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关于断舍离,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随著山下英子断舍离理念,在中国的推广,很多人都对断舍离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了解。断舍离中,断指的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指的是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指的是舍弃对物质的迷恋。其实这是很好的理念和方法,但是就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这个理念不适用于中国,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日本和中国的消费阶段不同

有一本书叫第四消费时代,在书中,作者将日本的消费阶段划成四个阶段,第一消费时代,是只有少数中产阶级可以享受的消费,第二消费时代,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消费,第三消费时代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消费,第四消费时代,就是日本目前的阶段,共享时代。

对比中国,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处于第一消费时代,那时候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到现在普通人就能享受的物质,比如轿车,楼房啊等。改革开放三十年到2008年左右,中国处于第二消费时代,即以家庭为中心的消费时代,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家庭都可以买得起冰箱,洗衣机等电器。08年到现在,是第三消费时代,也就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消费时代。这时候会比较推崇个性,个人风格等。像我们就是处在这种时代中。

虽然现在出现一些像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的服务,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消费中,共享占得比例并不高。而且,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发展阶段很不均衡,共享经济也仅仅是在一二线城市普及。所以,整体而言,中国还是处在第三消费时代。

因为消费阶段的差距,日本现在的共享时代,进行断舍离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开展。可是中国人还处在崇尚消费,买买买的阶段。我们一旦开始断舍离,处理掉很多东西的同时,还是会买回来很多东西。甚至由于补偿心理,买的会更多。

有时候朋友会跟我说,她要开始断舍离了,然后他就把家里的很多东西给丢掉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会发现,好像丢掉的那些东西我也有用,然后他们很有可能又重新买回来一些同样的东西,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不同的消费时代,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中国现在的消费阶段不适合采用断舍离的方式。以上是第一个原因。

二、日本的制度跟中国制度不同

在日本有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处理垃圾也需要收费。比如说在日本买一双鞋子,当我们处理鞋盒的时候,也需要收费。也就是说他们买一件东西是需要二次收费,或者多次收费,正是因为这种制度,人们买东西之前会更谨慎的考虑。这是第二个原因。

三、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不同

日本是一个多地质灾害的国家,地震频发,所以很多家庭都有家园重建或者搬家迁徙等经历。这样的经历给日本人提供了反思周围物品的机会。

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其中的女主人,从小就生活在一堆物品中,房间乱七八糟,各种混乱。这样的现象,被一场地震打破。地震发生之后,她们回到原来的地方收拾能用的东西,可是发现,能保障日常生活的用品跟一大堆平时基本不用的物品混在一起,难以辨别。所以搬到新家之后,女主人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物品。

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搬家,也不怎么往外丢东西,只是不断往家里运动系,对于自己房间内有多少物品,他们也不知道。所以也就没有机会断舍离。

以上三点,就是断舍离不适合当前中国的原因。

再多说一句,为什么头几年断舍离在中国风行,这几年,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了呢?因为断舍离出现在中国之前,很多中国人都是不扔东西的,就算扔也是小范围的处理。生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房子,肯定囤了很多确实没有用处的物品,所以当时处理的大都是垃圾。对于这些物品很容易处理掉,不会引起心理上的不适,或者是对我们的内心有什么样的触动,因为他真的是垃圾。

第一波扔完之后,接下来再处理物品就很难了。就算能扔掉,断掉也是一时的。因为对于物质,我们的欲望还是没有满足,仍然处在探索的阶段。如果这样果断的扔,必然会导致后期再买,甚至变本加厉。

所以正确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是留存有道。留存有道是什么意思呢?留代表慎舍,慎扔,慎弃,即要谨慎的扔东西,处理东西,而不是一味疯狂的扔扔扔。存代表买来入室,即为所需,储存得当,即为所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但凡现在来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不管是满足我们的使用需要,还是满足我们的心理需要。来到我们身边之后,只要能适当的保存,这件物品肯定就能被我们使用。也许是功能方面满足我们的使用,也许是心理方面。所以留存道的理念就是要谨慎的扔东西,处理东西。并且学会运用一定的技巧收纳摆放物品,使物品为我们所用。

再回归到整理,很多人在做的整理只是单纯的对物品信息整理,这个方法其实还不够深入。在留存道的理念中,整理是要整理人,物品和空间的关系。大家可以想一想,在人,物品和空间这三者中,哪一个最复杂,最难以揣测?

最复杂的是人,人是有情感,最容易发生变化。因为人的想法每天都会发生变化,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第二复杂的是物品,物品虽然没有情感,但是物品种类繁多,不好控制,一个家庭中,至少得有上千件物品。最容易控制,最容易处理的是空间,因为空间是最不容易发生变化的。对于一个稳定的家庭来说,通常会在同一个房子中生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房子轻易不会变化,里面的收纳空间也基本是固定的。所以,空间的问题是最容易控制的。

在整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收纳空间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在后边几堂课中,每堂课都需要用到,因为不管整理哪个区域,我们首先都要保证空间合理,如果空间不合理,那么不管多么厉害的收纳技巧,都没用。

就拿衣橱来说,现在很多衣橱都存在各种问题,面对一个有问题存在的衣橱,无论什么样的整理术,都无济于事。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衣橱的格局问题,才能解决衣服的收纳问题,这个我们会有专门的一节课进行讲解。

