檎J为,宇宙空间是「有界无边」的。什么意思呢?地球表面就是有界无边的,只不过地球表面是2维球面,而宇宙空间是三维的。

对于数学或者物理专业本科生,用更专业更精确的话来说,就是宇宙空间是个3维闭流形。如果加上时间的话,整个物理时空拓扑上是3维空间和1维时间轴的笛卡尔乘积——这里我不太确定,希望做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的人来指正一下。

那么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宇宙空间到底是哪个三维流形?三维球面,三维环面,还是更复杂?就我所知,现在物理学界的答案是,不知道。宇宙学观测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整个宇宙空间的拓扑非平凡,我们所能看到的宇宙,可能只是一个坐标邻域而已。如果真的发现宇宙空间有非平凡的拓扑结构,做低维拓扑的人估计能和做宇宙学的人结合疯狂发一波文章吧233


42呗


宇宙是否有尽头,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重要的是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延伸到寻求宇宙终极问题的答案:宇宙从哪里来?宇宙最后的命运是什么?

道格拉斯·亚当斯在《银河系漫游指南》中提出了「宇宙,生命和一切的终极问题」。天文物理学的最新进展让我们可以从宇宙这一部分开始回答这个终极问题了,比如宇宙的形状,宇宙的终极命运,宇宙从哪里来等等。不过,你将在这里看到的答案,不会是 42。

图片来自 www.thespectrumofriemannium.com

图片来自 www.thespectrumofriemannium.com
图片来自 www.thespectrumofriemannium.com

为了避免偏题,我们还是先来回答问题「宇宙有没有尽头」。这个问题和宇宙的形状是密切相关的。知道了宇宙的形状,是否有尽头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就从宇宙的形状开始吧。


1. 宇宙的几何形状


宇宙是一个三维空间。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由于物质和能量的存在,空间是可以弯曲的。这种空间的弯曲,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中称为万有引力。下图用二维平面来类比,表现大质量天体造成的空间弯曲。


图片来自 www.quora.com

图片来自 www.quora.com
图片来自 www.quora.com

空间的曲率可以是正,负或者零(零曲率意味著平坦的空间)。然而,生活在三维空间中的我们很难想像出一个弯曲的三维空间,所以就用二维空间来做一个类比的讨论吧。


二维平面上的几何问题可以用欧几里得创立的平面几何来分析。欧式几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以 5 条公设(公理)为基础,以逻辑为工具,建立起了一个结构严密的庞大数学体系,开创了数学研究的公理化方法。然而,正是欧式几何的第五条公设,导致了非欧几何的诞生。第五公设可以表述为:

给定一条直线,通过此直线外的任何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之平行。

从第五公设可以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度(下图中的最下面的面)。 后世的数学家发现,如果放弃欧式几何的第五公设,代之以新的第五公设,可以得到完全不同但是同样逻辑严密的新的几何体系。比如:

给定一条直线,通过此直线外的任何一点, 有至少两条直线与之平行。

以这条公设为基础,可以推导出双曲面几何(下图中的第二个曲面。在这个体系中,三角形内角和小于 180 度。

给定一条直线,通过此直线外的任何一点, 没有一条直线与之平行。

以这条公设为基础,可以推导出椭圆几何(下图中的第一个曲面。在这个体系中,三角形内角和大于 180 度。


图片来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ape_of_the_universe

图片来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ape_of_the_universe
图片来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hape_of_the_universe

三维空间中,3 种第五公设同样适用。如果空间是平坦的,则曲率等于 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度;如果空间是弯曲的,而且曲率大于 0,则空间是封闭的,三角形内角和大于 180 度;如果空间曲率小于 0,则空间是开放的,三角形内角和小于 180 度。值得注意的是,平坦和开放的空间都是无限延伸的。只有封闭空间具有有限大小。


现在回到问题上来 - 这三种空间有没有尽头。首先,平坦的空间和曲率小于 0 的开放空间无疑是没有尽头的,它们都是无限大的。那么封闭的空间有没有尽头呢?我们仍然用二维的封闭曲面来分析。上图中的球面是封闭曲面中的一种,它的大小是有限的,然而却没有边界。比如一个人在地球表面朝一个方向走,他不会走到地球的边界,而是会回到原点。同样,我们知道封闭的三维空间虽然大小有限,但是它也是没有边界的。如果我们的宇宙是这样一个有限而无边的有限空间,飞船朝一个方向飞,最后会回到出发的地方。如果我们有一个足够好的望远镜,可以在远方看到自己(从我们身上发出的光环绕宇宙一周又回到了原点)。


