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类九进六。


这是我记录的本期得分,后面的序号是排名。按照专业评委分数 / 大众评委分数 总分排列。

王帆: 95.133 ⑧ / 95.789 ⑨ 95.396 ⑧

李莎旻子: 96.033 ⑥ / 96.471 ② 96.208 ④

尹颂: 96.200 ② / 96.243 ⑤ 96.217 ③

余熙雯: 94.767 ⑨ / 96.000 ⑧ 95.260 ⑨

李七月: 96.100 ④ / 96.552 ① 96.281 ②

张舒越: 96.133 ③ / 96.009 ⑦ 96.084 ⑥

龚凡: 95.633 ⑦ / 96.461 ③ 95.964 ⑦

蔡紫: 96.067 ⑤ / 96.270 ④ 96.148 ⑤

九字: 96.967 ① / 96.230 ⑥ 96.672 ①

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评分排名相差最大① vs ⑥,九字众望所归。请问你到底是想宣扬支教老师的事迹还是想鼓吹自己的人生经历?很明显,你知道后者能加分,利用的很不遗余力。可是大众评委不会永远为你一张感情牌买单,这种经历说一次就够了,说两次显得你没货、感到腻烦,说三次就该反感了。建议这位自带加分的选手适可而止,想拿加分为什么不多多讲讲民族文化、民族融合、国家情怀等对于国家统一更具有意义的主题呢?给你这个加分,不是光看你的情感梦想秀的,请对得起它。


张舒越③ vs ⑦,龚凡⑦ vs ③,李莎旻子⑥ vs ②都是相差4。张舒越和龚凡在材料编排、抒情式总结上都令人不敢恭维,两人实力彼此彼此的情况下,专业评委力保张舒越,大众评审更喜欢龚凡。

李莎旻子这一次开头还不错,但一开始升华主题就进入了发表演讲/诗朗诵现场,观众先是弹幕刷 「这次变了」 「表现还可以」,后来又刷「怎么还没走」。

诶,其实李莎旻子这次真的是大众评审们亲手、稳稳地送晋级的啊。

从头听到尾,也没明白张舒越说的那个乌兰牧骑啥意思,最开始还以为就是大巴车上那个乐团,后来听著听著又觉得是在做采访的人名,到最后她总结的时候才反应过来是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意思?你确定不要对这四个字开篇就解释一下吗,是什么语里的词啊,什么含义啊。我还是百度了一下,才真的确认了它的含义。就是因为连词都没明白,通篇听下来就get不到张舒越夸他们的点在哪里,没有历史背景没有文化背景,你升华也白升华啊!

重点是这个材料你真的不是对照著你第一篇最美家乡人的稿子抄的吗??故事一样的重点不突出,内涵一样的仅有大方向主题、核心不突出。不一样的材料还能保持如此一致的风格,也是蛮厉害了....

亏得张舒越还是科班出身,业务能力著实太差。从第一轮到现在了,无论是准备稿子还是临场发挥,都是逻辑已死、靠语气煽情的内容。听到她说话放慢,表情开始用力我就头大,妈妈,这个沙雕主持人又要发表她的演讲了.....

如果非要保一个花瓶主持,我投李莎旻子。李莎旻子的材料其实本质上和九字挺像的,除了最后诗朗诵式升华主题,前面讲的还行。一开口,我立马感觉她今天好像变了。整篇内容对老师和孩子的采访,对美美的镜头的情绪渲染把控的都还可以。虽然核心立意把握的并不是非常精准,没能直击人心,但是选材和主题升华上是没有大失误的、没有太牵强。

龚凡的结构是对的,聚焦一群人,再找到一个典型人物进行专访,但是后面那个典型人物的故事内涵整跑偏了啊,跟交响乐团阅兵坚持4个小时从头到尾不动不动扛著四十斤的乐器表演56个曲子没什么关联啊。所以有一种通篇前言不搭后语,结尾强行升华的感觉。


李七月④ vs ① ,尹颂② vs ⑤,都是相差3。

可以看得出来,尹颂是另一个专业评委们要力保的。

李七月现在绝对是大众们心中的文艺类当之无愧的第一吧,但是专业评委在文艺类的评分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加分因素,所以七月没拿到专业评委的高分。

尹颂的条件很好,外形不错,声音厚重、好听,有气场,主持过春晚分会场--有专业实力和大型晚会的经历。虽然一直以来主持功力在线,但是内容上没什么太多优质输出。第二轮他说的什么我已经完全没印象了,这一期井冈山精神的升华简直跟第一轮介绍井冈山用的一套词吧?

