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最典型是腦圖吧。
看情況,早期整理思路會用腦圖,最終我會用表格的形式來整理。

其實,我有點疑問,你說的信息流是指什麼?是指信息結構嗎?我上面的回答是把他當信息結構來回答的。


工具的話腦圖基本夠了。另外可以試試 WorkFlowy (http://workflowy.com)。

梳理的方法,無非就是方法論,邏輯學的一些東西:事實和觀點,因果關係、歸納和演繹、類推和概括、假說和理論.. blabla。具備Critical thinking的基本能力,做起來就輕鬆多了。

如果你要梳理一個東西,前提是要先了解這個東西的全貌,或者起碼見過。

如果要做一套電商系統,那你首先要知道電商系統前臺後臺都有哪些模塊,標準的情況下是怎樣運轉的。

工具這種東西用得好可以激發思維,用得不好可能會讓人為了使用工具而去思考。這樣就繞遠了。如果自己腦子裡有思路,最簡單的excel、ppt都可以完成這個工作。不過我還是最喜歡OmniGraffle,真的怎麼都好用。


不知道你說的信息流具體指啥,就拿整個產品設計過程來說:初期:理思路,紙和筆更簡便,有了總體的想法了,會用思維導圖(xmind)整理出主要數據結構,部分會用excel表現,然後是產品結構。(這部分可能是你說的信息流吧)進入設計後會先畫出主要的流程圖(viso),然後是原型設計階段(axure),然後是規則說明文檔(原型標註、excel、流程圖)


我的個人習慣是:

1,xmind腦圖梳理整個業務邏輯

2,processon/viso 畫流程圖

3,axure畫原型

4,excel需求list

5,word撰寫RRD

6,excel進度管理

再來聊如何梳理產品信息流,其實主要是一個思考的過程

業務流一般有發起者,發起者可以是用戶或運營等,經過中途運營、用戶、時間等系列流轉操作生成不同節點。每個節點都有各種分支情況,最後到目標結果。

舉例餓了麼的商家做了一個店鋪滿減活動,最後目標是通過店鋪滿減活動帶來訂單量、收入。

那該活動的正向業務流為:

商家創建活動 - &> 活動生效 - &> 用戶進入該店鋪看到該活動 -&> 用戶參與活動並下單成功 - &> 商家收到訂單 -&> 出餐配送 - &> 用戶收餐結束訂單 - &> 商戶後臺訂單統計 - &> 清結算頁面展示訂單的具體優惠信息。

以上都是在每個節點不發生意外的情況下的正常流程,實際情況是,每個節點均會因各種情況導致逆向流轉:

比如:① 活動未生效 ② 下單時優惠計算出現錯誤 ③ 退貨 ④ 下單時活動過期,等等,中間的每個節點異常情況下對起始信息都會有不同的結果。

這種情況下有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業務流的每個節點,都用MECE法則列舉各種場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寫的過程發現如果要談開了細聊,相當於出產品方案了,不聊了,說幾個個人用起來特別好的思考方法:

5w2h:why who what where when how howmuch 。

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5why:刨根究底的好方法。


信息流的數據,常規是思維導圖和流程圖。具體說是思維導圖主要負責信息架構的規整。一個是考察信息結構是否齊全,有助於查缺補漏,同時也可以用顏色來標註各個模塊的主次。各個模塊下的細分信息需要有良好的信息歸類的能力。流程圖是各個模塊邏輯上的疏通,具體流程圖我一般在做的時候分為業務流程圖和數據流程圖,有這2個流程圖可以對各個信息的走向有個清晰的認識。其他的話,我覺得無論什麼工具,能自己用得順手以及對外輸出就夠了!也見過一些天才什麼都不用,也能每次都一絲不差的說出整個流程!
UML時序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