到这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出来了。无论宇宙是什么形状,都是没有尽头的。但是,上面的回答提出了新的问题:宇宙是什么形状的? 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答案。多数物理学家接受的观点是:宇宙很可能是平坦的。这一假设有它的理论和观察依据


2. 平坦的宇宙


平坦宇宙的观察证据


我们先来看支持平坦宇宙的观察结果。在不同曲率的空间中,三角形内角和是不一样的。为了观察空间的曲率,我们需要在宇宙中找到一个足够大的,跨越整个可观察宇宙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可以找到。

微波背景辐射产生于宇宙大爆炸后的 38 万年,当时强烈的辐射弥漫了整个宇宙空间。经过 137 亿年的空间膨胀,这些辐射的能量已经红移成了微波。能够接受微波的天线都可受到它的信号。当你把电视机调到没有频道的频率,你看到的杂讯就有一部分是宇宙大爆炸的余晖。下图是 NASA 用高精度的 WMAP 望远镜绘制的完整微波背景辐射图像。


「WMAP image of the CMB anisotropy」。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 File:WMAP image of the CMB anisotropy.jpg 根据公有领域授权

「WMAP image of the CMB anisotropy」。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 File:WMAP image of the CMB anisotropy.jpg 根据公有领域授权
「WMAP image of the CMB anisotropy」。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 File:WMAP image of the CMB anisotropy.jpg 根据公有领域授权

图中的不同颜色代表了温度的微小差异(小于千分之一)。物理学家理解这些差异的产生机制,由此可以算出颜色区域的真实大小。根据空间膨胀的速度,可以知道背景辐射的距离。这样,一个跨越可观察宇宙的三角形就可以画出来了。如果宇宙是平的,这样一个区域在从地球观察,视角应该是 1 度;如果宇宙是开放的,视角应该小于 1 度;如果宇宙是封闭的,视角应该大于 1 度。


观察的结果是,在误差范围内,视角非常接近 1 度。这个结果表明,宇宙很可能在大尺度上是平坦的。NASA 发射了新的普朗克望远镜,将会带来更精确的结果。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10 篇内容

盐选专栏

课本之外:豁然开朗的学科冷知识

Mandelbrot 等 飞羽觞而醉月

¥39.00 会员免费


看到 @Yuhang Liu 前辈的回答,也想啰嗦几句。

在宇宙学中,人们默认所谓的宇宙学原理:宇宙是空间均匀、各向同性的,以及宇宙静系存在,即均匀面族 (空间切片) 唯一,此时时空可以做正交的 3+1 分解,它微分同胚于 [公式] ,其中 [公式] 为空间切片。可以证明从上述假设出发可以把空间切片确定到常曲率空间。进一步,在上述假设下,可以在 RW 坐标系下把时空度量确定到 RW 度量的形式

[公式]

此时根据参数 [公式] 宇宙的任一均匀面的局部几何只有三种情况:球面、平坦、双曲面度量。对于宇宙空间的整体几何性质,则是物理上的考虑,即对于非平凡的整体拓扑,从物理的角度可以认为它们是不自然的,于是均匀面只可能是:球面 (封闭宇宙)、欧氏空间、旋转双曲面 (开放宇宙)。

判定我们的宇宙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则需要宇宙动力学上的讨论。将宇宙中的大量星体近似看作无压强的理想流体,加上辐射,宇宙总的能动张量可以近似看成理想流体的能动张量 [公式],Einstein 方程的 [公式] -分量导出 Friedmann 方程 [公式] ,因此 [公式],其中 [公式] 为 Hubble 参数, [公式] 为临界密度。可以看到,当 [公式] 时对应于 [公式],也就是说当宇宙的质量密度大于临界密度时,为封闭宇宙 (有界无边),否则为开放宇宙。

对于数学和物理上考虑的差异这里我还想吐槽一下。在求解 Einstein 方程时,如果不加很强的约束条件,数学上可以有很多有趣的解,但是物理上认为,有物理意义的只能是渐进平坦解或者是渐进 (anti-) De Sitter 解,这样就把很多有趣的结果在物理上排除掉了。

对于宇宙空间拓扑,我也想补充一下。之所以有很多人会做低维 (2+1维) 引力,正是因为对于 2 维闭曲面我们知道的足够清楚,而那里的空间拓扑也并不是平凡的。


言简意赅,直截了当,不知道!