而且这一期主要采访对象帮助别人的事迹套上井冈山精神很生硬啊,从唱电视剧主题曲到帮助他人转的也好突兀啊。结尾如评委点评,没有把那个3岁就当讲解员的采访详述。所以这一期尹颂的表现真的只能说中规中矩。知道你是唯一一个男娃苗子,大家都看好你、想留住你,但是你在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多多迈出舒适区吧。

七月一如既往的强。最开始大众公认的文艺类一姐是蔡紫,可是她连续两轮滑铁卢的表现很明显比不过七月了。

就像评委点评的,七月在主持的时候不会一味的用激情的腔调和饱满的情绪去传递材料的内涵和情感,这点和张舒越、龚凡、李莎旻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三位就是典型的一到结尾升华就开始表情、声音发力,听久了真的太疲劳了。

七月的主持就是在平铺直叙中,在她知性的、使人安稳的、充满力量的声音中,让观众的情感自己爆发,这一优点在文艺类里太可贵了。而且七月的专业知识储备、个人经历也让她本身的语言表达更有深度和内涵。


王帆⑧ vs ⑨,余熙雯⑨ vs ⑧,蔡紫 ⑤ vs ④,都是相差1。这三个人诚如评委点评,明明白白的选材、材料编排问题,所以在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审的排名几乎没差。

王帆说了武术馆,但是讲了个武术馆特例,采访人物和武术馆没有融合在一起,采访人物真正的故事也没有展开。她只是选用了她想让我们看到的,从而引出她对华二代、华三代的那段升华。虽然升华的那段说的颇有情感和气势,但是感觉你只是在用拼凑出来的采访愚弄观众罢了。

余熙雯的材料确实太散了,什么都想说一点,什么都没说到位。5分钟,既提到了苏州园林、苏州昆剧表扬剧场、采访的昆剧演员、自己参与昆剧表演.....其实她那个自己画上昆剧的妆那里还是很抓人眼球的。但是她又想宣扬在园林中表扬昆剧,又想宣扬昆剧本身的文化历史意义,这两者在5分钟里说真的太赶了。所以通篇看下来,就跟她第一轮自我陈述一样,最后来了段喊麦,本来凌乱的内容更凌乱了。这是她三轮表现中一直都有的缺点,没有办法紧扣一个重心去进行表达和阐述。在余熙雯的稿件中,好像一直没听到过总结升华的部分,只是用松散的内容填满了3分钟、5分钟。

还有一点,她干净利落脆的声音和腔调,真的不适合历史、文化类主持,显得她自己没投入情感。再加上她本身生活阅历不丰富,感觉她身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场太强烈了,在这种风格下还是网路春晚适合她。

本期董卿对蔡紫的点评真的一针见血啊。当时弹幕也在说,想保留这些古建筑记忆,直接相机拍不就完了。感觉那个画古建筑的,他对于古建筑保护的意义真的没有说清楚,或者这个材料本身就不该上升到这个高度。

蔡紫第一轮的材料说的是博物馆对于传承文化的重要性,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她对文化传承的解读一直以来都挺浅薄的,没能提出更有深度的见解和思考。蔡紫之前第二轮的表现也不理想,同样是材料编排问题,很明显在笔力和思考力上比不过七月的。


团(bei)队(jing)的力量在这一期表露无疑。

因为这次不仅看台前了,采编,摄像,撰稿,剪辑,甚至包括社会关系,影响…

第一个出场的王帆就是输在这儿,董卿点评的缺点其实都打在她团队的脸上。

李莎旻子,这次不称呼她为四字选手了,因为说实话这期她发挥的的确不错,除了老毛病上肢动作太多太大,采编撰稿剪辑能看出来芒果台的确水平在线。

俞熙雯,唉,咋说呢,真不明白为啥那么低的分,我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比她初赛复赛都要出色,显得很老练,可能专业评审看问题角度不一样。苏州台影响力可能不太足,担心下一场的王嘉宁。

