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油腻的点在哪?能详细说说吗?


我觉得罗振宇给人的定义是,贩卖知识。

可是,知识份子是有骨气的,可以不为三斗米折腰。但是商人的原则是没有对错,挣钱就好。

所以矛盾就来了,他既没有知识份子的那份骨气,又兼有商人的那种谄媚。结果就是不停的表述自己有知识有水平的同时给别人洗脑灌鸡汤。

现在的大众已经不喜欢说教了,李诞为什么讨大家喜欢,因为其实他是满腹经纶却装作无知天真,每次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上,然后用实际行动让人心生佩服。这也是李诞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曾反复看他关于是应该救猫还是救画的那番话,确实是讲的出神入化,很经典。

反观罗振宇,总是给人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权威感,时间长了自然会厌倦。

这只是我个人感受而已。

谢谢。


应该来说,我还算是罗缉思维的忠实粉丝,毕竟消费过很多课程的主。

我并不认同罗振宇是中年油腻男。我认为评价有些过,真正感觉不是很好是因为其现在的企业定位。由于我自个研究《孙子兵法》15年,自以为得到其精髓,所以当得到课程出来的时候,就不愿意消费,免费课程当然仔细听,很难认同,所以从那时开始产生一些距离感。我认为是自己的小气、忌妒。后来同一个出来一个营销课程在得到,毕竟价格便宜,我想要劝服自己去掉那种小气劲,还是购买了,果然深度失望,当然也可能是另外一个原因,因为这是我的专业。

对得到的长期跟踪与购买,实际是与自身的事业发展相关的。因为自身的原因错过的互联网一代,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项目与企业在手中。所以在后互联网时代,我认为雷军是唯一一个看破红尘的高手,小米与其「降维打击」,可能是未来40年的武功秘笈。因此猎豹与得到应该是「降维打击」理论支持下的两个应用产品。

逻辑思维停止更新后很久,开始出现了「曾鸣」,这是一个轰动性的产品,带动了得到人气的恢复,但此作品让得到、曾鸣、消费者三个方向都是失望收场。原因是什么?现在还说不清,是马云的东西太高,还是曾鸣没有总结出来其真正的规律,还是其他,我根本没有想到这回是一个免费课程,我一口气听了100遍,自以为受益匪浅,到头来好像还是忘记其中核心内容。

施展及其师弟课程出来,两个课程都买了,收获极大,几乎奠定后来产品事业策划定位的基础,非常非常好,因此当时有购买了一些课程,目的仅仅是一种心理补偿。

因此在我的心中,雷军是师傅,傅盛是师兄,罗振宇是师弟。我们只是远方的偷师者,未必不能得其真要。

后来的某一天,罗胖宣布,得到的定位是网路大学,把人类知识的沉淀,用音频的方式重新恢复一遍,然后就勤勤恳恳地开始耕耘。这就把我这个跟屁虫搞傻了,这是师傅教的,是后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吗,你不是成为原来这批作者的推销商了吗,他还有东西教授我们吗?

从此开始,罗胖的东西越来越平庸,现在的消费方式就是批发与快进,即每个季度集中听一次,听几个小时看有没有回到雷军定义的初始的位置和有没有一些值得购买的商品,不得已只好转向喜马拉雅了。比如说糖尿病的课程,难道真的不觉得很肤浅吗,还有炒股票的课程,难道不是害人害己吗?

或许张泉灵的路数,因为有傅盛在,还有很多门户内的表象。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来加一个很个人,很浅薄的理由:我讨厌他的肢体动作。

包括不限于:讲话时身体扭动,脑袋晃动,插手,摊手,眯眼笑,伸头……

琐碎的肢体动作特别多,油腻得我闹心。所以看奇葩说他的部分我一般都会起身去扫个地擦个桌子的,干活的同时不再看屏幕减少我的不适感。


罗振宇是谁?咱们查查百度,「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

但是记忆里,他很少谈怎么做媒体,怎么做传播。他更喜欢描述这个时代是怎样的,商业是怎样的,怎么才能挣到钱。我比你更懂啊,你不买我的课,你就被这个时代抛弃了!他凭什么懂?

知识焦虑本身就惹人嫌,何况还是个二手的,并不专业的知识贩子?

追捧者叫他罗老师,但是说真的,知识焦虑浪潮一波一波。买了那么多课的,有一说一,学到了什么?退潮之后是丑陋的沙滩,你们有没有「得到」知识不好说,他们肯定是得到钱了。

而且不是偏见,我们这代人烦透了老师。大数据来看你去问问,家里有女教师的,有没有家里是幸福的?教师这种职业天生带著一种我对你错的优越感,受得了受不了?

偏偏罗振宇就是这样的人,一口一个我们要做时间的朋友,你丫又要当罗老师。

怎么,你也想给时间当老师?


不以貌取人,罗振宇这种长相绝对油腻,笑眯眯的样子感觉内心「深不可测」。

那张大脸一出来,满屏幕都在灌输你,知识、焦虑,付费、我说的对你听我的........

不信你去看一看,那种好为人师,处处都爱说教的中年人,最油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