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这个世界上应该不存在吧


我想这个问题可以换个角度,以人类的思维万物皆有尽头,即源头,稍微有思考能力的人想想就知道,万物追溯下去,一切是没有尽头的,那么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呢,我想,人类的思考方式还不足以解决这种问题,亦或者,人类本身就是错误的。


宇宙是没有尽头的。

但是空间却不是无限的,因为在高维度上被闭合了。这就是所谓的空间有限无界。

直接想像高维闭合很难,拿低维举例比较直观:

一维空间是条线,在高维度(二维)将其闭合,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圆的一周,就是有限无界的一维空间,不存在「尽头」这么个东西。

二维空间是个平面,在高维度(三维)将其闭合,是一个球,那么这个球的表面,就是有限无界的二维空间,也不存在「尽头」这么个东西。(比如地球表面,没有边界,但面积是有限的)

推论到我们的三维空间,在高维度(四维)将其闭合,就是我们有限无界的宇宙了。

宇宙是没有尽头的

又或者

每一处都是尽头

所以说

那些我们求而不得的人

Ta们就是在

宇宙的尽头


好无聊的问题啊,你先找到地球尽头,再说宇宙尽头吧。地球是个圆,你怎么走,都是找不到尽头。宇宙应该也是。估且1000亿年你也走不到尽头,时空这种东西应该只是一种假象。

最大,最小,最远,最近都没有,都是相对的。

如果有宇宙尽头,就是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和再也不相见。再也不见,就是宇宙的尽头了吧。

我觉得那在哪里,哪里就是尽头,佛教道教打坐,就是在寻找尽头。原地不动就是宇宙的尽头,如如不动,就到了尽头。只要一动,永远没有尽头。

按照佛教说的,终极涅槃就是尽头,不在进入任何时空假象里,不在任何地方随波逐流,不被任何力(包括重力,业力等)牵引,那就是尽头了。成为了一切的本事,就是尽头。

就是成为「观察者」,而不再是参与者。


没有尽头,物质有限,时空无限


个人认为没有尽头,因为空间并不是个体


问的是不可观测宇宙的大小?

以前见过的,重新搜了搜,转载一段,应该没人喷:

斯隆数字巡天和普朗克卫星观测是我们获得最佳数据的方式。告诉我们如果宇宙确实在自身和闭合的情况下弯曲,我们能看到的部分与「不弯曲」是如此难以区分,以至于它至少是可观测部分半径的250倍。

这意味著不可观测宇宙,假设没有拓扑的奇异性,直径必须至少有23兆光年(23万亿光年),并且包含的空间体积是人类所能观测到体积的1500万倍。然而,如果我们愿意推测,可以相当有说服力地争辩说:不可观测宇宙应该比这大得多。

原链接:

直径至少23万亿光年!整个不可观测宇宙有这样大??

mp.weixin.qq.com图标

换一个词问一下就明白了。

盐的尽头在哪里?水的尽头在哪里?时间的尽头在哪里?心在哪里?

能回答出来,此问题迎刃而解。


和地球一样的 你绕著一个原点走一圈 最后还是会回到原点 没有尽头


伪命题,

,处于维度内的观察者,无法完整描述一件完整事物,无法完整阐述如来藏,


宇宙的尽头在哪里?

许多问题,有许多答案,只要不是数字问题,只要不是由公式组成的问题,答案就有多面性

我个人就来说说我心中的答案,可能不会得到认同,但至少有人觉得有道理就好

曾经有看到的一个问题:世界的尽头在哪里?世界之大,何处才是终点?

我个人这两个问题就像是一个问题,都在以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去寻找一个虚无缥缈的空间。

人贵为高级动物,就是有思想,有求知欲,有好奇心。

人会问宇宙的尽头在哪里?那会不会反问自己,我的好奇心的尽头在哪里?

传统教育就告诉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样的谚语数不胜数

所以,我们根深蒂固的认为,求知探索是积极向上的美好品质。但也有很多影视剧告诉我们了好奇害死猫的道理。

我们看世界、看宇宙的大小,是不是就像是一个细菌眼里看世界,看宇宙一样?越放大,自己越渺小。但我们依旧想知道,我们不知道的有多少?

