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药一定要懂得说学逗唱。我们假设黄芪里面有种A 元素可以治病。问题是黄芪山西也有,黑龙江也有,产地不同,两者之间会不会有区别?一头野猪或者是野鸡也会有区别吧。那黑龙江跟山西得黄芪有区别么?如果有那么一个古方上要二两黄芪请问是给黑龙江的还是山西的?

再比如,假设两个地方的一个地方气候适宜,黄芪三年长到了五十厘米,而另一个气候不合适,黄芪六年才长到五十厘米。按照中医吹的理论越老的效果越好,是不是六年这根的效果更好?如果是,那么药店里面的黄芪肯定是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差,那么同样的中医师怎么分辨出一包黄芪哪个效果好哪个效果差,从而份量合适的黄芪?还是说只能拿患者来试?又或者中医接受特别大的误差,哪怕差一点活著差多点都无所谓?


理法方药 药排最后当然先学好理 理就是中基

学科中基了解了经络 就不需要扣字眼的去被功效了

医药不分家 想学好就要把黄帝内经好好看

如果只是单纯的想学中药 死背书就好了 背药典


首先你说的入门,是指刚大学学习中药学专业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好好把大学的教材先学习好,学习扎实了,这是基础。

紧接著,学习中药最基本的应该是什么?我过来人,也在不同工作岗位干了很多年,那么我要告诉你,最基本的是思维。这个可能会抽象,但你的思维决定了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你学习中药,这个概念很大,大概可以分成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剂,中药学(偏临床)、中药种植与栽培,中药资源,药用植物学,现代中药、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考证等等。这些都属于中药。

然后你根据你学习的方向,培养你的思维方式。比如我是从事中药鉴定工作的,那么,基本功就是与中药鉴定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1你得熟知临床常用500种中药的性状,并对其进行品质优劣的判断。2在熟知的基础上你得学会鉴定思维,就是说对未知的鉴定怎么进行?对已知的鉴定怎么进行?对你用的中药的优劣怎么进行评价?3在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你得广泛阅览植物学,矿物学,动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拿来主义,用于中药鉴定服务。4你得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尤其是化学成分对中药品质鉴定起到的作用是怎么样的,毕竟疗效最后都要归于物质,朴素唯物主义。

中药行业是很小众的行业,很艰苦的行业,薪资也比较低的行业,需要日积月累,比较分析,理论结合实际,还要时刻面对来自别的行业的指责和糖衣炮弹,不仅要和以中药为幌子的骗子们针锋相对,也要和大众消费者的传统观念进行碰撞,不得不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以便肃清行业队伍,使得中药行业健康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尤其是中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比如黄芪,大学时期背诵的药性赋:「黄芪甘温补中气,升阳举陷健肺脾,益卫固表通水道,托里透脓可生肌」。这首七律基本概括了黄芪的功能。在具体应用时,当一个患者坐在你面前的时候,你首先判断此人是否黄芪体质,或者是否有使用黄芪的症状,根据病情的轻重使用多大剂量,大剂量使用黄芪时还要佐一味陈皮,还有中医有言「伤寒不见黄芪,金匮罕见四逆」,说明黄芪多见于内伤杂症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临证中不断验证、总结,最后装到脑子里,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学习中药,首先要记住每一味中药的药性,再了解一部分重点中药的独特功能,不断学习,不断临证,不断总结,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应该还是得先学好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然后要学习药用植物,药材鉴定学,再者学好分子生物,细胞生物学等药理相关内容。最后可以学习中医基础,方剂等,都学好就是佼佼者了。


如何入门中药学习,换句话说学习中药最基本的应该是什么?

要看你学习中药的目的是什么了:

1,如果是为了悬壶济世,救人于水火,就应该学好中医学,学好中医,即使没有学过中药,也可以治病救人。学好了中医,再学中药学,还可以事半功倍,知道学习中药学的正确方法。

2,如果是为了做生意赚钱,基本上都可以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并不难。


中医来自经典、来自生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都是最基础经典!


分类,先把类别搞清楚,拎出一味药,你要知道它的功效是哪一类的,然后再研究这一类中不同药物的细微差别。


不太清楚题主的入门具体是指?就大学课程而言最基础当属化学,如果是实际应用或者业余了解的话鉴定更基本


药性赋

汤头歌

中医诊断

最重要的是把脉经验


实践出真知,膏丹丸散汤,各种玩。


最基本的是学好中医理论


我觉得重要学习,最主要的是把苦涩无趣的文字和中草药联系起来,和炮制后的饮品对照记忆,这样深刻一些。

比如桔梗,从植物学角度来看,比如为何叫包袱花?因为花蕾开放前外形很像一个小小的包袱,了解一下以桔梗命名的桔梗目,桔梗科,桔梗属,桔梗种,以及和其近亲的党参,从植物学形态来找规律;

东北朝鲜地区有用桔梗做小菜的习俗,从食材这块儿来了解其制作方法和用途;

然后结合饮片,去了解桔梗的四气五味,看看桔梗在不同的方子中所起的哪种效应。比如桔梗元参汤,比如血府逐瘀汤等等。


放弃药物归经理论。

不存在某方治某病,也不存在某药治某病。

比如说:桂枝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体系里,到底是起什么作用的?桂枝汤里的桂枝和麻黄汤里的桂枝作用一样吗?桂枝甘草汤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里的桂枝剂量为什么不同?整本伤寒论有多少个方子用到桂枝?为什么桂枝用量不同主治不同的病?为什么有些方子的桂枝要后下?

搞明白这些最基本的,中药就算入门了。就能理解后世医家所谓的某药治某病是「见树不见林「。

一切都以伤寒论为核心去学习去思维,才有可能学明白中医!


死记硬背


我觉得是药理知识,了解每一样药材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我觉得搭配药时还挺好玩的,这个和这个配伍,那个必须搭配啥,有点像做九宫格数字游戏一样。


最重要的是要喜欢中医,然后学习中医理论,我认为是基本的。再学习中药:单药、药对、配伍。


把握中药的药性,归经,用法用量,同类药药性的对比。


了解药性,可以自己配一些常规的药茶包,泡水喝,然后根据加量减量,发现它的变化。不要拿有毒的试……然后多看书。


首先你要对中药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开始入门学习中药的时候,先要学习植物,中药是来源于植物的。

界,门,纲,目,科,属,种,学会植物分类,来源。例如黄芪是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来源于豆科植物的药材大多数都有豆腥味。

植物的部位,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在中药中是说药用部位。

后面才会学习到具体药材是来源于哪个植物,药用部位,和具体的功效,主治,处方的配伍,中成药等等。

以后更深入学习,还会学习中医基础,联系中医知识,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运用。


我感觉是化学?因为大一大二基础课就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反正我觉得自己学了好多化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