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约国主要输(挨)出(打)担当,在三年里直面世界第一战争机器-德皇陆军大部分部队。

德军在西线折损的540万人中有百分之七十(存在些许水分,应该在60-65%之间)是法军包办的,但为此,法军自己也损失了494万人。

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损失708万人,大部都在西线,其中阵亡150万人

法军损失,阵亡132万-154万间

法军战损吃亏是很明显的,在整场大战,除了马恩河,凡尔登和皇帝会战,这支军队几乎一直都在进攻自己的对手,但却在德军愈发灵活顽强的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

战前法军体制腐败和轻视战术训练也是法军战损巨大的主要原因,这两点导致其在1914年8月19日-8月22日便在边境会战和阿尔萨斯会战中损失了30万人,法第五集团军崩溃之快以至于让德国人误判为其「已被完全歼灭」,这样的惨败让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法国又要完蛋了。

不过还好当时的法国有一批优秀的将领,其决策力远高于同时期的德国对手,霞飞,福熙,加利埃尼,当然,还有之后的贝当。在德军小毛奇,克鲁克和比洛等人因为宕机分散兵力,拖拖拉拉时,霞飞和加利埃尼却重组了部队,包围了莽撞的克鲁克,还在做军长的福熙则主动出击,袭击南部德军漫长的侧翼防线,阻碍其增援北部,最终创造了「马恩河奇迹」。

随后法军在大战中的经历还是蛮励志的,从一开始在1914年8月在遭遇战中被德军单方面屠杀;

到1914年9月2日开始,霞飞开始「大清洗」,到1914年12月31日,162名将军或上校被卸职,包括三位集团军司令,二十四名军长和七十一位师长,超过40%的旅团级指挥官因无能被解职,近70%的军部参谋和工作人员被撤换,法军真正意义上脱胎换骨的开始;

到1914年11月在伊普尔,法第16军独自击败冒进的林辛根集群,法军第一次在遭遇战击败德军;

最后到1916年的凡尔登,法军完全挫败德国人的战略企图,并在几个月里战损上完全优于德军;

不过很遗憾的是,1917年2月由于尼疯子的送头攻势,好不容易有余力大有作为的法军惨遭放血;等到6月贝当对法军开始战术改革,试图再次加强法军时,「失血过多」的法军很明显已经无力再担任单扛德国这一使命了,在1917年7月,法军指挥部正式将西线北部移交给英联邦军队,将主要精力放在中,南线与德「阿尔布雷希特」集团军群对垒,直到1918年8月,法军的部分老练精锐才在百日攻势里重现辉煌(因为隔壁美军实在丢人)。

8.21更新,@天天向上同学对1914年马恩态势的看法显然存在过多的个人主观因素,我也不是挂人,对一战感兴趣的人我向来都是欢迎讨论,但分析一场战役必须要有客观史料作为辅证,带著主观因素去想当然的遐想是研究战史要不得的,马恩一役已经基本被欧美学者研究的大致透彻,并不是什么存在资料出入过大和过多争议的战役:

截止9月1日,法军新组建的第六集团军有6万名士兵组成,在几天后还有第3和第4军加强,加利艾尼的部队包括5个野战师,5个预备师,5个领土师和4个骑兵师和两个野战军(4个师)。虽然必须承认这些部队的战斗价值完全无法与克鲁克的德第一集团军相比,然而,我们该清晰的认识克鲁克只有10个步兵师(包括两个预备师)和3个骑兵师。在南线,法军还将以福熙在第十军的领导班子为核心组建第九集团军对抗南线的德军。

在马恩河到巴黎的防御,法军拥有2924门各型火炮,虽然大部分都是轻型火炮,但在总量上完全压制了德军因交通不便无法及时运抵一线的少量重炮。

截止9月5日,沿著主战场,从巴黎到瑞士边境,协约国军在德军9个骑兵师和42个步兵师对面部署了13个骑兵师和53个步兵师,同时还部署了21个预备师,在战略上对德军形成了76个师对51个师,多出66.1万战斗人员的绝对优势,即使德皇陆军拥有完全优于对手的战术素养,这一优势也由于法军能即使从他们的后勤和后援部队获得的补充和轮换而抵消。

