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想起了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的一个观点:

「毋庸置疑,这些缩略语大部分都是合理的,并且其没有缩写的名称的长度也证明缩写是正当的。然而,人们侥幸可以在它们的某些部分中发现「理性的狡计」——缩略语可以有助于压抑那些不愉快的问题。NATO不会使人联想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指的东西,即在北大西洋国家中间缔结的一项条约——在此情况下人们或许会追问有关希腊和土耳其为什么也是成员国的问题。USSR是「社会主义」和「苏维埃」的缩写;DDR是民主的缩写。UN避免了对「联合」一词的过分强调;SEATO使人们不去想到那些不属于它的东南亚国家。AFL-CIO抹杀了曾经把这两个组织区分开来的那种政治上的根本差异;至于AEC只不过是众多管理机构中的一个。缩略语指称的是那种、也只是那种通过删除超越性涵义的方式而制度化的东西。它的意义是被固定、被窜改和被搀杂进其他成分的东西。一旦它成为官方术语,并在普通用法中不断「并在普通用法中不断重复,又得到知识分子们的「认可」,它就会丧失一切认知价值,仅仅服务于对一种不可置疑的事实的认可。」

「缩略语指称的是那种、也只是那种通过删除超越性涵义的方式而制度化的东西。它的意义是被固定、被窜改和被搀杂进其他成分的东西。」

所以我觉的,以后当我们再提到「苏联」的时候,多考虑一下它的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就可以避免许多愚蠢的问题:比如一个寡头和官僚联合专政的威权主义国家怎么通过武力输出的方式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记住,苏联的前缀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他的主体组成部分是「苏维埃」俄国,社会制度的终结是不可能靠修复版图来重现的,就算他日俄国这个触底反弹的国家再次遇到彼得总统或者叶卡捷琳娜总统再次崛起扼住欧洲的喉咙,他都不是苏联,他仅仅只是俄罗斯而已,除非布尔什维克能和当年一样端著刺刀冲进冬宫把沙皇给挑了一样把现在这群白匪和寡头给捅了,不过这种可能性比地球毁灭还低。苏维埃是超越民族主义以联合工农无产阶层实现共产主义为核心出发点所建立的,从斯大林时代开始起俄罗斯的大民族主义出现,布尔什维克能在41年的阅兵时报上沙俄将领名字以提士气反推一波德三开始,到后来甚至能在国歌、意识形态主旋律电影里直接加入俄罗斯名号,直到91年彻底解体,俄罗斯全国依旧沉浸在这种民族主义高涨的情绪之中,请问,这样的土地,还能诞生那个列宁同志所建立包容万象的无产阶级祖国吗?


《联合国宪章》第一条: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在二战结束前,战争的确是各个主要国家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但是随著二战的结束,各国建立的战后国际安全秩序的支柱之一就是根本性的废止战争。这个原则既不能高估,更不能低估。不能高估是因为二战以后,全世界范围内大大小小的战争和军事冲突并没有停歇;不能低估的原因是,19世纪帝国主义扩张式的对外战争的确被极大地遏制了;各个主要国家通过武力手段扩张领土、吞并国家的事例相当罕见。哪怕拥有绝对的武力,发动战争也需要编故事、找理由,在国际法层面寻求到一定的基础和名分。

认为只要军事力量够强,就可以为所欲为玩地图涂色的人,要么还停留在19世纪,要么就是分不清楚游戏和现实。


一战摧毁了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这样多民族混居的旧帝国

二战摧毁了英、法这样的殖民帝国

而俄罗斯帝国当初面临的,是上述两种情况的叠加状态(对东欧的统治与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类似,而对中亚的统治,显然是殖民,中亚直到1885年,才被沙俄完全占领)

换言之,如果没有苏联来续命,用强势的政治逻辑把各个民族团结起来,像苏联解体时那样各国纷纷独立的场面,在俄罗斯帝国灭亡的时候,应该就已经上演了

就这个意义来说,苏联确实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东欧国家虽然被西欧吸血,但有了苏东时期打下的工业底子;中亚同理,虽然到90年代才得以独立,但中亚的发展水平,还是比很多亚非拉国家要好很多的

