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市场营销专业是个坑,也有人说市场营销专业有很多机会。作为一个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人来看,其实市场营销专业没那么不堪。当然国内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专业设置也有一定问题。

我当初选择市场营销专业的原因就是因为高考失败没能去成心爱的某学校历史学专业,一气之下选择了某个双非财经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一心想著读这个专业来赚大钱,走上人生巅峰。

大一的时候我特别不屑于任何课程,上课基本摸鱼滑水。那一年创业风盛行,正好一个朋友约我创业,主打新式火锅,主要群体面向年轻人群体。第一家火锅店开在大学城,非常很成功。周末营业额可以做到2万以上,平日里营业额最少也可以做到6千左右,半年不到的时间就回本。说实话,我真的飘了,从不屑那个专业变成了不屑于那个本科学历。

后来当地一个新商场开业,我们急急忙忙地就去筹备第二家店,结果第二家店比较失败。本来我跟朋友想拉一个老员工入股第二家店,老员工婉拒了我们。后面我跟那个老员工聊天,她就告诉我她不入股的原因就是她观察过这个商场,平日里人很少,外加上其中很多来逛商场的人年龄比较偏大,其中很多还喜欢拖家带口来逛这个商场,所以目标群体不对。(终于意识到市场调查分析的重要性了)

我出去发传单找顾客的时候,遇到过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有目标确定,知道自己要吃什么,去拉这种人基本是失败;有的人漫无目地走著,我猜测他应该不知道吃什么,就会上去发传单和做宣传,在交流的过程中猜测这位客人是不差钱还是差钱,差钱的客人就重点宣传促销活动(美团套餐、代金券,店里自己的促销活动),对于不差钱的客人就重点宣传我们的美团口碑。基本上有我在的那一天,上座率是很不错的。(认识到需求的重要性)所以第二家店虽然有赚,但是比第一家店差太多。

后面我退出的原因是因为我那个朋友后面也飘了,来钱太快导致消费欲望猛增。偷偷把店的钱挪走去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后来还深深陷入负债危机,接著骗其他人来入股这两个店。事情也朝著越来越不好的方向发展了,索性我后面也就找机会退出了,损失不大。但是后来入股的人被骗得很惨,据说有一个还是借了钱来入股。

说实话,那几个月说实话我很低落,每天看著天花板发呆。就这么呆了一个假期后,我决定好好读书。

从大三开始,我便开始认真读书,有过创业经历让我更加能理解市场营销专业,学习成绩也从从倒数冲到第一。那个时候也会有很多策划练习。面对这些策划,我不停地找相关资料去学习怎么写策划,其中专业书能给予我的是方向和框架,应该从哪些方向去分析,应该注意什么......其他资料(行业报告、优秀策划案、广告创意设计......)给予了我很多的灵感,我常常感叹于那些优秀策划案所策划的活动真是一环扣一环,一步一步地将消费者引入他们的「圈套」之中。还有很多广告设计的脑洞之大,也经常感叹还能这样玩。因此从刚开始的模仿,到后面逐渐地也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学院组织营销大赛,我们小组拿了学院三等奖和娃哈哈策划一等奖。在比赛开始前,我在思考我要卖什么产品(学生喜欢什么)、怎么确定价格(要不要打价格战?)、从哪里进货(线上、线下)、做什么促销手段等等。熟悉的人就知道这就是市场营销学最基础的4P理论。同时为了保持我们小组的竞争力,我去拉了一家餐饮店和一家密室逃脱蹦床店的赞助,让他们为我们小组的促销活动提供经费支持。

大四的时候撰写毕业论文,在选题的时候我有很多疑问,想写的方向很多(什么特许经营研究、无人化餐饮的营销研究......),被导师以现有参考资料太少的理由一一拒绝。最后选择了对某一家店的品牌营销进行研究,起初是因为我在一次聚会中,其中一个人很自豪地说他注册了当地某家知名企业的品牌商标,就等著那家企业发现,然后赔钱给他。这种行为在品牌管理中属于品牌防御那一部分、也是五星品牌资产模型中的其他品牌资产。后面在翻阅资料和调查中发现,很多人对品牌知名度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品牌识别上,也就是说我知道这个品牌是做什么的,他家有什么特点。但是忽略了还有一层叫品牌回忆,就是提起这个行业,消费者能不能首先回想起这个品牌。最后如愿拿了一个优秀毕业论文,论文成绩全院第一,也算是在本科生涯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肯定有人会问,我现在在干什么?我原来听别人说做外贸很赚钱,谁谁谁通过外贸发家致富,说实话我也很心动,打算相应「一带一路」的号召跑去泰国读研,然后做外贸。结果谁也没想到一个疫情到来对外贸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外加上家人不希望我跑太远,又让我产生了思考,我要去干什么?其实我不太算是一个外向的人,总是因为接不住梗,常常被朋友笑称为「话题终结者」。在本科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我很享受那个过程,所以准备考研去市场营销专业,目前先暂定去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尝试著走学术路线。

