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难道不是朴素的吗?

这顾随对朴素理解太窄。

总不能不大好看的人的朴素才是朴素,太好看的人的朴素就不是朴素。

本色出演就是朴素,素如果只理解成无色,那天生长得好看的人,素颜也要被说出不朴素,这就实在太没道理了。

都是浑然天成,非要觉得桃花红,杏花粉,荷花唯有白才好,这就太偏激了。


之前看到李杜对比的问题下面,很多扬李抑杜的答案。我觉得对比李杜,应该先稍微了解一下相关的诗词批评史。这个问题下面有一些回答,也是仅仅基于自己的阅读感受产生的。

当然阅读感受很可贵,但是不了解批评史的发展,就难以建立起对一种文体的评价标准。不了解他人的理论体系,就评价他人的观点,未免不够尊重。不过了解他者本就是难事,这个时代大家喜欢轻易出口评论论断,却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经验的积累与体系的建立过程。又以自己感受式的论断为科学结论,舍本逐末未免太过。

这个问题还可由李杜对比入手。对于安史之乱,杜诗可寻喜怒哀乐,巨细得失,不用详列篇目,仅举我最受感动的《赠卫八处士》一首,动荡时世故人重逢,有常无常、或欣或悲,个相中见众生相,这便是顾先生所谓诗歌「应有」之朴素。李白在安史之乱中的书写则以自己的进退为轴,虽然底色还是时局动乱,但即使直接书写苦难时,也多是「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的俯瞰众生语(莫砺锋老师观点)。再写实如「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也还是缺少具切的感受与认知的。

顾先生的诗论最核心之观点便是:文学是人生的反映。 太白诗之美便掩盖了人生之苦,如先生所说: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因其美,故减其悲。 这于太白所有之诗也是一样的,因其艺术之天才,出之太远,便失其朴素。朴素之意,便是对于人生的接近。因朴素而真实,因真实才使人亲切,亦由真实才可达深刻,所以顾先生会有「太白诗思想既不深,感情亦不甚亲切。」

再回到「应有」,顾之所以这样说便是依据其诗词与人生关系的理论而来。也就是说,先生觉得诗应该要能反映真实人生。

而这个应该在理论上是 不可无 层面的,在实际操作中确实是 最好有 这一意义,不然何以先生认为只有幻想不涉足人生的李长吉,也是可以称道的诗人呢?所以这里说【应有】,实则也是因为太白的艺术水平太高,才以 最好有 这一高标准来求之罢了。

顾先生之诗论严而能宽,宽而能严。远离人生之太白亦可佳其美,而努力表现人生之老杜却又病其疏。(老杜诗之病便因写得深,表现也艰难,深入而不能浅出;老杜不能向内等)正所谓出人生远则轻浮,入人生深则困苦,若即若离者谁子?屈子陶公在上头?

有人病先生诗学理论之矛盾,评价时不中肯,后者应考虑到授课语境。至于理论体系之问题,其实原是先生心中完美的诗太难。世尊拈花,以不说说,迦叶微笑,以不闻闻。

先生说,世界上一切都是无常,只有诗是不灭。 或许人总是在追求一种不可求的东西,或许这就是诗的悖论,也是人生的悖论吧。


写江山: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杜甫:吴蜀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愁: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写境遇: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屈原: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写奋斗: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磊落星云高,苍茫云雾浮。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写辽阔: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屈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写清新: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杜甫:风含翠莜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屈原: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儋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屈原说:「听说有人要和我比清新?」)

楼下反驳顾随先生的,我觉得都没说到点,像是在各说各话。

李白才高可惜思想不深。李白有高致与陶渊明不同,有幻想与屈原不同。李白幻想并无根,只有美,唯美。太白诗有豪气,出于鲍照且驾而上之。但豪气不可靠,颇近于佛家所谓「无明」(即俗所谓「愚」)。一有豪气则成为感情用事,感情虽非理智,而真感情亦非豪气。真感情是充实的、沉著的,豪气则不充实、不沉著,易流于空虚浮漂。太白诗豪华而缺乏应有之朴素。豪华、朴素二者可以并存而不悖,但朴素之诗往往易失去诗之美。

