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期间,美国曾有人研究过军舰造型美学,今天,也可以借这个问题来探讨一下火箭造型美学

世界各国大型火箭谱系【1】(图中15与16号错标)

首要,"气势汹汹"的感觉从何而来

动物被自己天敌属性克制的程度有多么恐怖? - 一罐鱼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128972/answer/1055103182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物对天敌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

所以当你感觉到某种造型气势汹汹、感觉到害怕的时候,通常你是感觉到了天敌的形状的剪影

为什么『雨中女郎』这幅画会使一些人有恐惧感??

www.zhihu.com图标

以这个问题为例证,题主认为,因为雨中女郎的画作剪影非常像尖角,会带给人天然的攻击性感

所以,我们可以探讨人类生理的第一个奇妙的反应,即"尖刺恐惧"

欧美科幻电影中,有哪些优秀的怪物设计??

www.zhihu.com图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65707

这些关于恐怖电影里怪物的设计方法的回答虽然简短,但指出了,人类的尖角恐惧,可能来源于人类历史早期,对食肉动物的尖牙或者昆虫口器的恐惧。

王洪浩:为什么汽车被设计得越来越「凶」(内含干货,可收藏)??

zhuanlan.zhihu.com图标

这是汽车工业里,如何给人制造气势汹汹感觉的条件:让汽车前脸看起来像是一个愤怒的人

这篇文章里还提到了一个暗含的形状与情绪的关系:

左右宽度收紧,和上下高度相当时,人们会认为这是圆润饱满的东西,通常会被人认为是没有攻击性、温和

而当一个剪影的上下高度收紧,左右宽度开始拉长,且开始带有棱廓分明的尖角时,人们开始觉得这种形状有攻击性。

其二,看起来有气势的另一个秘诀,是阶梯状与色彩斑斓的圆环

现代级驱逐舰CG图【2】

这是一幅现代级驱逐舰的CG图,正巧全舰没有多余的颜色,这正好用来说明

1,全舰外轮廓表现出较好的阶梯升高与平缓下降感

2,突出的各类天线正好构成了尖刺恐惧的要素

3,军舰图片的水平宽度远长于垂直高度,也暗示了长宽比也是气势的来源之一

4,另外,这个角度呈现出了一种"军舰正向你驶来"的压迫感,这也是其气势来源

关于阶梯状上升显得有气势这件事,因为在军舰审美里涉及比较多,在此不再赘述。

现在我们来分析具体的例子:土星五号

在图中,土星五号有多层黑白环带,且有直径不一的特色,这在视觉上增加了整个火箭的层次感和阶梯感,整个火箭直径逐层收缩,直至逃离塔尖顶时收缩至一点。

这种清晰的层次逻辑,再加上黑白环带的强化,使火箭整体表达出尖刺的画面语言,诱发人的尖刺恐惧,给人气势感。相比之下,上下等直径的火箭就很难塑造这种尖刺感。

所以气势的第一大前提是,顶尖一定要尖

但是光是这样是不够的,要构成阶梯状,还有第二个条件:

底座一定要粗

底座要粗的方式有一些,比如说N1的剪影显然就精于此道。

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绑助推器,给底座加宽

不过,由于火箭长度其实对剪影也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先把火箭的芯级缩短,到同一高度

缩短后,可以看到,首先显得有点憨的是德4,这是因为德四的尖顶和底座的助推器看起来没有发生联系,好像有断层一样,而显得突兀,没有起到底座的效果。

猎鹰本来也会有类似的问题,但猎鹰好就好在多个大脑袋,这个脑袋恰好构成了与助推器的联系——工业设计风格的凹槽和卡扣

在例A中,可以看到典型的一个凸起物卡扣在一个凹槽里的设计风格,我们可以称其为"嵌入式设计"(笑

在例B中,两者的距离虽然拉远,但其关联性基本不变。

因此,在一个助推器有自己的独立尖顶的情况下,"大脑袋设计"能恰到好处的让助推器的尖顶和芯级尖顶发生视觉联系,产生"两翼拱卫中央"的感觉,来营造火箭整体的宽底座、高顶尖的气势。

