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前提是不存在世俗倫理道德以及法律上的衝突,男未婚,女未嫁。

在諮詢過程中諮詢師與來訪者相互吸引,不僅僅是純粹的性吸引,而是彼此之間真正可以做到深層理解,來訪者可以察覺到諮詢師的痛苦與需要,彼此都發現對方是自己真正追尋的需要的伴侶。

來訪者最初來諮詢原因也僅僅是因為在業務上出現了一點點困惑(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卡住了),想嘗試通過心理諮詢解決。

我的觀點是不可以,想聽聽其他人的看法。


hmm。。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其實答案放在那裡,肯定是不可以,但是問題是為什麼不可以?為什麼接受了這個階段的來訪者的感情是一件違反道德的事情呢?

我覺得其實很多人,包括一些諮詢師都沒有深思過這個問題。。並且深處來說,有一個關鍵的問題,為什麼在諮詢中會發生移情,這個問題都沒有想過。。在網路上也有很多的似是而非的信息,移情這個概念就慢慢的蒙上了一層色慾性的面紗,神妙無比。。

但是假如你對精神分析及其後續的發展的了解比普心稍稍深入一些,那麼你就會明白,其實移情這個概念並不神秘,甚至它也不只是具有情慾性的特質,甚至你也會理解,其實精神分析和後來的心理動力學的本質是什麼。

以下論述皆是我的口胡,中間會夾雜大量我的私貨。建議讀者有機會的話去看下《Textbook of Psychoanalysis》,我的口胡的主要依據來自於這本書和該書主編bonnie的網路課。如果有不同意見,我很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關於移情,要從弗洛伊德說起。

在《癔症的研究》中一書,弗洛伊德對癔症的看法是,「癔症主要遭受回憶之苦」。癔症的本質是痛苦的、羞恥的記憶,這些記憶被意識嚴格壓抑,所以進入潛意識。在潛意識中經過轉換,轉化成軀體行為進行表達。

所以,記憶可以表現為行動。

所以,對於癔症最好的治療方式,其實是把這些在潛意識中的記憶通過有意識的回憶,重新帶回到意識中來,記憶被重新粘合起來,行動也會減少。這也就是解釋或者詮釋帶來的效果——把無意識的內容意識化。

其實弗洛伊德手段並不新鮮,說白了就是憑藉著旁觀者清的優勢去幫來訪者補充其看不到的部分。但是我們都很清楚,這樣的方式會對他人的影響有,但是有一定的概率失敗。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在一段關係中,會出現兩重的困難。其一是阻抗(或者說防禦),也就是那些情緒本來已經處理好了,結果被治療師一說,那些情緒又湧現出來,來訪者會拒絕這樣的現象出現;其二是,因為治療師幫助者的姿態,有些來訪者在無意識中會把自己的重要關係投射給治療師,這就是移情了。

弗洛伊德提供了一個片段,說明了這二者的存在:

在我的一位病人身上,某特定癥狀的根源在於她多年前曾有過一個願望,即她希望當時正與之交談的那個男人會主動大膽地吻她,但這個願望卻被歸入到了無意識中。在一次會談結束之時,一個類似的願望出現在她對我的感受中。她對此感到震驚,度過了—個不眠之夜,而在下一次會談中,儘管她沒有拒絕接受治療,但在工作卻毫無幫助。在我發現了障礙並消除了它(也就是說,從病人的聯想中推斷岀來,並鼓勵病人繼續進行聯想)之後,工作繼續進行下去,瞧,那個讓病人如此害怕的願望使她出現在了她的下一段病理回憶中,這一段回憶是由於即刻的邏輯語境所要求的。因此,所發生的事情是這樣的:願望的內容首先出現在病人的意識中,而沒有伴隨任何對當時的同遭環境的記憶,而這些記憶本會將這個願望定位到過去。( Breuer Freud1893-1895,p.302-303)

在這個病人這裡,其實她希望那個男人可以大膽的親吻她,但是她沒有獲得她期待的,這種願望也給她帶來很強的負罪感,所以變成了癥狀。在治療室中,這個願望再次出現,她希望治療室可以大膽吻她。這就是移情。

