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豆瓣评分5.2降到4.9的电影是怎样三天内比上映六天的惊奇队长多捞10%的票房,七天内票房占比过半,排片占比近半的呢?


其实这片子的受众基本跟前任3之流是高度重合的。这几年在大众观影水平日渐成熟,越来越注重质量和口碑的大势下,这拨人的审美却还是那么的…不堪。关键是市场还挺大,前任3的票房可以算是这种类型的天花板了,在挖掘本类型的潜力上,它甚至比战狼2做的还极致。

这种卖弄伤痕的爱情片崛起于失恋33天,当时也算是国产片被好莱坞压的喘不过气来,江河日渐凋零,优秀的种子片只能退守几个保护档期苟延残喘的情境下的一抹新绿,一剂强心剂。在好莱坞环伺的档期以一敌三,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具有相当的正面作用,影史中都可以提上一笔。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类型依旧只在卖弄,没什么新意,对比大环境,更显得不堪。


现在豆瓣评分连5.2都没有了。相对宽松的猫眼和淘票也不算高。

至于在豆瓣已经远远跌破及格线,就算豆瓣现在有些争议,给这部定义口碑扑街还是没问题的。何况这部分值分布是均匀的,不存在哪一档比例反常的情况。

难道战红流连续三年反流量烂片斗争取得的节节胜利又遇阻碍了吗?

要格外注意,悲伤的高票房是首映就出现的。即「上映当天就票房大爆」。上座率超惊队三倍,还是在院线不看好没给高排片的情况下。而不是像战红流这样的爆款上映三四天后口碑发酵再实现反超。

这点很可疑。按理说,院线看好的电影首映基本会大爆,因为没有口碑参考,院线只能看营销情况,而对观众也是如此,首映之前没有口碑可以参考。那悲伤这个营销是做了还是没做,还是在某个特定群体里做了,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至于口碑扑街,后劲依然不颓。我的观点是——把某个特定观影人群开发到极致了。

此前的爆款肯定是出圈了的。以流浪地球为例,我身边不同性别身份喜好的人基本都有发声,但对悲伤,只有一类人发声——这个想想也知道是哪一类人。

而且就单单开发这一个人群,预测票房依旧破了十亿,可见人群潜力、开发程度之大。

哦,顺便说句,指不定有些人就是冲扑街口碑去审丑的呢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288955此处有权威分析


这是一出苦情套路戏。

所谓「套路」,其实就是经过大量实践证明的屡试不爽的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不管影片综合质量如何,能从某些观众眼中榨出眼泪,让其获得情感的宣泄,那就有了为其花钱买票的理由。

如果再配上成功的营销,低口碑高票房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问题就要问问买票进场的观众了,没有付费的人很难设身处地去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买票进场的观众可能看不到这个问题,可能他们不来知乎。


同档期实在没啥能看的,沙赞太儿童

演员阵容还不错,宋佳马思纯陈妍希,导演不认识

豆瓣一贯的给这类电影高分,看著各大网站评分起码不是烂片

预告片巧妙地避开了这个电影的大多数槽点

事实证明预告片都是骗子,演员很不错,电影催吐

估计是一个小众导演想赚点钱花花了,预告片把人吸引买票,片子质量很堪忧


这个片子的受众群可想而知。这种审美和智商还成天在叫嚣著要某权,真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


不买票能知道它好不好看吗~


看完这部片 总觉得这片三观有点不正 男二为啥要受两次感情的伤 既然女主不爱他 何必和他结婚 刺痛男二的心 还要观众去心疼女主心疼男主 有些心疼男二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