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盟国们有f35,中国的舰载机应该不是对手,中国是否应该在歼20的技术基础上再研发舰载隐身战斗机?

还是凑合一款机,简单具备舰载起降和隐身即可。

问题背景之一:

在2017年初举行的美空军「红旗」演习中,首次参演的F-35在与装备三代战机的假想敌「入侵者」部队对抗中,创造了15∶1的惊人战绩。

F-35大胜最强「入侵者」

美国「航空家」网站5日称,饱受争议的F-35在这次「红旗」军演中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截至2月3日,在「红旗-17-1」这项美国空军最激烈、战场逼真度最高的空战演习中,F-35「给人印象极为深刻」。参演的F-35飞行员来自希尔空军基地的第388和419战斗机中队。「他们在世界上最逼真、最富挑战性的演习中获得针对『入侵者』15∶1的击落比」。

报道称,这项演习在内利斯空军基地展开,蓝军(友军)与红军展开所有样式的空中作战,包括空对空、空对地、搜索救援等。经过8天的「苦战」,尽管才刚形成初始作战能力,F-35在军演中已被证明是一种「作用无法估量的资产」,其收集、整合、分发更多信息的能力「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款飞机」。

美国《防务新闻》则称,这次与F-35对阵的「入侵者」部队,堪称「史上最强」。报道称,「红旗」军演本身变得比以往更具挑战性,扮演假想敌的「入侵者」部队装备了先进的武器,数量更多,能力更强。「入侵者」部队主要装备属于第三代战机的F-16。F-35部队的指挥官乔治·沃特金斯中校说,「他们增加『入侵者』飞机的数量,添置了各种干扰装置以及用来对付我们的各种装备,包括先进地对空导弹。」

报道还强调,F-35的损失完全是「自找」的。因为「红旗」军演是训练性质的演习,「战机不应拥有完美的记录」。沃特金斯说,「如果我们没遭受损失,就表明受到的挑战还不够。最终我们在训练中遭受了少量损失,这对飞行员有好处。」报道强调,一旦F-35具备全部作战能力,「它将更加致命」。

问题背景之二:

韩联社3日透露,美国为保证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空中优势,正计划从明年开始将驻韩美军的F-16战斗机替换为F-35A隐形战斗机。美太平洋空军司令查尔斯·布朗宣称,到2025年,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和盟友的F-35数量将超过220架。这意味著,当前美军隐形战斗机以小编队轮流在中国周边部署的模式将彻底转变为大规模常态化部署。

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回应韩国《朝鲜日报》的相关提问时称:「我们正在建设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基地,美国空军正按照惯例部署武器」,并未否认F-35在韩国的长期部署计划。韩军方有关人士称:「美军的言下之意是,驻韩美军部署F-35不仅为了牵制朝鲜,还基于针对中国等国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上的考量。」

35架f35的大象漫步

美太平洋空军司令查尔斯·布朗也表示:「到2025年,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和盟友部署的F-35将超过220架。」

52架f35的大象漫步

据介绍,相比日本和韩国分别订购的147架和40架F-35系列战斗机,美军此前在东亚部署的隐形战机规模并不大。从2007年F-22隐形战斗机首次进驻日本冲绳开始,美军隐形战斗机主要以小编队的模式在日本、韩国以及关岛等地轮番部署。


现在流行说著说著就关闭评论吗?下面是雷达争论的部分备份:

dapao叶 回复asiavikin(2020年07-07):

我专门看了郦能敬的《预警机系统导论》测高那一章节不是写了吗?E-3A的apy-1/2采用最大回波法精度为波束宽度的1/10(10%);A-50和英国猎迷采用比幅法精度为波束宽度的1/20(5%);费尔康采用单纯的单脉冲测法精度为波束宽度的1/30(3.33%)。那么结合后两者,采用单脉冲比幅法的最新一代预警机能达到2%(或1%)有什么疑问(和丁老的理论计算也相符)?

