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的问题来看,我们的航天显然投入的钱和人不够,有点落后了,又到了需要大量投钱、投人的时候了。。。

似乎从没有人意识到当需要集中力量追赶的时候,一般都是落后的时候,或者是有大的灾难发生,大量的单个个体扛不过去,需要抱团度过这种灾难。

集中力量的目的是为了不至于落后的太多。等快追平了,就松懈了,然后又慢慢的落后了,然后又。。。

更合理的形式显然是gj负责尖端技术的攻坚克难,等到技术逐渐成熟,有一点点利润可图,就可以转交给多个中等规模以上民企进行进一步迭代,铺开生产量,降低成本。gj通过国资委入股分红或者税收的形式把研发成本收回来,然后进一步去攻坚克难。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

负面循环就是我们花大力气在某个方向上研究成功了一些新技术或者获得了一定的领先地位,然后只在体制内部使用,有的甚至只是研发出来了,不敢大规模推入市场,研发成本收不回来,不能做进一步迭代。

有些人就是怕gj花大本钱搞的东西被私有化侵吞。或者gj花大本钱做的东西给了体制内的企业或者单位谋利,这些单位有上进心的话会为gj进一步迭代,同时把利润上交gj。大部分就是一般般的使用,也不花力气继续迭代,也没钱没人去迭代,等这个技术落后了,等gj再喂新的技术。还有一部分是靠gj给的技术坐收long duan利益。

不是说体制内单位不能做技术迭代,不能为gj收回研发成本,只是真的在成本方面干不过民企。当然,顶尖的、涉及到安全的东西不能轻易给民企,只能把gj绝对hold 住的东西给民企。其实这种思路一直是深化改革的思路,至于实践过程中有没有人故意走偏那就不知道了。长期来看,不进入市场赚钱的技术最后都会枯萎,因为投入的成本没有赚回来。要把民企赚钱的贪婪用在降低成本上,但是民企的切入时间要由gj把控。

最终的目标是:我们不但要搞出领先的技术,还要不断的迭代,让技术变的更成熟,成本更低,要去收割市场上的利润。一部分收益拿去进一步攻坚克难,另一部分收益让一线职工以及尽量多的普通百姓能享受到。如果这个循环断了的话,那显然就很难玩下去了。航天的这个循环式微了才会总出问题,其他行业同理。


过去穷,勒紧裤腰带放个卫星,举国欢腾。为了安全只能采用最保守的技术,谨慎小心。效率,谈不上的。数量,有就不错了谈什么数量。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失败也是重要内容,现在失败多了,说明我们的应用项目比以前多了,除非安全责任事故,一定失败可以倒逼技术进步。不出问题,就不会发现新问题。当然,连著失败影响士气,还有在五院的兄弟今年的奖金容易多扣不少,这年底酒局我要不要买单……。

补充一下很多人吐槽体制问题,他们看到的是现象,不是本质。中国现阶段和历史上所有矛盾,不能简单归结为体制,深层次的原因是文化。我们这种文化就会出现这种问题。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港台,体制不一样吧 ?你们不觉得他们的体制已经表现的水土不服了么?政治拼下限,天天出幺蛾子。


火箭发射失败,大家都很痛心 因为他是我们中国人的火箭。大家要允许失败,要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我们期待著下次成功!


这个回答也很好笑 ,说到底一个原因 ,里面的部分核心零件是从美购买 ,现在这个情况美会卖我们吗?所可以想为什么发射不成功


从五行的角度讲火箭 属火 ,今年庚子年,金水太旺,克火 。所以今年来讲,属火的东西或者行业都会受到严重的克制。比如餐饮,娱乐,电影等行业也都属火,最近都不太好过。特别是到了立冬之后,水的力量更强,希望冬天不要安排太多发射,风险有点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