但是的問題是,這個病人喜歡的是當下的這個治療師,還是過去那個男性呢?答案很明確,是過去的男性。治療師只是過去男性的替代品,被這個病人拿來當做接盤俠的。

那麼假如治療師接受了病人的這個投射,甚至發展出深入的關係,會怎樣呢?

hmm,接盤俠的故事我想不用多說。

一朝夢醒,舔狗一無所有。

所以其實到這裡,你可以發現,倫理的種種要求,對於治療師的保護效果。到這裡已經比較好的回答了題主的問題。

但是關於移情,我想再多說一些。

移情的概念從弗洛伊德之後,經歷了後續自我心理學、客體關係、關係學派、拉康學派等一系列學派的修正,內涵變得越來越豐富,並且處理的方式也和弗洛伊德當初的方式有所不同。

按照當代最通俗、普遍的角度來說,移情其實是一種學習,我們移情或者我們使用了自己的過去來解讀我們的現在

如果我們把看到的每一條魚、每一把椅子都看成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新出現的事物,那其實一點效率都沒有,所以我們會自動化的把它用我們以前的經驗理解解讀。假如我們碰到了鯨魚,又發現鯨魚原來不是魚類,那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對自己做一點調整,以便適應這個新的世界。從這個角度來說,移情更多的接近於認知心理學裡的「啟動效應」的概念。

我們和人打交道也是一樣的,當我們遇見一些新的人的時候,我們會根據以前遇到過的類似的人去解讀理解這個新的人。

但是假如新的人和過去的人有所不同,按照常理來說,我們會不斷修正自己的看法,使之符合新接觸的人。

而與啟動效應概念有所不同的部分是,精神分析師在臨床中發現的問題是,很多人根本無法做到根據現狀進行調整和修正,為什麼會這樣呢?

就像我們對於這個世界我們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吃什麼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我們對和別人的關係,客體和自體,別人和自己的互動我們也有一套理論和假設。所有的精神分析師都同意從我們出生之後我們就開始形成這些指引,引導我們對於人際關係、客體關係的假設。

所有的理論也都認為這些假設它們隨後會變成一種自動化的潛意識的假設,直到它們被挑戰。

治療師或心理諮詢師最大的作用,就是參與到這些自動化的、潛意識的假設的修正工作中。這也就是移情的工作方式。

回到之前的那個例子里,弗洛伊德並沒有承接那個女性的移情,他的做法是進一步推進這個女性的聯想,甚至把這個女性的幻想追根溯源,一直到童年期對於父親的迷戀,通過這樣的推進,使這位女性獲得對於自己這種行為的更為深入、全面的理解,這樣也會幫助這位女性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愛那個男性,也可以更加理性的做出選擇。這就是移情的工作方式。

所以,移情並非只有情慾化的因素,甚至更重要的,是蘊含在背後的個人對人際關係互動的理論和假設,這些假設發生在來訪者和治療師的關係中,移情,就是在一定火候之後進行修正的過程。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出現很有趣。諮詢倫理的角度大家都答過了,我的觀點也很明確:無論如何不可以。

新開一個角度。我關注的是,問題里一個被格外拎出來的前提:來訪者是一個作家,會怎樣?

在這裡作家這個身份似乎被放大了,同時也被理想化了。

作家只是一份工作。包括其他的藝術行業,相關的創造自然是需要靈感的,但靈感只是一部分。大部分的藝術相關從業者和其他行業的人沒任何區別,都是長時間全心投入到手頭的工作,一點點把手頭的事情做好。

創作過程卡住大部分時候不是沒「靈感」,是學少了看少了練少了,總之技術不夠成熟。

寫作的生涯是非常漫長的過程,某部作品的誕生並非靈光一閃,背後可能隱藏著一個非常繁複瑣碎的幾乎是折磨人的工作過程。

因此無論是作家、畫家、導演、演員、音樂家…任何一類的藝術工作者,背後都是辛勤的汗水。和諮詢師搞來搞去所帶來的絕非靈感,而是很徹底的——和其他任何一段諮詢無異的——創傷。