顾随先生所谓「朴素」,非指遣词造句上的朴素,更是指思想情感上的朴素。

所谓思想上的朴素,自然还是儒学那一套说法,言太白诗十酒九妇人云云。但我觉得这品评并不客观,须知太白诗多乃出世之作,本身就跳脱于儒学的评价体系之外,再拿回来套上纲常伦理岂不大煞其味。

另一方面则是言其情感上的朴素,我认为这观点是很有见地的。太白之作多以豪气贯之,飘逸天外,读起来直让人想飞升而去。可倦鸟尚要归林,飘乎云端怎么也比踏于实地少一分稳重,醉时可以放言千金散尽还复来,醒来却仍要赊去今日的酒钱。太白所构建的幻象空间更多是对现实的一种回避,在他的诗意世界无所谓什么失意窘迫,只凭著他满腔才气就可神游四海、纵行八方,这股肆意激越的诗情为他赢得了诗仙之名,却没无法帮助他面对自己的现实。

所以说太白之诗实乃天才之作,如羚羊挂角,难寻踪迹。后人若无此天才,还老老实实写写诗中应有之「朴素」为好。

一点愚见,望指教。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李白的豪华令人怀疑,没有朴素,所谓豪华那里立得住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居易,他的诗才是真的豪华。

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

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

李白的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他在诗中毫不掩饰、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但在他的作品中你很难找到真实的生活气息,而这又很容易让你怀疑他是否真的看破人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白居易,白写了大量富有生活气息的诗歌,但也写了很多豪放的诗词,两相对照很容易让人觉得真实。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不仅仅是每天春节假后我们背著行囊,父母依依不舍,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其实每年春运你辛苦的回家,还应想著父母想得家中夜深坐,他们还应说著未归人。无论多晚,父母总等你回来吃饭,这样的诗真的什么时候都不过时,很容易引发我们情感共鸣。

燕诗示刘叟

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父母辛苦养育儿女心力不知疲,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尚且担忧儿女巢中饥,而儿女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却又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空留父母,声尽呼不归,这是多么具有画面感和生活气息的一首诗啊,普通人读来极易产生情感上共鸣。

母别子

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父母之爱从来都不是理所应当的,你知道这背后你的父亲或者母亲要承受多少,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有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离婚不离家,又有多少负心郎 敕赐金钱二百万,新人迎来旧人弃,现在一夜乍富,抛妻弃子的少吗。

再看白居易的豪放诗作,比如长恨歌,长恨歌华丽无比,但完全是感情自然流露,全诗所谓结构就是一个男人的正常想法。从想美女(汉皇重色思倾国),到撩妹(一朝选在君王侧),到和美女缠绵(尽日君王看不足),到隔壁老王添乱(渔阳鼙鼓动地来),到被迫生离死别(君王掩面救不得),再到还想再续前缘(升天入地求之遍)。再比如琵笆行,作品豪放无比,但又让人觉得无比熟悉,谁送个人还不去个KTV呢?

白居易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白居易科场得志,29岁时就高中进士。白居易希望报答唐宪宗知遇之恩,遂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然而唐宪宗对白居易深感不悦,觉得他实在管得太宽,实在无理。终于因为宰相武元衡遇刺,白居易上表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贬谪江州。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及至晚年官至刑部尚书。

白居易少年春风得意,中年仕途坎坷,晚年复归于绚烂,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他那篇华丽的对酒,是不是觉得无比真实,他才是真的大彻大悟。

对酒五首节选

白居易

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

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皇各自飞。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如果让我为孩子在李白和白居易之间二选一,我会毫不犹豫选择白居易,我不想让自己孩子夸夸其谈不接地气。所谓入世而后能出世,白居易的作品里有真实的生活,我的孩子能从中体会到真实的生活,白居易的作品也有很多高出生活的部分,我的孩子也能从中学会豁达和包容。

以上内容来自个人公众号,希望大家来我公众号: 有酒可以留客谈. 做客


意思就是不太接地气儿。此为应有之意。

顾随倾向于接地气、有人味的诗词。因此喜辛而弃苏。

「朴素」可能指的是这个吧。李白的东西,可能他看来太飘太浮了。

这只是依自己对顾随的熟悉程度来讲的。仅作参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