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感觉越长大越孤单?


先别想著释放的事儿,在那先想想没人谈心的根在哪,你自然就有释放途径了。

心情郁结就像大河漫堤,你不先找著水是从哪来的就开渠泄洪,方向弄错了,搞不好整个村哗啦……就成威尼斯了。

今天写的这个,哪怕没有这问题的朋友,看完了,你就对如今网上各种拳法各种打的原因有个了解,以后对拳师们的态度也会变慈悲一丢丢,从此不生气,对保健效果会很好。

首先啊,我必须得承认,现在能交心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因为交心的成本太高。

高就高在现在信息太多传的太快。

比方说你以前说了什么神论,最多就是一传十十传百,能传到整个学校知道这事,你就已经是校史上的传说级英雄了,你的事迹能往下传好几届学弟学妹。

现在?你在学校搞个大新闻,哪怕家住村通网的山沟里,不出半天,非洲酋长都拿著手机看著你的事迹乐开怀。

所以现在人越来越谨慎,说话办事,不轻易信人,这是时代特征。

甚至说,如果吃喝太足得糖尿病,是生理上的富贵病;那么信息吃的太足导致三缄其口,就是心理上的富贵病。

这病,你我都有,程度不同罢了。

但,你说你一个交心的没有,事情就变得诡谲起来。

一对一的,密友之间的谈话,是目前现实社交里最安全的一个途径。

你把自己一个私密告诉过命的朋友,这事只要有第三个人知道了,那必然是他传出去的。你失去一个秘密,他失去一个朋友,而且只要你表态,这事你只告诉过他,他什么人品大伙品。

他失去的可就不是一个朋友那么简单啦……

这道理大伙心照不宣,所以日常,大部分人都有二三密友,互为树洞,互喂心灵砒霜。你们俩之间互相倾吐的心事,就是古代两国交好互相交换的质子,互相嫁过去的公主,是人际关系投名状的存在。

你没有交心的人,一个没有,那……说明连个想跟你建交的人都不存在……你得反省一下自己啦。

当然,我不排除有些人是原生家庭问题导致的疑心太重,但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价值观和大部分人的价值观,磨合不到一块去,导致你日常每一次表达,身边每个小朋友都一脑袋小问号,没人愿意跟你深交。

这就特别危险。

因为现在的网路,是另一个宣泄出口,你太容易隐藏现实身份,在网上找到共鸣。

毕竟世界那么大,哪怕三观歪,也或多或少在世界的角落,有人和你歪的方向是一致的。

这种歪,一旦集结成群,糟糕,他们会逐步认为「我们是直溜的,世界才是歪的」。

又因为这类人,在日常没有表达的土壤,郁结过久,所以在网上会使劲释放声量,是真儿真儿以一当百的存在。

这是一种精神领域的报复性消费。

和那些穷了八百年的拆迁户,暴发以后,马上黄金大链子比狗链子还粗挂脖子上招摇过市,是一个心态。

现实压抑越深,网上就越能喷。

比方说有一人,热爱烹饪奥利给食用,周围没人嘞他,他苦闷至极,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口味是不是有问题。好死不死,有天他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群,名曰「舌尖上的奥利给」,群主是老八,威风凛凛,大嘴吃四方。群内众人无疑不是此道高手,他们经过严谨论证科学分析,发现吃奥利给是对的,以前,是全人类错了!

于是他们言论在网路爆炸,由于此前被嘲讽太久,他们急于证明自己,所以正常网友不知道这个群体有多大,只看见天量谬论连招不断,就开始怀疑这世界为什么这么变态了?

其实呢,吃奥利给的还是那一小撮人,他们吃饱了嗓门太大了而已。

我管中窥豹,了解的一些奇葩圈子,其实人不多,都是因为现实无法找到同类交心,进而在网上集结,各个平台有若干小号,一招影分身,就把舆论带跑偏了。

所以啊,如果你是一个现实一个交心朋友没有的人,一定反思自己三观,能改就改,不能改也不要在网上找三观一致的人。

否则你们之间达成的每一点共识,都是往对方嘴里喂一勺奥利给。

最后你信心越足,现实世界离正常价值观越偏,众人越不爱你。

然而……我们最终还是得活在现实世界,而不是和你的同类活在线上,不是么?

那你该怎么办?