对于空警2000我不关心,因为这是国内第一架预警机可能技术上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我看好空警500,我说它至少5%(达到A50和猎迷的水平)很合理吧?达到或超过费尔康(单纯单脉冲法的3.33%)也是不过份的猜想吧?至于升级版空警500能否实现A射B导(现阶段只针对低机动目标)等中国版cec完成了再来看。

asiavikin 回复dapao叶(2020年07-07):

你看的是1998年版的,已经过时了。

那时候国内对于预警机雷达的认识还不深入,即便是郦老爷子也写不出太多,所以测高那一节的内容还凑不足3页。对三种方法都没有公式推算,结果都是「最大回波法……约为波束宽度的1/10」「相邻波束比幅测角……可达到1/20左右」「单脉冲……1/20到1/30」之类的模糊描述,对搞工程的人来讲意义不大。

2011版的内容已经扩充到7页。对三种方法的误差都进行了详细的计算:

最大回波法或回波中心法的主要测角误差约为1/10.7,

单脉冲法的主要测角误差约为1/12.8,

相邻波束比幅测角约为1/13。

没有一种能优于1/15的。

另外,空警2K雷达的俯仰波束宽度水平是空警500没法超越的,因为前者纵向孔径宽度的优势在那里摆著。空警500如果能追平空警2K的水平只能靠器件制造工艺方面的后发优势。如果预警机雷达的测高精度到位,对空空弹的中制导不用靠什么CEC,预警机上多加一套战斗机用的数传系统就可以。

dapao叶 回复asiavikin(2020年07-08):

1995年至2000年正是中国寻求外购预警机的年代,按当年海陆空天的文章的说法,早于95年时国内就已经派出多组团员去外国「考察」,主要看中俄罗斯的A-50和以色列的费尔康。之后的事件大家都知道了,1996年6月中以达成由以色列帮助中国建造「费尔康」预警系统的协议。直至到2000年(1999年以色列方首架订购的预警机已完成90%)因受美国的阻拦整个项目失败。自1996年底起军方就组织不少研讨会探讨预警机引入后的作战改进,也派不少人到以色列学习。换句话来说,1998年时处于雷达技术前线的郦老应该已经获知了关于A-50和费尔康的较精确的参数,所以1998年他写关于A-50和费尔康参数是有相当权威性(至少是俄罗斯和以色列厂方真正宣传的参数)。

至于陆军第2版,由于我当年没买实体书,现在已绝版且二手书抄到300+的水平所以不想收了。只能通过一些小网站看到该书每一章节的部分预览,我大致看到了陆军已经将90年欲引进的A-50和费尔康等参数全删节了。而测高那一块可能完全是国内的研究成果,你的参数反映了国内水平(很可能是07服役空警2000水平,14年服役的空警500可能是另一种情况)。联想到80年代丁老公式后的推论里写著最大回波法误差为20%,而70年代出产的APY-1已经达到10%明显好于丁老的计算(当然丁老的计算公式所得亦非极限值),从这一点来看也是有可能的。

由于我缺乏《预警机系统导论第2版》,若你有方法可以扫描完整的「3.3.2 测方位角的方法与测方位角精度分析」和「3.3.3 测高方法与测高精度分析」这两个小节上来,我看过后再做深入判断。

至于空警500的问题,我说的是升级版空警500,现在即使达到丁老的2%精度,在100公里误差也有174米,这样的精度没什么意义。但是一旦继续进化,提高信噪比影响精度至1%时就有意义了。

asiavikin 回复dapao叶(2020年07-09):

你就甭胡思乱想了。中国的出版物从来都是只谈国外系统的具体参数避谈国内的数据,你自己不都说过国内的保密习惯如何如何?现在又自己打脸说什么那上面写的是国内的研究结果,反正由著你张嘴胡扯。

实际上我说的那几个数据在书里面都是具体对应APY-1/2、费尔康、A50的。你自己去找书对照即可。

对于空警500,可以明确告诉你,由于气动外形和飞控的限制,雷达天线系统的尺寸是改不了的。所以你就别瞎扯什么改进型了。改进也不是在天线上大改。

dapao叶 回复asiavikin(2020年07-09):

我仍没找到陆军《预警机系统导论第2版》的电子书,但找到《预警机系统导论第2版》书尾的参考文献的截图,看到他引用了郦老「对空情报雷达」系列。于是,找出几篇郦老相关的论文浏览了一下。其中有一篇郦老关于测量精度分析的论文,我怀疑是《预警机系统导论第2版》3.3节的主要引用对象。论文尾处有结论,设信噪比(S/N)max等于20db,作用于最大作用距离Rm0.8处,波束为Gauss形,波束宽度内天线扫过的脉冲数n=20时,综合各种要素的影响后,采用相邻波束比幅法测仰角时误差为1/11.5,采用单脉冲且比幅法测仰角时误差为1/14.2。若果陆军是用了郦老这一演算法(郦老也是《预第2版》挂名作者),那么在你的回答里陆军给出数值只是机扫雷达的测角误差而不是相控阵的。

现在我正式收回「测高那一块可能完全是国内的研究成果」这一句话,就像郦老一样事实上国内多人都有参考外文文献上推导出自己的测角精度公式。其中较著名的有,专注研究了相控阵二十多年的张光义院士。

