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当年用的是鸡蛋画,有可比性吗?


前些时间阅读《毕加索传》卷一,ISBN 9787308163040。

提到14岁的毕加索,大多数的反应是那张《科学与仁慈》。

不讨论好坏问题;仅表述质疑。《科学与仁慈》这幅画,毕加索的父亲到底参与多少?

仅供参考;

  • 内容补充:

毕加索,生日 1881年10月25日;14岁~ 1895/1896年。

毕加索的爸爸,是何塞/José Ruiz y Blasco. "毕加索的父亲也是一位画家,专攻自然素描鸟类等动物,一生担任工艺学校的艺术教授和当地美术馆馆长。"

此期间,毕加索应该生后在克鲁尼亚和巴塞罗那。


  • 关于科学与仁慈.

为《科学与仁慈》所作的草稿。巴塞罗那,1897年3月,板面油画,19.5cm x 27.2cm,毕加索博物馆,巴塞罗那。

《科学与仁慈》,毕加索。1897年,布面油画,197cm x 249.5cm。毕加索博物馆,巴塞罗那。

1.1 "这幅画的主题最初叫作《探访病中的妇人》。然而,何塞(毕加索的爸爸)把这个主题提升为《科学与仁慈》,以便给马德里美术博览会的评审团们留下深刻印象,当然也是向打动萨尔瓦多伯伯(ps:富有,职业为医生) " p.111

1.2 「《科学与仁慈》与一幅名为《母亲的探访》的作品十分相似,该作品的作者是恩里克·帕特尼纳」p.111

《母亲的探访》,恩里克·帕特尼纳。1892年,150cm x208cm。巴达霍斯美术博物馆。

1.3 「……这幅画耗费了画家近整个3月份才得以完成。」p.112

1.4 「《科学与仁慈》是在1897年3月底完成的。按照何塞先生的打算,这个时间巴伯罗/毕加索 应该从洛加毕业,然后升入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皇家学院了。这件新作是希望由助于上述计划的实施。除了已经完成的两件祭坛画,如果他能够再展初一件重要作品,巴伯罗/毕加索 的候选资格将会更加稳固了;如果他能够在西班牙最有名望的展览」美术博览会「上获奖,那就更好了;该展览将于5月25日在马德里开幕。」p.116

1.5 "《科学于仁慈》展览的下一站表现得更好,在马拉加省的展览。主要由何塞的朋友和前同事组成的评审团,为这幅画颁发了一枚金质奖章。"p.117


假设:

2.1 作为毕加索,14岁~16岁。

14岁内地大约是初一,16岁大约是高一。 初一、高一,是否初恋,是否懂得初恋?那么死亡呢?对死亡是否有足够完整的概念呢?会花多少心思去研究人面对疾病,面对死亡时的状态。

如果是美术专业毕业的人,想一想,初一/高一,都在画什么,当时参加省展,市展,校展,会提交什么样的作品。

如果你是毕加索,在严厉的父亲教导下,会做些什么?叛逆与厌恶是否会存在?

2.2 作为毕加索的爸爸,何塞。

作为一名父亲,孩子要升学。望其入名校。考试内容是画画,会不会对孩子,进行辅导,指导,给与一定的帮助?

小时候,都会发」小制作「,让带回家去完成,父母是否会参与,」辅助「孩子完成。

交毕业设计,父母为该专业从业者,是否会辅助孩子完成毕业设计。

2.3 时间

耗费大量时间得以完成,在此时间内,是否有协助。

2.4 尺寸

近2米x2.5米的油画。容纳、运输就是问题。 其成本造价,并非儿戏。毕加索的爸爸会以什么态度对此事。查阅有记录的何塞作品,巨幅尺寸的作品基本没有,何塞先生留下的作品,也很少。即使作为无名画家,其作品数量也在极少的范围内。面对如此大幅的油画作品,会有什么作为一名画家而作的事情。


关于何塞/毕加索爸爸 的画作

3.1 可以理解毕加索受其父亲的影响,而完成的作品,与何塞先生接近。


毕加索 1881~1896代表作,巴塞罗那毕加索timeline,记录的代表作。

《戴贝雷帽的人》,1895,毕加索;毕加索博物馆,巴塞罗那。

《自画像》,1896年,毕加索。毕加索博物馆,巴塞罗那。

《Pepa姨妈的肖像》,1896年,毕加索。毕加索博物馆,巴塞罗那。

《艺术家妈妈的肖像》,1896年,毕加索。毕加索博物馆,巴塞罗那。


希望提到年轻时的毕加索,不要总是想起《科学与仁慈》,毕加索事业早期作了很多的海报,素描,版画、插画等,油画作品并不是很多。

end.


