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太懂提問者的意思,齊國第一個王是賽馬的齊威王,而此時秦國是秦孝公,秦國稱王的時間晚於齊國。最早僭越稱王的是楚國,其次是魏國的魏惠王,前者是由於他們天高皇帝遠,再加上和中原王朝有很大文化隔閡(楚國自稱「我蠻夷也」),所以才稱王,魏惠王時期國家經濟實力位居戰國前列,所以也敢僭越稱王。齊威王在公元前334年稱王,在戰國歷史中屬於不早不晚,齊國敢於稱王前提也是得到了魏國魏惠王的認可,此時齊國剛剛穩定田氏代齊後的國內局勢,經濟實力得到較快發展,文有鄒忌,武有孫臏,也具備了當大哥的實力了。

首先,首先,謚號裡面的「公」,是一種尊稱,而非爵位。

諸侯這一級別,謚號基本統一為「公」,士大夫這一級別,謚號基本統一為「子」。然而都不代表爵位,只是一種尊稱,你可以理解為「追贈為公爵、子爵」。實力的問題也是原因之一,齊國國君雖然是侯爵,可是幾乎沒有國家敢把它視為一個侯爵,齊作為一個大國,比當時宋公、虢公、虞公等不知道厲害多少。

而且在正式的史書和文件中往往才會稱呼正式的爵位,如齊侯、秦伯、晉侯

(也有比較特殊的諸侯,韓、趙、魏三家分晉後被周室正式承認為諸侯,爵位是侯爵,這三家在後來稱王以前,到都是自稱為「XX候」的)唯一例外的是對本國國君會稱「公」以示尊敬,比如《左傳》中的「公將鼓之」。齊國崛起

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後,使召康公命齊太公曰:「東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成為大國,建都於營丘。」得到征伐之權的齊國,為後期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稱霸奠定基礎(感覺時間跨度有點大,但我認為這是齊國獲得稱霸的法理基礎)周朝的封地制度「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從封地來說其實周朝是延續夏商的三等爵位,不過將第一級在封給宋國、虢國等時予以了特殊的「賓禮」地位明顯優於其它侯國。所以在本質上周朝公爵和侯爵可以視為一級,只不過公爵的地位和待遇優越一些,正如在現代社會中相同等級的官員中有排名前後的劃分。(比如衛生部部長和浙江省省長)而秦國就屬於比較慘的類型,跟齊國這種天生的貴種不同,秦國的崛起之路,那真是一步一個坎,一步一個坑的走過來

秦國開國國君秦非子(來頭到是很大,惡來的五世孫,不排除秦始皇為了美化),就是個養馬的秦非子因善於養馬,得到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成為秦國始封君,號稱秦嬴。不過非子只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既不是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

所以與齊國每一任國君謚號都為公相比,秦國國君的稱號就異常的寒酸一直到秦襄公才被封為諸侯,才假模假式給他的父親謚號稱為公而秦國簡直是倒霉催的,每逢上升期,便會收到中原各國的迎頭痛擊,打回原形,受盡欺辱,沒辦法只能去和犬戎搶地盤,然後迎來了一位大佬——衛鞅

國家直接就開始了飆車模式,也正是他,讓秦國擁有了稱王的實力

王,不是那麼好當的ヽ(??)ノ??

魏國稱王,其實稱王的時機感覺怪怪的,不停的打敗仗,反而稱了王。前334年,魏惠王因屢敗於齊國和秦國,霸業喪失,為求遏止秦國擴張,在惠施的謀划下,主動率領韓國等國的國君,前往徐拜見齊威王,雙方互相承認對方的王位,史稱徐州相王。要說其實這一招還是很毒的,隨後 引起了楚國和秦國的外交抗議 想讓齊國取消王位

可是並沒有什麼卵用,齊國還是稱了王,秦國一邊罵著齊國不要臉 ,並表示嚴正交涉, 強烈反對,覺得這是對周王室尊嚴和權力的強烈踐踏,一邊默默地稱了王。

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立為王,同年,魏惠王尊韓宣惠王為王。綜上所述,齊國不論稱王,稱侯,均早於秦國,只是秦國後來彎道超車,一統天下,所以後來人往往稱秦王自然一些,而且秦國真正崛起和受到諸國的尊重就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才真正登上了戰國的舞台,即秦國稱王前後。而且我被熟知的齊國歷史大多的齊桓公時期 在戰國後期齊國國力就逐漸衰落了,所以,不是我們稱齊侯或秦王,只是我們更熟悉齊國還是侯的歷史,和秦國已經稱王后的歷史罷了
請題主分清朝代,齊侯是春秋時期,七雄稱王是戰國時期的事了,秦國爵位是伯,秦伯,在宗周體系了沒有齊地位高
齊國春秋時期的套路是尊王攘夷,當時除了楚.吳.越三國蠻夷之國敢稱王,其他的中原各國都不敢稱王。 戰國時期就不同了,七大戰國哪個不稱王。魏國魏惠王最早稱王,後來齊國通過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兩次大戰打服了魏國。雙方在齊國「相王」,互相承認對方的王位。之後各國紛紛稱王,連小小的中山國,宋國都敢稱王。秦國稱王反而在齊國後面。秦昭王時一度和齊閔王共同稱帝,秦王是西帝,齊王是東帝,不過很快雙方就取消了帝號。因為齊秦聯盟的想法很快就被蘇秦打斷了,取而代之是五國合縱,齊王也很願意當盟主~—————————————————————————————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觀戎閣」

謝謝邀請。

齊國分為姜姓呂氏齊國和田齊兩個時代。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封呂尚於齊,由於國君姜姓呂氏,史稱呂齊。周武王封齊為侯爵,所以稱齊侯。

春秋左傳中有「齊侯使連稱 、管至父戍葵丘」之類的記載。

公元前391年,田和廢齊康公,並在公元前386年自立為國君,同年被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齊國絕祀。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

但齊國是稱了王的,還在秦國稱王之前。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尊齊威王為王,齊威王也承認魏的王號,惠王並改此年為後元年,史稱」徐州相王」。

之後,秦、韓、趙、燕等才相繼稱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授予秦襄公諸侯的正式名分,賜爵為伯。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改「公」稱「王」,並更為元年,成為秦國第一王。

更為有趣的是公元前288年秦國和齊國還曾稱帝。

《史記·魏世家》記載:「﹝ 魏昭王 ﹞八年,秦昭王為西帝,齊湣王為東帝,月餘,皆復稱王歸帝。」


沒稱王怎麼叫王?秦在嬴駟稱王之前也沒有秦王啊

首先,齊國君主是公爵,從沒稱過齊侯。

齊桓公的兒子繼位之後稱王,是為「齊威王」。

最開始稱王的是「春秋三小霸」之一的楚子熊通,在他治下國力強盛,但祖輩傳下來的只有子爵。他就上書周桓王請求加封公侯。

因為楚國對周王室一直沒什麼貢獻,所以拒絕了這個要求。這位膽大的直接就喊出「王不加我,我自尊耳!」的口號,還給自己定了謚號「楚武王」。。。並且效仿周天子舉行諸侯會盟,周邊的小國悉數參加。

其他國君見周天子只能忍氣吞聲,也放不出個屁來,於是就紛紛稱王了。秦國第一位稱王的是秦惠文王,也就是羋月的男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