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周冬雨《少年的你》

蔡思韵《幻爱》

郑秀文《花椒之味》

邓丽欣《金都》

郑秀文《圣荷西谋杀案》


希望冬雨可以拿奖

如果没拿奖也一样为她高兴


电影奖项设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从行业角度来讲,是为整个行业提供一个衡量标准,由此来评判并表彰格外优秀和有突出贡献的电影从业者,为行业夯实基础,同时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促进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

从观众角度来讲,是可以让更多人在欣赏不同作品之余,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怎样才算是好的作品、好的表演,提高大众对演员的要求和对表演的审美,同时也敦促导演们拍出更高质量的作品,刺激电影市场良性发展;

从社会角度来讲,电影是一种信息载体,它可以用来探索意义,传递价值,引发思考,慰藉心灵。

对于一个权威的奖项来说,授奖是专业的体现,而对于一个优秀的演员来说,得奖是实力的证明。

如果真的公平的话,其实都没有讨论「可能性」的必要。恕我直言,周冬雨和其他三位入围者的表演并不在同一级的讨论范畴。我知道这话不好听,而且还特别容易得罪人,给我乱扣帽子,但我还是要讲一下事实,因为她的演技经受的是来自中国最大地域范围内的审视和检验,她的优秀并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而是已经得到国内主流媒体、大众、专业影评人、电影从业者的广泛认可。

如果不是因为《少年的你》入围了本届金像奖多项提名,特别是导演和两位主演的提名,在香港这样一个复杂的局势下,除了香港电影铁杆影迷,恐怕都没什么人关注这届金像奖,更不用说还能像今天这样引起网友们积极分析其他竞争对手、预测奖项归属的高涨热情。

我毫不掩饰自己对优秀青年演员的喜爱,他们是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尤其是周冬雨,因为现在国内影坛像她这样有灵气的演员实在是太罕见了。

「你很特别,但是你有些地方太特别,特别到不符合『标准』,特别到不能控制,特别到我不知道该拿你怎么办(抱歉,金城武先生,我抢你台词了,但是我相信这一定也是你在与冬雨对戏时发自内心想说的话)。」

韩延导演对此有话要说:「我觉得周冬雨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谁也别想控制她,就由她来吧。她身上有太多的东西是不可复制的。

许宏宇导演随后补充道:「周冬雨是黑车司机,飙起来连老司机都怕。

我觉得她就像一个万花筒,转动她,你就能看见不同的世界,一个充满变化和未知的世界。她的表演总是能带给我惊喜,它的好与妙常常体现在一些细微之处,让我不由发出「哇喔,原来还能这么演」的惊叹。看她的电影,我可以很投入,也很享受。

她的表演太夺目,尤其是在看过太多脸谱化的表演之后,你就会更加被她这种特别本能的真实自然的表演所吸引、所打动,更加理解和珍惜她的可贵,让我想要去盯著屏幕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去感受她在电影世界里的那些喜怒哀乐,有很多表演片段简直精彩到令人拍手称奇、拍案叫绝。所以当我慢慢发现并且感受到她的这种独特魅力之后,我如获至宝。

业内把她开创的这种表演风格称为「任意流」,虽然这种说法带有一点戏谑的成分,但更多还是对她能够在表演世界里恣意徜徉、尽情挥洒的夸奖。

陈可辛导演评价得很到位,她和周迅一样都是天生的好演员,都很有灵性。但她们的「灵」是不一样的,周迅的「灵」更多是指她的聪明,往往能直接按导演的意图给出最准确的表演。而周冬雨的「灵」则是「灵动」,百度百科上关于「灵动」的解释十分贴切: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

她的表情和动作都富于变化,不按套路出牌。如果使用推轨拍摄、事先规定好走位,很可能会限制她的发挥,因为要随时顾及自己是否会出画,所以她有很多精彩的表演瞬间都是出现在手持镜头里的近景和特写,你能清晰地观察到她所有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和肢体动作的灵活多样,当然这就非常考验摄影师的功力和体力了。所以我们总说能够在大银幕上呈现出来的好的表演其实是一个团队协作的结果,演员表演得再好,如果摄影师不能及时捕捉到,也都是白费。

当然她也很聪明,但她身上还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也可以把这种不确定性称为「灵感」。表演其实和画画、写作是想通的,都属于艺术创作,所以演员和画家、作家一样,也需要灵感。好的表演就不会仅限于模仿或循规蹈矩,而是既不丢掉个人特色,同时又能在表演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通常她会先按照导演的意思来一到两种,然后再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像自由发挥出N种,或许她自己也不太能够判断哪种才是最好的,但她给你提供了多选答案,让导演和剪辑师从中挑选。这也反向激发了导演更多的灵感,以至于有时会推翻自己原先的某些想法和设计,甚至于把编剧叫来现场为她改剧本,允许她把一些过于书面又拗口的台词用一种更接地气儿的方式讲出来。