另一种把助推器整合进整体的风格就是长五的剪影——助推器的非独立尖顶

作为例证,可以看到,阿特拉斯5的剪影也很有特点

本来嘛,长五的剪影在这群火箭里还是可以的,但长五有一个设计语言上的问题,大问题

——太尼玛圆了

如果你希望你设计的尖刺咄咄逼人,让人看了就恐惧,那么你一定要记得,多用直线

就像这三种尖顶,分别是单线条尖顶、多线条尖顶、圆弧顶,他们在建筑历史上也有著自己独特的影响力

建筑尖顶的审美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但单就效果来讲,圆弧形的整流罩外壳整体会给人一种霸气不足,比较柔和的印象。这本身不是什么问题,但问题是,长征五号长度不长,这使得在一张宽度固定且刚好能放得下长征五的照片中,其外壳的弧度信息仍然会得到保留。

这就导致,长征五整体长宽比本身不是大问题,但弧度信息因为被明显地呈现出来了,导致给人一种柔和乃至有些肥胖的画面语言,也因此,说长五是"胖五"确实符合大部分人看到火箭侧影的第一感觉

所有的模型,数C-5和C-7的的整流罩看著圆,C-7甚至圆出了一种光头感

当然,从上面说的理论,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一系列中,CZ-2F有著恰到好处的设计语言

左为联盟,右为长征2F,单从这个角度来看,两种火箭还有几分相似

即使按照剪影理论,其实长征五号本身也不算差,所以现在,该来谈一谈颜色的问题了,或者说,"猛兽恐惧"

猛兽的皮毛多暖色系,而食草动物皮毛多为冷色系

当然,关于颜色影响人的情绪,有不同的理解角度,还有进退式的理解方法

苏州章鱼哥:由色彩引导的感觉——色彩心理?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也就是说,红橙色会给人一种靠近感,而蓝色给人疏远感

总的来说,他国火箭身上的橙色环带,也能产生一种热情感或者猛兽感,相比之下长征火箭的蓝白为底,侧壁涂红色数码条的涂装实在是……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7513427

这个图我稍微改了一下

这个图相比于原长征五,在颜色上的改变主要有几个

1,遮掉了原先在助推器上的破碎红色方块,强化助推器的整体感

2,遮掉了蓝色字的"中国航天",避免蓝色字配红色旗帜

助推器侧壁一直图著莫名其妙的红色数码方块长条,是拖垮火箭整体颜色搭配的一大问题

这个数码红条最大的问题,就是视觉上产生了割裂感,在白色背景下产生了把助推器一分为二的感觉

红蓝配不是不可以,但中国航天长久使用大红(国旗)配大蓝(蓝色环线),这就不是很好的颜色搭配了,具体的可以参照这个回答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958742

所以,中国火箭没有气势,第二大问题是剪影没有问题,但蓝白配色方法有问题

当然,我还是必须要说,中国火箭没有气势最大的问题,还是吨位不够。

什么叫气势?动静结合就是火箭的气势。

BFR超重型火箭,和土星五号静态的放一起,显得像憨憨的企鹅

但是一旦加入迸发的肉眼可见的动态的烟雾,动感就立刻出来了

所以火箭要向尾烟要气势,火箭气势的秘诀就一个:烟要大,还要浓!