张光义在2009年推出了更新版《相控阵雷达原理》(1994年出过第1版)。测角精度一节也有非常详细的、考虑了各要素后的公式推导,结论:相控阵雷达采用单脉冲双波束比幅法,设信噪比(S/N)max等于20db,误差可达1/10至1/20波束宽度,「如果用n个重复周期信号进行多次测量,误差角将按1/(n^1/2)的关系降低,测量精度还可以得到改善」。假设周期n=10(即波束宽度内天线扫过的脉冲数为20,这也是郦老论文里常设脉冲数),那么误差就是1/32(0.032%)至1/63(0.015%),所以既与丁鹭飞的结论相吻合,也与费尔康的官宣参数相吻合。

至于你给出的无头无脑三个参数,对已经读过多篇相关论文和书籍的我来说没有意义。由于我无《预第2版》这书,所以你必须给出书籍相关章节的截图,至少也得给出相关的假设参数、误差要素、或计算公式,才能判断我是否在自打脸。你想得没错,我就是怀疑你拿机扫雷达的单脉冲比幅法的计算结果当作相控阵的结果来忽悠我。


当然应该了。不然歼15在F35面前就是被打火鸡的命。这我在下面的链接里已经说得比较详细了。

现在我国的航母战斗群能在大洋上打败以能起飞F35的出云级为核心的日本海上战斗群吗??

www.zhihu.com图标

但是没必要在歼20基础上搞。因为歼20太重了,空重大概20吨级别,舰载型增重10%那就是22吨,著舰的风险太高。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向中型机寻求答案。

考虑到与F35的对抗,歼20和FC31谁够格成为天朝海军的航母隐身舰载机??

www.zhihu.com图标

但很多人看好的611又迟迟拿不出中型舰载机方案来,我觉得很大可能是因为611即便拿出来,也不会比601的「鹘鹰」强出多少。所以现在也只有在「鹘鹰」的基础上搞隐身舰载机,因为这玩意的空重还比较轻,能承受得起舰载改型的增重。再说,中型机使用的雷达和发动机的研制难度都要比重型机的低。后勤维护方面,中型机的维护一向比重型机好,在美军的高潮97演习中,F14的平均出动率不超过每天2.7架次,而F18的日均出动率达到4.4架次。所以,在航空母舰上,必须考虑舰载机的出勤率对战斗力的制约。

另外,必须指出,我朝的航空母舰不是用来和美军的航空母舰搞什么对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航空母舰对决是在那个时代的各种客观条件限制下的结果:各方在远海条件下,没有比飞机更快、更远的火力投送手段,也没有比飞机更高效的侦察手段了。所以,远洋中航空母舰之间的对决只能通过舰载机。而今天,起码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已经是比飞机突防能力更强的武器了,而侦察卫星、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实时性、准确性虽然仍旧不能和航空侦察相媲美,但至少可以望其项背了。在今天的条件下,反航空母舰手段不应该只限于航空母舰,而是应该以系统化的思路,打群架而不是让舰载机去单打独斗。舰载机在反航空母舰作战中的地位仍旧极其重要,但应该更偏重于作为前出的感测节点,搜索敌方舰只并实时上报位置,为后方远程火力打击提供数据。

所以,在「鹘鹰」基础上开发一种空重在16-17吨,内油航程2000公里以上的隐身舰载战斗机是有必要的。

电子书海上移动堡垒:航空母舰作者 铁血工作室会员专享¥ 14.40去查看?

更多战史及装备评说,请移步公众号asiavikin,关注后请输入zlxz,赠送90本精选的军事书籍pdf。


必须研发,无论克制链在哪,本体是绝对不能缺少的。

武器装备就像是一盘象棋,战略重装备有车马炮,前线部队有兵卒,指挥系统有将帅,国土防御有仕相。

他们就像一个体系,互相协同作战。

我们可能说,车马炮和某些子之间有克制关系,马能蹩脚象有象眼,兵卒不能往回拱,炮要先搭起来炮架子,老将双仕不能出九宫。军事上一样有各种兵种克制,兵种的能力也同样有林林总总的限制条件,有限制就有克制。

但是各位都知道,如果打那种正规军的大规模战略大会战,就像是象棋规规矩矩的开局一样。

那车最有效的克制手段就是车,炮就是炮,你打过来我也可以反过来打回去。你要是敢胡搞打过来,我可以反过来跟你换子,怎么都不亏。

如果人家有车,你没有,你就说你兵卒厉害,行,在车的地方给一边你多摆上俩卒。

这你就能打过了???