有人說痛苦是創作的源泉,我對此持觀望態度。我很清楚知道,經歷了創傷後人很容易陷入到幾乎無法工作的情緒崩潰狀態,這個時候是不會有任何產出的。這種情況對任何一個工作者來說都是噩夢。

再私心講兩句:

作者和作品之間實際上也是有邊界的。毫無疑問作品是作者的一部分思想,但作品總歸要獨立於作者。

因此我覺得像提問里這樣聚焦於作家身份的話,那麼最大的風險其實是:作者失去情緒的邊界,同時失去與作品的邊界感,陷入到情緒發泄的狀態,作品失去其獨立性。

看起來再隨心的優秀作品其背後也必定有一個精密架構在運轉。一旦作者陷入到這種混亂狀態,創造出一個完整的優秀作品就幾乎成了不可能的。這種打擊是毀滅性的。

總之我不喜歡作家這一類的身份被消費,似乎一旦套上這類的身份,和靈感掛鉤,一切就都多了一種新奇視角。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應該被消費。諮詢行業不應該,藝術行業也同樣地不應該。

藝術工作者也要996。靈感有就行,最主要還是多經歷、多提升、多體力勞動。但是這個經歷絕對不是指經歷這種毀滅性剝削。


這和「單身未婚」有神馬關係?看到這樣的問題真讓人無語。。。

可惜我們國內沒有心理學家這個行業,更別說心理諮詢師沒有任何法律法規上的約束,也沒有國內統一的註冊、認證、監管系統,心理諮詢師從業不需要執照、沒有執業保險、出了事情也不用負責任,亂搞的成本太低啊。

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來一個更大的問題:我們國內部分的所謂的「心理諮詢師」怎麼完全沒有任何對於倫理和職業操守的基本常識?他們難道沒有接受過任何關於倫理和職業操守的教育嗎?他們難道不知道作為提供心理服務的一方,自己和來訪者存在權力上的懸殊,有責任和義務去保護容易遭受傷害和虐待的來訪者嗎?他們難道不知道和來訪者發生親密關係這個不叫「愛情」不叫「移情」,這個叫作「性虐待」嗎?這樣的行為在歐美是要吊銷執照、罰款、甚至坐牢的嗎?

怎麼能亂到這個程度,居然敢來問「可不可以跨越倫理邊界」?這樣的人適合從業嗎?如果我們有一個監管系統,應該從重處罰才對。

如果你對來訪者產生了感情,難道不應該一早就停止提供諮詢服務了嗎?怎麼還在繼續見來訪者?怎麼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又怎麼對得起來訪者的權利和尊嚴?

還有,這個事情關「移情」什麼關係?就算是精神分析,就算是心理動力治療,在歐美也沒有人會以「移情」為借口去考慮和自己的來訪者展開親密關係吧?

所以我的回答是,管你是單身是已婚是有單個性伴侶還是多個性伴侶還是沒有性伴侶,管你是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廣泛戀,管你的來訪者是移情也好不移情也罷對你有興趣也好沒有興趣也罷,執業操守和倫理是最基本的準則,不容踐踏!

但是醜話又說回來,你若去違背倫理不會遭受懲罰,你想怎麼做目前沒有人可以管你,最多是我們在網上罵罵罷了,而這就是我們國內目前心理服務業的悲哀。這個問題的出現就是我們系統的悲哀。


絕對不可以。有人不理解多重關係的問題,我決定展開講講。

諮詢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本質是一種服務。這個特殊點在於,一般的親密人際關係中,雙方的權力地位應當是平等的,而咨訪關係從關係的建立初始就註定了不平等性。一般的人際關係中,不會有任何一段像這樣,你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你不需要考慮諮詢師的需求,ta的生活,ta的感受,這些都不重要,是完全以你為中心的,你付了錢,買ta的專業服務。另一個不平等點在於,好的諮詢關係中,由於咨訪雙方沒有任何利益衝突(付錢買服務是唯一的利益交換途徑),因此ta作為一個完全無關第三方,為你的充分暴露提供了基礎,你得以解決一些在你人生中難以與其他人分享討論的事件或問題。一旦你們有多重的,其他的關係,這種基礎便完全不存在,我認為對咨訪關係來說是致命的。