看看这在照片中几乎和火箭同高的烟,这就是气势。

这个图是少有的居然拍出了美式火箭起飞感的照片

这个图片气势其实很足,唯一的问题是摄影师站的位置太远且太高了

摄影师站在这里,气势就出来了,还能拍出星辰十字的感觉

(所以说什么叫发达国家的摄影师啊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4c6084f0101gybl.html

【2】http://mts.jk51.com/tushuo/12527338.html

【3】https://www.sohu.com/a/221889145_550953


我觉得苏俄火箭霸气的感觉是因为质子、联盟都捆绑或者像捆绑,显得粗壮。加上色彩多用灰和绿给人一种军用感。N1大烟花又高又尖,能源则是又粗喷管又多。

美国的话宇宙神早期型基部看起来也很粗,现代版本则是尖锐的整流罩给人一种锋利感。大力神后期型号则是铅笔一样的核心级加上又粗又长不成比例的大整流罩以及俩个大型固体助推火箭的反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抛光闪亮金属质感同样加分。重型德尔塔四也给人一种暴力感。至于太空梭、土星五号的壮盛、强大霸气更不用说了。

阿丽亚娜5也霸气,本身流线优美同时细长的助推器显得火箭本身很粗壮强大。

天顶系列、德尔塔二、阿丽亚娜4等就不霸气了。虽然经典长征系列从一到四都是弹道导弹发展的例如长征二就是东风5小改。但是配色、质感给人一种和平干净的感觉。如果换个涂装能霸气不少,经典长征系列捆绑的助推器也太短,给人一种后劲不足的感觉。长征五、七是壮不少强不少,然而涂装、质感上还是有和平鸽、白天鹅的感觉,如果能换涂装质感例如苏俄的灰、绿或者是抛光金属乃至橙色隔热泡沫等同时整流罩更尖锐点,那气场肯定会大大提升。

图懒得贴了,自己很容易找。


大家看一下,这两个火箭,一个使用了红白涂装,重8700吨,LEO400吨。

一个使用了橙罐+固推,重量200吨左右,LEO大概8吨。

但明显还是橙罐更有压迫感

所以

橙!罐!大!法!好!

KSP-RSS-RO-KSPI-E组合玩家答一波

所以感觉长征相比美帝最大的不足是因为没有体积巨大的氢氧橙罐(大雾)

毕竟橙罐标志运力(暴论)

来把,橙罐+主帆+纯种马

兄弟们干了这杯坎多宝(大雾)

极限火箭公司为您提供最优秀的jambo64坎多宝燃料罐,让你在堆砌暴力火箭的时候充满无穷的气势


因为我们的火箭主要以红白蓝作为主要配色,刚好是法国国旗的配色 。

最关键的是其中白色占了绝大部分


首先这种问题显然是个见仁见智的主观问题,大家角度不同非常正常,没有绝对对错。甚至「美俄火箭比长征系列看起来更霸气」都不是绝对的。

写到最后发现我偏题了。。。。题目要的是比较火箭造型气势,但是我比较的是火箭发射气势。。。但就这么发出来吧,相关性有一点,毕竟大家看火箭美不美大部分就看点火升空那几分钟,这种评论性问题回答大家随便看看,以后有「火箭发射气势」的问题我再转移过去。

长征火箭气势不大的最简单,最原始,最直观的道理就是——是不使用固体助推器,发射不产生壮观的白色尾迹(粉尘烟雾)。当然还有其它的拍摄技巧等的原因。

美日欧三家的主力火箭都流行固体助推+芯级氢氧发动机。中国和苏联/俄罗斯则主打包括氢氧发动机在内的液体发动机。液体发动机燃烧完了就是气体,是透明的,没有明显的尾迹,而固体发动机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粉尘(通常被人误认为是水蒸汽),这样的白色尾迹比火箭还要宽大且不透明,还不会快速消散,流动的尾迹能让人直观看到发动机惊人的喷气速度,让人有一种「厚实」「可靠」「强劲」的感觉(我只能用这些词来近似描述自己的感受),给人带来较大的震撼,增加了发射的观赏性。也许就像上面 月上柳梢头 所说,厚实且庞大的固体火箭尾迹形成了顶端火箭的巨大「基座」,满足人对于「气势汹汹」的美学定义。

白色发光的就是固体火箭的尾迹。注意太空梭的「飞机部分」底部三个喷口的火焰是不是都看不见了?其实这三个喷口的氢氧发动机才是提供最多速度增量的。(图片随手搜的,侵删)

