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医所谓的经络,其实就是对人体血管的错误认识,所谓的人体经络图,就是血管图,不过由于古人解剖方面研究有限,所以画错很多。这种说法对吗?


目前对于的研究倾向与认为古人的『脉』指的是应该是血管。

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臧,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

这里的脉是血管。

《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的脉的记载大体也对应人体的血管。

除此之外还有诊脉什么的也都是指向——血指的是应该是脉。

而经络

温病四大家的王士雄的父亲王大昌书中记载: 「人身经络脏腑,虽《灵枢》、《素问》言之凿凿,然上古圣人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著书疗病,意在仁民,不过以天纵之明,推测其理而已。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庖厨尚远,岂忍剖割同类,而为屠刽作俑哉!新莽、杜杞忍为此事,而太医之书,画人之图,皆不传于世。后之谈内景者,又不屑询于屠刽之流。若非泰西之书入于中国,则脏腑真形,虽饮上池水者,亦未曾洞见也。」

在古代上的中医也是存在争议,也不是每朝每代中医都是那么重视经络。

中医在历史上也是有很多学派,不同学派相互攻击对方理论的情况时有发生。

甲午战争后,大量西方科技涌入中国时,那个时候的中医判断在经络上的判断倾向与认为经络的『理』是正确的,而解刨学的血管『形』是正确的。所以这个时候的中医倾向与把经络向著血管靠拢。

而经过恽铁樵的内脏虚化后,现代的中医倾向与认为经络也是虚化的,也有部分中医支持者认为经络是实际存在,而解刨学暂时没有发现。

总结就是

1 经络在商朝之后出现,但是缺乏资料来展现关于经络的发现过程。

2 经络在历朝历代的重视程度不一。

3 经络是否是实体目前的中医看法不一致,古代也曾有医者质疑过经络。

4 经过上个世纪末期中医现代化的研究,对于经络提出多种假说,经络最有可能是神经牵连出的区域性感觉,比如碰到胳膊肘会导致整个胳膊都发麻。


第一,古人也会犯错,不过那是时代与技术的局限造成的错误,可以理解,古人过去认为天圆地方,认为心主神明,把血管神经看成经络,都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现代人抱著崇古的心态不承认古人的错误,才是不可原谅的。


中医的经络学说,是不是中医对人体血管等器官的错误认识?这个问题,只能由懂「经络学说」的人来回答,我们不懂,不能乱说。

从科学角度来说,脱离人体解刨学,对经络,对血管都不能有科学的认识,只能建立在想像的基础上。经络是否存在?是「实」还是「虚」,都需要有实证的基础,才是科学的。如果从人体解剖中找到经络的存在,或者发明一种仪器,能检测到经络的存在,然后以此为基础用于治病,无疑将为医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我想,如果哪位能做出检测经络的仪器,必将引起科学和医学的轰动,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从现在的医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1。医生在做手术前,必须清楚的知道那里解剖结构,如果一刀下去误伤了重要的神经、血管,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全世界任何主刀医生下刀似乎都把经络忽略了。经络穴位对于体表的按压针刺都会反应到脏腑去,为何对手术刀反而无动于衷呢?不知道。2。人的下肢分布了六条重要的经脉,分属五脏六腑,但是缺失下肢的人比比皆是,下肢的经络全没了,但是这些人除了不能行走以外,生理功能却是正常的,经络相连的内脏器官为什么不会损坏,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3。任何器官移植手术,连接血管,神经都是不能出问题的,但现在没有连接经络的。孤零零的新器官失去了与全身经络穴位的联系,人居然没事?看来只能说经络可以自发连接。不知道这样解释是否合理。

刚写了一篇短文,和经络说有一点关系,请参考:

天津老高:达尔文与王清任,命运为何如此不同??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且不说经络有没有存在的证据,经络就不是一个良好定义的概念

看了那么多讲经络的,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甚至说不清楚「观测到了什么现象算是观测到了经络」。 有从阴阳五行出发来说的,有从作用出发来说的,有的找个差不多的现代解剖学概念就强行往上靠,蔚为壮观。 这算啥?信则有不信则无?