尹颂,井冈山这么大众的题材选的切入点非常好,实力在那摆著,分数客观。

李七月,不多说了,人家就是干这个的,给其他选手上课一样,于无声处听惊雷,直面自己的梦魇,自信和勇气让本场分数含金量十足。

张舒越,呵呵,专业评审分数比李七月和尹颂还高,呵呵……

龚凡,煽情煽过了,评委不买账。

蔡紫,回去把撰稿开了吧,夺冠的实力和素材被搞成这个结果。

最后一个,那什么团结大于天,呵呵,炒初赛的冷饭,董卿还装出一副仿佛第一次听到的样子,专业评审分数真的呵呵。

给李莎旻子道个歉,跟张舒越还有那什么比起来,你和你的团队配得上这个舞台。


首先要表达对鲁健老师的同情,大佬的意思不知道为啥都表达在他身上,我感觉他投完票给镜头时如坐针毡,两次99出手,确保蔡紫和张舒越稳在前六,还有几次最低分出手,确保所有选手分差不至于太大,方便安排,鲁健老师,你真的太难了。(他打99是为了确保98.5和98都计入成绩,如果他打一个中位数,去掉的是一个98.5或者98,那最终分数显然是会下降的,去掉最高最低名义上在这类节目中是为了去除极端分数,但评委间隔0.5密集打分,去除极端分数意义就不是很大。实际上这么多期了,可以看到99分是轻易不打的,一般最高分就是98.5,而且鲁健老师打99的两个选手又是敏感选手,这就不是巧合了)

李七月确实经验和历练太足了,她这个选题一上来就能抓住观众的好奇心,八年前的场景重现,这简直就是吃瓜必备。然后,七月开始降维打击,虽然被采访者确实不善言辞,没有什么很精彩的话冒出来,但这却恰恰显出真实的效果,而且通过七月的演说也找补回来。至于七月的演说,举重若轻,平静如水却能感人至深。我觉得七月只在第二轮比赛发挥稍稍欠佳,第一轮跟这一轮的水平都是比其他选手明显高一些的,又是央视亲闺女,估计这会儿升职后的工位都定下来了。

蔡紫这次的发挥其实欠佳,有点隔靴搔痒,不得要领,但是蔡紫找的这个角度可以说已经很巧妙了,其实蔡紫确实实力不错,又有深厚背景,进决赛是板上钉钉,主要看大佬想给她安排个什么名次了,人家说不定还不想在央视工作呢。

李莎旻子这轮的发挥出人意料的好,作为芒果台的脸面,看得出来芒果台狠狠拉了一把,至少要挺到决赛嘛。

尹颂这根独苗估计也预定工位了,形象好,表现中规中矩,最后给个中规中矩的名次,入职,文艺类总是要补充男主持的,我已经猜到了大佬的想法。但实际上尹颂这次采访有点尬,刚开场就尬我一脸,最后升华那部分听起来像新闻联播通稿,但不可否认,他的台风很稳,节奏很好。

王帆,是太低估对手的水平,对自己水平太乐观,拍的东西真的有点差。

俞熙雯,还是稚嫩的,做的片是不错,但是基本没有深入,你以为评委们看你扮上妆挺美就给你高分?还给那么长一段时间,升华一下主旨多好?你又不是张舒越。

张舒越,这绝对绝对是背景深厚,气质好主持功力深的人中国不缺,央视更不缺,何必搞一个花瓶回来重新培养?

龚凡,这姐姐专业能力确实差一点,放在高手林立的半决赛里,成了显而易见的短板。这种煽情到几乎破音的程度,央视基本是不想留了。抓的那个个体素材是挺好,但好的论据却摸不到你论点的边,那真是可惜了。

小米最后一个,大佬们是这么想的,大局已定,小米一定要进前六的,第六名一定是走了,那就无所谓了,zz正确是第一正确,好不容易有个少(少数民族)女(女性)走到这,这一定得进,进不了说不定上边领导还要问一问,大佬们又怕其他评委万一打低了,进不去就尴尬了,所以大都给分松了一些。但即便最后拿到好名次也不代表会被重用,央视那么多犄角旮旯,塞过去干几年,再不合格再往外调。所以大家也不用在意她分那么高了。朱迅老师那一脸懵逼的样子,仿佛大佬唯独没有给她通气一样,怎么可能,她可能感觉自己已经松了,但没想到其他人那么松。

自这以后,接地气,真性情,真诚,可能会成为调侃主持人的梗,它们分别用在了夸,张舒越,李莎旻子,小米,身上,当一个主持人确实没什么值得夸的,可以用这三个词。


如题,这场是文艺类的九进六,类别内选手实力和运气的占比终于初露端倪。

这是长赛程的比赛应该起到效果,而带出这种相对公正合理效果的源头,来自于这个环节题目要求的设置——走出去。媒体人在采风阶段所付出的努力,最终真的是会忠实地反映在新闻消息呈现的质量上。

