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醫所謂的經絡,其實就是對人體血管的錯誤認識,所謂的人體經絡圖,就是血管圖,不過由於古人解剖方面研究有限,所以畫錯很多。這種說法對嗎?


目前對於的研究傾向與認為古人的『脈』指的是應該是血管。

據《漢書·王莽傳》記載:「翟義黨王孫慶捕得,莽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臧,以竹筵導其脈,知所終始,雲可以治病。

這裡的脈是血管。

《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中的脈的記載大體也對應人體的血管。

除此之外還有診脈什麼的也都是指向——血指的是應該是脈。

而經絡

溫病四大家的王士雄的父親王大昌書中記載: 「人身經絡臟腑,雖《靈樞》、《素問》言之鑿鑿,然上古聖人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著書療病,意在仁民,不過以天縱之明,推測其理而已。見其生,不忍見其死,庖廚尚遠,豈忍剖割同類,而為屠劊作俑哉!新莽、杜杞忍為此事,而太醫之書,畫人之圖,皆不傳於世。後之談內景者,又不屑詢於屠劊之流。若非泰西之書入於中國,則臟腑真形,雖飲上池水者,亦未曾洞見也。」

在古代上的中醫也是存在爭議,也不是每朝每代中醫都是那麼重視經絡。

中醫在歷史上也是有很多學派,不同學派相互攻擊對方理論的情況時有發生。

甲午戰爭後,大量西方科技湧入中國時,那個時候的中醫判斷在經絡上的判斷傾向與認為經絡的『理』是正確的,而解刨學的血管『形』是正確的。所以這個時候的中醫傾向與把經絡向著血管靠攏。

而經過惲鐵樵的內臟虛化後,現代的中醫傾向與認為經絡也是虛化的,也有部分中醫支持者認為經絡是實際存在,而解刨學暫時沒有發現。

總結就是

1 經絡在商朝之後出現,但是缺乏資料來展現關於經絡的發現過程。

2 經絡在歷朝歷代的重視程度不一。

3 經絡是否是實體目前的中醫看法不一致,古代也曾有醫者質疑過經絡。

4 經過上個世紀末期中醫現代化的研究,對於經絡提出多種假說,經絡最有可能是神經牽連出的區域性感覺,比如碰到胳膊肘會導致整個胳膊都發麻。


第一,古人也會犯錯,不過那是時代與技術的侷限造成的錯誤,可以理解,古人過去認為天圓地方,認為心主神明,把血管神經看成經絡,都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現代人抱著崇古的心態不承認古人的錯誤,纔是不可原諒的。


中醫的經絡學說,是不是中醫對人體血管等器官的錯誤認識?這個問題,只能由懂「經絡學說」的人來回答,我們不懂,不能亂說。

從科學角度來說,脫離人體解刨學,對經絡,對血管都不能有科學的認識,只能建立在想像的基礎上。經絡是否存在?是「實」還是「虛」,都需要有實證的基礎,纔是科學的。如果從人體解剖中找到經絡的存在,或者發明一種儀器,能檢測到經絡的存在,然後以此為基礎用於治病,無疑將為醫學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我想,如果哪位能做出檢測經絡的儀器,必將引起科學和醫學的轟動,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從現在的醫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1。醫生在做手術前,必須清楚的知道那裡解剖結構,如果一刀下去誤傷了重要的神經、血管,後果不堪設想。但是全世界任何主刀醫生下刀似乎都把經絡忽略了。經絡穴位對於體表的按壓針刺都會反應到臟腑去,為何對手術刀反而無動於衷呢?不知道。2。人的下肢分佈了六條重要的經脈,分屬五臟六腑,但是缺失下肢的人比比皆是,下肢的經絡全沒了,但是這些人除了不能行走以外,生理功能卻是正常的,經絡相連的內臟器官為什麼不會損壞,這個,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3。任何器官移植手術,連接血管,神經都是不能出問題的,但現在沒有連接經絡的。孤零零的新器官失去了與全身經絡穴位的聯繫,人居然沒事?看來只能說經絡可以自發連接。不知道這樣解釋是否合理。

剛寫了一篇短文,和經絡說有一點關係,請參考:

天津老高:達爾文與王清任,命運為何如此不同??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且不說經絡有沒有存在的證據,經絡就不是一個良好定義的概念

看了那麼多講經絡的,就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甚至說不清楚「觀測到了什麼現象算是觀測到了經絡」。 有從陰陽五行出發來說的,有從作用出發來說的,有的找個差不多的現代解剖學概念就強行往上靠,蔚為壯觀。 這算啥?信則有不信則無?

