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占嫡占长,但憨厚愚钝,性情温和。

二皇子贵妃所生,内心精明,但母家强大,恐有谋反之心。

三皇子占嫡,与二皇子同岁,但内心不够藏得住事。

四皇子不占嫡也不占长,心计深沉,精明能干,善于掌控全局,隐忍韬晦,是储位的最佳人选。但出身低贱,没有母家支撑。


把老大老三圈起来当猪养,把老二连根拔起,把老四立储,当然是君主层面的最优解。

但是国家可不是君主的,群臣可喜欢憨厚的老大,更别提老大还是嫡长子,嫡长子继承是国家权利构建的基石。皇帝在面对凝成一团的大臣时也得认怂。再者,行政体系的诉求是稳定,不需要一个精明的老大,这样日子不好过。

这得靠和老四的合作了,皇帝中意他,给他个暗示,让他自己组建班底,反正野心家想吃肉就得以小博大,就会站边老四。

你先在后宫宠爱老四的母亲,等气氛够了,对群臣宣布要立老四他娘为皇后,群臣激愤,朝堂宛如菜市场,然后你跟群臣battle,气得要杀人,至少装出很生气的样子。

然后你妥协,说这样吧,不立皇后了,让老四出皇宫独立建府,不使之国吧。这慢刀子割肉,群臣一想那就这样吧,再逼你你可能就要杀人了。群臣要是再bb不合礼制,你就再说,我家四个我都喜欢,那就都在都城建府吧。一来二去,群臣的锐气就没了,就会同意。

然后你授意老四把前三个挑了,你这个皇帝再拉拉偏架。老二是个好的突破口,行二理论上有顺位继承权,再加上母族势大,是个好靶子,给他个虚假希望,也给老四个发展空间。

外戚势大,是把双刃剑,往哪砍就看皇帝怎么想了。那些贫苦读书人组成的行政联盟和舆论联盟最不喜欢这种裙带关系了。等个恰当的时机,站在舆论的风口上,天子剑砍下来,行政体系会被禁言。把这份功劳想办法转让给老四,老四的班底就有跟行政体系扳手腕的力量了。

然后就慢慢磨吧,丞相为了维护行政权力的根源基本上都会站老大。愚忠的丞相就让奸臣对付,把他扳倒换相。精明的丞相就靠谈判,靠揣测上意。碰到那种又精明,又忠心的丞相,事情给你办的滴水不漏,你不好意思弄他,也不好弄倒他,就只能学学李隆基了。

以上都是想像。

不过我们可以看出,换太子与行政体系是根本对立的,皇帝的力量对任意一个臣子都占优,但对集群的臣子处于弱势。

换太子需要的不只是精明的候选人,还需要精明的皇帝,只有老于政治的皇帝,才能分化瓦解行政力量,或逐个击破或利益交换,达成换太子的目标。

可问题是亏不亏啊?好好的行政体系被你打得七零八落,国家内耗严重,一场立储之争持续十数年,皇族分裂,外戚心寒,群臣离心离德,大家都在埋怨天家刻薄寡恩,你自己顶著各种压力,无奈的叹息了一句,朕乃孤家寡人。

老四的智慧值这个价吗?以后的子孙要都是这个想法怎么办?学唐朝,皇位的传递靠军事政变?皇家威信被消耗了怎么办?怎么弥补从根本上被削弱的行政基石?

得了,朝代承平时期要什么精明的统治者啊,立头猪都没事。

来人,朕要下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朕奉太上皇遗诏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托付至重,乘祧行庆,端在元良。皇长子...温良恭俭,贤明练达,仁孝双全,...,立为皇太子。皇二子...勾结外戚...氏,构彼凶人,同恶相济,著宗正府惩戒,废为庶人。...氏宗族,著大理寺收押,发付三司审理,首恶秋后问斩,余者徙三千里。皇三子封秦王,于西安开府建衙,皇四子封蜀王,于成都开府建衙,设左右长史各一人,掌王府之政令,辅相规讽以匡王失,率府僚各供乃事,而总其庶务,未奉诏不得还京,著为永例。


我来补充下,四皇子不占嫡也不占长,心计深沉,精明能干,善于掌控全局,隐忍韬晦,是储位的最佳人选。


如果你是一个文学创作者,打算写小说,那么站在皇帝视角看,如已太宾士世,还是立嫡长子为上选。

如题描述,嫡长子资质平平,但品性尚可。这样的人做个守成之君其实还是很合适的。按照接班人加以培养,再配上有辅佐之才的大臣班子,对皇子身边的人好好排选。姻亲上择定家世清白有一定威望助力的世家女子,品行举止合宜,可以在内襄助。并且政治上能一定程度制衡重权的皇子。