猜想这种东西并没有问题,科学就是伴随著无数的猜想发展的。引力波、希格斯玻色子最早也都是猜想。但科学界对它们的态度都是「信其有」的,为什么? 就拿希格斯玻色子说,它基于的量子力学理论已经推测出了无数的结论已被证实,希格斯粒子有明确的定义,而且质量/电荷/自旋/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之类的性质都已经给的清清楚楚。我们能清楚的知道「观察到什么现象才算观测到希格斯粒子」,而不是随便观测到一个差不多的就是。

至于经络,说它是个猜想都是抬举它了,可能...算是个古人的臆想吧。。


现在很多中医都说,经络不是具体的血肉器官,而是无形的,经络是运行气血(气血也是无形的)、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再次强调,这些中医粉一口咬定,经络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著的。

我这次要从中医古书的原文中找证据,让大家看看,经络到底是不是无形的,虚无缥缈的玩意儿。

要谈经络,首先要找到经络的原始定义,我首先给答案:经络其实是中医对经脉和络脉的另一个称呼,好,下面我来论证。

我们来看一下《黄帝内经》对脉的原始定义:

「夫脉者,血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府」字,含义是「荟萃或聚集的地方」,这里说的清清楚楚,脉是血之府,即装载血的地方,这个中医粉也是承认的,但是中医粉说这个血也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著的。

我们看这一句,中医对脉的分类: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黄帝内经.灵枢.脉度》)。这里讲得很清楚了:这是将脉按主次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描述了它们之间主干、旁支、再旁支的关系,经脉是主干,从经脉上横支出来的是络脉,络脉上再有旁支被叫做孙脉。

大家看到没有,这里出现「经」「络」的字样。是的,中医所谓的经络,就是作为主干的经脉、从经脉上分支出来的络脉的统称。

好的,先明确,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大家发现没有,这是不是跟人体血管的结构很像啊,也是如同树干树枝一样的有分支的结构。

当然这个时候中医粉会出来反驳,因为中医的人体经络图跟现在的人体解剖图的血管、神经、淋巴系统不能完全对上号,因此中医粉就说,经络不可能是上述物质。

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经络跟现在的血管分布图不同,不见得经络不是指血管,也有可能是古人解剖学水平低,没有深入研究,再加上自己的脑补,把血管(也就是他们叫的经络)分布图画错了。

就好比叫绘画初学者学画大树,他可能画得东倒西歪,不像,但是你不能说他的目的不是画大树,而是画的什么无形的看不见摸不著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论证古人口中的经络是不是现在指的血管,只用在古书中找一些有关经络的的描述,看符合不符合血管的一些比较容易看出来的表面特征即可。

 一、古人说的经络是可以看见的

话不多说,看看古人到底怎么说的吧~

「岐伯答曰:善哉问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度量而至也。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黄帝内经灵枢经水第十二》

  大家注意看,这段话说了,经络人死后「可解剖而视之」,并且脉的长短「皆有大数」(经络,就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再强调一次,免得中医粉搞不懂经络和脉这两个词的关系),由此可看出,黄帝内经看来经络完全是可以从人体解剖而看到并度量的,根本不是什么肉眼看不见的存在。当然,如果你说你怎么没看见呢?

  黄帝内经也解释了~

「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黄帝内经灵枢 经脉第十》

  也就是说,15路络脉是肯定能看见的,如果一下子没看到,是因为人和人各不同,你上下找找就能找到了~

在其他部分说的则更清楚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

  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黄帝内经灵枢 经脉第十》

  对此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注黄帝内经时也专门讲到「手太阴一经,过于手外髁之上,因其骨露皮浅,故不能隐。」——明·张景岳《类经》

这里面说的更直白了,经脉们因为深藏在肉内,所以外面看不见,而手太阴和足太阴这两经因为过了踝骨外端,在皮下较浅的地方,就藏不住可以看见了。各位可以自己去看看手外踝上的那条「经」脉~还会徐徐跳动哦~

能看见的不指这一条经脉,络脉很多都是可以看到的,而且是什么呢?

「凡人手背之露筋者,皆显然可察,俗谓之青筋,即蓄血之大络也。凡浮络之在外者,皆可推此而知耳。」——明·张景岳《类经》

手背能看到的青筋们就是大络哦~~

  这些青筋是什么呢?

想来身为现代人的各位应该不会不知道吧?

二、经络是会动的把脉/切脉,大家都知道,实际就是通过手腕上动脉的跳动来判断人体健康疾病情况。把脉所「把」的位置,正是前面所提到的手太阴经上……

  等等……

把脉……太阴经?动脉?太阴经就是动脉?

这事古人其实说的很明白~

「黄帝曰: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岐伯曰: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藏六府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

——《黄帝内经灵枢 动腧第六十二》

手太阴……独动不休,看出来吧?

  不但动不休,而且有节奏,脉就随著人的呼吸有节奏的动起来了!

这不是动脉还能是什么?

不错,上千年的把脉技术,所有中医都知道这回事,可是他们依旧胡扯什么经脉看不见摸不著!

三、古人所称经络就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那么在古人的说法里,经络是干啥的呢?【图片】「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黄帝内经·素问·本藏第四十七》

「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

说的很清楚,脉就是行血气的通道~

你看,把脉把的太阴经实际是动脉,而这里明明白白说了经络就是给血液走的通道,那不就是血管吗?