比如《喜欢你》中有一场戏是顾胜男在屋顶喝醉酒不慎跌落在路晋所住酒店的阳台上,此时要表现角色喝多以后走路踉跄的样子,但是周冬雨想玩点不一样的,她提到当时《釜山行》在国内很火,于是她就以僵尸走路的形态完成了这一段表演。因为这部电影是属于爱情轻喜剧,允许表演有适当夸张和戏剧性的成分,而她就能在合理的创作范围内突发奇想做这样的尝试。还有那场路晋在菜市场跟顾胜男很「凶」的吵架式表白,因为顾胜男在整部电影里一直被调侃身材健康得像没有上过化肥的韭菜,于是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懑」,冬雨本人也带著同样的「困惑」借角色之口冲路晋大声逼问:「我性不性感,我是不是世界上最性感的人?!」搞得金城武先是一脸错愕,而后无奈却又不失坦诚地回答:「你是最……最……普普通通的性感的人!」如果没有周冬雨刚才那句特别符合角色性格的即兴发挥引出金城武这句搞笑的回应,电影依旧完整,但会少了许多出其不意的精彩。

在普通人看来,她这种做法可能显得有些多余甚至是「愚蠢」,这不是自找麻烦嘛么,你老老实实按导演的意思演,按剧本里的台词说,大家都能早早收工,何乐而不为?可周冬雨不是这么「安分守己」的演员。国内现在有多少年轻的演员有这种觉悟和耐心、愿意牺牲自己有限的休息时间在现场与导演反复试戏、一遍遍地磨。身为一名演员,除了有专业、敬业的精神,还有著对表演足够的敏感和热爱,这也是她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重要原因。

大概还是因为心里有期许,期许好演员能够得到他们应得的。其实这是很幼稚的一种心态,就像小时候吃「小当家」干脆面那样,总是希望能集齐一套完整的水浒卡司,希望看到中国女排夺冠、看到科比带上NBA总冠军戒指,同样,我也希望好演员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集齐」属于自己的奖杯,当然得到认可比得到奖杯本身意义更重,但心中还是有著一种仪式感,期待能见证他们亲手捧起奖杯的那一刻。

她说《少年的你》是她从影以来拍过的最难的一部戏,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游刃有余地演绎不同角色的她在面对陈念这一角色时也会束手无策、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她把这次拍摄初期遭遇的各种瓶颈、各种不顺利称为人生中面临的一次「重大挫折」,我隐隐感觉剧中的很多场哭戏应该是她真的觉得太难演了,难受得想哭。而据她自己所说,真正令她走进陈念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是从一场不自觉地开始一根一根生揪自己头发的戏,最后还被导演删掉了,同情一秒钟……我不知道她在演完这部每天都在倒数拍摄日程、盼著杀青那一天的戏的过程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自我折磨,到底崩溃过多少次,但至少从最后呈现的结果来看,她的演技没有辜负她的付出与牺牲,我翻了很多专业影评人和网友们的评论,他们几乎都只把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她的演技而非其他方面,这很好,说明他们是真的在认真评价一名演员。

对了,我刚找到一张截图,应该是节选于《少年的你创作全记录》,用文字记录了我上一段提到的能见证其高超演技却最终没能剪进正片的「拔头发」的戏份,万万没想到这场表现陈念痛苦的自虐戏却把剧组工作人员给逗笑了,陈念冬雨融为一体了哈哈~

专业能力超强,个人比较重的戏份也都可以一两条之内就把它搞定,倒是那些需要对手演员配合的戏份让她磨了很多遍,挨了不少打,吃了不少苦头。

你看,其实她的表演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所谓「任意流」,而是有著成熟的专业演员所具备的非常清晰的表演思路和完整的表演逻辑。可静可动,这要看情景和角色的要求。工作的时候,她还是十分认真且严肃的。也正是因为她身上有太多的可能性,导演总是对她有更多期待,不断压榨她哦不是激发她的潜力。这种没有及时喊「卡」的戏份还有很多,我看到的幕后采访里就曾提到,那场小北为陈念剃头的戏导演也是因为舍不得喊卡,最终导致小北「失手」把陈念右侧头发给剃出了一道浅浅的闪电。如下图……

