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拼了命的要去大城市(北上广)发展,奋斗个几年不是还是买不起房子,最终不还是得回到老家吗?那么这几年在北上广积赞的人脉不就浪费了吗?回老家了以后还是得重新开始,为什么一开始不就在家里边发展呢?


本人老家县城

为什么非得会老家发展,买不起一线的可以凑合二线的,实在不行三线也行总比县城有发展前景。

对于一线大部分人要走是真的,但是没必要都回老家。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绝对,以及如何定义「有的人」?特指最终回到老家的还是所有去大城市打拚的人?

作为一个北漂过且有可能再回去的人,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并非所有去大城市打拚的人最终都买不起房,有一部分靠家里支持买房留下了,有一部分靠自己实现了,而且这部分人还不少。大城市给了人这样的梦想。

比如我一朋友,财经记者出身,从一个月几千的工资开始,在工作中接触了创投圈转了创投,基本实现财务自由,靠自己和老公两人在北京留下了。再比如另一朋友,加入某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前两年公司上市了,也实现了财务自由。

再说说略差一点的,另一朋友从北京去了深圳又回了北京,五年时间薪资从最初月6k+到现在年70(加期权),女朋友还是某大厂码农,想留下基本也没什么问题了。再差一点的,小夫妻两人合伙买了套300W+的40平一居室,也算留下了。

还有一种情况,在大城市工作,在家乡省会买房。比如一朋友夫妻俩都在北京,在成都买了套房,拿北京的工资还贷毫无压力。

为什么一定要去大城市工作?因为机会多、可能性多,你不知道人生会变成什么样。还有一些行业只有大城市有,比如我所在的文娱行业(长沙除外),不留在那只能转行了。还有大公司总部基本都在大城市,留在小城市只能在地方分部。我朋友原来在北京汇报对象直接是行业大佬,回了家乡后只能在朋友圈看前同事们接待行业大咖。我也一样,本来身处娱乐圈中心,现在只能看别人热闹,坦白说,心有不甘。

再说说离开的,也不是所有离开的都回了老家。比如我有个师妹,和老公一起移民去了新加坡。再比如这些年很多北上广撤到杭州的。再不济回家乡的,只要不是特别小地方的,有大城市的工作经验的在找工作时还是好找一些。当然人脉确实是要重新开始,这点比较费劲和可惜。不过如果是回家乡的,人脉应该更丰富了吧。

年轻的时候还是要闯一闯,至少满足一下自己。哪怕最后撤退了,那也是自己的青春,为梦想奋斗过,不亏。


对体验美好时代的向往吧。


有啊,太多了吧!我们村都好几个呢。拖家带口的在北上广混了十几年,年迈的父母还在月月帮衬著,依然在当地买不起房子。


一、做过才会有奇迹

二、拓展视野然后回家发展

在我的认知里一个X线小城市的年轻人,一穷二白去一线城市打拚奋斗,最终买房,是一件奇迹。

在大城市里,有很多理由吸引著年轻人,没见过的世面,更高的天花板。谁年轻的时候不满腔热血怀抱理想?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往后几十年也就这样了?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并不是这些人不够努力不够优秀,而是有人比他们更努力更优秀。至于为什么到头来没有成就缺依然不愿回家,可以看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问题链接我没有,大致描述是,为什么有的人在大城市发展的并不是很好也不愿意回家乡发展。很多职业,大城市的水准比小城市高,有不少人一开始就是抱著去大城市拓展眼界,学习职业技能,然后回家乡发展的。

题主你这个思想有问题吖。

让我用吃货的方式来解答。

我特别爱吃,楼下的馄饨还有早上的冰豆浆都很好吃,我也不会吃腻。但是去更远的地方吃烤鸭还有寿司会不会觉得更满足 ?然后你就停不下来了,有更多好吃的东西等著你 ,你会走得更远。我之前也有想过,人活著到底为了什么,几十年说没就没,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拚命赚钱拚命努力呢?

我们现在的娱乐节目也好,互联网也好 甚至商业模式,都是在模仿发达国家之前玩过的。

城市发展也是一样。二三线城市仿效一线城市。

去一线城市发展,也是为了提高见识。

把能带回来的带回自己的故乡。然后努力去建设。不知道这样说可不可以- -
作为一个正在找工作的大四学生,原来我也是这么想的。对于问题的不同的看法和我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历不同而不同吧。打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城市你淘汰下来的衣服还可以送给乡下的亲戚穿。不管在哪个城市里,过得好不好,是否享受生活。完全由你自己决定,当你达到真正的财政自由的时候你才可能去思考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存在价值。作为一个年轻人(对自己来说)我们拥有的是时间和精力,一个健全的身体,我们的努力就是自己的资本。耐得住性子,最后套用木下总统的一句话:let us back to work、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