你问我学市场营销专业对我的影响有什么?习惯性留意很多有创意的点子,脑子里总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我朋友经常吐槽我是个脑洞大的人。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会通过对方的只言片语、行为习惯去猜测对方到底要什么,要怎么做才会让对方满意。也会留意自己突然做出的决定,例如经常思考我会什么会被这家店吸引,它是如何设计店铺,它的商品如何摆放,它放了什么类型的音乐;也会留意消费者不经意间说的出省钱「小诀窍」,然后思考是不是商家故意设计给消费者,还是商家粗心不小心留下的BUG。分析问题的时候总喜欢翻出书来,按照上面的框架一点一点分析,生怕漏掉某了一方面。在设计出某方案的时候,总要思考很多遍方案内的活动会不会有冲突,被消费者揪住「小辫子」。

以上是我的经历和感受,虽然很长,但是我还是要分享给你们。

以下是我的见解,欢迎分享和探讨,但是不喜勿喷。

四年读下来的感受就是市场营销专业特别需要灵活的思维,尤其是需要思考出一堆有意思的Idea。说实话这个专业挺费脑子的,例如在营销策划中,怎么能让自己的策划更加出彩,让消费者不知不觉陷入自己的「圈套」。这个就需要大量的积累了,多去看看那个优秀的策划,多留意身边的那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活动;多与优秀的人交流,进行思想碰撞。只有眼界打开了,创意慢慢就来了。虽然说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可是别忽略了没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就不会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

还有一个就是市场分析和评估,这个就需要很好的数学和统计功底了,还有操作数据分析软体的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的魅力:在走上各个岗位前,总觉得它没用,空空的,但是等实践起来又发现它好像又出现在书里的某一页,应该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做与其相关的事情更具有条理性,至少也不会一上来就不知如何下手。

市场营销专业,我更多觉得它是一个总结性专业,它是通过无数学者观察无数企业、消费者的活动所总结而来。我看过一个答主的回答,感叹国外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居然这么硬核,如果有追求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自学一下这些吧。

@JessieTTT 此处@一下原作者。

说起就业,工作不难找,就业方向也很多。销售岗、市场分析岗、各类策划岗、运营岗、管理岗。

市场营销专业真的没那么不堪,毕业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差距也挺大的,有的人在做的风生水起,当然这类人在大学期间也是很优秀的人;有的人学了手艺,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有的人不停地换工作;有的人跑回自己的家乡找了一份简单的工作;也有人也在准备各种各样的考试。

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空吗,说实话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总是教一些大理论,真的挺空的。不要相信大学四年很轻松,想要有更多的选择,请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能力能不能配得上这些选择。做一件事情的态度怎么样?学习成绩怎么样?英语水平怎么样?面对一堆数据会分析吗?操作软体会用了吗?策划能不能有什么好的创意?能不能管理好一个团队?有没有什么活动实习经历?有没有拿过什么奖?之类的问题。比较企业也是要赚钱的,不养傻瓜。如果做好了,就真的不空了。

人脉很重要,但是要明白一点:人脉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自己太弱了,人家也担心被拖累。人都是现实的,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此处的「穷」和「富」可以指自己的价值。大学好好充实自己,努力找个好的平台,一步一步的来。能力?平台,人脉自然来。

市场营销专业只是给你一个方向和框架,具体很多东西真的要自己去学,去实践。这个专业可以养老,也可以让自己很忙碌,关键看自己的选择。


我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出身。

如果单纯谈前景的话,至少在就业面是可观的。但是前提是你在大学里侧重哪方面,市场营销专业科目驳杂可以说是三教九流都会疏导一些皮毛知识,你需要根据你的兴趣和自身的愿意度而去加深某个方向。

我们专业同班同学出来工作的类别有很多:厂家业务、公司企划、厂企市场策划部、讲师、公关等等。

如今我在某世界五百强央企做一线销售,这个专业会带给你很多未来的可能性但前提是你要真的热爱真的可以去塌心钻研。

如果你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想多听一些毕业生的看法可以随时联系我,愿意为你讲解。


可以说很大,但是对你自身要求更高,如果你是一个有野心的人,那你能发展的很好。

市场营销学校你能学到的东西很少,全靠你自己的为人处事,做事灵活与否!


写给刚上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弟学妹们:市场营销专业所学课程很多(例:管理学、经济学、广告学、市场营销学、渠道管理、品牌管理等),但每一样都学的很浅,所以务必要在所学期间,就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或者是毕业后想从事的工作内容,从而自身去深入学习;特别是压根就不喜欢销售这块的,更应该逐早做准备;平时没事,PS、剪辑、摄影等,都可以学著玩,玩著学;总之,市场营销专业是个很有趣,但同时也有点点鸡肋的专业。希望同市场营销专业的朋友们都能找到个满意的工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