毕加索当然是有写实能力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真要论他的写实功力,恐怕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二流画家——从传统绘画的角度看毕加索的造型、光影和色彩,不要说与拉斐尔、萨金特相比,哪怕与更早的维米尔相比都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以毕加索粉红色时期的一幅草稿为例。此画的时间大约在1904至1906年之间,是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与女友菲尔南德?奥里威尔同居期间所作。当时,在爱情的滋养下,毕加索从忧郁的蓝色时期走出,画面出现了大量的粉红与玫瑰红,主题则以杂耍艺人为代表。

毕加索创作草稿 1905年左右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物的手部、肩胛结构、足弓等都存在一定问题。作者的人体结构基本功并不扎实——至少默写人体的功底十分薄弱。

对比一下拉斐尔的草稿:

拉斐尔草稿(为雅典学院中的第欧根尼所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要说14岁的毕加索了,25岁的毕加索也远没有达到写实主义画家的巅峰水平。

那么,我们为什么仍然认为毕加索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看下他各个时期的典型作品:

1.早期写实探索

这几张图代表了毕加索写实主义题材的水准(可圈可点,但并没有达到写实主义大师的程度)。

2 蓝色忧郁时期

The portrait of Celestina (1903)

这一时期他受到印象派的色彩影响,色调以蓝色为主,风格忧郁,注重表达微妙的人物精神状态

3 粉红色时期

粉红色时期(玫瑰色时期)的作品有大量杂耍艺人和青少年形象,热衷于隐喻和象征主义

4 走向立体主义

成名作《亚威农少女》(其实是5个妓女)

这幅画成功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如此激进的作品,能在重要场合展出就是成功的一半),并激怒了当时的艺术评论家,认为「这简直对法国美术来说是一大灾难。」舆论喧哗,毕加索一战成名。

5 立体主义

这是毕加索最为人所知的风格,将多个角度分割平凑,扭曲、犀利、怪诞而不失情绪冲击。

6 其它风格

点彩风格(新印象主义)

毕加索致敬过点彩画派的修拉(Georges Seurat)、野兽主义的马蒂斯(Henri Matisse)、印象派的塞尚(Paul Cézanne),风格多变。

可以说,毕加索是一个极其睿智、善于思考的艺术家,他的风格并不局限于某个画派,而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如果仅仅从写实的角度评价毕加索,就像从小提琴的水平评价爱因斯坦一样,没找到重点。

正如他自己所言:

我本想成为一个画家,然而我却成为了毕加索。

——毕加索


大家看看毕加索 13 岁和 14 岁的两幅作品,对比下,就知道结果了。


其实,说毕加索十四岁画的比拉斐尔好,是很明显的夸大了。


图片

图片

这幅图,是毕加索于 13 岁时所绘画的《古典雕塑石膏像写生习作》。


我们一看这幅画,就觉得真是不得了,生活里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别人家的孩子,可从没见过 13 岁的孩子能画成这样的。


仔细分析这幅画,当我们画一个物体时,总是要有明有暗,有过渡有细节。


你要注意到,这幅画中肌肉完整、塑造立体,从他的细节水平来看,似乎有灰尘落在雕像底座上。


这幅画的阴影沉著坚定,人体解剖正确分明。而雕像的肌肉边缘有转折、有凸起、有明暗,显得异常立体和有力。


也就是说,他在 13 岁时,就能够以极细的工笔来描绘物体细节了。


我们中国人评价绘画,往往使用的是中国画的标准。中国画里分写意和工笔,一旦谁能够画出这样的工笔水平,那真的很不得了。


一幅画,就足以让人服气了。


但是且慢。


只要我们在这个展厅里面接著看,就会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刚才那一张是毕加索 13 岁画的,但是大家再看下一张图。


图片

图片

这一张是他 14 岁画的,非常的奇怪,这幅画的明显水平低了很多。明显粗糙了很多。


看到这幅画,我们就发现,这与上一副素描的水平,相差实在太大了。


上一副画,连雕塑底座的灰尘都似乎能看到。整幅画带有明显的沉静、神圣。


但这一副,是毕加索在对著镜子,画自己的自画像。


这张的阴影潦草,线条很粗,完全没有之前细工笔的范儿了。而仔细一看画的标签,我们才突然发现,哎,刚刚 13 岁时,毕加索画得那么漂亮。怎么在 14 岁时,反而不如从前了呢?


难道说毕加索的水平退步了吗?而且这两幅画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几乎看不出是同一人的水平。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秘密。大家看一下下面几幅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查尔斯·巴尔格,《绘画课》教材


一看到这些图,你可能就全明白了。毕加索所画的那副像古典大师一样的素描,正是这本由查尔斯·巴尔格所著的绘画教材中的画。


也就是说,那副美得不行的雕塑素描,其实是有原型的。


而假如我们自己看这部教材,就会发现它不仅有从起型到绘画细节的完整步骤,而且有阴影描绘,细节处理的全部方法。


巴尔格给出的,不是一副单独的作品,而是一套完整的绘画方法。他规定了打草稿的模式、阴影的刻画方法,几乎从开始到结束,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画出古典主义的绘画。


那么答案就来了,为什么毕加索 13 岁的时候就能画出大师级别的作品?因为那是对教材的临摹之作。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11 节内容

盐选专栏

10 分钟看懂毕加索:领略现代艺术的瑰丽与神奇

王晶 「知乎」摄像艺术类知名 Live 主

11 小节 | 3 小时

¥99.00 会员免费


大师也是人,人家随口吹个牛逼,你们也当真。还扯到材料上去了……唉。

毕加索的伟大在于其在绘画上的创新和改革,这是其价值所在,不知道探讨这些十几岁画的比谁好之类的问题意义何在?!


看来毕加索泰森化指日可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