还是在网路找解法,因为现实中,人们都懒得得罪人,觉得你奇奇怪怪,就离你远点,少有人直言不讳说出来。

但网上可不吝这个,谁认识谁啊?你奇葩,一个群的人能调转枪口,各种梗子弹上膛,一起突突你。但这样,反而是给你动手术了,让你知道自己无人深交的原因在哪。

所以,建议在现实中无人交心的小众群体,多在网上的大众平台发言,指不定哪句话就把你歪歪扭扭的价值观带出来了,然后你就迎接炮火洗礼,打成筛子也不怕,反省以后,你就能在现实世界重新投胎,变成一头普通社畜,交到几个同是普通社畜的朋友互相交心交谈。心灵层面的非洲猪瘟,从此与你无缘。但切忌到属于你们同类的小众平台找存在感,找来找去人均心理障碍,不开玩笑。

说到这,就开始怀念过去的无网时代。

那时候人群里的个别奇葩,还没有条件在网路上找到奇葩同类,他们必须生活在周围人群里,被地域限制封锁住,而那时人们的交流相对直来直去,这就倒逼奇葩们逐步向正常人考虑,否则将终生郁郁寡欢。

网路时代,把同样思潮的小众人,打破地域,凝聚一团,于是他们开宗立派,就有了现在各种领域的各种拳,各种严于待人宽于律己的卫道士,各种逆练九阴真经周身气血逆行的杠精……

悲悯,对他们适度悲悯才是拯救他们。

因为这帮子人……真踏马太可怜了。


找不到可以谈心的人,本就是人生的常态。

人的性格分两种,外向型和内向型。

对于外向型的人来说,他的支持系统就是一个朋友式的金字塔,一个生态圈。

最底层是点赞之交,中层是利益之交,金字塔顶就是人心之交。

点赞之交,就是让我们觉得自己在社会上是受欢迎的;

利益之交,就是让我们可以和其他人进行社会交换。比如说你是销售,那客户就是你的利益之交。你的老板和你就是利益之交,你的下属和你也是利益之交。

当然也包括部分亲朋好友,你们不一定交心。但是因为有血缘关系,所以在感情层面也有相关的利益。

人心之交,就是真正懂你、共情你的朋友。这样的人很珍贵,一生能有两三个就很不容易了。

而对内向型的人来说,他们的支持系统就是自己的小世界。

比如说对徐霞客来说,大好山河就是他的支持系统,

对于乔布斯来说,苹果电脑就是他的支持系统,对于一个烟民来说,吸烟就是他的支持系统……

你看,外向型的人会把人际关系当成支持系统的,而内向型的人会倾向于和非人的世界进行能量的互动。

对于很多内向型的人来说,跟人谈心可能是不必要的,情绪自己就消化掉了。

当然对于内向型的人来说,如果他要和一个人去建立一个支持系统的话,他会要求情感的浓度非常的深。

而对于外向性的来说,他追求的是往往是量而不是质。

外向者希望和这个世界融为一体,而内向者希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看看你的支持系统是什么,然后就可以有效的发展它了。

其他可以尝试的方法:什么叫「爱自己」?

盐选专栏我知道你的秘密:一位心理咨询师的人性历险作者 心理咨询师卢悦会员专享¥ 19.90去查看?

——心有助,不孤独——

心理咨询和一般谈话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会在脆弱层对话。

我会问成为碎片的人,成为空壳的人,成为黑洞的人,成为一片虚幻的影子的人,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听到的,无非是这三种声音。

1. 我需要陪伴,你什么都不做,只是在这里陪著我就可以。

2. 我需要被看见,我需要你承认我的感觉的存在。

3. 我需要被理解,需要你帮我梳理,到底我的情绪是什么。

最终,我需要的是一种存在感,一种接纳的感觉,我可以没有任何防御,也可以存活。

当有了这样的声音,一个人就会从极致的虚无和孤独中,重新回到人世间。

而咨询室就是一个恒温恒湿的孵育自我的空间。

有一个来访者跟我说:你能不能跟我说一句话?

「别怕,有我在。」

我说了十几遍,她听著听著,泪如雨下。

她说:

你知道吗?

