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理解!世界上不可能有这种高科技。又不是抗洪抢险,救火这种紧急事务!

我是提问者。希望大家回答每天八小时在严格意义上做不出来,每天十二小时就能做出来的高科技。

不包括以下情况:1,每天八小时也能做出来,只是慢30%2,每天八小时也能做出来,只是成本增加20%

3,每天八小时也能做出来,但同行每天十二小时先占领市场了

4,每天八小时也能做出来,但业绩被每天十二小时的同事超越了


你以为资本家真正在乎的是你一天工作了8小时,还是12小时吗?不,他们关心的是你一天剩余的那16小时或者12小时。

抛开必要的通勤、吃饭、上厕所和睡觉差不多10个小时之外,资本家真正在乎的是你自由支配的那6个小时或者2个小时。

做过长期项目的应该都有体会,思维延续的重要性。

其实资本家让你一天工作12小时,他们并不在乎你摸了两三个小时的鱼。因为你即便是在摸鱼,也必须时刻把项目的事放在心上,偷偷摸摸趁著间隙摸鱼,所以思维的延续性并没有中断。

另外一天12小时的工作时间,已经让你没办法正常支配下班后的时间。因为那点时间只够你回家打两局王者、刷两集电视,或者看几章小说,而这些对你思维延续性的破坏力非常较小。等第二天早上进入办公室的那一刻,你的思维又快速回到了工作状态。

这种情况下员工一天的时间线大致如下:

在路上——工作——吃饭——工作——吃饭——工作——在路上——喘口气睡觉

如此反复……

但倘若是一天工作8小时,那你就会想著晚上是不是跟女朋友逛街吃饭电影云雨一条龙,也或者是夜店玩完,找朋友喝喝酒、打打麻将。这些事情会严重打断你工作思维的延续性。等第二天上午,你甚至还在想著昨晚的温存、夜店那个小蜜蜂的笑靥、某个哥们喝醉酒之后的窘态,抑或是今天一定要把昨晚输的给赢回来。这样你就需要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工作状态。

这种情况下员工一天的时间线大致如下:

在路上——昨日重现——工作——吃饭——工作——不可控事件——意犹未尽睡觉

如此反复五天,接著嗨两天……

这样对比之下,在不考虑员工身体承受能力的情况下,一天12小时的确会比8小时的效率高得多。

而资本家从来就不会考虑员工的身体承受能力,毕竟他们早就做好了用到35岁就丢弃的准备。所以他们自然会选择最有效率的工作时间安排。


马逆这是学会诉诸权威了,可惜他选错了地方。

知乎硕士多如狗,博士满地走,就他马逆是个本科还转行了自媒体。


大概可以完成以下几个「高科技」吧:

1、人体无用副组织集体非意愿分手术;

2、视觉成像与视网膜隔断不正常屈光术;

3、非意愿内因性与世界绝别术;

4、最高严密度楚门的世界封闭实验;

5、分手大师现实版荷尔蒙消失殆尽隔绝手术;

6、没得感情行尸走肉般的码字机器手术;

7、疯狂试探家庭底线实践出真知活动;

......

生而为人,以上内容纯属脑抽,如有雷同,我很抱歉。


虽然答主这么问心里必然是不太相信有这样的工作,但事实上当然有这样的实例: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就是发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时间窗口然后爆肝出来卫星再然后打出去,错过这个时间窗口,就要延误很多年才能到达现在所在的位置了

(分割线)

有人说我前后矛盾,但事实上只要去工作,科研,那人类社会必然是会往前进的,但是前进的速度真的是毫无意义的吗?显然不是,量变会带来质变,提问者也划下了30%这个界限以免无止境地抬杠

(再割)

我写这个答案只是陈述一个历史事件和对此的看法,不代表我对目前博士/打工人的工作时间,强度,待遇,环境的态度,这完全是两码事


科研的关键不是工作几小时,而是科研人员是否全身心投入。

全身心投入的前提下,工作几小时,有没有加班费,研究出成绩了怎么分钱,这些都是次要的不值得去考虑的问题。

如何让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这才是值得去考虑的问题,一方面,科研人员自身对于科研事业的热爱,个人的操守,个人的天赋,这些都很要重要。

但重要的是科研环境,如果整个科研氛围是经济效益为王,科研人员为了自己的收入而战,那势必在面对真正的科研高峰的时候,面对可能究其一生都只有百分之一可能破解的科学难题的时候,是会选择退缩的。看现在的学生,有几个会选择研究基础科学?

要攀登真正的科学高峰,光有钱是不够的,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失去的一生,但是理想可以。为了眼前的收入不值得去做的事情,为了人类的福祉,为了科学本身的伟大,却值得去做。

不能再在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上继续深入下去了,我们需要重拾起真正的伟大理想。

现在,我们都叫他们科研人员。但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是科学家。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