一,体系

反介入区域拒止,陆基东风+多平台鹰击

第一岛链内陆基战斗机能覆盖,但够不到第一岛链外

陆基轰炸机/预警机/无人机能覆盖第一岛链外第二岛链内,但无人护航

二,作用

1,侦查,隐身机侦查和保护侦查体系(如预警机侦察机,带著无侦8的轰6)

反侦查,打击侦查/支援节点,比如战斗机预警机无人机加油机

2,打击,为轰炸机护航,为潜艇驱离反潜机,保护反射平台到达发射阵地

反打击,长时间/远距离/多数量滞空巡逻,并高速拦截敌打击平台


F35是五代机以下无敌,你说还是都需要研制一款五代机?

即使研制隐身舰载机,也不是隐身+舰载就可以了,技战术水平垃圾,比如fc31,也是没用。

天朝现役舰载机传统是歼15,这个是典型的重型机,甚至比歼20更大。造更大的航母对中国的造船业来说,就是个屁点大的事,但120千牛级别以上的中推发动机对天朝来说遥不可及。至于为什么需要120千牛的小尺寸中推(不是rd33那种形状不规则并且尺寸偏大的伪中推),要看fc31的作战对象。

然后,为什么要学美国去搞中型机(实际上f35c已经是迈进重型机的门槛了)。俄罗斯是因为米格29k已经由印度交了研制费用,他们算是废物利用,也没钱投资开发苏33的后续机型甚至没钱改进。

然后看看五代舰载机的作战对象是谁——f35c/b,主要会是f35c甚至f35a,需要在空优性能上具备对抗的能力。然后,还需要足够的航程(1200公里甚至更多)做支撑,毕竟mq25黄貂鱼无人机加油机服役在即,而天朝并无装备或者计划。

再看看fc31的技术底子是什么:

3个月完成详细初步设计

6个月完成全机制造数据集发布

13个月实现首飞,飞了之后发现设计存在严重问题。至于错误的低级程度,很多军迷看了外形,都能判断出来(风洞眼),但601居然正儿八经地造出了实机,甚至一度被怀疑没吹过风洞(军迷的眼堪比风动测试)

1.0,2.0,3.0每一个都是颠覆性修改。我还在等著这个机出版本的速度赶上iPhone呢。

另外,我对天朝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水平都不看好,歼20空重15吨那种鬼话我是不行的。

延伸阅读:

王萍,吴蔚 | 「闪电」徐徐稳行!美军F-35战斗机试验鉴定活动最新进展

原创 发展中心 王萍 空天防务观察 6天前

F-35「闪电」Ⅱ联合打击战斗机(JSF)包括三种型别:陆基常规起降型(CTOL)F-35A、短距起飞/垂直著陆型(STOVL)F-35B、弹射起飞/拦阻著舰的舰载型(CV)F-35C。美空军将用F-35A取代F-16和A-10,作为F-22战斗机的低端搭配;美国海军将用F-35C取代剩余的F/A-18C/D,与F/A-18E/F配合使用,主要用于舰队防空和对地攻击;美国海军陆战队将用F-35B取代F/A-18C/D和AV-8B,主要用于对地攻击。通过「一机多型」和多军种联合研制的途径满足多个军种的需求,采用高度通用的「基本平台」思路来实现渐进式开发和升级改造,通过逐步更新、更换任务系统软硬体来实现各种性能目标及升级改造。

F-35的三种基本型别,从左至右依次是F-35C、F-35B和F-35A(美国洛马公司图片)

一、项目总体情况2001年,F-35项目通过里程碑B决策,洛马公司作为飞机的主承包商,项目正式启动研制,进入系统研制与演示验证(SDD)阶段。为了缩短研制进度,F-35项目采用了研制、试验和生产高度并行的研发策略,可以俗称「边干边试边用边改」。2010年3月,美国防部宣布该项目触发了纳恩?迈克柯迪法案(Nunn-McCurdy)关键费用增长法规阈值,2010年6月美国国会经过讨论认为项目应该继续,但废除了该项目系统研制的批准指令,并开始重建新的采办基线。2012年,该项目建立新的采办基线并再次通过里程碑鉴定。美海军陆战队F-35B、美空军F-35A、美海军F-35C飞机分别于2015年7月、2016年8月和2019年2月宣布形成初始作战能力。2018年4月F-35项目结束研制试飞,并于同年12月开始初始作战试验鉴定。目前预计于2020年下半年进入全速生产决策。