只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民族和解

这种理念,也正是当初马克思所设想的,欧洲各国如果及时进行社会革命,变革生产关系,联合在一起,推动工业大生产,还有可能克服欧洲在地理上的劣势,不至于在不久的将来,沦为蒸蒸日上的美国的附庸

但现在的欧洲,更像是掉进了马克思预言的这个大坑里

相比欧洲和中途夭折的苏联,真正能贯彻这种理念的,反而是中国:一方面,古典中国,并不是奥斯曼那样的征服式帝国;另一方面,近代中国,也没有殖民扩张的历史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白匪干嘛恢复红色国家?要去古拉格单程游嘛?


  经济搞不起来,人才留不住,光靠武力有啥用?你真以为如今是原始社会还是咋滴?想吞并其他国家就能肆意吞并?地球只属于俄罗斯是不?

  言归正传,这个想法普京都不敢想,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要知道,别说其他国家,即便是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想要针对伊朗上眼药都得考虑再三,被伊朗破口大骂都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眼下美国无人机在伊朗地界被伊朗导弹直接干趴下美国都没怎么叫唤!难不成,作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随随便便就能对外发动战争?呵,还有没有王法?

  现如今,全世界提倡和平,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能随意欺凌或是吞并其他国家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只要有一个国家敢这么干,那意味著和全世界为敌,届时世界各国群起而攻之,后果不堪设想!试问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即便是有在厉害的核武器,敢随便造次么?

  同时,以俄罗斯目前的状况来看,没有像苏联一样解体已经很了不起了。竟然还想著回到苏联时期?我就问一句,回到苏联时期,有能力养活那么多人么?更何况,使用武力回到苏联时期,真能回去么?使用武力意味著要发动战争,到处打其他国家,这都是需要白花花的银子,试问这银子从哪里来?

  俄罗斯近年来表面虽然好了不少,但其经济却依然没有多大改善,甚至还有倒退的趋势。如此一来,俄罗斯难不成借钱和其他国家开战?在和平年代借钱和其他国家开战,我还真不知道有哪个国家会借钱给俄罗斯。同时,俄罗斯如果开战失败,届时经济问题怎么办?没有钱还想搞教育,即便是搞成人才也不会选择留在俄罗斯,这不是在给美国培养人才么?所以,不是俄罗斯不想,而是不敢,不能,不行!

  甚至,俄罗斯最后没准会由于搞一次大的换来终身后悔,再次导致解体。毕竟,一直以来俄罗斯经济都处于一个下滑趋势,在去年俄罗斯的GDP就已经明显下滑,如果不是和一直和我国有贸易往来的话,俄罗斯早已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在这种情况下胡搞下去的话,真不是危言耸听。


领土并不是越大越好,还有统治成本问题。你靠武力占领一个地方很容易,但实施统治,并让当地居民认同你的政权,文化是另一回事,你认为俄罗斯人会在同一个地方翻两次车吗?苏联当年之所以解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罗斯人觉得多加盟共和国太多,已经成了自己的负担,所以主动吐了出来。所以除波罗的海三国是苏联时期经济发达,当时离西欧比较近,当时也是独立意愿最强的国家,独立后也的确过的很好,但不少加盟共和国是并不希望苏联解体的。你扩大领土的同时,土地上的那些人你不用管吗?所以现在一些人就不希望北边那块地回来,因为不想「扶贫」,这种观点在某乎上并不少见。


何德何能。


因为国力不够啊,产业结构、综合国力短板太短,并不是制造业大国;武力也不行,都被人堵脸上了,能不继续解体,能维持现状就已经不容易了。

甚至在北美(含格陵兰)和欧洲(英国)的铺爪路预警雷达下,俄罗斯的天空其实并没有战略纵深,整个北极都不属于俄罗斯。欧洲部分俄罗斯的战机一旦升空,北约那边都知道了。

看看俄罗斯的出口,高度依赖油价,而且大量向中国和欧洲出口石油,一旦被制裁,像伊朗那样被石油禁运,那俄罗斯很麻烦。欧洲义大利由于民用核能非法所以没有核电站,德国在日本311之后正在弃核,荷兰、奥地利也都是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国。仅有大量建设核电的法国能保持能源政策上的独立。

