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和全世界的其他各个国家相比,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算健康吗?如果是,为什么中国人的体质没有欧美人好呢?是人种问题吗?如果是人种问题,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人种差异呢?


中国人现在的饮食习惯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根据《柳叶刀》去年发布的《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这项统计时间跨度近30年的大型研究不仅前所未有,还得出了不少让人震惊的结论,其中包括:中国因为饮食结构而导致的死亡率和疾病发生率,竟然比美国高了许多!

先来看因饮食结构问题引发的死亡率的世界形势图——

紫色块是地球上饮食结构引发死亡率最低的区域,实际上,虽然都是紫色,我们旁边的日本和韩国是真正在数值上最低的区域,比欧洲的紫色地区更低。

中国处于倒数第二档,橙色块,看上去似乎比蒙古和俄罗斯等橙红色国家好些。

《柳叶刀》在原文中连cue中国两次指出,在2017年的统计中,中国因为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都是世界人口前20的大国中的第一名……

那么,应该如何改善?

首先,低钠饮食!

  • 我们饮食中的钠摄入,大部分来自食用盐。所以,少吃盐,有意识的避开过咸的食物,做饭少放盐,能大大降低钠摄入。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日摄入盐少于6g,柳叶刀表中要求更严格,认为最佳标准在3g左右。
  • 根据《柳叶刀》的统计,中国居民每日摄入盐的平均量在8g以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中则提到,2012年的统计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每日摄入盐的平均量在10.5g……远远超过3g!

其次,多吃水果。

  • 《柳叶刀》对水果的推荐量是每日250g左右,也就是说每天要吃半斤,大家加油吃。

再次,杂粮替代精米白面。

  • 每天125g杂粮看著不多,但是全球各区域竟然都差得远这就很惊人了。对于中国人来说,将食物中的精米和白面替换为杂粮应该是可以接近这个目标的,而且精米白面在饮食健康方面评价就不高。

最后,不要对其他不健康因素放松警惕。

红肉、反式脂肪、含糖饮料这些不健康的因素,都应该适量控制。

要坚持健康习惯,正确的恰饭,好好锻炼。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消费报告团】(ID:consumers315),避开各种消费陷阱


正在被「重口味」饮食祸害的中国人,距离癌症只有0.3cm!

你或许不敢相信,我国每年患胃癌的人数占到全世界的一半以上,而由于发现过晚,每3-5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胃癌,大家都知道,癌症喜欢找中老年人。

但一个事实是,癌症越来越趋向年轻化,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得癌症,这个要引起年轻人的重视,不要以为年轻就有资本,不要以为癌症不找你。尤其是近年来,胃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临床上20-30岁就患上胃癌例子不占少数。

在我国,沿海地区的人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内陆,其原因也在于沿海地区有嗜吃腌制食物的习惯,例如:肉类腌制品、咸鱼、腌制蔬菜和海产品等。

因此,常吃腌制食物的市民一定要多注意胃癌的发生。

近三十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越来越重口味。麻辣烫、水煮牛肉、辣子鸡、小龙虾、香锅、烧烤、火锅、各类川菜湘菜馆......中国人最爱的食物,往往是高盐、重口味、钠含量超标的。世界越来越丰富,我们喜欢的口味却越来越贫瘠,殊不知,你的重口味,正在慢慢毁掉你。之前,演员袁弘在综艺节目中自曝自己最爱的食物,是妻子张歆艺做的四川菜。重油重辣是其特色。

重口味,对味觉的刺激来得更直接,也更易抓住年轻人们的心。

这些年,中国的街头美食,越来越青睐多盐多油的「重口味」。「工作压力大,不吃点重口味的食品就心情不好。」在吃这件事上,中国人正吃得越来越像,川菜、火锅、小龙虾、麻辣烫、烧烤,从下馆子到外卖,人们吃得日益油腻。

正在被「重口味」食物祸害的中国人!23岁的白领李某是广告公司的策划,每天三餐都不定时。前段时间经常肚子肿大、疼痛难忍被家人送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肚子里都是腹水,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林某今年30岁,外企白领,平时工作繁忙,特别喜欢吃腌制食品,觉得百搭,配个白饭或者蔬菜都好,每天都要吃上几包。