每天上下学的路上都是「十面埋伏」,走得让人心惊胆战,掐、勒、扇、踹、推、拧等等花式挨揍法「一个都不能少」,被魏莱用排球砸到肚子的这个镜头在正片里虽然只有「一秒钟」,可来来回回被砸了不下十次,而且是非常实在地用力瞄准砸,以至于肚子都能给砸淤青了,在电影中还分别能看到周冬雨侧躺在床上时右上臂有淤青,在废墟大礼堂里坐在地上哭时右小腿也有淤青,不是化妆是真实的淤青,我已在多个场景中印证过,并且能发现淤青在逐渐变淡。哎,「活著」可真累……就这样哭了两个月、每天拍苦哈哈的自虐以及被虐戏,身体和精神上反反复复地被折磨,还能时不时把大家给逗乐,誓要向外界展现自己一贯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貌,内心得强大成什么样儿?想想都够分裂的。但是当我读到下面这段文字时,心情还是凝重了起来。

现在你大概了解头顶一个「影后」的头衔背后究竟要付出怎样的代价,一个演员想要凭借演技成名有多艰难,更不用说她还有著这么高的天资。正应了《霸王别姬》里老师父教导小徒弟时说的那番话:「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

当然,说了那么多,就是为了反驳一下那些「周冬雨属于正常发挥」、「周冬雨的演技不必多说」诸如此类的看法。事实明明不是这样的,即使大家根本不屑于去关心演员塑造角色的心路历程,但我只想再次强调,这不是她的「正常」发挥,而是超常发挥;她的演技也很值得一说,而且是值得掰开了、揉碎了细细地品说,并且十分值得后辈甚至同辈演员去学习和借鉴。

有网友说她的表演水准不亚于《甜蜜蜜》里的张曼玉、《小偷家族》里的安藤樱,我觉得评价得挺合理,也不过分。说到这里我也很不解。

为什么不能和前辈比?他们当年留下那些经典的角色时不也都挺年轻吗?

为什么国内网友总是忌讳拿国内年轻演员与国内外的优秀演员做比较呢?

为什么总是要去抬高甚至神化前辈或者国外演员的演技?

为什么要人为地拉开高度、刻意制造某种壁垒?

演员也是人,是人就有缺点。没有一位顶级演员的表演是毫无破绽且不能被超越的,他们只是有各自的绝活儿,有自己擅长的作品类型、角色定向以及表演风格。而这次周冬雨也的的确确祭出了影后级的表演,这里提到的「影后」是著眼于整个华语影坛的。只是她吃亏在长得太显小,性格太活泼,有时候说话办事儿表现得像个铁憨憨,再怎么实力过硬也会有人投来质疑的目光,甚至还把她当小孩儿。

如果去年金马没有凉凉,应该会毫无悬念地拿下属于她的第二座金马奖杯(在去年的第四届澳门国际影展上就击败了凭借《热带雨》斩获56届金马奖影后的马来西亚籍演员杨雁雁,其他入围者还包括和冬雨一同提名第32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活著唱著》的主演赵小利和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获得者《日光之下》的女主角吕星辰,而且该单元评审团里有部分国际友人,所以这应该是最纯粹、最不带任何偏见的评选结果了)。

如果参评上届(32届)金鸡奖,也完全有资格与咏梅一同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殊荣。在华语电影世界里,不是说拿了欧洲三大奖的演员表演就一定是最顶级最不容置喙的,演员的表演固然优秀,但这里面也涉及到一些政治因素和评委的个人喜好,所以大可不必以此标准来衡量国内演员的演技水平。毕竟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演,演员年龄不同,生活阅历不同,角色也完全不同,而她们都在各自的作品中贡献了高质量的表演,没法比较,也无需比较,但这并不影响她们本次的演出成为各自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更何况,周冬雨在不到30岁的年纪就已经交出这样的答卷,反而更值得肯定与赞赏。能演好王丽云的演员我脑海中能想到几位,但是陈念这个角色除了冬雨恐怕难有更合适人选了,外形既要有少女感同时还得有扎实的演技能演出角色既天真又复杂的两面,你让早几年前的周冬雨本人来演怕是也撑不起这个角色。什么都得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二位都很幸运,在合适的年纪接了合适的角色并且都尽力发挥到了最好。

客观地说,冬雨饰演的陈念这个角色比千玺饰演的小北要复杂很多,相应地,难度也就高出很多。因为冬雨绝大多数戏份都是需要在不同情景下表现出陈念各种不同层次的情绪变化的内心戏,不够观众看不出来也感受不到,过了观众又会觉得虚假和刻意,这个「度」十分难把握,所以内心戏往往特别能考验演员的功力。冬雨就是用这一场场内心戏把陈念这个形象给立住了、演活了,让角色真实可信,你从角色身上看不到一点儿周冬雨的影子。