讲的文艺点:宇宙的尽头,就在你的心里、你的脑海里。当你不去想了,不去思考了。

你的思想和了解到的最后的地方,就是你所停留的地方,那里便是宇宙的尽头。

就像这个世界的尽头,如果我认为世界是有空间感的物体。那么我觉得尽头就是出发点既是终点。以我自己为出发点,我去寻找世界的尽头。地球是圆的,怎样,最终都是回到这个出发时候的地方。如果我认为世界是一个遥遥无期的直线距离,那么或是尽头,那就是我自己。,以我为出发点,我一直在寻找,当我再不能前行的时候,那我就到达了尽头。

所以可以说自己的内心,或是说自己是包含宇宙,而并非宇宙包含著我......


宇宙的尽头还是宇宙,你凝视著深渊,深渊也在侵蚀著你


宇宙到底有没有尽头,它的终点是哪里?

然而重要的是,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延伸到对宇宙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寻求宇宙的终极问题的答案。

道格拉斯.亚当斯在《银河系漫游指南》中提出了「宇宙,生命和一切的终极问题」。天文物理学的最新进展让我们可以从宇宙这一部分开始回答这个终极问题了,比如宇宙的形状,宇宙的终极命运,宇宙从哪里来等等。不过,你将在这里看到的答案,不会是42.

为了避免偏题,我们还是先来回答问题「宇宙有没有尽头」。这个问题和宇宙的形状是密切相关的。知道了宇宙的形状,是否有尽头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就从宇宙的形状开始吧。1. 宇宙的几何形状宇宙是一个三维空间。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由于物质和能量的存在,空间是可以弯曲的(实际上,我们可以只说能量,因为物质本质上就是能量 质量是什么? 这种空间的弯曲,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中称为万有引力。下图用二维平面来类比,表现大质量天体造成的空间弯曲。

空间的曲率可以是正,负或者零(零曲率意味著平坦的空间)。然而,生活在三维空间中的我们很难想像出一个弯曲的三维空间,所以就用二维空间来做一个类比的讨论吧。二维平面上的几何问题可以用欧几里得创立的平面几何来分析。欧式几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以5条公设(公理)为基础,以逻辑为工具,建立起了一个结构严密的庞大数学体系,开创了数学研究的公理化方法。然而,正是欧式几何的第五条公设,导致了非欧几何的诞生。第五公设可以表述为:

给定一条直线,通过此直线外的任何一点,

有且只有一

条直线与之平行。

从第五公设可以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下图中的最下面的平面)。 后世的数学家发现,如果放弃欧式几何的第五公设,代之以新的第五公设,可以得到完全不同但是同样逻辑严密的新的几何体系。比如:

给定一条直线,通过此直线外的任何一点,

有至少两

条直线与之平行。

以这条公设为基础,可以推导出双曲面几何(下图中的第二个曲面)。在这个体系中,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度。

给定一条直线,通过此直线外的任何一点,

没有一条

直线与之平行。

以这条公设为基础,可以推导出椭圆几何(下图中的第一个曲面)。在这个体系中,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

三维空间中,3种第五公设同样适用。如果空间是平坦的,则曲率等于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如果空间是弯曲的,而且曲率大于0,则空间是封闭的,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如果空间曲率小于0,则空间是开放的,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度。值得注意的是,平坦和开放的空间都是无限延伸的。只有封闭空间具有有限大小。现在回到问题上来 - 这三种空间有没有尽头。首先,平坦的空间和曲率小于0的开放空间无疑是没有尽头的,它们都是无限大的。那么封闭的空间有没有尽头呢?我们仍然用二维的封闭曲面来分析。上图中的球面是封闭曲面中的一种,它的大小是有限的,然而却没有边界。比如一个人在地球表面朝一个方向走,他不会走到地球的边界,而是会回到原点。同样,我们知道封闭的三维空间虽然大小有限,但是它也是没有边界的。如果我们的宇宙是这样一个有限而无边的有限空间,飞船朝一个方向飞,最后会回到出发的地方。如果我们有一个足够好的望远镜,可以在远方看到自己(从我们身上发出的光环绕宇宙一周又回到了原点)。到这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出来了。无论宇宙是什么形状,都是没有尽头的。但是,上面的回答提出了新的问题:宇宙是什么形状的? 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答案。多数物理学家接受的观点是:宇宙很可能是平坦的。这一假设有它的理论和观察依据。2. 平坦的宇宙2.1 平坦宇宙的观察证据我们先来看支持平坦宇宙的观察结果。在不同曲率的空间中,三角形内角和是不一样的。为了观察空间的曲率,我们需要在宇宙中找到一个足够大的,跨越整个可观察宇宙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可以找到。微波背景辐射产生于宇宙大爆炸后的38万年,当时强烈的辐射弥漫了整个宇宙空间。经过137亿年的空间膨胀,这些辐射的能量已经红移成了微波。能够接受微波的天线都可受到它的信号。当你把电视机调到没有频道的频率,你看到的杂讯就有一部分是宇宙大爆炸的余晖。

