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2887万辆,国内约有3万家汽车经销商,整体而言,汽车消费已经从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但汽车互联网仍然处于「卖车」时代,产品信息过剩,真实交易信息缺失。目前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电商平台,这是因为这些平台并不提供真实的交易价格和准确的集客订单。

用户买车过程出现诸多不公平现象,造成吃亏,种种问题可以归纳为价格的不透明;如果像现阶段手机价格一样透明,相对一切问题都能大幅减少;既然问题存在,那在买车过程,如何用最低的价格,买到车自己心欲的爱车呢!

既然现实存在价格问题,那就一定会有人会出来解决此类用户痛点,据了解深圳出现了汽车导购平台,集结了深圳本地4S店,通过4S店销售直接报价;所谓的报价指汽车全包售价,可交易的价格,以一种开放透明的模式,开始朝手机价格方向努力,平台为「哪买车」汽车导购平台;但此平台目前只服务于深圳地区;

但其它城市的购车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询了解你所要购买这款车的大概价格; 而不被销售索著鼻子走; 希望能出现越来越多这类平台,来解决买车谈价格时的通苦;


老司机给你几个私家招数,看完保证你拿到最低价。

各位要APP的请【私信】我,有私必回。

一,入门

车托之家有个车主价格功能,如下:

选择你关注的车型,选择你提车的地区,看一下车友们的提车价格,一目了然。

车主价格提供了一个基准参考,也就是说,你的成交价格基本上也八九不离十。

如果到店聊的好,或者遇到大促/月底/年底等节点,甚至会更低。

另外,你也可以在你关注的车型论坛里发帖求助。

同时,记得在论坛里找到车友会的群,加群之后,你想要了解加个就轻而易举了。

二、进阶

有了车托之家的车主价格作为参考,下一步你要做的就是去货比三家。

首先说几个原则,别冲动购买,别轻易相信销售顾问的嘴,凡事留证据。

探店看车也挺有意思的一件事,这个过程,不单是为了拿到低价,还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店。

毕竟质保期内保养和其他用车相关的事情,都要在店里解决。

一定要摆出一副今天现在立刻马上就要下单的欲望脸。

一定要露出非此车不卖爱车爱的死去活来的期待脸。

销售顾问看人下菜碟,你的欲望就是他们的动力。

好好的谈,好好的探底。

让销售顾问去问主管,问了主管再去问销售经理。

拿到报价单就偷偷拍个照。

跟著家人朋友,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唱。

之后去另一家店,拿著之前的报价单再谈

然后再去一家店,如果你有耐心,甚至可以多去几家店。

最后一对比,基本上加个也就出来了。

重点来了,拿到低价后,联系下团购的平台

类似什么小马购车。他们会再次帮你去谈。

而且他们还会送你小礼物。

当然条件是,你可能要报名,提供下自己的资料,甚至个人家拍个照片。

这样,基本上能拿到最底价的车子了。

三,终极,不建议小白尝试

具体看下图吧,下个APP,直接找二级聊聊。

他们也是直接接车,价格绝对惊喜。

质保和保养也一样享有。

正常发票,正常上牌。

这价格诱人吧。

不过现在二级和汽贸也比较乱了。不想担风险的还是选择4s店吧。

二级和汽贸也都是大概率从4s店拿车,不过相对来讲,车源质量,售后保障不如4S店。

最后,新车销售其实没多大利润,单车甚至是亏的。以宝马为例,大部分经销商都是这样的窘境。

不过售后是赚钱的,BBA的售后利润能占到60%以上。

而且卖一台亏一台不是谎话。

幸好厂家年底还有返点。

祝大家都买到底价车,有什么问题请私信我。

需要APP的,也请私信我吧,不在评论里说了,避免广告嫌疑。


汽车真实报价,这个问题问的好。

价格最不透明的就是大宗商品的价格。

汽车价格第一我们得上互联网看销售价格,第二就是看新闻的终端优惠,结合而这价格?2基本是就是这个车的基本价格,但,这还不算真实。

那我们得去实体店,最好去4儿子看,4儿子那里可有市场终端优惠和4儿子的金融服务。这就是车的最终价格啦?是的,可以这么说,这个价格非常接近车真实价格,但,并非最终价格。

假设,车的零售价108888,算上2万购置税?保险等零碎,13万。

在4儿子这里,最起码你11万可以落地。

但是,汽贸店可以做到接近10万落地。当然,不能是卡罗拉这样的热销车。

首先4儿子金融可以很大的优惠,但是在这那个就会有众多乱七八糟费用。

汽贸店就不存在。

剩下的,就得看你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了。


车子的成交价,逛逛汽车网站,往往有「本地成交价」的选项,各种购车优惠app也很多,不一一列举。多问多逛,基本上每家车企中等以上城市都有3家以上4s店吧,货比三家。论坛贴吧帖子里都有成交价。现在4s店价格已经很透明,谈不上什么信息不对等。

但是汽车存在不同月份价格不一样的情况,通常6.7月份淡季价格比较低,11月有些4s店冲量也会比较低,车型换代之前车价比较低。


汽车交易价透明还需要不断推进,哪买车现在看真实报价确实也比较准备。

据我了解,目前销售方基本属于微利状态,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互联网企业还要加入这片被争夺的体无全肤的市场,4s店生存和盈利已经不再销售端了,更多的是售后端、服务端和挣第三方的钱了,如保险公司、贷款公司等。


购买的量越大,越能接近真实报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