纯液体火箭就是要差一些,就算他是俄罗斯的也不行!质子火箭其实就是大型火箭,与长征五号同级,LEO 23t,一点不差,但是民众存在感就是不高,不「暴力美」也许是其媒体上镜率和民众回头率不高的原因:

这个尾迹比上面就差得远了,长征二号F类似。

如果尾迹在视频、图片中非常不明显,就会给人「发动机好弱」「火箭好弱」的心理暗示,从而降低观赏性。

但是,凡事无绝对,液体发动机火箭在某些条件下同样可以拍出很好的效果。虽然我没学过美学理论,但是经验性地随便总结一下:

  1. 火箭刚起飞时候拍摄,这时候火箭给下面导流槽烧水,产生大量水蒸汽(就不是固体发动机的粉尘了)同样可以起到「底座」的视觉效果;
  2. 发动机火焰亮!直!长!透明但是蓝!就不会让人感觉「发动机好弱」了。

下面放一些成功案例:

长征六号。亮!长!直!蓝!的尾焰加分非常多。右侧照片尾焰的蓝色心旷神怡,是大片水准。猎鹰九号与此类似。

安加拉号A5。尾焰同样亮!长!直!蓝!同时导流槽中水蒸发产生大量水蒸汽作为视觉「底座」十分震撼。

失败案例就很多了。。。。也就是导致提问者感觉「长征系列」气势不足的那些:

长二F,国内地位最高的火箭(因为载人)。但是发射照难以让人满意,应和质子一同使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燃料有关。尾焰红色,其实是透明的,给人雾蒙蒙脏兮兮的感觉,而且尾焰亮但不直(有燃气废气的锅)甚至照片上看不对称。酒泉导流槽据说使用了节水设计,导致水蒸汽「底座」也不明显,也是脏兮兮。

长征三号乙。火焰还是不直,因为发动机偏置。燃气废气的小火焰让人感觉很弱,以及红色的火焰不会让人心旷神怡。照片底部也没有大量水蒸汽救场。

最后说一下长征五号:

照片还是比较美的,可惜这些照片还是配不上长征五号应有的地位,算不上大片水准。解析度首先就不高,长五的火焰因为助推器发动机偏置还是不直,这个真没有办法了。这张尾焰过曝虽然无可避免,但是让人感觉出来中间糊成一团也不太好。

长五同样全液体火箭,飞起来之后火焰肯定比不上有固推的同级别火箭,而且它本身尾焰不是很直,有点减分。办法就是在它刚刚起飞,尾焰还不全部展现,而且有导流槽水蒸汽加持的情况下容易拍出好图。

但是现实又有一个问题:拍摄距离太远,照片中火箭清晰度感人。这其实是一个中国航天宣传的通病了。看我上面搜索到的长二F、长三乙以及长五三种中国中坚火箭力量的图片,火箭部分都是不能放大看的。。。

我之前做长征五号发射图鉴,也就是这个:

我当时搜索网路,竟然找不到一张能用的长征五号发射图。那些解析度貌似很高的图,截取核心长征五号部分也是模糊不清。上面的三张已经是我能找到的最清晰的了,也就是这样了,这还都是我从去现场的爱好者发出的图片中找出来的。最左边Y3的图可以看见棕榈叶,我也现场观摩过长五发射,明显摄影师并没能找到一个好的机位。(好的机位谁占著呢???)


扯的远了。。

总之,尾焰的形态是火箭发射「气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液体发动机对固体发动机有天生的劣势,需要用很多技巧去弥补气势的不足。对于拍摄中国火箭发射的人们,希望大家能找到好点的机位,拍得更清楚点。。。

p.s. 今年长五预计三发,四月长五乙以及七月的长五火星任务有可能在白天发射,这对拍摄长征五号发射瞬间将是一个很大的利好,希望能看到符合长五地位的美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