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一直低廉,农民忙一年有时都亏本好多地都荒了


有救,长期来看钱景大好,但粮食安全问题堪忧。出现目前的问题,是因为我国劳动力日渐稀缺,且价格不断上涨,小家小户的土法耕作的产粮成本,早已超过了国际粮价。

中国当前还有4亿农民锁定在耕地上。如果我们也实现了美国那样的机械化、专业化,那么多余的劳动力去哪里?城市有条件多接纳3亿人口吗?其实国家补贴粮价,一定程度上有维稳的考量:当农民的种粮收入无法维持简单再生产,以史为鉴想像一下后果。所以在补贴时,重点支持商品粮基地产粮大户的积极性,但散户农耕无法致富,慢慢引导不宜种粮的地区退耕,让一批农村慢慢凋零,然后集中土地搞专业化大农场,我们的产粮成本才有可能降下去(像美国那样,农民变成资本家)。有人说"爱农村,就离开它",听上去很辛酸,但确有一定道理。

当然国家耗费巨资补贴粮价,也是因为我国太大了,不能依赖国际市场,必须保证自身的粮食储备。宁可大量玉米烂在仓库,也要确保粮食不减产。荷兰、以色列这种小国可以专精经济作物,赚取高附加值,廉价的基础粮食作物靠进口。可是在中国这行不通,总得有人顶著微薄的回报种田,只是这里的"人"不必是有条件从事其他行业的你我。

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人们会对农产品品质产生更高需求,特别是大城市高收入人群。我国农业结构里,奢侈性的产品仍十分缺乏。绿色有机无公害、自然生态农家乐,抓住这几个词,你会发现特色农业潜力巨大。春节期间北京超市有机韭菜一斤50+,有机苹果一个12,五六月份我家乡的大樱桃电销空运到上海达到40元一斤。这类项目非常依赖于客观条件,前期投入大,市场推广和对接难,投资务必谨慎,再等十年应该就不错了。

但是,我们的粮食安全还是堪忧。肉类消费提升增加饲料需求,且国内外粮价倒挂,因此我国各企业每年进口大量粮食,特别是大豆进口依赖度达到80%。联合国经常指责我们进口的太多,早已超过了先前的承诺。我们的回应是"我们一直卡著线进口,大豆不是粮食,只是当油料"。中国的大量进口已经抬升了国际粮价,且跨国公司都等著时机提的更高。与此同时,贫穷国家更买不起粮食,这会招致国际社会不满。我国的大农田粮食耕作技术经验有差距,品种相对落后(特别是相对于开挂的国外转基因品种),不是十年八年可以弥补的。总之,粮食安全问题任重道远


中国农业的生产成本太高了,除非不国际化,要不然没法解决


有没有救看跟谁比了,跟美国比的话,基本上科幻电影都想不出怎么救,人口、土地、政治都卡在那里。要是跟伊拉克和叙利亚啥的去比比,中国的农业活的还行。


规模化 产业化 都没有


肯定有救,要不然咱们就都活不成了,我们在农业行业工作的人死得就更惨了。


有中国人在,中国农业就也在!


美国农民1000亩地


国家提供资金让高学历农业专科人才去管理吧!造梦农村就靠他们了。


这得看人。

农业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很有效果的。从政策的规划,设计,决策。到实行中的问题发现,解决,反馈。这一系列的都是要依靠人。农业其实是人与自然的一种直接的对话。

成事在天,但是前提是人要去谋。

你动都不动,天也帮不了你。

你瞎瘠薄动,那天也由不得你。


只要不用转基因农作物的价格去对比国内非转基因的价格就行了,想让国内非转基因和国外转基因的粮食一样价,又不让国内种转基因粮食,这才是坑人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