天下太平的时候,一国礼法不能废黜。按照规矩,嫡长子在世且无大过,其他人理论上都不具备被立储的资格。如果要立他人,要么嫡长子消失,要么形同消失。同时你还要想办法把待立皇子的身份资格以及威望提上去。而说实话,想要服众,其实很难有比嫡长子的身份更有说服力的东西。

再者是,做守成之君,实在不需要多么脱颖而出、锋芒毕露。身体和品德没有太大缺陷、智商正常,政绩上无需大功,及格以上就可以。对于稳中求进的国祚来说这就够了。实在不值得因为仅仅是不够「完美」或者是「最好」,而动用违背礼法、动摇朝纲的念头,不上算。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往深里拓展挺残酷的。

三皇子有点多余,因为他的属性和老大和老二重叠了,暂时放一边不管。

剩下三个,不管立哪一个,最少要死一个,甚至两个!这就是这个问题残酷的地方了。

立老大,老二必反,老四必定会坐山观虎斗,以图火中取栗。三人最终的结局,最好的情况也是死一个,囚一个。

其次立老二,以老大的心性,纵然不满,估计可能也会忍下来。但嫡长子天然会有一批拥趸,纵然老二能放老大一马,一场血腥清洗必不可少。老四不用说,必死。老二不会容他。

立老四,不先将老二以及背后母族势力先屠杀个干净。登基之日,就是靖难之时。

所以如果我是皇帝,先将老三封王,让他做一个富贵闲王,一生富贵无忧。

我不会传给老大,于国无利,庸王一个。给他一个远离中原的封国,富贵一生足矣。

剩下来就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选择了,在老二老四之间到底选谁……

如果立老二,我会先将老四封王,封在一个距离国都不远不近的地方。让他活在老二的眼皮子底下,不远是为他求活。不近,则是不给他可乘之机。

然后,我会学汉武帝,杀母存子……将老二背后的母族势力屠戮殆尽,在传位给他。

不过如果我是皇帝,我应该不会选老二,我会立老四。怎么处理老二就不说了,说说原因。

因为老二太顺。

而老四,手段心计如果都不弱于老四,哪怕弱一点点,我都会选他。老四非嫡非长,出身又弱,却能依然有野心,懂隐忍,肯定是尝尽了酸甜苦辣的。

纵观历史,一个小时候经历过磨难的皇帝,哪怕不是明君,也多半不会是昏君。

因为他们能体会到底层百姓的辛苦,会将百姓放在心里。他们尝过人情冷暖,不会被底下的大臣贵族轻易忽悠。


。傻子才会以为立储是皇帝的事。自古以来有几个皇帝立储仅仅因为自己喜好的?嫡长贤从来不是立储的要求,立储关键就几个,

一不犯忌讳。比如贪权笼络武将,只要皇帝臣子脑子不坑,犯忌讳的就不能当皇上,这个忌讳很多很广泛,跟封建礼教,皇帝喜恶,党派之争都有关。

大唐太子李承干,不就因为瘸了腿才被逼造反吗,占嫡占长,同胞兄弟里也比较贤明,母家势力强大,还受皇帝宠爱(前期),朝廷大臣重视。李世民跟他生母长孙皇后伉俪情深,舅舅长孙无忌大权在握,母亲死时还给他拉拢了房玄龄,魏征,据说魏征死时还跟李世民说太子不能废。有用吗?莫得。腿瘸了。犯忌讳,有人说这只是李世民不喜欢,其实不然。至少史书记载不是这样。

类似的李恪,贤王,据说是李世民最聪明的儿子,各方面条件也很好(具体不赘述),但是生母是前朝王室血脉。

嘉靖,这个运气好点被臣子过继过去当了皇帝,嘉靖的手段可能有人知道,历史上几乎没有比他更精通皇帝这个职业了,整天修仙睡女人还能大权在手,当皇帝后因为追封生父犯了忌讳,于是轰轰烈烈大礼仪之争开始。

总之想当皇帝先得不犯忌讳,尤其巫蛊之术,和军权,碰的都得死。

第二要有能过度的手段和人物,自古以来最刁难太子的,就是登基前没有一个心腹,内阁军队全是太上皇的人,二太上皇喜欢的皇子是另一个等类似情况。大权一时半会无法回收。说白了就是门客,康熙都需要一堆小太监。

第三最简单也最难,要有钱,没钱或者不会来钱就别想登基了。这个有钱要求也不高,不管来源,你收贿赂也没人管你,只要不犯忌讳,钱来路好伟光正,或者给的福利好,你就是贤王,因为你有钱,文官大臣们就可以多贪。因为你有钱,武将们不怕打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