一个月前,林某突然觉得胃口不好,吃什么都有恶心、反酸的感觉,刚开始还以为自己怀孕了,到医院一检查,发现胃黏膜上有一个粗糙突起,显示为上皮内瘤变,确诊为早期胃癌,专家表示,很有可能就是她常吃腌制食品的习惯导致。

17年9月,南京一位30岁的男子,因酷爱烧烤,患上肠癌晚期。他7天内,至少有5天在吃烧烤。半年前开始便血,以为是痔疮,没太在意。送到医院就诊,已是肠癌晚期,连手术的机会都没有了。17年4月,江苏一位27岁的女子,连续吃了四个月的麻辣烫。之后发现自己肠胃不适,一吃就吐,暴瘦40斤。

18年1月,湖南一位15岁的少年,在吃了15包辣条后,被送去医院急救。

他的肝、肾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小便呈酱油色,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无效。

在我们的饮食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不少人都喜欢吃重口味的东西,并且需要每一餐都吃重口味的,一顿不吃就感觉吃饭不香,吃不下去。当我们发现日常饮食中多盐、多油、多糖重口味的食物和饭菜已成为我们最离不开甚至是一顿都放不下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已经被毁掉了!那么你知道吗?这种吃法很容易造成高血脂,糖尿病等。油类食品所含热量与脂肪极高,长期过量摄取会导致肥胖或一些相关疾病,比如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等。

许多人,不知不觉就把自己泡进盐罐子。一天十几克盐的中国人,活得有多不健康。

一篇关于中国人高血压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35-75岁成年人近一半患有高血压,群体中接受治疗的不到三分之一,仅有5%的患病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过量摄入盐,正是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重要成因之一。盐摄入过量会造成肾脏负担加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高。而且多盐对血压不好,多油对血脂不好,多糖对肾的代谢增加负担,如果长期大量多盐,多油,多糖,标准的培养三高的道路。

吃糖过多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腹胀、腹泻,进而阻碍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不过就算这样,也是分个体的,有些人吃一点糖就受不了,有些人大量的糖也没事,跟遗传及体质有很大的关系。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可能你经常会发现,有一些比较肥胖的人,脚到下午的时候就会肿起来,脚上的鞋子会变的紧绷,这就是因为体内的盐分过高。对于高血压等一些病患来说,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那么,为了不出现水肿情况,平时就应该注意控制盐的食用量。

而这些你并不知道,因为你已经被这些多滋味的食物麻痹了!

该如何去改变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呢?教大家一些方法!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之前的饮食习惯都已经持续了好几十年了,想要改变是非常难的。但是我们不去迈出第一步的话,就永远不可能做成这件事情。一般情况下,坚持改变一个月左右,口味就会逐渐的发生改变。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将口味马上变清淡,要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比如你每天要吃10g的盐,开始的时候先减掉10%,然后一天天的逐渐多减一些。甜食同理,平常每天要吃三个,从明天开始逐渐的减少吃甜食的量,到逐渐可以不吃甜食。一定不要一下子就全部断掉,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慢慢的去改善,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饮食习惯变好了!

更多养生健康知识关注MS健康圈,这里有最实用、最适合你的养生方式、健康食谱!

作家梁文道说过这样一句话:近三十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越来越重口味。麻辣烫、水煮牛肉、辣子鸡、小龙虾、香锅、烧烤、火锅......

有网友这样描述现在很多人无辣不欢的状态:「菊花」已经冒血,香锅依旧不停。哪怕明早腚痛,今夜还要再来。

重口味,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饮食常态!

臭豆腐、卤鸡蛋、宫保鸡丁、辣子鸡、水煮牛肉……这些国人最爱的「重口味」食物,往往是高盐、高油、高糖、过辣的。而对于水煮青菜、小葱拌豆腐、清蒸鱼等清淡食物,人们往往嗤之以鼻,无法下咽。重口味,已成为了中国人的饮食常态。

重口味:满足口舌之欲,最后落得一身疾病!

