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之一是给我国在搞爆炸式迭代的民营航天同行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板,毕竟如果炸机狂魔太空叉不炸了,这样的技术路线就会受到更多质疑和压力。

对太空叉自己而言,两次都是著陆前一台发动机点火不正常(虽然上次是过氧,这次似乎不是)但是似乎说明这个问题和著陆前翻转的机动动作产生的过载有一定联系,通过静态点火恐怕难以排除。或许需要新的地面测试手段才能方便在起飞前进行验证,或者调整甚至更换技术路线。毕竟水平返回垂直回收是前人没有涉足过的领域,单纯靠理论分析和模拟可能总会有遗漏。

p.s. 出门前腿软,或许是对挑战的难度心里有数?


这次相较sn8的突破性进展,暂时未发现什么突破。意义就是再次验证了空中滑翔的可行性,同时暴露了著陆改姿态后引擎重新点火失败的的问题。

sn10就在旁边看著,前赴后继。

另外有些不了解空x的或者故意搅混水的说失败后果多严重,以为是试验一个失败了就归零整改,然后再重新造一个,成功了就定型。实际上是试验著sn9,现场放著造好的sn10,工厂里已经准备好sn11,sn12造一半发现不需要试验拆了,sn13_14暂停建造,sn15正在大改图纸,sn16-18初步建造。多大点事?


高票回答中的意义基本上在 SN8 或更早的时候就有了。

SN9 独特的意义可能在于提醒太空叉:

1.在 g 值和方向剧烈变化情况下发动机的鲁棒性有待提高。

2.在 g 值和方向剧烈变化情况下燃料供应的鲁棒性有待提高。

3.可能要重新检讨著陆时只开俩发动机是否足以应对一定程度的故障。


首先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确实是我感兴趣的,所以昨天直接写了几点意见,虽然是干工程的,但我更关注背后可能隐含的演算法和控制理论的突破和意义。相比之下某台发动机没有点火、燃料泄漏、掉个零部件,这些都不重要。详见

SpaceX 星舰 SN9 试飞著陆时发生爆炸,SN8、SN9 接连失败对星舰项目影响如何? - WangTao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1201146/answer/1714862311

很多人拿对岸这一系列的实验跟咱们这两年出现的民营航天公司的发射做比较,个人认为完全是两码事,前者解决的是火箭发射后回收降落到发射场的问题,后者还在努力做到能送载荷进入轨道,两者水平差了一个维度,精度查了十万倍。具体看上面链接,这里不展开

至于这系列试飞的突破和意义,我不知道咱们航天城里的专家怎么看,但从猎鹰回收火箭一级,到现在SN系列的整体回收,我认为对岸这家公司已经超越了咱们国家层面的航天水平。不仅是人家用学校饭堂的费用就能达到咱们海鲜大餐的水平。而是从猎鹰的多个小发动机共同工作实现大发动机的作用,到现在SN的三台发动机通过大幅摆动完成从发射到回收的全部动力和姿态控制。别说对岸已经做出来到开始实验这阶段,即使这个设想和提议本身

如果不是私人公司有逐利的驱动,在传统国之重器不计成本和代价的体制里,有人敢冒风险提出这个想法,又有谁敢批准这类项目上马?

对岸这家公司的老板用儿童玩具四驱车的原理,在过去十几年里已经颠覆了燃油汽车百年产业,公司市值比BBA加起来还大,个人也是荣登全球首富。猎鹰用阵列小发动机和回收技术已经降到了传统发射成本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眼瞅著又要颠覆航天发射市场。人家已经开始价格屠城,咱这头国家级的回收技术项目刚刚立项。

有人说SN9还不如SN8,因为发动机重复点火失败如何如何,先不说这个级别的发动机重复点火技术本就不简单,至少没见第二家有。单是针对爆炸这一点,回顾过去猎鹰的实验,也是先炸了的四次,后面就不见再炸了,咱这头是等著看它再炸,但是,人家没有再炸了,而且还开始用在载人航天上。技术可靠性上是不是有突破?咱们这头前些年因为老师傅退休,新工人装配水平不行,还放过烟花。前者是成熟技术和装备通过创新协同组合方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后者是举国体制下勇攀技术前沿,专家才智结合大国工匠实现国之重器。不只是实现的方式完全不同,深层面的意义也完全不同。

SN系列除开我上面链接里说的隐含的演算法和控制的突破在军事制导方面的意义以外,我觉得更大突破是航天研发体制上的突破,一家私人公司干出超过国家层面的成果。不是靠颠覆性创新,仅仅是靠业内熟悉的技术、通过已有演算法和理论的重新组合,配合局部创新,实现颠覆性的效果。不是举国体制不计代价,不是相关成果单纯炫技和骗补贴。。。。

对岸这家的火箭、他家老板的电池车,乔布斯当年的苹果手机,是不是都有上述观点的影子。我们能做出跟苹果媲美的荣耀、欧普手机,还有对标的蔚来、比亚迪电池车,但为什么最早的那个点子不是我们提的,最早商业的化产品不是咱们这头实现的,颠覆市场的风潮不是咱这先开始的?正如人民日报说的,咱这头一票首富天天想著房地产、制造IP割韭菜、互联网金融放贷款、菜篮子电子商务卖白菜。。。。


炸掉就炸掉,我们又不是网路媒体,蹭什么流量,不吹不黑。

顶多会对股价有一定影响,但是人家美股跟我们也没啥大关系。

猎鹰9可怕的盈利模式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反正这条路再炸多少星舰马斯克都会愿意。

这几次的问题貌似都出现在发动机燃料控制上,实际上世界上只有一个疯子公司会尝试在做大幅度机动的时候使用液体发动机,这个技术吃不了世界航天老本。

SN10接近完工,如果不解决著陆的燃料控制问题,照样也会翻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