外挂激光制导炸弹和AIM-9X「响尾蛇」导弹的F-35B试验飞机,机腹下GAU-22航炮吊舱正视看上去颇有美式恐怖片画面风格……(美海军陆战队图片)

洛马公司2020年6月1日发布的F-35计划最新进展简报,显示该型机总计已交付530多架,飞行28.4万多小时,驻扎在全球24个基地,培训了超过1010名飞行员和超过9270名维护人员,接收该机的国家已达到9个(美、英、意、以、日、挪、韩、澳、荷),其中8支部队已宣布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按时间顺序为美海军陆战队、美空军、以色列空军、义大利空军、英国空军、美海军、日本航空自卫队、挪威空军和韩国空军,实际应为9支),其中6支部队已在战斗行动中使用了F-35(美海军陆战队、以色列空军、美空军、英国皇家空军、义大利空军、挪威空军)(美国洛马公司图片)二、主要试验鉴定活动进展1. 耐久性试验按照研制合同要求,F-35三种型别都需要完成两个完整的寿命周期试验(一个飞机寿命周期定义为8000个等效飞行小时)。该项目2013年制定计划为三种型别的试验机增加第三个寿命周期耐久性试验。F-35A和F-35B型的耐久性试验从2010年开始,F-35C耐久性试验从2012年3月开始。

正在进行耐久性试验的F-35A试验机(美国洛马公司图片)

F-35A耐久性试验机(AJ-1)于2017年10月17日完成了第三个寿命周期试验。从2018年6月到2019年7月,试验人员完成了对AJ-1试验机的拆卸、检查和分析,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型(FEM)建立关联,有限元数据用于估算原始设计结构的结构和耐久性。F-35B耐久性试验机(BH-1)于2017年2月完成了第二个寿命周期试验。试验人员于2018年10月完成了BH-1的拆卸、检查。由于舱壁及其他结构存在大量缺陷需要改进和修理,该项目取消了BH-1的第三个寿命试验,并又采购了另一架具有重新设计机翼承载结构的F-35B地面试验机(BH-2),继续用于开展耐久性试验。F-35C耐久性试验机(CJ-1)在2017年4月4日开始第三个寿命周期试验,在2018年4月12日达到1,8792个等效飞行小时。由于在FS518整流罩支架发现了较多裂纹,项目人员经过对修理或更换FS 518整流罩支架的费用和时间估算,并结合损坏的其他结构部件情况,决定中止第3个寿命试验。从2018年8月到2019年11月,试验人员完成了F-35C耐久性试验机的分解和拆卸。目前,该项目并没有再购买一架试验机的打算。根据耐久性试验数据,F-35早期生产飞机上有一些需要采取缓解措施的寿命有限部件。为了减少耐久性和损伤容限方面的不足,该项目计划对早期生产飞机进行修改,包括使用激光冲击强化增加特定机身部件(如舱壁)的疲劳寿命。基于耐久性试验结果,早期生产的F-35B飞机的服役寿命远低于预期的8000飞行小时,并可能仅有2100飞行小时,按照这一数据,F-35B机队将预期在2026年达到其服役寿命。联合项目办公室将继续追踪飞机的真实使用情况,帮助开展机队寿命管理。而F-35A和F-35C预期的服役寿命也将根据耐久性和损伤容限分析确定。2. 初始作战试验鉴定初始作战试验鉴定(IOTE)的试验由JSF作战试验中队(JOTT)负责,从2018年初就开始了初始作战试验鉴定前(Pre-IOTE)试验活动,具体包括:Pre-IOTE增量1:2018年1月,美国防部作战试验鉴定主任(DOTE)批准JOTT从2018年1月18日到2018年2月2日在阿拉斯加州埃尔森空军基地开展寒冷天气试验。这个试验的目的是评价F-35空中系统的适用性,并评价极端寒冷天气下的报警启动时间。Pre-IOTE增量2:继2018年3月30日获得DOTE批准以来,JOTT开始开展3F批次软体和2级任务数据文件的受限双机任务场景下试验。这些场景包括近距空中支援、侦察、打击合作和武装侦察、战斗搜索与救援,以及舰上部署和武器投放等事件。此外,在2018年6月4号到29日期间,JOTT和F-35A作战试验中队向埃格林空军基地部署了4架F-35A作战试验飞机,开展Pre-IOTE空空导弹武器演示验证。在这次部署期间,试验团队完成了6次AIM-120 和6次AIM-9X导弹试验。2018年8月18日到31日期间,JOTT同美海军的西海岸F-35C机队替代中队VFA-125合作部署了6架飞机开展舰载使用试验并评价F-35C出动架次率。2018年9月10日到16日,JOTT和F-35A作战试验中队向威斯康星州沃尔克场空军空中警卫队基地部署了4架F-35A作战试验机评价出动架次率增长情况。

