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佔嫡佔長,但憨厚愚鈍,性情溫和。

二皇子貴妃所生,內心精明,但母家強大,恐有謀反之心。

三皇子佔嫡,與二皇子同歲,但內心不夠藏得住事。

四皇子不佔嫡也不佔長,心計深沉,精明能幹,善於掌控全局,隱忍韜晦,是儲位的最佳人選。但出身低賤,沒有母家支撐。


把老大老三圈起來當豬養,把老二連根拔起,把老四立儲,當然是君主層面的最優解。

但是國家可不是君主的,羣臣可喜歡憨厚的老大,更別提老大還是嫡長子,嫡長子繼承是國家權利構建的基石。皇帝在面對凝成一團的大臣時也得認慫。再者,行政體系的訴求是穩定,不需要一個精明的老大,這樣日子不好過。

這得靠和老四的合作了,皇帝中意他,給他個暗示,讓他自己組建班底,反正野心家想喫肉就得以小博大,就會站邊老四。

你先在後宮寵愛老四的母親,等氣氛夠了,對羣臣宣佈要立老四他娘為皇后,羣臣激憤,朝堂宛如菜市場,然後你跟羣臣battle,氣得要殺人,至少裝出很生氣的樣子。

然後你妥協,說這樣吧,不立皇后了,讓老四齣皇宮獨立建府,不使之國吧。這慢刀子割肉,羣臣一想那就這樣吧,再逼你你可能就要殺人了。羣臣要是再bb不合禮制,你就再說,我家四個我都喜歡,那就都在都城建府吧。一來二去,羣臣的銳氣就沒了,就會同意。

然後你授意老四把前三個挑了,你這個皇帝再拉拉偏架。老二是個好的突破口,行二理論上有順位繼承權,再加上母族勢大,是個好靶子,給他個虛假希望,也給老四個發展空間。

外戚勢大,是把雙刃劍,往哪砍就看皇帝怎麼想了。那些貧苦讀書人組成的行政聯盟和輿論聯盟最不喜歡這種裙帶關係了。等個恰當的時機,站在輿論的風口上,天子劍砍下來,行政體系會被禁言。把這份功勞想辦法轉讓給老四,老四的班底就有跟行政體系扳手腕的力量了。

然後就慢慢磨吧,丞相為了維護行政權力的根源基本上都會站老大。愚忠的丞相就讓奸臣對付,把他扳倒換相。精明的丞相就靠談判,靠揣測上意。碰到那種又精明,又忠心的丞相,事情給你辦的滴水不漏,你不好意思弄他,也不好弄倒他,就只能學學李隆基了。

以上都是想像。

不過我們可以看出,換太子與行政體系是根本對立的,皇帝的力量對任意一個臣子都佔優,但對集羣的臣子處於弱勢。

換太子需要的不只是精明的候選人,還需要精明的皇帝,只有老於政治的皇帝,才能分化瓦解行政力量,或逐個擊破或利益交換,達成換太子的目標。

可問題是虧不虧啊?好好的行政體系被你打得七零八落,國家內耗嚴重,一場立儲之爭持續十數年,皇族分裂,外戚心寒,羣臣離心離德,大家都在埋怨天家刻薄寡恩,你自己頂著各種壓力,無奈的嘆息了一句,朕乃孤家寡人。

老四的智慧值這個價嗎?以後的子孫要都是這個想法怎麼辦?學唐朝,皇位的傳遞靠軍事政變?皇家威信被消耗了怎麼辦?怎麼彌補從根本上被削弱的行政基石?

得了,朝代承平時期要什麼精明的統治者啊,立頭豬都沒事。

來人,朕要下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自朕奉太上皇遺詔登基以來,凡軍國重務,未至倦勤,不敢自逸。緒應鴻續,夙夜兢兢,仰為祖宗謨烈昭缶,託付至重,乘祧行慶,端在元良。皇長子...溫良恭儉,賢明練達,仁孝雙全,...,立為皇太子。皇二子...勾結外戚...氏,構彼兇人,同惡相濟,著宗正府懲戒,廢為庶人。...氏宗族,著大理寺收押,發付三司審理,首惡秋後問斬,餘者徙三千里。皇三子封秦王,於西安開府建衙,皇四子封蜀王,於成都開府建衙,設左右長史各一人,掌王府之政令,輔相規諷以匡王失,率府僚各供乃事,而總其庶務,未奉詔不得還京,著為永例。


我來補充下,四皇子不佔嫡也不佔長,心計深沉,精明能幹,善於掌控全局,隱忍韜晦,是儲位的最佳人選。


如果你是一個文學創作者,打算寫小說,那麼站在皇帝視角看,如已太賓士世,還是立嫡長子為上選。

如題描述,嫡長子資質平平,但品性尚可。這樣的人做個守成之君其實還是很合適的。按照接班人加以培養,再配上有輔佐之才的大臣班子,對皇子身邊的人好好排選。姻親上擇定家世清白有一定威望助力的世家女子,品行舉止合宜,可以在內襄助。並且政治上能一定程度制衡重權的皇子。