最富裕的都是产石油的地区,2015年受制裁之后,现在仍能保持一定增长已经不容易了。

就看这个成绩单,不管是不是国际油价的风口,其实普京还真的是个人才。如果日本都失去了三十年,那俄罗斯能活到现在,再看看隔壁乌克兰的经济现状,俄罗斯已经算是半个油国。只不过沙特出口塑料、合成橡胶这类石油制品,俄罗斯出口金属矿、原木、鱼肉。

这是现在的俄罗斯拉达……一旦进出口出问题,俄罗斯不仅需要进口,还需要进口药品、通信、汽车、汽车零配件,甚至还需要进口纺织品和发动机。除了军火,俄罗斯出口的都是低端加工度很低的原材料。进口的都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如果被禁运,俄罗斯的高档进口汽车都会像古巴那种交通状况了。

俄罗斯不仅出口原料,还出口大量良好高等教育人才。但是国内可能并没有那些吸收大学生就业的行业。

如果按吹文在寅的风格,那普京确实担得起大帝。

至于苏联?八十年代的苏联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还是现在的俄罗斯好。克里米亚的经济水平,也就是和车臣、达吉斯坦、印古什那一堆北高加索联邦贫困带、和图瓦(唐努图瓦/唐努乌梁海)一样,处于吃联邦补贴的落后水平。


苏联是十五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以《联盟条约》为纽带组成的一级行政单位-二级行政单位联邦制政治实体。

而不是一个全国一盘式的「带帝国」

更不是如今这个,不以某种「条约」为纽带,一级行政单位-二级行政单位-三级行政单位的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国。

就算俄罗斯能恢复前苏联的疆域,十五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回得来吗?

更不用说如今的俄国自认继承白卫军与立宪会议的法统,以毁灭苏联为立国之本。

即使使用再多的武力,即使打穿欧洲,把欧洲烧成灰烬,苏联也回不来。


因为摧毁苏联的就是俄罗斯,俄罗斯是苏联后期最反苏的国家之一,苏联解体俩主演就是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两位俄罗斯族。

俄罗斯和乌克兰尤其是是俄罗斯的反苏彻底消灭了苏联,而现在大力推行「去俄化」的中亚地方反而是支持苏联保留下来的中坚力量。

俄罗斯人一手摧毁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只能说讽刺的是现在又想重返前苏联战略空间势力范围的也还是俄罗斯。讽刺的是上世纪的跪服没有换来什么多大利益,反而使得俄罗斯开始怀念苏联........

为什么各国独立苏联没多大反应?实际上是有的,比如典型的是:

  • 1989年弹压乔治亚的「4月9日悲剧」,戈尔巴乔夫居然推卸责任给军队。结果直接引发了军队不满和乔治亚进一步离心。
  • 1991年立陶宛一月事件,苏军开入立陶宛,结果居然是戈尔巴乔夫受到舆论压力表明了自己反对使用武力并停止了苏军进攻。不久苏联撤军,默许了2月立陶宛独立公投。

......地图头的蜜汁操作,然后便是叶利钦的表演渗透了,到了后期如八一九事件时苏军已经完全倒入了俄罗斯等加盟共和国,不再站在中央立场,八一九事件就已经充分表明了苏联中央已经完全失去了实际权力,苏军元帅阿赫罗梅耶夫和内务部长普戈的自杀也一定程度反应了苏联对于强力部门掌控的失控。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she hui zhu yi 共和国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苏联解体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这个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罢工了。

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率先「起事」时就是叶利钦等人阻拦使得最后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当初不愿或者独立意愿低的都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缘位置差的加盟共和国,比如中亚国家。

最后一个从苏联独立的加盟共和国是哈萨克,纳扎尔巴耶夫也是最后一个坚持联盟国家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哈萨克是最坚定支持联盟的共和国直到最后一刻,1991年12月13日由于中亚其余四国迫于形势加入独联体后,苏联就各加盟共和国中只剩下哈萨克未宣布独立。

