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煩曰簡,遠囂在寂,潛心戒躁,寧靜致遠。

明代王廷相《雅述?潛心篇》說:「潛心積慮,以求精微;隨事體察,以驗會通;優遊涵養,以致自得。苦急則不相契而入,曠盪則過高而無實,學者之大病。」

呂坤《呻吟語?存心》說:「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做?」

《呻吟語?問學》說:「理以心得為精,故當沉潛……為學第一工夫,要降得浮躁之氣定。」

明代彭汝讓《木幾冗談》說:「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

尼采《敵基督者》說:「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


其實吧,這倆要求是矛盾的。深謀遠慮考慮的是現實利益這種追求重結果。知行合一是這事情應該做就自然會去做,正其宜而不謀其利,明其道而不計其功。這種追求重過程。至於結果么,成固欣然敗亦喜。


想要的太多


正兒八經做一件事,哪怕做頓飯啊。

別胡思亂想的就行了。


一定要保持良好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心理上不要過於期待別人的認同感,做事不能想著一蹴而就,疏導慾望,享受平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如果知道了知行合一,哪來的浮躁?其次心學並非成功學,只是讓我們變的更純粹。所以推薦你多看一看《傳習錄》。


浮躁的人總在選擇機會,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樣,幾番折騰下來,什麼也沒幹成。而聰明的人善於把握機會,一有機會就會立馬行動。現在不缺風口,而是缺少把握風口的勇氣,魄力,資本和能力。


不知道為什麼會問到我,但是講道理我也做不到,雖然想做到,我的感覺就是多讀書吧,書讀多了最起碼不糊塗了。


打坐和冥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