私以為精分總喜歡掛嘴邊的移情和反移情,在當下,尤其是大陸心理諮詢行業中實操起來根本就是一種雞賊的,性質與PUA並無二異的做法。你覺得是愛情,實際上是被剝削而不自知。

至於權力地位不平等,參照歐美大學、中學等嚴禁存在直接關係的教授和學生談戀愛這一條吧,別的不說了。


「移情」這個概念是來自於早期的心理諮詢。移情這個現象的發生其實不僅僅在心理諮詢這個行業里有,在任何行業里都有。人與人有見面之情,無論什麼關係,一個人的談吐,行為習慣,氣質表現,思想等等特點都會吸引一個人,或者讓別人嫌棄,或者有各種其他的想法。這其實是人與人之間再正常不過的互動。

但是在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為具體環境原因要保持一定距離。這個在現代職場中稱這種現象為「保持專業邊界」。

專業邊界的定義在不同行業里根據不同的職業要求有不同的定義。專業邊界的定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一個行業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護參與這個行業的人員的心理健康和人生安全。

先舉個諮詢行業以外的例子:教師這個行業也是對職業邊界要求很高的。老師和學生之間要保持師生關係。老師可以和學生友好相處,但是不能因為對學生更尊重而破壞了師生這個關係的邊界,一旦開始在學生的眼中不是老師的覺得,那麼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教學和引導就會大打折扣了。

同樣在心理諮詢的關係中,諮詢師和來訪者的也有嚴格的咨訪關係。這個關係可以簡單的總結為諮詢師和來訪者有且只能有咨訪關係。為了保持咨訪關係,諮詢師必須嚴格遵守職業規範。

雖然移情現象是諮詢容易出現的現象,如果諮詢的專業邊界保持的好,移情現象是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的。當然,諮詢師不能指望來訪者自覺保持該邊界,這個邊界保持是諮詢師的責任。

保護咨訪關係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確保心理諮詢可以順利諮詢的同時不對來訪者產生傷害。當來訪者認為諮詢師和來訪者的關係可以超越咨訪關係,那麼這段關係就會被視為朋友關係,曖昧關係等。一點關係超越了咨訪關係,在關係中的人就會對關係有符合關係性質的要求。比如一個朋友關係里,我們都是對朋友的對待自己的方式有期待。而保持穩定的朋友關係,是關係中的人在對朋友關係定義一致的情況達到對方的預期。很簡單的來說關心對方,請客擼串,打打鬧鬧,等等。

咨訪關係中,預期很簡單,來訪者配合諮詢師,諮詢師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一旦咨訪關係中出現了超越咨訪關係的內容,關係中的兩個人,對這段關係的預期就複雜了。而這些多出來的預期本身是在破壞咨訪關係的預期的。這麼說很難懂舉個例子。

比如一段朋友關係:

一個來訪者去看心理諮詢,一定是因為有心理困惑才會去。這樣情況下大部分來訪者的情緒是不穩定的,而且看問題的認知很可能有偏差。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很可能對朋友關係的預期是和諮詢師是不一樣的。當然,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只是這種情況的幾率更大。

第一,他們在這段所謂的友情對友情的預期,同時又有咨訪預期。這個咨訪預期就是就是幫助他們調整心理問題。然而,朋友之間的關心和諮詢之間的關心一定是不一樣的。如果諮詢師如果以諮詢師的狀態關心來訪者,幫助來訪者,在友情關係中顯得冷漠。但如果以朋友的狀態幫助和關心來訪者,這樣親近的狀態很容易讓來訪者疲憊。一旦諮詢師一方做不到朋友關係上的陪伴,來訪者就會覺得失望,甚至覺得自己被拋棄。他們也許不會這麼期待其他的朋友對他們如此,正式因為一開始的身份是諮詢師,又稱為朋友,這樣很容易讓來訪者認為諮詢師這個人身上可以同時兼備兩種預期。一旦這兩個預期有一點被打破,隨之而來的失望就很快成為傷害來訪者的一個因素。

