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在网上看到的看到的数据,但最近红谷滩事件,女子深夜被暴打,还有以前一直的新闻报道,大都是女性被残忍侵害啊。。。4月18日更新,最近又有

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安徽一大学老师杀害19岁女孩。都是女性被凶杀。。。


红谷滩杀人案的受害者如果是男性,新闻标题就会变成《一男子持刀当街砍人致一人死亡》,除了他的家人以外,没人会关心他姓甚名谁,高矮胖瘦,什么职业什么年龄,当天想要去干什么,大部分人看到这个标题甚至都懒得打开新闻链接。


作为一个学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很简单,报道男性受害没有新闻价值,吸引不来人们的关注。

真的是这样,如果报道年轻女性为受害者的案件,加上暧昧的标题,群众很容易联想到与性有关,往往更受人关注。

同时要说明的是,这种事件往往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人们会热衷于讨论是不是女生要多穿点和把一起简单的受害案上升到男女性别对立。


各国的研究早已表明,男性遭受暴力犯罪的概率远多于女性,即使是家暴,在中国也有近半数的受害者是男性,参见妄明的经典回答

如何看待南昌红谷滩女孩子大街上被陌生人杀害事件??www.zhihu.com?www.zhihu.com?

www.zhihu.com图标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报告显示,全球的凶杀案中,有79%受害者都是男性,只有21%的受害者是女性。

在中国,凶杀案受害者男女比例分别是78.1%和21.9%。很让人遗憾,新闻中的受害女性,是这21.9%中的一员。无辜的生命,遭遇了不幸,这是让大众很痛心的事情。对于新闻中的这类无差别犯罪,整个社会都没有更好的应对办法。但总体来说,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在内。

女性遇到凶杀案的几率,只有男性的四分之一。

在整个中国,并不存在女人比男人更不安全。恰恰相反,女人在中国,比男人更安全,意外死亡的几率远远小于男性。凶杀案并不是特例,包括强奸,拐卖,猥亵在内。中国所有刑事犯罪受害人的男女比例为65.7%:34.3%。

如果女性群体,觉得自己比男性更不安全。甚至以此对男性产生厌恶,对社会产生愤怒。

这错误并不是男性造成的,甚至也不是社会的客观事实。

这是新闻,媒体,营销号,公众号,以及相关舆论,群体话语权恶意炮制的。商业媒体,商业新闻,商业传播渠道,对女性受害的新闻报道,数倍于男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普查数据(2009.11.1-2010.10.31)。

0岁死亡男性人数为 32026,女性为 28191;1-4岁死亡男性人数为 23119,女性为16472;5-9岁、10-14岁男性死亡人数接近女性的2倍;15岁一直到54岁,男性死亡人数都是女性的2倍以上。处于有配偶状态的死亡人口里,男性人数接近女性的两倍;处于未婚状态的,男性死亡人数为女性的近6倍;离婚状态,男性死亡人数为女性的3倍左右


简而言之,男人的命不值钱,女人比男人会闹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前两天女孩被打案件,如果是一个男的被另外一个男的以这种方式侵害,或者一个男的被一个非常强壮的女的侵害,恐怕很难让全网通缉罪犯。这里女性的性别优势便显现出来了,因为女人的命值钱,女人的言论重要。如果男人是受害者,公安机关不会说不管。但是由于警力资源有限可能优先考虑受害者是女的案件,因为女人会闹,而男人还没有学会这个技能。
女本位社会嘛

因为女性更能主导舆论,男性相对没有人权。

媒体本来就是选择性放大部分事实,通过获取更高流量进行盈利的,喜欢使用更加吸引人的资源来获取更多的浏览量是必然的,所以你通过这些方式去了解问题,很容易得到片面的信息。

