恶的境界中,修行者无染无挂。

于是,死亡的时刻,就是你解脱的机缘。

那么,临终的时候,是圆满法界的庄严。

修行是修心,而不是修知识,死亡的昏沉中,你是没有意识语言的。

灵魂无法对死神宣说「一心三藏,万法唯识,缘起性空,自心即佛」等等深奥妙法的。

抓走灵魂去六道轮回受苦的,是你自己的贪婪体验,并非是魔鬼。

托举神识进天堂享受极乐的,是你自己的纯洁良知,并非是神灵。

令顿超三界轮回即身成佛的,是你禅定中觉之明晰,并非是佛陀。

修行者,是一心逃离生死苦海的人,并不是凭借真理,渴望在三界中建功立业的人。

夸夸其谈,自以为是,志得意满,自我炫耀,以真理装点门面,满足现实虚荣利益之人。

是误入歧途者,是与法界圣贤背道而驰的可怜人。

真正的修行者,是洁身自好,是寡欲清心,是坚贞信仰,是温暖奉献。

修行者的神圣,是默默无闻,是真心改错,是赤诚忏悔,是纯净清白。

死亡是不可预期,且无法回避的,你,有解脱的把握吗?——谢安朔老师

大乘佛法一直在等你。


我也认同一个回答的观点。

首先,金钱和真理真的是对立的吗?

但是显然,你的前提是它俩是对立的。

我不认同,所以不站。

还有啊,现在这个时代,好人赚钱越来越容易了,什么意思呢?就是人们不是非要违背道德底线才能赚到钱。你看下世界巨富们,他们是因为比普通人更没原则更没底线所以变成有钱人吗?不是吧?甚至可能相反。比尔盖茨做公益的钱很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挣不到,到底谁更有原则,或者谁是个好人呢。扎克伯格是违背了什么道德所以变富有的吗?巴菲特是做了什么昧良心的事所以那么有钱吗?马云是对不起底线才富有的吗?刘强东不够好的行为导致了京东股票上涨还是下跌呢?

最后有一句话:金钱是卓越的副产品,而不是目标本身。

所以他们并不矛盾。而且可能相辅相成。当你没钱的时候,更多的可能是为鸡毛蒜皮烦恼和伤心,自己的烂摊子都处理不好,更不用说能多大程度上帮到多少人了。

并且,当你把它俩对立起来的时候,可能两个都得不到。真理一部分是观察,一部分是实践,金钱也是。而你在空口无凭的讨论两者,并且有个隐含假设,金钱是要违背原则底线才能得到的。你觉得,当持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在想变有钱的时候,是不是更容易违背原则呢。在坚守底线的时候又会不会因为没钱而苟且呢。

假设你的隐含假设是成立的,就是它们两者是对立的。在凭空想像下做选择,当然是站队就可以了。那换个场景,你若是选择了真理,那么理应坚守它,一直坚定不移不改变。在别人给你几十亿让你扇父母几十巴掌的时候,选择不要这笔钱,对吧?摸著良心问问吧。当诱惑足够大,你所谓的底线你觉得你能抵得过本能吗。而且如果真有这个选择,你觉得你父母怎么选呢。虽然这么说不合适,也很抱歉这么问,但是你自己想吧。


金钱(利益)和真理本不具有天然的矛盾性。

举个烂例子:马云,在发现商机之后付诸行动,艰苦创业,最后谋得无上的利益,难道他创业时在金钱和原则、道德底线和真理等等之间只选择了其一吗?事实上,他既追求互联网蕴涵的商机(真理),又得了金钱。然而这些跟原则和道德又能扯上什么关系?

所以不能说追求利益就不得不背弃真理,追求真理就只能放弃利益。


尚存一口气还是要追逐真理


金钱,因为缺少。真理天天都有很多人在给我灌输各式各样的真理。


胜利即使真理 所以我站金钱


谢邀。金钱就是真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