在一个充满敌意的国家内,撤退的法军实行了「焦土战术」,尽可能地摧毁或阻碍了公路,铁路,桥梁和交通工具,迫使德军远离他们赖以机动和补充的铁路,除了依靠马车外,德军没有办法迅速的获得增援,弹药或物资。即使毛奇在9月6日希望通过将左翼的两个集团军向北靠拢以加强他的右翼,却被霞飞可以无阻碍地利用铁路线调动部队而完全抵消。

而像你说的什么:

等于是双方在兵力上(不计后来的英军),法军即使不是劣势也没优势,德国的180万人挂去20万,扣掉凡尔登-图尔所牵制的,还剩百万之众,这样兵力为1:1,火炮2:1(野炮也没德军多),机枪1:1.5。」

「法军在人数,装备劣于德军情况下,还能击退德军,还不说明法军的战力吗(3:2的兵力,10:1的重炮)」

这些话基本对不上当时德军和协约国的兵力部署和实际情况,你让我怎么和你继续讨论下去呢????

我也知道你不是法吹或德黑,因为法吹也不敢来吹这仗。法国官史自己都承认1914年是自1870年以来最黑暗的一年,是法军为自己战前腐败的官僚治军和忽视训练等原因该付出的代价。

马恩的大致过程也已经有了盖棺定论:

就是小毛奇宕机导致德军右翼兵力不足,霞飞反应迅速利用对手犯错迅速组建预备队,在整个战线对分散严重的德军形成区域兵力压制从而把德军打退。

马恩河对于德法双方而言都是一个奇迹,对于法军而言,他们惊人的在前两周遭到的一系列毁灭性失败中以令人钦佩的爱国热情和狂热的斗志来忘死的恢复进攻,令他们的对手感到极其的困惑和惊讶。

而对于德军而言,他们三支连续激战三周未曾得到休整的集团军一路披荆斩棘,靠著夺取胜利的信念支撑其打到巴黎城下,即使被迫转入防御,德军也在未曾有一支部队被包围歼灭的前提下重创了对手还全身而退。


法军将士在一战中真的是勇猛无畏,甚至于勇猛的接近愚蠢。法军将士以血肉之躯顶著德军的马克沁机枪扫射向德军阵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锋。

法国是协约国赢得一战做出贡献最大的国家


一战是法国继拿破仑后的最重要吹逼素材,几乎扳平了二战的糟糕表现。一战中法国之顽强,一反人们(尤其是国人)对一战的刻板印象:帝国主义狗咬狗战争。法国有大量国民坚定地认为这是一场复仇战争,收复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洛林,而不是争夺殖民利益(甚至把殖民部队调回本土协防)。法国虽然担任了主战场和肉盾的重任,但这绝不代表法国除了动员能力外一无是处。在所有全面动员的国家中,法国的战斗力是很强的,是少有的能以非常接近的战损比正面对抗德国的国家。法国不仅在本土积极抵抗,还主动进攻不直接接壤的其他敌国,如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

法国的战绩是非常突出的,但和二战时的苏联一样受到了当今主流媒体的贬低。各类对一战感兴趣的人很难直观地看到法国的贡献。在某个知名游戏里,法国居然作为一个DLC出现,存在感甚至不如奥斯曼。在各类史图演示中,西线的战线往往几个月甚至几年毫无变化,远不如东线和南线精彩。然而,南线的钉子户塞尔维亚战后为并肩作战的法军竖起了雄伟壮观的纪念碑;东线的沙俄军正是顶著法国的阿德里安盔在战壕里挨炸。


基本类似于二战中的苏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