装载AIM-9X「响尾蛇」导弹的F-35 AF-03试验机(美空军图片)

该项目2018年12月5日开始首次正式的初始作战试验鉴定外场飞行试验。具体试验活动包括:2019年2月,JOTT开始针对基于靶场信号模拟器(RSE)的威胁环境进行外场试验,但由于试验靶场的就绪度不足,包括空空靶场基础设施(AARI)集成、靶场网路、RSE操作员培训和熟练度、试验人员水平以及RSE在靶场中的集成等多个问题导致了一系列无效的试验。之后,经过DOTE同意,JOTT停止了对基于RSE的威胁评估的试验任务,并将重点放在其他任务试验上。6月初,在成功解决了前面试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后,JOTT重新开始了基于RSE的威胁环境试验。2019年3月,JOTT完成了A-10和F-35A之间的对比试验。2019年9月,JOTT已完成大部分外场试验,包括在内华达试验与训练场(NTTR)的试验。剩余试验包括加州穆古海军试验场西海岸外的导弹和炸弹试验、网路安全试验以及联合模拟环境(JSE)试验。正式IOTE最后2个阶段任务是在加利福尼亚州穆古海军试验场(PMSR)和马里兰州帕特森河海军航空站联合模拟环境(JSE)的防御、面空威胁试验。JSE是一个人在回路、F-35软体在回路的任务模拟器,用来反应具有现代威胁类型和威胁密度且在外场靶场无法复制的场景。最初计划于2017年年底开始运营,由于开发延迟,预计在2020年夏季为开展IOTE试验做好准备。3. 实弹试验鉴定实弹试验鉴定(LFTE)主要是指在近实战条件下对武器装备进行有关易损性和杀伤性的试验,重点评估装备在战时维持基本生存和遭受袭击时损毁的概率并评估战时对敌方造成有效打击的能力。2017年2月,该项目在BF-40试验机(一架低速初始生产型F-35B)上完成了全面的系统级生化去污试验。2017年8月到2017年12月,该项目在加利福尼亚州中国湖海军航空兵中心武器处的设施中,对三种类型的25毫米口径航炮针对装甲车和其他车辆、小船和胶合板人体模型进行了杀伤力飞行试验,试验发现了其中一种弹头的引信存在可靠性问题,并开展了新引信设计的后续试验,但后面开展的初步试验表明其可靠性仍未提高。2019财年,位于马里兰州帕图森河海军航空站的海军空中作战中心飞机处完成了F-35A和F-35C的系统级试验以及F-35B的有限试验,来评价对电磁脉冲威胁的兼容性。此外,DOTE正在评估F-35易损性数据和报告,这些数据和报告将记录在初始作战试验鉴定和实弹试验鉴定综合报告中,将在全速生产决策前发布。4. 作战适用性评估影响F-35飞机作战适用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自主保障信息系统(ALIS)、网路安全性以及飞机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维修性。2019年发布了几个新版本的ALIS,这些版本提高了ALIS的可用性,但并未消除ALIS设计和实施中的主要问题。2020年初,美国国防部宣布将用运行数据集成网路(ODIN)代替ALIS,并计划在2020年9月交付首台设备,2021年年底将新系统投入使用,2022年12月之前在所有F-35中队全面投入运行。虽然美国防部已宣布了部署新系统的计划,但鉴于需要继续维持目前已装备原系统的400多架F-35飞机,因此向新系统的过渡具有相当大的挑战。在IOTE期间开展的网路安全试验继续表明,该项目在早期试验发现的安全缺陷和漏洞尚未纠正,并需要更多试验来评估最新ALIS 3.5版本以及飞行器本身的网路安全性。就可用性、可靠性和维修性而言,尽管全机队的飞机可用性趋势在2019年有所改善,但仍低于65%的目标值。机队中大部分飞机无法实现并维持80%的能执行任务率目标。三型飞机都未满足作战需求文档(ORD)中定义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RM)指标。

一架F-35B飞机进行短距起飞/垂直著陆试验(美海军陆战队图片)