天下太平的時候,一國禮法不能廢黜。按照規矩,嫡長子在世且無大過,其他人理論上都不具備被立儲的資格。如果要立他人,要麼嫡長子消失,要麼形同消失。同時你還要想辦法把待立皇子的身份資格以及威望提上去。而說實話,想要服眾,其實很難有比嫡長子的身份更有說服力的東西。

再者是,做守成之君,實在不需要多麼脫穎而出、鋒芒畢露。身體和品德沒有太大缺陷、智商正常,政績上無需大功,及格以上就可以。對於穩中求進的國祚來說這就夠了。實在不值得因為僅僅是不夠「完美」或者是「最好」,而動用違背禮法、動搖朝綱的念頭,不上算。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往深裏拓展挺殘酷的。

三皇子有點多餘,因為他的屬性和老大和老二重疊了,暫時放一邊不管。

剩下三個,不管立哪一個,最少要死一個,甚至兩個!這就是這個問題殘酷的地方了。

立老大,老二必反,老四必定會坐山觀虎鬥,以圖火中取栗。三人最終的結局,最好的情況也是死一個,囚一個。

其次立老二,以老大的心性,縱然不滿,估計可能也會忍下來。但嫡長子天然會有一批擁躉,縱然老二能放老大一馬,一場血腥清洗必不可少。老四不用說,必死。老二不會容他。

立老四,不先將老二以及背後母族勢力先屠殺個乾淨。登基之日,就是靖難之時。

所以如果我是皇帝,先將老三封王,讓他做一個富貴閑王,一生富貴無憂。

我不會傳給老大,於國無利,庸王一個。給他一個遠離中原的封國,富貴一生足矣。

剩下來就是不可避免的一個選擇了,在老二老四之間到底選誰……

如果立老二,我會先將老四封王,封在一個距離國都不遠不近的地方。讓他活在老二的眼皮子底下,不遠是為他求活。不近,則是不給他可乘之機。

然後,我會學漢武帝,殺母存子……將老二背後的母族勢力屠戮殆盡,在傳位給他。

不過如果我是皇帝,我應該不會選老二,我會立老四。怎麼處理老二就不說了,說說原因。

因為老二太順。

而老四,手段心計如果都不弱於老四,哪怕弱一點點,我都會選他。老四非嫡非長,出身又弱,卻能依然有野心,懂隱忍,肯定是嘗盡了酸甜苦辣的。

縱觀歷史,一個小時候經歷過磨難的皇帝,哪怕不是明君,也多半不會是昏君。

因為他們能體會到底層百姓的辛苦,會將百姓放在心裡。他們嘗過人情冷暖,不會被底下的大臣貴族輕易忽悠。


。傻子才會以為立儲是皇帝的事。自古以來有幾個皇帝立儲僅僅因為自己喜好的?嫡長賢從來不是立儲的要求,立儲關鍵就幾個,

一不犯忌諱。比如貪權籠絡武將,只要皇帝臣子腦子不坑,犯忌諱的就不能當皇上,這個忌諱很多很廣泛,跟封建禮教,皇帝喜惡,黨派之爭都有關。

大唐太子李承乾,不就因為瘸了腿才被逼造反嗎,佔嫡佔長,同胞兄弟裏也比較賢明,母家勢力強大,還受皇帝寵愛(前期),朝廷大臣重視。李世民跟他生母長孫皇后伉儷情深,舅舅長孫無忌大權在握,母親死時還給他拉攏了房玄齡,魏徵,據說魏徵死時還跟李世民說太子不能廢。有用嗎?莫得。腿瘸了。犯忌諱,有人說這只是李世民不喜歡,其實不然。至少史書記載不是這樣。

類似的李恪,賢王,據說是李世民最聰明的兒子,各方面條件也很好(具體不贅述),但是生母是前朝王室血脈。

嘉靖,這個運氣好點被臣子過繼過去當了皇帝,嘉靖的手段可能有人知道,歷史上幾乎沒有比他更精通皇帝這個職業了,整天修仙睡女人還能大權在手,當皇帝後因為追封生父犯了忌諱,於是轟轟烈烈大禮儀之爭開始。

總之想當皇帝先得不犯忌諱,尤其巫蠱之術,和軍權,碰的都得死。

第二要有能過度的手段和人物,自古以來最刁難太子的,就是登基前沒有一個心腹,內閣軍隊全是太上皇的人,二太上皇喜歡的皇子是另一個等類似情況。大權一時半會無法回收。說白了就是門客,康熙都需要一堆小太監。

第三最簡單也最難,要有錢,沒錢或者不會來錢就別想登基了。這個有錢要求也不高,不管來源,你收賄賂也沒人管你,只要不犯忌諱,錢來路好偉光正,或者給的福利好,你就是賢王,因為你有錢,文官大臣們就可以多貪。因為你有錢,武將們不怕打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