在我看到父母离婚把电视机砸碎,妈妈一脸是血,爸爸发疯一样大喊时,没有人跟我说这句话。现在我明白了,其实我一直都需要自己真正地对我的内在小孩说这句话。直到今天,在老公对我怒吼,我耳边忽然响起你的声音,那时候,我不再害怕。谢谢你,我花了四十年,终于学会对自己说这句话。

欢迎你也跟我聊聊 @心理咨询师卢悦

你也有力量,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


说起来很巧,今天早上的我思考到了这个问题,引起这个思考的原因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这件事的前提是:我是一个晚上睡觉需要画面和声音才能睡著的胆小鬼,闭上眼一秒钟就能在脑海中看见床边一个模糊的人影,然后从鬼影扩散到无防盗窗的玻璃被坏人潜入,继而杀人灭口

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顽疾居然在我报考了证券从业考试后得到了改善,我竟然最近可以有一两次完全无声音的情况下直接入睡,脑海中看到了鬼影但是不会再深想就会睡著了,半夜也不会被噩梦吓醒,我坚信这是因为法律法规的神圣且强大的祖国保护了我!

在我欣喜若狂甚至有点小骄傲需要释放心中喜悦寻找倾诉之人的时候,在脑海中寻找想要分享的人的时候突然觉得平静了,甚至还有点小难过,因为发现,没有可以分享喜悦的人了

不过不要以为我是个孤僻的人,在生活中工作中的我绝对是个外放型选手,自来熟、各种奶茶群、吃饭搭子绝对不是少数,任何时候都能约到去吃饭或者去玩的人,在今天早上还有个同事说自己身体不适私聊和我讨论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决定要养生了;一个朋友和我说她失恋的故事,我都很乖巧的感同身受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成了被需要的角色,医者尚且无法自医,心理医生也需要他的专属心理医生,而我没有了,从一件事发现自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变成了很多想要分享的时刻的欲言又止,最后沉默不言,没人懂了,多说无益

我开始试著学习,什么都好,学习自己之前未接触的事物,慢慢的去扩大自己的圈子

我相信,自我成长才能找寻到听懂的人,交流同种语言,迈向属于的路


一直想有一个和自己交心的人,不论男女,能懂自己,安慰自己,或者说异性更好,也确确实实曾经有过,当时想到的就是,知心好友不必多,有你就好。但是经历了生活的摧残以后,纵使心里有话也不会再想说了,说给人听他们又能有几分感同身受呢?就算真的感同身受了,对你而言又有什么用处呢?

谈心这件事的重点是你去向一个人倾诉,而且不是说听到了一样喜欢的音乐,或者喜欢的花草,发表一下看法。一拍即合、相谈甚欢的那种感觉绝对不是说的谈心。所以很多人会觉得真的找不到一个可以谈心的人,我也经常有这种感觉,那这时候怎么办呢?如果是20岁左右的样子,那就一定要自己找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者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如果是30岁左右的样子,那就看看自己的余额,看看自己的购物车,我想你就知道该干点什么了。


怎么释放?

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我回忆了一下自己的生活。

我不喝酒,不抽烟,交际圈子没几个,能倾诉的朋友也没几个

而且,男人嘛,如果找人倾诉会不会显的有点娘?反正我面对别人倾诉不出来,关系再好也不行。

但,人都是有需求的。

无法倾诉迟早会出问题。

我怎么办呢?

就写日记。

嗯,正常人谁写日记啊?写日记的人都不正常,但写完日记以后就会比正常人还正常。

文字宣泄,无污染无公害,值得一试。

但我早就不写日记了。

因为,现在的短视频那么多、有问题的人那么多,简直太好倾诉了。

不管你有什么糟心事,网上总能找到同类的段子,而且会比你更糟心,然后,你去评论一番,然后就发现,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短视频真的很浪费时间。

后来我把短视频都卸载了,安装了知乎。

一入知乎深似海,从此装13无边界。

知乎大神太多了,但装13的太多,包括我自己,郁闷的时候也装一波,为什么装?因为装是人生刚需,有快!感!

有时候,我忽然想,很多大文豪之所以多产,就是因为情感无处释放。

写作是需要激情的,更需要代入情感,如果把情感都释放出去,作家是写不出有灵性的东西的。

所以,大部分作家,都不善言谈,更不擅长语言倾诉,他们擅长的,是把情感代入到作品中。

这么一说,你是不是感觉自己有成为作家的潜质?

努力吧,骚年。

或许你成不了作家,但,可以装成人生导师啊,那样,你不仅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可以装的很完美,还可以装著去帮别人解决问题。

关键是,有些人,他还真的信了,真的走出抑郁了。

这,岂非不要太完美?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