三、小结F-35近期的研发和试验鉴定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历时十多年的研制飞行试验宣告结束从2006年AA-1试验机首次飞行开始,到2018年4月12日马里兰州帕图森河海军航空站CF-2试验机完成了SDD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试验,F-35研制飞行试验持续11年以上,进行了9200架次飞行,累计飞行了1,7000多个小时,并执行了6,5000多个测试点以验证三个F-35型别的设计、耐用性、软体、感测器、武器能力和性能。在整个研制飞行过程中,一千多名飞行试验工程师、维修人员、飞行员和支持人员实现三种型别F-35完成整个飞行包线试飞,以试验飞机的性能和飞行品质。试验团队进行了6次海上测试,并对F-35B进行了1500多次垂直著陆试验。研制飞行试验小组还完成了183次武器分离试验、46武器精准投放试验、33次任务效能试验,其中包括最多达8架F-35的多次多机对抗先进威胁的飞行试验。研制飞行试验分为两个关键领域:任务系统和飞行科学。任务系试验试验的目的是验证提供关键作战能力的软体和系统正常工作并满足要求,而飞行科学试验的目的是验证飞机的基本飞行能力。通过研制飞行试验,发现了飞机系统在真实使用环境中的大量缺陷。如F-35项目综合试验组在2018年3月发布了3F批次软体试验的报告,记录了3F批次软体最终版本中的大量缺陷,其中18个被定义为关键缺陷,综合试验组建议尽快解决这些缺陷。整个2018年,该项目开发并试验了大量的软体迭代版本,包括30R00、30R01和30R02,以及相关的「快速反应周期」版本(如30R01.02),来纠正缺陷并改进性能。2. 研制合同的全部结束还需要数年时间虽然F-35研制飞行试验已经结束,但SDD合同中的要求并没有全部完成。2019年该项目仍在开展相关工作,持续评价并记录合同中要求的飞机系统性能。截至2019年9月17日,该项目已经闭合了536项能力要求中的493项。剩下的43项,有些是满足不了的要求,可能需要正式修改SDD合同;有些需要开展额外的研发和试验以评价性能。SDD合同的全部结束还需要数年来完成,合同技术规范要求中不满足项所带来的影响将反映在后续的作战试验和部署操作中。3. 持续能力开发和交付(C2D2)存在一定风险从2018财年开始,JPO和洛马公司的研发工作就开始转向一个新的过程——持续能力开发和交付(C2D2),通过软体更新交付4批次(Block 4)能力。2019年,F-35项目正式启动第4批次(Block 4)增量软体现代化项目。该批次包括约53项改进,用于应对来自敌军的空中和地面威胁。这些升级改进主要是在软体中执行的新功能或增强功能,将分阶段推出,从2019年4月和10月开始更新,至少持续到2024年。开发模式从「传统的瀑布式采办到敏捷、快速的能力交付和持续交付」转变,每6个月更新一次版本。美国防部作战试验鉴定主任(DOTE)2019财年年度报告中认为,当前的持续能力开发和交付过程并未能按计划交付新的能力增量,意图增加新能力或修正缺陷的软体更改常常引入稳定性问题或对其他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基于这些缺陷和计划的大量新能力,作战试验鉴定主任认为C2D2过程计划具有较高风险。此外,每6个月进行一次软体更新使得测试新代码的时间所剩无几,也使得出现重大软体错误的风险增大。

延伸阅读:

F-35飞行性能探析 - 图文 - 百度文库

F-35飞行性能探析 - 图文 - 百度文库

延伸阅读:

2016版本的F35格斗报告比起2015版有哪些变化? - 知乎

2016版本的F35格斗报告比起2015版有哪些变化??

www.zhihu.com图标

延伸阅读:荷兰飞行员曝光F-35格斗能力:坐著打天下第二

2018-04-11

《Combat Aircraft》杂志最新一期(2018年5月刊)采访了荷兰的F-35 飞行员,透露了一些关于F-35 空战能力的、非常有意思的内容:

荷兰皇家空军第323测试与评估中队指挥官Ian 『Gladys』 Knight 中校称,比较各种战斗机之前,必须要意识到,每一种战斗机都有自己妥协的方面;飞行员需要根据每一种战斗机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操作、以发挥出其最好的性能。以F-16 为例,它是一种较小的、轻型的战斗机,这意味著它的操纵非常灵巧,并且很容易在高速状态下维持较好的盘旋性能;按照其飞控设计,飞行员可以尽情地拉杆来获得最大盘旋性能;但是另一方面,F-16 携带的燃油、武器载荷很有限,同时由于飞控的问题,它在低速状态下的机动性较差。

而F-35 则是一架非常不同的战机。飞行员们花了一些时间才适应它的特点、找到了发挥其最大性能的方法。F-35 之前一直有飞行包线上的限制,这些限制直到18 个月前才被解除(升级到了Block 3f 版本的软体,译者注)。在这之后,F-35 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潜力,也让(训练中的)敌方飞行员大开眼界,