核心原因是因为女性一直处于被保护状态,所以受到的伤害是比较少的,侧面也说明了男性乃至整个社会的对于弱者保护的责任感。

红谷滩事件如果换做男性被杀,跟本就没有什么人愿意去关注了。

男性被害的案例热度都很低,比如滴滴司机被女乘客割伤的事件,就被警察要求原谅了,还为女乘客支付路费;女快递员下跪求原谅事件,警察协助快递员打击报复收件人。

说明了当前的保护已经出现了无原则的趋势,也就是男性没有人权啊。


女权媒体故意塑造男性的施暴者形象,挑动社会情绪,在司法中歧视男性,仇恨男性。


其实……如果社会对男性「注意安全」的要求和对女性的要求一样,男性受暴力犯罪的数量会下降很多吧……


我认为应该是这样一种思路

在大家的观念里,男性在身体素质上是强者,而老人、儿童和妇女相对来说是弱者,如果是强者被强者杀害,大家也许只会唏嘘同情一下,但如果是弱者被强者杀害,人们会看到他们欺凌弱小,弱者那么脆弱无助,内心的正义感和同情心瞬间爆棚,所以大家开始关注这件事并为弱者发声。

还有一个思路,也是因为男性的身体素质高于女性,所以你会发现男性大多是被男性杀害的,女性也大多是被男性杀害的,身体素质决定了男性在凶杀案的犯罪率要高于女性,看那些著名的凶杀案,就算犯罪者里有女性的身影,她们大都也只是扮演一个诱饵去色诱受害人,所以女性才会在这种新闻出来的时候发表男女对立的言论(只是阐述这种现象,不代表我支持这个言论),男性如果也对受害者同情,也可以去声讨那部分犯罪者。


根本原因是刑事犯罪案件种类非常之多,并不只是被杀害才叫受害人。比如诈骗案,传销案,很少有人关心受害人性别吧。

你指的女性受害人,一直都是故意伤害,蓄意猥亵案件或者是无差别杀人案件中的。犯罪者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伤害女性,还有一些案件是因为女性更难以反抗犯罪者的伤害,所以犯罪者选择了女性。注意这两种情况是有区别的,第一种犯罪是仅针对女性,第二种犯罪是以女性作为「初试」对象,犯罪者得手之后可能会无视性别再次犯罪。为什么第二种犯罪要先选女性?因为一般情况下女性真的没有办法反抗犯罪人,选个男人他会揍你,选个女人她通常第一反应不是揍你,就算揍也大概率打不过,这是明摆著的事实啊,根本不需要多思考,这是一种就算犯罪人精神极度异常,都能得出的常识性答案。


题主提的都是更有话题性的新闻,就算被害是男性,变成13岁男孩杀了男同学,老师杀了男学生,依然是爆点。


女性受害者的新闻价值更高,你以为什么那么页游的弹窗都选些「油腻的师姐在哪里」之类的广告?


@百里初灵@心理咨询师协会^_^@邵?清华i卢悦^_^c。?

由此造成了一个很诡异的现象,大学里各种女子防身术教学,但是真正受暴力威胁可能较大的男生却没有合适的防身术课程可以学习。

男生唯一能选择的就是专业的搏击训练,但是对于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攻方向的大学生,画太多时间在专业搏击训练上又著实浪费


我觉得男人要闹没问题,但要闹对地方。大部分加害男性的犯人是女性吗?错,绝大多数是男性。

也就是说,让正常男人受害的凶手,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女人,而是同性别的暴力男。(当然也有女加害男,但比例实在小太多了)

不要一边叫嚣著男性被害者没人权、一边又替男性凶手找理由,这就很搞笑了。作为一个守法的正常男性,应该清楚跟女人比惨并不能让男性更安全,而增进女性安全同样也会对男性安全有帮助。


罪犯也是男性比女性多的多的多。鉴别暴力狠毒男是我们必须学习的课程。


谢邀

也不是凡男受害人都被媒体不闻不问的吧?昆山龙哥不就很出名?

何况新闻不就是要报道一些稀少的事?同样是杀人,加害人女的更少,所以那个日本病娇,还有洗脑的日本老太太,也是很火的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