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爸妈暂时不用我照顾,而且,据我观察,他俩好像比较烦我。我一回家,他俩觉得时间都被占了、房子也小了、饭也吃不好了觉也睡不踏实了,好像连家里空气多一个人呼吸都变少了。一般我回国第一周都要倒时差,经常半夜三四点起来翻吃的,我娘说,她一想到不知道我半夜在家里偷偷摸摸地不知道在干嘛就睡不著觉,总觉得她刚睡著我就要搞出点什么大动静拆家一样——嗯,在他俩睡觉时,我也的确打碎过两个杯子、踩碎了一个马桶盖、洗坏了洗小件衣服的洗衣机然后让客厅被水淹过一次,还有七七八八的我假装不记得了。

所以,虽然我回家的前72小时是宝宝,72小时之后就彻底沦为狗,还是自带拆家功能的哈士奇。另外,虽然我小时候不需要人看著写作业——要么在学校都写完了,要么实在太难不会写我就不写了,老师爱骂骂去无所谓——但现在我回家还得在家里写论文。我写论文时候家里不能有声,看电视、打电话、嬉笑打闹声都不能有,一有我就写不出来,一写不出来我家就愁云密布,所以我在家一待他俩又不能看电视又不能聊天,只能玩手机,玩久了眼睛还疼,而且,他俩背著我聊微信——我写论文时他俩有时候面对面打字聊微信,而且还不在我建的群里聊,背著我私聊还不告诉我,要不是有一次我爹说漏嘴了有个特别好玩的图发给我娘了、没发给我,我都不知道他俩背著我私聊这种事。知道了这件事之后,我简直要怀疑人生到去寻找那当年把我扔进我爹他们单位门口垃圾桶的亲生父母了(小时候我娘告诉我她是在垃圾桶里把我给捡回家的,毕竟那会儿没手机不养狗不能说充话费送的或者买狗粮送的)。所以,他俩需要我照顾吗?暂时还不需要。而且,现在他俩的状态大概是,你就在美国老老实实待著吧,能别回来就别回来,这万一回来回不去了,一待好几个月,我俩可受不了。


实际上是,不在国内你根本照顾不到,唯一可行的就是给钱,我是带薪的博士生(今年第一年),打算每年从年薪里拿出一两万拿回家孝敬父母,应该无压力,而这点钱父母在农村用用也够了。这个是我家的惯例,硕士毕业六七年,每年都会拿五位数回家孝敬父母。

关于欧洲带薪PhD职位怎么申请,可以看我这篇:

张定远:申请欧洲全奖博士,文书怎么写??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万事不能两全,选择了出国读博当然不能在空间上达到对父母的照顾,只要不给他们添麻烦就是最好的照顾了


谢邀~

我是在国外读地本硕,就是考虑到照顾父母且在外面待太久的原因选择了回国读博。

我给点小小的建议:

一,给父母远程定期安排体检,一年至少一次~我爸爸妈妈一般都是年初检查一次,年中检查一次。

二,适当的保健品是有必要的,这个你要做好功课~我那时候在国外,每次回家都要带一些。

三,我会定期请我的表姐或者表妹,嫂子等亲戚去家里看看我爸爸妈妈给我讲讲他们的情况。如果有医生朋友或者亲戚是最好的!

四,定期视频,我那时候几乎天天视频或电话问候。

最后希望你早点顺利毕业回到父母身边~


把自己照顾好不麻烦家里就是对父母最好的照顾了。


呵呵,我觉得不要说照顾爸妈,自己能照顾好自己都很难。我在国外就只想著保命了。我去的是欧洲,一年。不敢生病,因为看医生难和贵。而我在国内读书的时候,一学期不去校医院几次,都难。醉鬼,盲流,晚上是绝对的出去要小心。这还不是可以随意买枪的美国。饭菜难吃,没有火锅,各系菜色,国外中餐好吃,但是死贵。自己做也就那么几道菜,做多了吃不完,做少了不够吃。时差,远距离,基本和家人朋友失联。真的,别人不清楚,我出国后越发爱国了。


我觉得如果爸妈需要照顾的话,这样的家庭可能不太适合读博。。。。


泻药

我家那两位天天嗨得不行不行的

没事儿还给我撒狗粮玩儿

哪儿用得著我照顾...


首先感觉正常只读书没有工作过的到博士阶段父母应该年龄也不大,很多还是反过来可以照顾下一代的。所以所谓的照顾更多的是解决空间上的问题。

所以我个人是选在欧陆读博的,因为EU可以拿一国的签证在另一国居住(肯定是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相对来讲签证的种类也很多。所以基本就是读博期间就可以跟父母一起住。


爸妈有自己的工作,身体健康,感觉不需要特别的照顾。平时会经常网上买东西(张大妈)给他们寄回家。一年回一次家,也争取一年爸妈出一次国一起旅游,这样一来,一年见两次。感觉不比国内外地工作,一年回一次家的人照顾的少。


在我看来,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弥补

楼下说的很对:定期体检、生活所需、亲朋探望、电话视频

其实

父母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你的健康、安全、开心

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

你还可以分享每一天的收获

遇到的事情

让父母感觉没有距离感

其次,因为不知道你具体去哪个国家

时差也是需要注意的

总之

你要让父母感觉到你很健康、安全就行

不要让他们担心

就是最好的照顾!