F-35 比F-16 大得多,它携带的燃油是F-16 的两倍,武器是F-16 的三倍;因此,在高速状态下,F-35 (盘旋时)损失能量的速度比F-16 稍快一点。但F-35 在低速状态下的飞行性能是惊人的。F-35 能够一直保持机头指向敌方战斗机,哪怕速度已经低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这是一种非常棒的能力,尤其是配合头盔瞄准具和大离轴导弹的时候。但在高速状态下,你需要小心一些地操纵飞机。如果你一直拉杆,飞控就会直接让飞机达到它能达到的最大攻角(即飞控对攻角的限制不像F-16 那样严格,译者注),这会让飞机损失过多的能量。飞行员应该明白,什么时候应该保持能量,什么时候应该放弃保持能量(同时转换为角度和位置优势,译者注)、然后使用导弹或机炮发起攻击。我通常会告诉新手飞行员,F-35 的视距内空战机动性能在介于F-16 和F/A-18 之间的某个位置(这句话已经被多个国家的飞行员提过无数遍了,算是对大家F-35 的公认评价,译者注)。

Knight 中校透露,当F-35 解除飞行包线上的限制之后,和第四代战斗机进行了一些BFM 空战训练。【要知道,在那个时候,F-35 还被传言为「机动性像一只猪」。因此,当对手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他的机翼下还挂著副油箱以及一堆导弹。我猜他的心里大概觉得,就算挂著这些东西,他的机动性也会比我们更好吧。但是到那一周快结束的时候,他们就扔掉了机翼下的副油箱,只挂著机腹中线副油箱出现了;但是他依然得使出浑身解数,才能避免被我们用机炮干掉。又过了一周,他们就不再携带任何外挂物了;直到这时,格斗训练对我们来说才终于变得有趣(有挑战性)一点了……】

高机动能力固然重要,大的载油量、大的载弹量同样是很棒的能力。在我们进行BFM 格斗训练的那几周里,我们有时候也需要去中国湖试验场投放一些GBU-12 激光制导炸弹。过去驾驶F-16 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在两个任务中二选一,因为你不可能在机翼下挂著炸弹的情况下进行BFM 格斗训练;同时你的燃油也不足以支撑你在一个架次里执行两个任务。但在F-35 上,这就不是问题了。【在一次飞行中,我的同事Pascal 『Smiley』 Smaal 少校决定在BFM 训练的时候,保留一些燃油、以及制导炸弹,以便格斗结束后能到试验场投放炸弹。在任务后的汇报中,对手飞行员困惑地询问Smaal 少校,为什么他在格斗之后朝试验场飞过去了;当Smaal 少校回答说在整个格斗期间他的弹仓里一直都挂著一枚GBU-12 制导炸弹的之后,电话线的另一端出现了一阵颇为有趣的沉默……】

视距外空战则显得毫无悬念。大约一年前,Knight 中校及同事驾驶著2 架F-35,为4 架F-16 护航;他们穿过一条虚拟的「边境」 后展开攻击;这4 架F-16 是由经验不那么丰富的指挥官指挥的,而拦截他们的对手则是由经验十分丰富的指挥官指挥的8 架F-16。为了保护己方的F-16 ,两架F-35 对敌方的F-16 进行了电子攻击,然后通过数据链将敌方的位置发送给己方的F-16。最后,己方的F-16 成功地击落了敌方的第一波拦截战斗机,甚至不需要动用F-35 弹仓内的导弹—— 这些导弹就可以留到F-16 执行地面打击的时候、用来保护他们了。

明昊评论:先感谢韩五记老师的翻译

低速缠斗在现代空战的出现率已经很低了,战机交战通常都是从高空高速互相接近开始,机动占位找机会发射武器然后回避,若没成功就进入下一个回合。在这期间双方战机都在剧烈消耗能量,用高度和速度换取角度和位置优势发射武器,最后才会进入低空低速的缠斗。当然能量恢复强的战机可以更好的保持高度和速度,避免进入这个不利的区域。

F-35的机动性介于「坐著打天下无敌」的F-18和「高亚音速绕圈王」F-16之间,说明F-35在空中格斗时会被新一代注重跨音速和超音速机动能力的战机吊著打:能板载的为什么要绕圈圈?对美军而言F-35作为信息节点和对地攻击主力,格斗能力差点并不是问题。然而其他国家想用F-35来执行制空作战,那就只能依靠隐身和信息优势和对手保持距离玩「排队枪毙」了。一旦被接近到目视区域,F-35面对各种三代半战机将会亚历山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