猜想這種東西並沒有問題,科學就是伴隨著無數的猜想發展的。引力波、希格斯玻色子最早也都是猜想。但科學界對它們的態度都是「信其有」的,為什麼? 就拿希格斯玻色子說,它基於的量子力學理論已經推測出了無數的結論已被證實,希格斯粒子有明確的定義,而且質量/電荷/自旋/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之類的性質都已經給的清清楚楚。我們能清楚的知道「觀察到什麼現象纔算觀測到希格斯粒子」,而不是隨便觀測到一個差不多的就是。

至於經絡,說它是個猜想都是抬舉它了,可能...算是個古人的臆想吧。。


現在很多中醫都說,經絡不是具體的血肉器官,而是無形的,經絡是運行氣血(氣血也是無形的)、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

再次強調,這些中醫粉一口咬定,經絡是無形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我這次要從中醫古書的原文中找證據,讓大家看看,經絡到底是不是無形的,虛無縹緲的玩意兒。

要談經絡,首先要找到經絡的原始定義,我首先給答案:經絡其實是中醫對經脈和絡脈的另一個稱呼,好,下面我來論證。

我們來看一下《黃帝內經》對脈的原始定義:

「夫脈者,血之府也。」――《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府」字,含義是「薈萃或聚集的地方」,這裡說的清清楚楚,脈是血之府,即裝載血的地方,這個中醫粉也是承認的,但是中醫粉說這個血也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的。

我們看這一句,中醫對脈的分類:

「經脈為裏,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絡)。」(《黃帝內經.靈樞.脈度》)。這裡講得很清楚了:這是將脈按主次的差異分別稱為「經脈」、「絡脈」和「孫脈」,描述了它們之間主幹、旁支、再旁支的關係,經脈是主幹,從經脈上橫支出來的是絡脈,絡脈上再有旁支被叫做孫脈。

大家看到沒有,這裡出現「經」「絡」的字樣。是的,中醫所謂的經絡,就是作為主幹的經脈、從經脈上分支出來的絡脈的統稱。

好的,先明確,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

大家發現沒有,這是不是跟人體血管的結構很像啊,也是如同樹榦樹枝一樣的有分支的結構。

當然這個時候中醫粉會出來反駁,因為中醫的人體經絡圖跟現在的人體解剖圖的血管、神經、淋巴系統不能完全對上號,因此中醫粉就說,經絡不可能是上述物質。

這種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經絡跟現在的血管分佈圖不同,不見得經絡不是指血管,也有可能是古人解剖學水平低,沒有深入研究,再加上自己的腦補,把血管(也就是他們叫的經絡)分佈圖畫錯了。

就好比叫繪畫初學者學畫大樹,他可能畫得東倒西歪,不像,但是你不能說他的目的不是畫大樹,而是畫的什麼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所以,我們要論證古人口中的經絡是不是現在指的血管,只用在古書中找一些有關經絡的的描述,看符合不符合血管的一些比較容易看出來的表面特徵即可。

 一、古人說的經絡是可以看見的

話不多說,看看古人到底怎麼說的吧~

「岐伯答曰:善哉問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廣,不可量,此之謂也。且夫人生於天地之間,六合之內,此天之高、地之廣也,非人力之所度量而至也。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藏之堅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黃帝內經靈樞經水第十二》

  大家注意看,這段話說了,經絡人死後「可解剖而視之」,並且脈的長短「皆有大數」(經絡,就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再強調一次,免得中醫粉搞不懂經絡和脈這兩個詞的關係),由此可看出,黃帝內經看來經絡完全是可以從人體解剖而看到並度量的,根本不是什麼肉眼看不見的存在。當然,如果你說你怎麼沒看見呢?