当然了,有些人会以气来说事,我们看看别的证据~

四、放血疗法说明古人所谓经络就是指血管不要以为放血是古代西医才有的哦,中医放血可是至少从黄帝内经就有了,而且至今不绝(西医如今可是没有放血疗法了)~

当然,在中医自己的命名法里,这种疗法一般被叫做刺血疗法

那么这个刺血和今回我们要说的经络啥关系呢?

在黄帝内经和几乎整个古代,中医中这种做法还有另外的甚至是主要的名字——刺脉/刺络

「伯高答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远近,以此衰之。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

——《黄帝内经灵枢 寿夭刚柔第六》

看好了,要从血络上放血哦~

「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乃止」——《黄帝内经灵枢 经脉第十》

当然,书中也提到了具体的放血位置

「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伍胠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 ——《黄帝内经素问 刺疟》

注意哦,这文中的「动脉」可是古人的动脉,按照现代中医打滚说的经脉络脉都是看不见摸不著的东西……这动脉怎么可能是现代人说的血管的动脉呢?又怎么可能被针刺,还能出血呢?

五、清末医家直接指出经络就是西医所谓血管【图片】其实想想就知道,从黄帝内经起,古代中医典籍中就不见「血管」一词,只有「经络」云云,怎么可能连虚无缥缈不可见的都发现了,却没发现血管这么明显的东西呢?

说白了只是名词不同而已—。

  所以在血管这词进入后,古代医家们也很快发现了这一点~

「西士言血由脉管之尾,入微丝血管,缠布周身,以充肤热肉。其所谓微丝血管者,孙络也。微丝血管之血行遍周身,渐并渐粗,而入回血管。回血管者,络脉也。」

——清·宝辉《医医小草》

此书明确的认为西方医学所说微丝血管就是孙络,而血液从微丝血管回到的大一些的血管就是络脉~

王清任是中医自我改正的第一号人物,他在自己书中这么说「古人言经络是血管,由每脏腑向外长两根,惟膀胱长四根。余亲见百余脏腑,并无向外长血管之形,故书于图后以记之。」——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但可惜的是,因为古中医经络绘图和说明实在缺乏精准,加之王清任解剖经验并不精确,往往只是旁观死人和猪牛羊之脏腑,所以对经络这一内容反而弄错了实质,以为经络实乃气管而非血管……也给某些怯于革新之人指责其「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借口。

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实际上古人所谓经络,正是他们所观察到的血管,而且古人也在有了血管概念后非常痛快的承认了这一点。经络绝非什么看不见摸不著的东西。

那么经络那些神奇作用怎么解释?

  实际上这许多年来,除了中国,经络在世界上并未体现出什么神奇作用,产生的各类效应完全可以从严谨的生理学上得到解释,比如刺激太阳神经丛的效果,安慰剂的效果等等~

如果你要问如果是血管怎么会有这些效果……

首先请先搞明白,古人建立在不精确的解剖基础上的知识,连脏腑器官大小尺寸功能都能搞错,比如把胰腺的功能附会到肾脏之上搞得中国人至今肾虚不育等等……

那么古人又凭什么就能精准的知道血管——循环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呢?把不容易发现的淋巴、神经的功能都附会到血管上又有什么可奇怪的?

把基础建立在「古人说是这样的器官有这样的功能就一定是有这么个东西有这样的功能」这一「反正祖宗是对的」拜祖教论断上,丝毫不考虑古人说错了、牵强附会了的可能,那就会从开始就陷入错误逻辑~

实情就是古人把血管命名为经络,然后把功能搞错了,还加上了许多现在看不合理的想像,仅此而已~

这些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古人基于古人的经验得出这些结果无可厚非,也是全世界各个文明古代医学常有的情况,但是……

到了现代中医,突然跑出来把古人说的明明白白的经络可以看见可以跳动都不顾了!

连把脉这么天大的破绽都不顾了!

当然,有中医粉说,经络是运行气血的,气在哪儿去了。这个其实也好解释,因为人死后动脉的血液会排空,所以中医以为里面装的气,而且血液流出来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有气泡。

其实中医对人体的认识错误完全不奇怪,现代解剖学也是经过几百年发展,很多代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也发现了大量对人体的认识错误,后面不断完善改进而成。

某些中医粉的问题是,明摆著的客观事实不认账,现代解剖学已经把中医的很多说法彻底推翻了,他们却直接把老祖宗的原意改变,把明明可见可摸的东西说的虚无缥缈,这就过分了。

  好的,最后问那些依然觉得经络是不可见的人一个问题,如果经络不是指的现代的血管。那么古人为什么找得到虚无缥缈无形的经络,却没有实实在在有关解剖可见的血管的相关描述(古人描述的经络特征跟血管最类似,但是中医粉不认),这个逻辑说得通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