当我们调整空间到合理的程度,空间格局基本确定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学会用空间控制物品的数量,什么意思呢?还是拿衣橱来举例,我们调整衣橱格局到合理程度之后,其实已经可以收纳足够多的衣服。在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约束自己,并且告诉自己这个衣橱收纳了我所有的衣服,以后可以买衣服,但是前提是能放进衣橱里面。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衣橱已经满了,这时候你再想买衣服的话,就需要处理一件或者先暂时不买。这就是另一个理念,用空间控制物品的数量,通过控制物品的数量,来控制自己的欲望。

一开始的时候,估计你会很痛快的处理掉一些衣服,为新买来的衣服腾出位置。但是,次数多了,当你把所有不喜欢的衣服都处理完成之后,面对剩下的衣服,你会很舍不得处理,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我有这么多喜欢的衣服,也没什么必要买新衣服了。

有些人可能会对这种说法感到怀疑,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我之前做过的案例。这个客户家里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夫妻两个是老来得子,所以对这个孩子相当宠爱。这个男孩酷爱车模,家里有各种各种的车模。然后我们去整理的时候,专门在玩具柜中,划分出来一个区域,给他所有的车模安装一个车库。并且告诉他,你的车库数量就这么多,以后你要是买车回家的话,你就需要从你的车库中,开出来一辆,腾出来车位。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

后来她妈妈跟我们讲说,现在带他去商场,看见车模他会主动说我不需要了,因为我家里没有车位了。这就是空间和规则的力量,所以家里有宝宝的,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以上就是关于留存道理念的内容了,不要再盲目的断舍离了,留存有道,并且学会解决空间的根本问题,才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步骤。希望大家都学会谨慎处理物品,有效保存物品,让身边的物品都能为自己所用。


是的。能清楚的分辨出什么是自己做需要,什么是自己不需要但是外界告诉我我该需要的。我记得很早以前上营销课,老师说,营销就是找到需求并满足需求的过程。现在的营销大多数都是创造需求,不停的告诉你你该要你想要,太多人迷失在这里了。我觉得舍弃物品只是一种方法,他的本质是让你通过舍弃外部这个过程来一步步明确自己的内心真实需求。


赞同。

断舍离的根本,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管是物品,人际关系,还是内心的渴求和缺失。

它的第一步是舍弃,第二步是思考和寻找,找到真正想要的适合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好的往内了解我们自己。


很多人笼统的认为,断舍离就是不买不囤不需要的东西。那何谓「不需要的东西」?每个人有套自己的标准。

如果是这样的话,人人都会断舍离。本来就没有人会买不需要的东西。之所以囤积在那边,不就是因为,我们觉得有朝一日这东西会被需要吗?

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就是明确的告诉你,什么样的东西你是不需要的。

就好比,你舍不得家暴老公,但别人明确告诉你,他是垃圾,请丢弃。按你自己的那套标准,只会把垃圾当宝贝,让自己难受。

那么山下英子是如何定义「什么是不需要的东西」?我之前做个一个断舍离的视频,我把里面相关的部分剪出来。看视频会比较明确。

什么样的东西是不需要的?

有些人看了之后会说,断舍离丢是丢了,丢了之后还会买!都是浪费,根本没用。

说实话,这样我也没办法。劝你和家暴老公离婚,你说离了再结,还是会找个家暴的。那………你开心就好。

当然,断舍离也有它的局限。断舍离解决的是,过于丰富而导致的心烦意乱。山下英子断舍离的基础,是你不需要囤积在自己身边,也可以较为方便的取用。

有人提到断舍离不适合中国。事实上,我也认为不能完全适用。断舍离要求不焦虑未来,活在当下。这必须要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让人安心。就说货币价值,日币汇率长期稳定,我国的通货膨胀率…… 即便再不需要,你也知道早囤一套房,好过房产断舍离。

我本人实践断舍离,就一句话「这东西我没有会怎么样吗?」然后我发现,绝大多数的东西,我没有都不会怎么样。之所以产生欲望,是因为产生了幻想。以为拥有了会更美好,事实上,买的很多东西,都没带来广告中给我描绘的天堂模样。

公司一层就是星巴克,我每天早晨都买一杯。一开始是好奇,也没觉得多好喝,后来是习惯。终于有一天,我问自己,今天我不喝会怎么样吗?我压根不会怎么样!后来我就不喝了。每天省杯咖啡钱,生活更美好!


断舍离不是针对物而是欲望,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

不断增加新的东西,舍不掉旧的物品,这个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欲望。

很多人天生具有占有、囤积的癖好。

这个欲望并不一定是坏东西,它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欲望应该有一个度。

有个公式叫:幸福指数=欲望/能力

欲望越大,幸福指数越低。

所以,去掉多余、去掉太膨胀的欲望,才是断舍离的根本,没有了欲望,断舍离是自然而然的。

当然,靠自己去直接减轻欲望是很难的,通过断舍离减少欲望的方法,反而很实用。


大的方向是赞同的,但我个人认为这句话里的欲望仅限于物质欲望。

终极意义上的欲望可能用佛学的「爱」来解释更精准一些,「若离于爱者」,这里的离爱,并不仅仅是减少物质或者思考生活就能达到的,还是需要进行佛学层面的思考和修行了。


我觉得更多的是断舍离对物品的依赖,现在越来越多人容易把"感情"寄托在物品上


我觉得吧,断舍离比较流行是因为房子太小。我住出租屋的时候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买房以后就无所谓了。反正买多少都能放的下。尤其是我老家的400平三层小洋楼,我觉得住在里面一辈子都不用考虑断舍离这个问题。有的书不是说三个月没有用一次的东西就可以扔掉吗?我老家那些存货两年拿出来用一次,每次用的时候也非常开心啊。比方说烤箱,酸奶机之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