宇宙很可能在大尺度上是平坦的。NASA发射了新的普朗克望远镜,将会带来更精确的结果。2.2 平坦宇宙的理论依据平坦宇宙的理论依据是宇宙暴涨理论。暴涨理论是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扩展。1929年哈勃发现宇宙中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而去,而且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速度越快。从此人们认识到了宇宙空间在不断膨胀。很自然的,人们回想,如果把时间回放,那么空间就是不断收缩的。追溯到137亿年前,我们的可见宇宙就是一个无穷小的点。这样宇宙大爆炸理论就诞生了。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个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的状态,经过不同阶段的膨胀形成的。这个开始的状态被称为Singularity,奇点。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些常见的误解。「大爆炸」这个名字无疑很吸引眼球,但是它并没有很好的解释这个理论。事实上,宇宙并没有发生爆炸,而是空间膨胀。奇点这个词误导性更强,从字面上看是一个无穷小的点,而事实上这个词用在黑洞中也确实是只一个无穷小的点。但是,宇宙的起源并不是一个这样的点,而是一个高密度,高温的状态。大爆炸理论是对空间膨胀的一个符合逻辑的推导,而且获得的许多观察结果的支持,但是他也有自身的缺陷:无法解释为什么宇宙在大尺度上能量和温度都是均匀的。无论我们朝哪个方向看,看到的星系密度都是大致一样的。

如果你把不同颜色放进水里,你会看到上图中的情景。多等一会,水和颜料有时间互相交流,颜色就会均匀的混合起来,你就只会看到一种颜色。但是大爆炸中的高速空间膨胀没有时间「多等一会」。早期的膨胀是快于光速的,连光也没有时间从宇宙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而正是这早期的膨胀阶段决定了宇宙在大尺度上的结构。那么,大尺度上的均匀分布就成了大爆炸理论无法解释的难题。2.3 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曲率是由宇宙中的物质/能量密度决定的。如果能够估算出可观察宇宙中的能量总数,而且这个总数与平坦宇宙的计算结果相符,这无疑又是另一个对平坦宇宙的有力支持。然而,当观察和计算的结果表明,宇宙中的物质,包括所有的普通物质和暗物质(为什么科学家要假设存在暗物质? - Mandelbrot 的回答),只有物理学家期望的31.7%。剩下的部分在哪里呢?现在,多数物理学家接受的一种假说是,宇宙中总能量的68.3%是目前不能认识的一种能量,所以被称为暗能量。它的密度远低于普通物质和暗物质,但是由于它充斥了整个宇宙空间,所以称为了宇宙中的主导性能量。物理学家建立了不同的模型来描述暗能量。在这些模型中,暗能量能产生一个向外的压力,推动空间膨胀。暗能量假说达到了两个目的。第一,它解释了宇宙中缺失的能量,第二,它解释了空间的加速膨胀。由于它充满了整个空间,所以也被描述为一种真空的能量,或者宇宙学常数。在物理学的历史上,宇宙学常数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概念。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爱因斯坦,他在建立广义相对论是发现,按照他的计算,宇宙是动态的,可能膨胀,也可能收缩。当时人们的认识是,宇宙是永恒和稳定的。为了让理论符合当时的宇宙观,爱因斯坦在公式中增加了一个宇宙学常数来达到静态宇宙的目的。在哈勃发现宇宙空间确实在膨胀之后,爱因斯坦从他的公式中去掉了这个常数,并说,宇宙学常数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物理学研究表明,宇宙学常数这的存在。真空中确实有一种能量,它具有负向压力,推动空间膨胀。爱因斯坦如果在世,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宇宙中包含了普通物质,暗物质,暗能量。下图是这些成分的比例。