第二,對諮詢師的理想化認知。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具有社會權威形象的行業。所以心理諮詢師的權威形象會讓來訪者會諮詢師的個人生活狀態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然而諮詢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會為情所困,也會因為人際關係心煩等等。當諮詢師給來訪者在超越咨訪關係的狀態下展現出來任何打破來訪者對諮詢師的不切實際的幻想的時候,就意味著所有關係的破裂以及對來訪者造成傷害。造成他們對心理諮詢不信任的想法。

第三,超越資方關係也可能是為了獲得征服感滿足控制欲。前面說到諮詢師是一種權威的形象,而諮詢師展現出來的包容和理解以及對來訪者的指導加上權威的形象,很可能讓諮詢師具有人格魅力和充滿神秘感。這樣的一種形象狀態,會激發一部分想征服諮詢師,尤其如果咨訪關係中諮詢師是女性,來訪者是男性,這樣的征服心理更容易出現。所以很多時候,咨訪關係被打破後,所謂的尤其和感情帶有很多征服和控制的快感。在這樣的情況下,心理諮詢是不可能起到任何效果的。隨著來訪者對諮詢師超越咨訪關係的了解,神秘感逐漸消失,尤其獲得征服後,諮詢師的指導早就沒有意義了。反而這個關係成為加固來訪者心理問題的另一個事件。

第四,對諮詢師崇拜感情的破滅也是對諮詢失望的開始。前文所說,諮詢師在來訪者面前容易充滿人格魅力和神秘感。很多來訪者會或多或少的崇拜自己的諮詢師。尤其諮詢師能夠快速看清楚問題,能夠知道來訪者解決困擾已久的心境,崇拜的感情就會隨之產生,或者對諮詢師不缺實際的幻想也會長生。同樣,超越咨訪關係是打破這個幻想,也就會造成傷害。當然,在此建議諮詢師和來訪者可以在諮詢師適當討論對諮詢師的崇拜的心態,要儘可能降低這樣的心態,也是有利於諮詢的長期穩定進行。

那如果發展成曖昧關係或者感情關係,那麼這個關係中的預期就更加複雜。難以控制。

一般來說,咨訪關係正式結束後的2年,諮詢師和來訪者可以發展成為朋友或者情侶。

邊界保持的幾個基本注意點:

我們知道邊界保持的重要性,那怎麼保持就很重要了。這個責任在諮詢師身上。

1,對咨訪關係的期待必須在諮詢中明確。好的咨訪關係的開始會成就一段順利有效的心理諮詢。

a, 明確講明白什麼叫做咨訪關係。

b, 你對諮詢中來訪者行為的期待,你們對諮詢的共同期待。讓來訪者說明他們對諮詢師的期待。如果這個期待不現實,在一開始就要指明。

c, 什麼行為是絕對不可以有的:比如和來訪者喝茶吃飯,接受禮物等等。並要解釋清楚為什麼有這樣看上去不近人情的約束。

2, 對於諮詢中產生的移情現象,或者潛在的移情現象的討論:隨著諮詢的順利展開,來訪者自然會對諮詢師有好感。人與人本來就有見面知情,更何況是在自己很絕望的時候有人關懷和理解,再把自己從困境帶出來,怎麼可能什麼感覺都沒有。所以,不要迴避來訪者對諮詢師的好感。而是直接在諮詢中指出來。所謂的移情,其實就是普普通通的人與人之間的基本感情。但是如果不控制,這種感情會隨著任其發展而進入不可控制的地步。這就要求諮詢師(1)有敏感的捕捉哪怕極其微弱的超越咨訪關係的潛在可能;(2)敢於直面問題,直接和來訪者討論。當然這個討論越早越好,不要等事情不可收拾了再討論。