不是会哭就代表会演,眼里有光并不等于眼里有戏,哭戏和眼神只是表演里最基本的情绪表现方式,为什么高级的表演往往都是克制而内敛的,即便需要爆发,也是层层递进,情绪铺垫得极其扎实。因为观众能透过演员看似波澜不惊的情绪感受到角色暗流涌动的内心世界,极度悲伤不一定会伤心大哭,甚至可能都哭不出来;眼里暗淡也可以传达出复杂的情绪。周冬雨在《少年的你》中的大部分哭戏就可以传递出丰富的信息量,尤其是配合著眼珠的转动和眼神的变化,能够传递出层次分明的多种情绪。

我举其中一场哭戏为例,一个大家可能都没注意到的细节,就是当小北回来发现陈念蹲坐在门口抬头看小北的眼神变化。

镜头第一次切到陈念时她的眼珠上移,有泪光闪烁,但是没有流下来,楚楚可怜,令人疼惜,那种无助的眼神里肯定有因之前所受惊吓而感到的害怕,也可能有不得不再次回到小北家避难担心产生的害怕。

第二次切过去先是继续盯著小北,而后视线从小北身上快速移开看向别处,这里便流露出陈念的一丝难为情,因为之前是她先惹怒小北然后主动离开小北家,现在受了同学欺负又自己找回来,总归是带著那么一点落魄和难堪的,毕竟她也要面子,所以视线在回避,仅这一点点细微的眼神变化就把角色的矛盾心理很好地呈现出来,眼睛里非常有内容,而并不只是单纯地表现可怜。

所以不论是从表演的难度、完成度、自然度还是真诚度来看,我都敢说在四位入围者中,周冬雨一定是最好的,因为她在《少年的你》中的表现已经不再是「表演」了,而是变成角色本人,每一根骨骼、每一方血肉、每一寸肌肤由内而外都是属于角色的,这种表演方式是最纯粹、最高级的,呈现效果也是最生动、最直指人心的,理念本身是最简单直接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最困难的,因为演员在塑造一个完全不同于自己的角色前,首先需要重建自己的三观,折损巨大的精气、耗费漫长的时间去不停地想像角色的成长历程,强迫自己培养和适应角色的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从而构建起一套完全属于角色的人格、内心世界以及行事逻辑,将自己完全隐匿于角色之下,此时也不再需要什么「信念感」了,角色在剧本中所有规定情景下的行为动机都变成了演员的本能反应,让自己几乎毫无破绽地生活在只发生于角色身上的故事中,同时也让角色极具真实性和感染力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当然入围者通常都会觉得自己的表演是最好的,或者说对自己在剧中的表现信心满满(冬雨除外,这人从来都不能很好地评价自己的表演,而且总是在挑自己的毛病。每次演完一部戏总说还能演得更好一点,但是基于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如担心会影响导演的判断、耽误整个剧组的拍摄进度、担心对手演员的不耐烦或不配合、抑或是之后对角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等等,不能去及时修正自己之前不满意的表演,但至少有这样的觉悟,已经足见其作为一个十分优秀的演员该有的自省和高要求了),但如果让周冬雨得奖,我觉得其他三位演员应该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吧。

另外我还想补充个番外。

从专业角度来讲,周冬雨在去年年底举办的第四届澳门国际影展新华语映像单元拿下的最佳女主角的含金量是明显高于金像奖的。至于为什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该届评审团的背景以及入围的影片和演员的整体质量,而《少年的你》剧组也让这届影展获得了巨大关注,差不多同期举办的还有一个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你再去看看入围影片和演员的质量,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澳门影展闭幕式上冬雨的那段颁奖词和「比心」式致谢想必微博上早已盛传,但我还是去观看了完整的开幕式典礼,因为小周同志被授予了本届影展的「焦点影人」。

开幕式上有两位主持人分别用粤语和英语先后罗列并简要点评了其出道近十年来参演过的对她影响至深的几部主要作品和角色,我在听的过程大脑也如同放映机一般滚动播放著一幕幕那些作品的经典画面,心里生出阵阵感动和温暖,此时的她明明才只有27岁,可听上去却像是在回顾一个演员的生平,再到后来她徐徐且优雅地走上颁奖台接受荣誉时,我内心还挺澎湃的,特别欣慰,也特别感慨。

26岁时,巩俐演了《风月》,章子怡演了《夜宴》,周迅演了《香港有个荷里活》,张曼玉演了《阮玲玉》,张柏芝演了……貌似已淡出影坛,而周冬雨演了《少年的你》。

正如她自己常说的,时间会证明一切。那一刻我就知道,她不会成为任何下一个谁,却一直都会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周冬雨。

没有一个演员能永远保持巅峰状态,也没有一个演员的作品总能一鸣惊人。演员过好她们自己的生活就是影迷最大的幸运,不然你看张曼玉和张柏芝,一个息影玩摇滚去了,一个生娃上综艺捞金去了。影迷们难道不心痛吗?

