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车时代,三大件是一辆汽车的核心,电动车时代三电系统是车的核心,那么未来真正的智能的汽车,汽车的终极形态,真正决定一辆汽车用户体验的,以及具有高度技术壁垒的,是哪个部分?全自动驾驶晶元?自动驾驶演算法,还是其他的部分?现有的三电系统会不会对竞争力的影响反而相差不大?


互联网思维和人工智慧技术。

科李昂:为什么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焦点都来自新兴的车企,像理想,威马,小鹏,蔚来等等,而不是传统车企??

www.zhihu.com图标


技术来说是两点:自动驾驶和人工智慧。

理论上自动驾驶也要依赖人工智慧才能做到真正的自动驾驶,但得益于硬体和演算法的极大进步,有望发展出没有自主意识,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自动驾驶,并且足够安全可靠。

人工智慧是一切的终极目标,只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生产力解放。


当然是人啊


新型电子电气架构,操作系统,高性能计算晶元,这是车载方面。联网方面,云支持平台,nr-v2x,高精度地图等等


智能汽车,智能为定语,汽车为主语。

满足汽车的基本功能——运输(人或物)仍然是核心诉求。

如何将人从驾驶状态彻底解放出来,参与到其它生产生活状态中去,才是「智能」化的核心诉求。

答案只有一个:完全自动驾驶,又称L4。


必然是汽车大脑。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技术是AI,其他机械的或电子得设备都是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唯有汽车驾驶软体才是根本。


第一个核心,人。人始终是驱动汽车发展的第一要素,只是不同阶段,人的需求发生变化。一方面,是主动的需求,人本身出行的基本需求,出行过程的兴奋性需求和渴望性需求。让人出行生活更美好,也是汽车发展的核心动力。

第二个核心,软体和硬体定义汽车。传统的汽车是有硬体堆砌而成,未来的汽车需要重新定义汽车的硬体和软体,如何定义好汽车的软体和硬体,让两者在开发过程中解藕,在功能性能上高度耦合。汽车硬体永远是汽车基础功能载体的核心,而软体是让汽车不断进化的核心,未来的汽车硬体核心迭代慢,而软体迭代快,汽车功能属性的进化更多会依靠软体定义。

第三个核心,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改变,颠覆了汽车很多方面,创造了无限可能的汽车出行生活场景,打破了汽车产业发展的边界,而工程技术是让可以实现的科学技术可以规模化与商业化的让用户可以享受到未来汽车的美好。


未来汽车当然应该是电车,不是推行新能源吗?自动驾驶是必须的了,没有司机时代,就不应该有公共交通工具和可以做几个人的车了,应该是单人车了。现在公路不能满足自动驾驶要求,只能是专用通道了,自然是智能,当然需要专用通道智能化了。

所以智能网路专用通道自动驾驶单人电车不是最完美选择,不过在不断进化中,会出现完美的,可以取代,并且淘汰现在所有交通工具的智车。


智能汽车的核心除了ADAS,剩余一部分智能座舱,当然智能驾驶是基础,只有智能驾驶逐步成熟,智能座舱的效益才能发挥到最大。

三电系统是基础,而未来三电系统各OEM之间的技术水准差别会越来越小。

智能可以粗略的理解为可以感知用户意图和车辆所处环境,并能够主动判断并做出执行的车辆总和。

这里面应该有3个层级:感知层,决策层与执行层,三者相互协同缺一不可。

感知层:就是感知能力,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既包含车辆外部的,例如路况,环境,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统称为事件)等,而这些感知的这俩外部,用户意图(这里统称为意图)的信息显然是不够的。

决策层:可以理解为车的大脑,这里就是算力和演算法,收集到信息后车辆应该像人一样,能够判断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会出现什么状态,驾驶人和乘客想干什么等等。综合以上的研判,需要给执行机构发指令,对于事件和意图需要进行响应。

执行层:对于决策结果的执行与响应,例如ADAS就是完成这套逻辑,还比如大家炒的火热的情感座舱等等

从这个层面上看智能车,三电只是车辆最最基础的部分,可以理解为盖房子的砖头和水泥,而自动驾驶是地基,在这之上一个可以完全感知事件,用户意图,并做出准确判断,再进行自主执行的汽车才是真正的智能车。

以上拙见,欢迎大家批评与讨论。


互联网数据,加感应硬体


电动化智能化


智慧出行


环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