重口味食物,大多是过甜、过咸、过辣、过油,而这些,都是非常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1过甜——伤心脏、肥胖

2012年2月,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杂志的一篇题为《公共卫生:糖的毒性真相》的文章指出: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而且糖的危害远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

2过咸——伤心、伤肾、伤血管

最近,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全球健康》给出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五分之四被调查群体每日平均盐摄入量12.5g,是中国膳食指南规定(6g)的两倍多

研究指出,全球20岁以上人群中,食盐摄入量平均值,颜色越红,代表盐摄入越多。饮食偏咸的中日韩三国,在盐摄入上,力压全球大多数国家。

3过辣——伤肠、伤胃、胆囊炎

另外,过辣会刺激胆囊,尤其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人。对于慢性胰腺炎的病人,贪辣容易使病情发作。人到中年,咽炎、慢性气管炎、口腔问题等,因辣椒素的刺激,更是使病情迁延不愈。辣椒素的刺激,使胃肠黏膜充血水肿,胃肠蠕动剧增,影响消化功能的恢复

4过油——三高、肥胖、伤心脑

油腻食物都含丰富的脂肪,长期摄入这类高脂油腻食物,容易造成三高、肥胖、还会伤及心脑。

无论吃饭还是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健康生活,平平淡淡。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三减三健」的健康生活方式,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这也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16~2025)的重要内容,每一项跟慢病防控息息相关。

减糖:总淀粉摄入量要控制

很多人一说减糖,就想著不吃含糖的食物,对甜味的食物能拒就拒。其实我们所说的减糖,不仅仅包括通常的单糖、双糖、果糖等,淀粉类食物也要控制,比如米饭、面食等。因为这些淀粉类的食物在肠道里也会分解为单糖、双糖。而减糖的标准就是吃进去的淀粉、糖等能量物质要与我们每天消耗的能量平衡,要不然能量在体内堆积就会转化成脂肪,从而增加身体代谢负担。

最后,当一个人悟得了生活的真谛,才懂得平淡才是生活的本真!

比如:简简单单白开水,比酒水、饮料更健康,不会引起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很多人这一生,喝过各种高档饮品、各种名目档次的酒,这也成为一个人标榜身份、历经世事的象征,然而喝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最健康的还是那杯凉白开。

有些人吃过那么多高档酒店、山珍海味、美味珍馐,到头来血压高了,血糖高了,血管堵了,活到最后才明白,原来最健康的、最香的还是自己家里的三五小菜和一碗杂粮配青菜。

所以,无论吃饭还是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小时候家里吃饭,菜大都清炒,饮食清淡,主食米饭面条。

现在二十年过去了,菜还是那些菜,油盐酱料却是以前的几倍,有些菜里还要放糖。结果是80%的叔叔阿姨亲朋好友都比二十年前胖了。

过年疫情爆发前去亲戚家串门,桌上摆满各类饼干糕点坚果零食,一年未见的亲戚们脸又圆了一圈。现在大家生活条件都好了,高糖高脂零食已经可以敞开吃了。

中餐没问题,重口味也没问题,真正在侵蚀我们的是那些工业零食、薯条炸鸡洋快餐、奶茶饮料。


非常不健康。或者说超级不健康。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1,倾向于多油、多盐、多糖。这三多对身体有相当大的危害。

2,精碳水吃太多。甜食、面食、米饭、馒头,饼,包子饺子,粥,等吃得多,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

3,食物加工过程太复杂,调料太多。炒、炸、烤、熏、蒸、卤、煎、焖、氽,等。工艺复杂,费时长,配料多。既损失营养,也容易产生有害物质。

4,有些加工方式不健康比如,腌菜、熏肉、蜜饯、腊肠,等。这些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二级致癌食物,多食不利于健康。

5,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吃的太多,白肉摄入少,海产品少。

6,酷爱细粮,粗粮摄入少。粮食太精细不好。

再有就是文化上的基因。1是吃太多吃太饱总是在吃总要吃(过去吃不饱的时候多,饿怕了,饥饿意识深入骨髓)2是酒文化,饮酒过多。饭桌上喜欢劝酒灌酒,伤身。


1钓的是鱼。2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什么叫体质不如欧美人,还人种原因 。3发现第五纵队,肃反 。


饮食习惯是一个问题,食品污染是一个问题,还有道德底线也是问题!尽量少在外面吃饭!


我觉得吧,真的有人能把全世界的美食吃过一遍并拿来比较么,那该是如何特级的厨子p我觉得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些地方不健康,比如,大盘菜,你也夹,我也夹,口水交流,中国有几个人有素质想起来公筷,容易传染肝炎,中国是悲催的肝炎传染病大国,丧……我觉得餐盘模式,你吃你的我吃我的,你端著你的餐盘我端著我的餐盘,自助餐,还有单人锅式的火锅,这些模式极好极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