小周啊,你一定要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多旅旅游散散心,我把安生对七月说的话也转达给你:「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去多久就去多久。」同样,想演什么就演什么,能演什么就演什么,我相信你的眼光和潜力,不必急于做出改变,也无需刻意去证明什么,好的剧本和班底可遇不可求,一切顺其自然就好。长得显小显年轻怎么了,这是你得天独厚的资本和优势,多在银幕上留下一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也挺好的,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地变成你期待的那种优雅的小老太太。


下面可能要说一些和问题本身无关的废话,我已经加分割线了,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止步于此。

想吐槽一下近几年的金像奖提名,好些时候就跟闹著玩儿似的,看客还是抱著一颗平常心就好,毕竟凡事有得必有失,知足常乐。

不得不承认,城会玩儿,金像奖这次在最佳男女主和最佳新人的角逐上做足了话题和文章,狠狠地赚了刷了一波存在感。

这次《少年的你》又是12项提名,历史为何如此惊人的相似?!当初曾国祥导演的《七月与安生》也同样获得了12项提名,结果被金像奖耍得有多惨,往事历历在目,毕竟当年在金像奖之前曾国祥已经拿到了香港电影导演会的最佳导演,而周冬雨则获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的最佳女主角,两大备受业内肯认可的号称金像奖前哨的大奖都能在金像奖的颁奖舞台上双双失利,不可谓不蹊跷。所以这次提名我特别关注了这两个奖项。

因为之前已经知道本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把最佳导演颁给了曾国祥,不过他也确实是本届最强的选手,可以说没有对手,画面设计讲究,镜头使用大胆,场景调度流畅。虽然我还没有查到今年香港电影导演会的得奖名单,但是我依然看好曾国祥拿最佳导演。

如果说金像奖只把奖颁给香港电影人其实也非常能理解,比如最佳男主角从来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毕竟它本质就是表彰本土电影工作者的,可是历届最佳女主角的得奖者身份又很迷,毫无规律可言,你无法猜测它们的审美和口味。到底是封闭还是开放,实在是很矛盾,难道真的如网友所说的,选内地女演员入围或者得奖也是为了让香港导演有更多能和香港男演员配戏的选择?巩俐、周迅、赵薇、汤唯、春夏、章子怡、张静初、范冰冰、高圆圆、曾美慧孜……这么看下来,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还有最佳导演这一块,第36届金像奖三个导演合拍的《树大招风》打败了曾国祥的《七月与安生》获得最佳导演。当年金马双女主同时获奖是囿于评审规则,排名第一的周冬雨总票数未过半所以增设了双人选项,你这仨导演打配合共同完成的一部电影最后赢了一个导演指导的长片,公平何在?闹呢这是!

总之,太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儿戏化的骚操作让金像奖显得有些不纯粹了。影迷朋友们还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喜欢谁就喜欢谁,也甭管它到底是不是「最佳」了。


非常大,她这种为角色剪寸头的精神就让我很佩服了,别提她在剧中演女高中生还不违和


这次金像女主角逐其实蛮有看头,最大看点肯定就是郑秀文和冬雨。我个人是觉得给郑秀文概率要大过冬雨。就表演本身来说,如果说冬雨在陈念这个角色上实现了自我突破,那么在花椒之味里,郑秀文则是把自己这么多年时间打磨出来的光泽完全展示了出来。两个人演得都很好,我一时间难以抉择。陈念这个角色优势在于角色的复杂性,如树这个角色可贵的是完完全全的融入和平静,时间的沉淀感。

其实我觉得大家不必先给香港扣地域保护的帽子,就这次来看,无论是给周冬雨还是郑秀文都是非常公平的。艺术本身比我们想像得要宽阔得多。想起一句话「入围靠实力,得奖凭运气」。


今年按内地跟香港的这个形势,你懂得,能提名已经很给你面子了,估计最佳女主不会给内地演员,最佳导演,最佳音乐之类的估计会得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