這個討論可以讓來訪者表達自己對諮詢師的想法和感情,諮詢師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直接邊界。幫助來訪者和諮詢師一起保持這個邊界。在這個話題的討論中,來訪者很可能對諮詢師有很多仰慕之情的話語,甚至是一些愛慕的話語。諮詢師這個時候容易臉紅,或者表情有羞澀等現象發生。劃重點!! 諮詢師必須要會控制自己臉紅,必須能夠避免羞澀表情的出現。否則邊界很難把持。諮詢師的專業姿態這這些細節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諮詢師控制不住這些反應,很容易即便嘴上討論該話題,在避免移情,但是自己的身體反應讓來訪者覺得咨訪關係是可以被超越的。這樣移情就很難控制,當然也會給造成來訪者對諮詢師的不尊重。當然這個也有很細緻的操作。比如在諮詢中只討論咨訪關係內的問題,但凡超越咨訪關係的任何話題都一概不談。如果諮詢中有這個苗頭,諮詢師立刻制止。在非諮詢期間,任何交流都不能超越咨訪關係。尤其在非諮詢期間的閑聊是最容易破壞咨訪關係的。諮詢師必須主動及時制止這類聊天的發生。第三,諮詢師主動迴避一切在諮詢以外的和來訪者發生交集的可能。比如如果在公共場合相見,諮詢師不主動打招呼;不去來訪者工作的地方等等。此處規定很多細緻化的東西,暫時就不談了。

3,如果移情已經發生,恰當轉介:無論你多麼專業,你也不可能100%避免移情。如果這種事情真的發生了,當下立即終止諮詢師最好的選擇。也許你會說,那這樣不會讓來訪者受傷么?當然是會有一定影響。也許影響還會很大。但是咨訪關係的破壞本身就是對來訪者的傷害,只是時間問題。如果為了避免終止諮詢造成傷害,那麼拖延下去最終不可收場的關係也會傷害。一旦傷害因素出現,能做的就是專業轉介,儘可能把傷害降到最低。在轉介的過程中要講清楚為什麼等等。確保接手的諮詢師順利承接。在這個地方,如果諮詢師在諮詢一開始就能很好的闡述清楚咨訪關係的重要性和怎麼處理資方關係的破壞後的事宜,這種情況很少會發生,即便發生也會相會好處理一些。當然如果在移情現象出現一點點苗頭就直接討論,告知厲害和處理方式,也會大大減輕移情徹底出現後轉介的壓力。


最後回答題主問題:

任何跨越咨訪關係都是不可以的。如果諮詢師讓你跨越了,還不指出來,還帶著這樣的情況下諮詢,那就只能說明諮詢師不夠專業。

跨越咨訪關係不僅僅是曖昧感情一種,是任何非咨訪關係的發生都屬於跨越咨訪關係,任何跨越咨訪關係都是不專業的體現,都有很大可能對來訪者造成傷害。這個和你是否單身沒有任何關係。如果諮詢師會因為是單身,對方也單身,就允許咨訪關係跨越的話,那這就不是諮詢師,這是以諮詢的名義相親。

如果諮詢師在諮詢的時候展現太多自己的問題,讓來訪者明顯感受到諮詢師自己的問題。這個就是問題,諮詢師明顯說了太多自己的東西。這個涉及到了自我暴露的問題。諮詢中可自我暴露的,但是過多了,那就很容易對諮詢造成負面影響。當然, 也是不專業的體現之一。諮詢是幫助來訪者,主要關注在來訪者身上。自己身上有任何問題。自己私下想辦法處理

我是只輸出乾貨的 @周梓緣

關注我的公眾號「得見」有更多內容推出,參與公眾號互動有驚喜。有償投稿!

以及關注我們喜馬拉雅頻道《得見對話廳:身邊的心理學》了解更多生動的心理話題

其他相關文章:

作為心理諮詢師或精神科醫生,你看到哪些非專業人士會驚訝的人性秘密??

www.zhihu.com圖標抑鬱症的表現有什麼??

www.zhihu.com圖標認為「只有我完美了,別人才會喜歡我」的想法有什麼錯誤,該怎麼解決??

www.zhihu.com圖標抑鬱症患者的自殺是毫無徵兆的嗎??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