叶利钦也是促成各加盟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的关键人物,俄罗斯是仅次于波罗的海三国发表主权宣言的国家,而俄罗斯反水直接加速了苏联解体。

  • 各国发表主权宣言或开始独立进程时间表: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1990年3月30日爱沙尼亚,1990年5月4日拉脱维亚,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1990年7.12乌克兰,1990年7月27日白俄罗斯,1990年11月2日乔治亚....后来就是中亚,号称反苏反俄的乔治亚都没这么积极。

各加盟共和国独立时间:

  •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独立。(苏联不承认,1991年2月9日独立公投,93%支持,7%反对,7%主要是俄语人群。)
  • 1991年4月9日乔治亚宣布独立。(3月31日独立公投,99.5%支持,0.5%反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抵制公投)
  • 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宣布独立。(3月3日发起公投,78%支持,22%反对,反对主要是俄语人群)
  • 1991年8月21日拉脱维亚宣布独立。(3月3日发起公投,75%支持,25%反对,反对主要是俄语人群)
  • 1991年8月24日俄罗斯宣布独立。(3月17日俄罗斯举行引入俄罗斯总统公投,72%支持,28%反对)。同日乌克兰宣布独立(12月1号独立公投,92%支持,8%反对,反对者主要集中在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东部三州和敖德萨州、尼古拉耶夫州五个州支持率未过九成)
  • 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独立。
  • 1991年8月27日摩尔多瓦宣布独立。
  • 1991年8月30日亚塞拜然宣布独立。(12月29日独立公投,99.8%支持,0.2%反对)
  • 1991年8月31日吉尔吉斯斯坦宣布独立。
  • 1991年9月1日乌兹别克宣布独立。(12月29日独立公投,98%支持,2%反对)
  • 1991年9月6日苏联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并支持其加入联合国和欧盟。
  • 1991年9月9日塔吉克宣布独立。
  • 1991年9月21日亚美尼亚宣布独立。(9月21日独立公投,99.5%支持,0.5%反对)
  • 1991年10月27日土库曼宣布独立。(10月26日独立公投,94%支持,6%反对)
  •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签订《别洛韦日协定》,后三国最高苏维埃相继批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持消极态度,哈萨克批判了本次会议,之后,仅有哈萨克领导人纳扎尔巴耶夫批判了本次协定,戈尔巴乔夫也批评,但是没有用。)独联体总部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就是为了表明独联体成立不是代表新苏联。
  • 1991年12月16日哈萨克宣布独立。

1991年3月17日即立陶宛宣布独立公投后,苏联进行了「保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并将其转变为一个各国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尊重的,平等的主权共和国联邦是必要的」的独立公投,即保留联盟为松散邦联。结果是78%支持,22%反对。而支持者最多来自中亚,其次是亚塞拜然和白俄罗斯,支持率最低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而乌克兰是拒绝有条件参与联盟条约的。

波罗的海三国、乔治亚(阿布哈兹、南奥塞梯除外)、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和加告兹除外)、亚美尼亚抵制公投

像八一九事件还是公投保留联盟事件本身都是有机会维持一个主权国家哪怕是松散邦联体系国家的苏联的,最后结果还是叶利钦等人得手。八一九事件中除了苏联一批高官还有亚塞拜然、塔吉克、土库曼、白俄罗斯地方是支持的,而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斯坦希望缔结新的联盟条约。结果不用多说了,叶利钦赢了,戈尔巴乔夫赢了,属于俄罗斯人的「胜利」。此后希望保留苏联的一些领导人也不再犹豫了,尤其是纳扎尔巴耶夫表示真的撑不住。

俄罗斯人不值得再纠结苏联了,如今重返前苏联时代的的领土作为战略空间对于俄罗斯来说都是奢望。

人在做,天在看啊,由于苏联从一开始建立之初就在区划位置方便给各国做好了达摩克里斯之剑,俄罗斯一独立后,不仅仅面临北约东扩还有乔治亚、乌克兰等周边形势,同时各国实行的或多或少或激进或缓和的「去俄化」也在推进。俄罗斯地缘战略面临的挑战也正是苏联当时设计的,不仅仅是俄罗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南奥塞梯、阿布哈兹、德涅斯特河沿岸、克里米亚等等区域热点都是区划设计带来的地缘挑战。


新帝国需要新的政治主张,强行刨坟只能造就老朽的僵尸。一具行尸走肉不可能返老还童。


资本家会为了300%的利润把绞死自己的绳子卖给别人,但人家可不会主动跑到税务局举报自己偷税漏税


先不说国际法/联合国/各种条约的约束, 也不说俄罗斯到底有没有 "武力" 去占领其他十四个国家, 至少, 你在说 "恢复苏联" 的时候, 应该首先知道苏联是怎么解体的.