我们周围的世界,璀璨的恒星,浩瀚的星系以及奔波于太空的光,加起来其实只有不到5%。更多的物质和能量隐藏在一片神秘的迷雾之中。3. 宇宙的最终命运虽然空间在膨胀,但是空间中的物质并没有跟著膨胀。太阳没有跟著变大;太阳没有远离银河系的中心;地球没有远离太阳;月球也没有....... 月球确实在远离地球,不过和空间膨胀无关。这是因为物体之间的引力把它们拉在一起,所以他们之间的距离不会跟著空间膨胀而增加。然而,距离很远的物体,如星系,他们之间的引力过于微弱,不足以对抗空间膨胀,所以我们今天观察到星系的在离我们而去,越远的星系远离速度越快。

对于银河系来说,有一个例外。仙女座星系正在以每秒120公里的速度向我们飞来,预计将于30亿年后和银河系相撞,然后两个星系会合并成一个更大的椭圆星系(看到NASA说大约37.5亿年之后银河系就会和仙女系大碰撞,最后融合,请问碰撞最先会发生什么呢?过程? - Mandelbrot 的回答)。不过恒星之间的碰撞多半不会发生,因为星系内的恒星太稀疏了(太阳离最近的比邻星4.6光年)。有的恒星可能会被甩出星系,从此独自在宇宙中流浪。随著星系的远离,有一天我们将再也看不到别的星系。我们的夜空却会更加璀璨(因为合并了仙女座星系)。然而,空间的膨胀是加速的。到恒星之间的引力不能对抗空间膨胀的时候,星系就会分崩离析。其他的恒星都会离我们而去。夜空将会是一片黑暗,只能看见几颗行星。下一步,物体间的引力都无法对抗空间膨胀的时候,宇宙中的大部分结构都会瓦解。恒星炸得粉身碎骨,行星化为尘埃。到最后,连电磁力和强相互作用力也无法对抗空间膨胀,所有的物质都会瓦解,连原子都会被撕成碎片。这个令人心寒的宇宙大结局就是物理学家设想的「大撕裂」。宇宙的形状尚无定论,除了平坦宇宙外其他形状的可能性也没有排除。如果宇宙是封闭的,物质之间的引力可能会结束空间膨胀,然后进入一个收缩的过程,最终回到大爆炸时的状态。然后,就是下一次大爆炸。宇宙的生命就是这样的膨胀-挤压的无限循环。这种假说叫做"大反弹「。4. 宇宙是免费午餐吗?长久以来,物理学的一个难题就是」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也成了神创论者常用的武器。他们常说:「宇宙不是免费的午餐。」 平坦宇宙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答案。首先,我们来看看宇宙中的能量总和是多少。如果宇宙是平坦的,答案是令人惊奇的「0」。这其中的奥秘在于,引力场的能量是负值。简单的解释是:如果要把一个物体从引力场中移动到无穷远处(引力场外),需要付出能量对其做功,以抵消引力势能。所以引力场的势能是负值。在平坦宇宙的前提下,它正好抵消掉所有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包括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也就是说,一个平坦的宇宙的总能量是0。一个零能量的宇宙就是免费的午餐,它完全可以通过量子涨落从真空中自发地跳出来。


宇宙是没有尽头的。它是一团循环运动著的能量。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是一个正在膨胀的四维时空物质世界。这个四维时空物质世界是随著膨胀运动势力的出现而产生的。在膨胀运动势力出现之前宇宙是一团自由运动的能量。自由运动的能量是多维时空物质。从四维时空看过去多维时空物质就是一种「无」的状态。所以中国哲学里面有关「无」的概念很多时候都是指无形态物质。自由运动的能量自由运动的结果是大聚集,就像自由市场经济财富大聚集一样。大聚集引发大膨胀,一大半自由运动的能量成为膨胀运动势力就是现在说的暗能量。暗能量带动著自由运动的能量膨胀且旋转起来,就像空气膨胀引发龙卷风一样,才开始出现颗粒和波粒二象性运动,才开始有了四维时空物质世界。随著膨胀运动势力消耗殆尽,旋转运动消失,没有了粒子,原子,星体,星系。宇宙重新回归自由的混沌状态,「无」的状态。


何为宇宙?

答:所有空间与时间。

宇宙尽头在哪?

答:在你意识坏灭的当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