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悲欢离合是人类永远的主题。

悲欢离合总是情。亘古不变。


关于这一点,唐代的文学家韩愈在《荆潭唱和诗序》中就有阐述: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好之,则不暇以为。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陈说余言」,不定期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随笔感悟。


无非分为两种

一种是,真愁。

真想啊,真念啊,寤寐思服,为伊憔悴,人比黄花。辗转反侧,思君不见,贪欢梦中。白日鸟啼醒,怒打黄雀儿。

或者是,

战功不成,楼兰不破,有家不得归。

壮志不成,归家无颜,思亲不能还。

另一种是,假愁。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因为这是最普遍的感受,其它文体也一样啊,比如歌


喜欢以离愁为主题写诗这在古代诗人中表现尤其明显。古代诗人为了功名事业,远离家乡,与友人别多聚少,尤其是对友人的离别之愁,更为广泛地成为诗人吟咏的主题,成为中国诗的一个重要特色。因为古代社会交通不便,一出门即经年累月,难得回家,自是难免思亲之愁,又因为诗人在外时间多于在家,在家靠亲戚,出门靠朋友,所以,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友情,与西方因「男女文化」而形成的注重爱情诗迥然不同。西方古代诗歌侧重歌咏爱情,中国古代诗歌偏于吟唱友情——别友之愁,思友之愁。这在李白、杜甫、王维等等众多诗人的诗作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我们总是在一个人的时候思考和感伤 思考和感伤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文学作品 聚在一起的时候那么快乐 哪有时间去思考嘛


因为有感而发吧,可能跟诗人的悲秋情节也差不多吧


离别最伤感。


因为好写, 或许更重要的事当时战乱多。又或许是离愁本就有更多的含义


我觉得吧,可能是交通不便,想见不能见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