苏联解体的临门一脚是什么? 不是波罗的海三国闹独立, 而是俄罗斯宣布要独立了.

是的, 是俄罗斯主动要独立. 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后, 第四个事实独立的, 不是外高加索的小国, 不是中亚的斯坦们, 而是俄罗斯. 俄罗斯早在 1990 年 6 月 12 日就宣布了主权独立. 那一天实际上苏联就已经完蛋了. 苏联真正解体是因为俄罗斯抛弃了苏联.

俄罗斯为什么要独立? 原因很多, 但是最根本的, 还是不想和其他穷国一起过了. 苏联历史上主要就是俄罗斯补贴其他 (除了波罗的海三国) 加盟共和国的历史.

既然如此, 俄罗斯现在又有什么理由, 要去武力 "恢复" 苏联呢? 图在地图上颜色涂的更大一点吗?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武力恢复苏联!疯了吧!俄罗斯能把自己整明白就不错了,哪有心情武力恢复苏联去!

我曾经写过一些文章,从沙皇到苏联到俄罗斯都被西方国家敌视,看看新闻,北约一直在俄罗斯家门口搞事情,俄罗斯还敢武力恢复苏联去?天呀,这个想法太疯狂了!希特勒都不敢这么干!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1895004?

zhuanlan.zhihu.com图标

苏联是怎么解体的?苏联曾经控制加盟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武力控制,想跑就揍。其铁血政策造成很多民族的仇恨,苏联时期各个民族虽然被强聚在一起,但是民族没有融合,相反有些民族因为苏联的统治处于水火不容的情况。

二战时期斯大林对少数民族的猜忌越来越深,担心西部民族和德国有勾结,竟然让三万波兰人和伏尔加河流域40万日耳曼人,迁往西伯利亚定居。苏联对于其他民族的铁血统治不仅没有适应各民族发展的需要,还为以后留下了各种矛盾,有反对的就抓起来,有聚众谋反的就军事打压。

民族问题还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苏联和加盟国之间的矛盾,总让别人跟你走,人家不烦你嘛,波罗的海那三国苏联一解体就进北约了,可想而知得多么恨苏联。再一个就是民族间的矛盾,前段时间亚塞拜然和亚美尼亚打的很热闹,这两国矛盾的根源有一部分就是苏联时期形成的。

苏联统治下的社会主义阵容都很穷,捷克斯洛伐克就不干了,他们想和美帝之类的国家多走动走动,苏联这个家长就不干了,坦克大炮就开进去了,史称「布拉格之春」。当时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没空理苏联,没有大哥的西方国家也就是谴责谴责。当时虽然有联合国,但是联合国就是一个空架子,现在也是,我看联合国更像是傀儡政权,苏联对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可以说是完胜。

苏联最早的军事和经济可以支持这种高压统治,但是二战之后苏联被严重削弱,之后和美国冷战经济搞得一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原来被压抑著的很多问题全都暴露出来了,苏联再也驾驭不了了。

从根源上来说,苏联的武力统治就是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怎么还可能武力恢复苏联呢?现在别人都盯著俄罗斯呢,找事都找不著呢,这个时候俄罗斯武力恢复苏联,脑袋得被驴踢了1000回。

再一个,现在的俄罗斯根本就没有能力恢复苏联,想都别想,差的太远了,边都搭不上!


魂魄没了,就算召回来

也就是具行尸罢了

苏联的瓦解证明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坎坷的,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还武力恢复苏联?它能把自己维持住已经非常不错了!


怎么没有?前几年不是刚吞并了克里米亚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