1号:王帆(95.396)

她的消息采风地选在了瑞士华人区开设的武馆,内容是讲述瑞士华人对中华武术的情结,在文艺的类别内,这个选题的方向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把它说得完整而出彩就不容易了,加上在她呈现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强的套路感存在,再有就是,个人很认同董卿老师在点评时说的:去到了瑞士采风,所听到的瑞士相关文化背景却不多。——第一个出场有压力可以理解,但是所陈述的内容切入点过大,落点拔得过高似乎一直是她比赛中的「硬伤」。

2号:李莎旻子(96.208)

走访马兰村,听孩子们分享他们的音乐梦,确实是适合一个纯文艺主持人的表达方向,她很好地运用了自己的特长为自己正了名。——咱们都有过被质疑的时候,重要的是咱们有没有为打破质疑而努力过,如果真的努力过,进步和改变,我想多数人都看得见。

3号:尹颂(96.217)

故乡厚重的历史优势给他的这段陈述加了不少分,同时他还有很可贵的一点是:虽然是文艺赛道的主持人,却兼有新闻类主持报道需要的节奏感,台风一如既往的稳,文风妥妥的接地气而正能量。

4号:俞熙雯(95.260)

内容呈现的角度立足于昆曲,还是立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但她在材料延展上的能力始终是差了些。

5号:李七月(96.281)

她所呈现的这则消息主题是「回访」,回访的是邮差曹正富师傅,可咱们换个角度看,她其实也是在回访当年的自己,除了由衷地感受到她身上的那份勇敢之外,她在陈述时言语间所传达出来的温度也让我很感动。——除了陈述以外,片子也剪辑得非常棒,跟她陈述时传达出来的温度也是完全贴合的。

6号:张舒越(96.084)

身临其境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改变,在她这个阶段的呈现中可以找到答案,她的心在这个阶段终于能沉得下去接受纯粹而朴素的洗礼了,并且能感觉到经过沉淀之后,她在舞台上绽放的光芒有了更多的温度。——于她而言是成长,于我们而言是惊喜。

7号:龚凡(95.964)

讲到的是军乐团父子间的使命传承,这个话题范围还是太大,它还很不容易从一个更小的切入点去陈述,不过感觉她也是尽力了,毕竟不是科班出身的主持人,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值得为她点赞了!

8号:蔡紫(96.148)

由故乡的老宅延展到山西,讲述探访古建筑画师连达与古建筑的不解之缘,就呈现质量上来说,和她在前两阶段的表现有些差距,陈述时内容结构感觉其实有些乱,但感情还是充沛的,温度也还是在的,这两点在最大程度上把她呈现的部分失掉的质量往回拉。——下个阶段还是值得期待的。

9号:小米(96.672)

采风地在故乡新疆,有亲切感的东西可以陈述得有温度,但这种温度是否真的能承受得住这个分数的重量呢?——个人对此持保留态度,因为分数真的高得很迷很迷。


李七月真的是太好了,不煽情却又有人情,董卿和康辉点评真的很好,小姐姐我真的太喜欢了,每一期的素材我都有记录,就像康辉说的,小姐姐太适合做新闻了,客观又不失温度,这个度把握得太好了。可是我总觉得专业评审打分太迷了,还有人打了94分,最气人的是专业评审的分比李莎旻子还低,值得高兴的是,大众评审打了全场最高分。

以前我总以为李莎旻子是这个节目的黑幕,总以为央视这么大的场子,公信力摆在那的,可万万没想到还是我太天真,太幼稚,这个节目我是一期一期追过来的,真的我看到太多优秀的人以及他们人格魅力深深吸引我,反思自我,可我没想到央视这么恶心,真的太失望了。那个小米真的是太无语了,真的不知道她在讲些什么,假大空还偏题,分数没出来之前,综合以前的赛事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我以为她最多能压线晋级,可是小米就最高分,问题还超过了李七月,我疑惑了?难道这就是体现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还是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这么好?

如果小米的实力真的让大众信服,就像这场的李莎旻子,主题服装妆容真的非常契合她,虽然缺了些许的深度,但真的这场表现是真的很好?可是纵观小米,专业评审夸他开朗,年轻,是她才24岁,央视要给年轻人机会,可是俞熙雯呢?人家不优秀?不年轻?不开朗?人家不有才?人家也才24岁?难道这就是政策优势?气的我来知乎找盟友

不懂,真的这期我觉得李七夜是实至名归的,小姐姐加油,总决赛见,明天继续摘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