谢邀,如果你是个特别恋家的人,我建议你和我一样,走联合培养,在国外呆一到两年,如果你一定要在国外读博,注意时刻和家人保持联络,告诉他们你还安全健康,让他们觉得你一直陪著他们。另外可以委托一个好兄弟或者好姐妹,替父母在有紧急情况时给予必要援助。


照顾号自己让爸妈放心


老爸天蝎,老妈摩羯,基本都是人狠话不多。不管我在国内国外,都是我联系父母,父母极少联系我(偶尔联系也是问电脑操作和支付宝付款的问题……)


他们照顾自己照顾的比我还好,自从他们有了个菜园子后,就一心扑在了菜园子上,甚至比我这个女儿还要重要……之前我们打电话是我睡觉前他们吃著早饭和我聊天,到后面变成了他们去菜园子的路上和我聊天,一到菜园子就挂电话。每次打电话的内容也从关心我变成了向我介绍家里最近的收成,以及菜都被分给了那些亲朋好友……

然后逢年过节,也是他们给我发红包(嘿嘿),他们生日什么的我之前会远程订个蛋糕,直到某次他们出去旅游了没告诉我,蛋糕就坏了……还被骂浪费钱……

父母都这么大了,他们很多时候都可以照顾好自己的,不要瞎操心了。就没事多打打电话,多聊一聊就好了。我也想过让他们来美国,一个比一个不愿意来……就算非疫情期间也不愿意来……我一度怀疑他们当时送我出国是嫌我烦……

体检什么的,我爸妈都算是事业单位,单位福利都也不错,也不用我太操心。感觉唯一能做的,就是多打电话多聊聊天,顺便看看家里的菜园子……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照顾是很难的,毕竟距离太远。尽可能在一些小事上远程参与一下他们的生活,在他们遇到大事时出现在他们身边,剩下的就是把自己照顾好,让他们少担心。

我目前是在瑞士读博,父母都是63年的,身体康健但临近退休,所以他们情感上被照顾的需求比身体的大些。过去三年我大概是这样做的:

1.每周末打电话聊天,了解他们身体和心情的最新状况。洞察力强一点的话,基本上他们前一天吵了架你都能从语气中听出来

2.小节日网上发红包,大节日(主要指过年)回家买礼物。

3.一年给安排一次体检,项目替他们选好,钱帮他们付好,催他们去做,做完盯著他们发结果,如果需要就诊或治疗,帮他们推荐或联系医生(这个属于专业便利,我之前是学医的)。

4.时不时帮他们在网上买点小东西,例如各地时令的特产水果,方便生活的智能设备等,疫情严重时也给他们在网上订生活必需品让他们少出门。不是他们不会买,但是这样会尽量缩短一些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感,让一万多公里感觉像一千公里。感谢网购 。

5.当感觉他们真正需要我时,尽可能立即飞回去陪在他们身边(例如当爷爷和外婆去世时)。

6.最后,把自己照顾好,少让他们担心,不要在朋友圈封锁他们,让他们知道你在干什么,他们会安心很多,这样也算照顾的一种了。

祝你早日学成归国!


同在外读博,我目前是每次锻炼完把运动手表的运动总结分享到家里的微信群,我爸妈也是这么做的,这样能激励一家人一起锻炼养成好习惯,我觉得还挺不错的。


多通话、视频,让他们知道自己过得好,不用为我们担心


谢邀,他俩比我过得好。不给他俩添麻烦就是最好的,另外不断告诉告诉他们自己快毕业了,快了,真的快了。


我爸妈对我的态度就是:不见就想见了就烦

我在美国的时候:「你回来了我要带你吃香格里拉盘古湟源川椒」

回了国之后:「啊十点半了,锅里有白粥想吃自己去热一下吧」

在美国的时候:「你回来了咱们回上海玩一圈再去北戴河走一波」

回了国之后:「啊好热啊家里挺舒服的就是多了个你在这儿散热」

但有时候还真的是怀念和他们有一句没一句扯淡拌嘴的时候… 想到毕业前大概率回不去了还有不知道多少年才能毕业,莫名有点多愁伤感了起来。

至于照顾?除了不能亲力亲为的为他们做点事这种更多是感情层面的照顾外,我估计就是个添乱的。他俩没我的小日子美的不得了,还少了我这么个引发矛盾的源,挺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