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听的音乐应该以优美与否为标准还是简单幼稚与否为标准?国产儿歌是否被成年人想当然地写了太过简单的旋律,像高晓松说的像秧歌一样简单的旋律?


早教听儿歌,引导孩子对音乐的认知。

循序渐进的启蒙孩子的音乐细胞,就需要更优秀的音乐作品。


朗朗上口,简单易懂。孩子们自己就会流传很多他们喜欢的儿歌啊,比如:一年级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又比如: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都充满了童趣。


歌曲是应该有分类的,不同的心情听不同的歌,一些为儿童创作的儿歌或童谣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以前有位教育专家提出的儿童安全歌谣:

童谣一: 一个人,上学校,问我什么不知道。低下头,快点走,追上前边小朋友。

童谣二:一人在家放暑假,生人敲门不应答。问路送奶查电表,决不开门我当家。

童谣三: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裤衩都穿好。里面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

童谣四:火灾来了拔腿跑, 弯腰捂嘴向下逃。 逃跑不能坐电梯, 危险挥手大声叫。

童谣五:你拍一,我拍一,出门穿件大红衣。你拍二,我拍二,不吃生人羊肉串儿。你拍三,我拍三,妈妈电话记心间。你拍四,我拍四,问我叫啥没名子。你拍五,我拍五,拨腿就跑小老虎。你拍六,我拍六,找到警察会求救。你拍七,我拍七,人多拥挤咱不去。你拍八,我拍八,自已做个身份卡。你拍九,我拍九三,生人叫我不不走。你拍十,我拍十,回家的路我认识。 等等

比如以卓依婷为代表的儿歌和年歌:

《童年》《财神到》《欢欢喜喜过个年》《捉泥鳅》《明天回更好》等等

还有用于幼儿教育的音乐启蒙的歌曲:

《丢手绢》《找朋友》《生日快乐》《鲁冰花》《两只老虎》《小兔子乖乖》等等

还有用于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歌曲:(从这里开始就向成人音乐慢慢转变)

《义勇军进行曲》《茉莉花》《长亭外》《外婆的澎湖湾》《梨花有开放》等等

音乐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儿歌则是音乐启蒙的重要一环,希望有更多人去创作好的音乐。关注家庭教育~


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

我们听著儿歌长大,对我们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至于儿歌能引导正确价值观?开玩笑!

我们的认知都是依靠父母的行为以及书籍去获取的,儿歌内容短,信息太少,没啥知识含量

儿歌不改革的话,很难适应当代

至于音乐素养小学到高中是几乎学不到,到了专业的音乐学院或许能开始接触到

儿歌目前来说充其量做到回忆童年的一个记忆点

儿歌要走向科普化?成人世界映射化?还是赞美祖国山河?

儿歌存在意义真的该重新审视一下


就是……会不会……想太多……

亲宝儿歌贝瓦儿歌,不都是可以听吗……

不听也没什么啊……讲故事也不错啊……

不然就听英文儿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