  黃帝內經也解釋了~

「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人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黃帝內經靈樞 經脈第十》

  也就是說,15路絡脈是肯定能看見的,如果一下子沒看到,是因為人和人各不同,你上下找找就能找到了~

在其他部分說的則更清楚

「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常見者,足太陰過於外踝之上,無所隱故也。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

……

  黃帝曰:諸絡脈皆不能經大節之間,必行絕道而出,入複合於皮中,其會皆見於外。」——《黃帝內經靈樞 經脈第十》

  對此明代醫家張景嶽在注黃帝內經時也專門講到「手太陰一經,過於手外髁之上,因其骨露皮淺,故不能隱。」——明·張景嶽《類經》

這裡面說的更直白了,經脈們因為深藏在肉內,所以外面看不見,而手太陰和足太陰這兩經因為過了踝骨外端,在皮下較淺的地方,就藏不住可以看見了。各位可以自己去看看手外踝上的那條「經」脈~還會徐徐跳動哦~

能看見的不指這一條經脈,絡脈很多都是可以看到的,而且是什麼呢?

「凡人手背之露筋者,皆顯然可察,俗謂之青筋,即蓄血之大絡也。凡浮絡之在外者,皆可推此而知耳。」——明·張景嶽《類經》

手背能看到的青筋們就是大絡哦~~

  這些青筋是什麼呢?

想來身為現代人的各位應該不會不知道吧?

二、經絡是會動的把脈/切脈,大家都知道,實際就是通過手腕上動脈的跳動來判斷人體健康疾病情況。把脈所「把」的位置,正是前面所提到的手太陰經上……

  等等……

把脈……太陰經?動脈?太陰經就是動脈?

這事古人其實說的很明白~

「黃帝曰:經脈十二,而手太陰足少陰陽明,獨動不休,何也?岐伯曰:是明胃脈也。胃為五藏六府之海,其清氣上注於肺,肺氣從太陰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來,故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不已,故動而不止。」

——《黃帝內經靈樞 動腧第六十二》

手太陰……獨動不休,看出來吧?

  不但動不休,而且有節奏,脈就隨著人的呼吸有節奏的動起來了!

這不是動脈還能是什麼?

不錯,上千年的把脈技術,所有中醫都知道這回事,可是他們依舊胡扯什麼經脈看不見摸不著!

三、古人所稱經絡就是血液運行的通道

那麼在古人的說法裏,經絡是幹啥的呢?【圖片】「黃帝問於岐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滎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黃帝內經·素問·本藏第四十七》

「脈道以通,血氣乃行。」——《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第十》

說的很清楚,脈就是行血氣的通道~

你看,把脈把的太陰經實際是動脈,而這裡明明白白說了經絡就是給血液走的通道,那不就是血管嗎?

當然了,有些人會以氣來說事,我們看看別的證據~

四、放血療法說明古人所謂經絡就是指血管不要以為放血是古代西醫纔有的哦,中醫放血可是至少從黃帝內經就有了,而且至今不絕(西醫如今可是沒有放血療法了)~

當然,在中醫自己的命名法裏,這種療法一般被叫做刺血療法

那麼這個刺血和今回我們要說的經絡啥關係呢?

在黃帝內經和幾乎整個古代,中醫中這種做法還有另外的甚至是主要的名字——刺脈/刺絡

「伯高答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遠近,以此衰之。久痹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

——《黃帝內經靈樞 壽夭剛柔第六》

看好了,要從血絡上放血哦~

「故諸刺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無結,急取之以瀉其邪而出其血,留之發為痹也。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其青短者,少氣也。凡刺寒熱者皆多血絡,必間日而一取之,血盡乃止」——《黃帝內經靈樞 經脈第十》

當然,書中也提到了具體的放血位置

「胃瘧者,令人且病也,善飢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瘧發身方熱,刺跗上動脈,開其空,出其血,立寒;瘧方欲寒,刺手陽明太陰,足陽明太陰。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中針,傍伍胠俞各一,適肥瘦出其血也。瘧脈小實急,灸脛少陰,刺指井。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適行至於血也。」 ——《黃帝內經素問 刺瘧》

注意哦,這文中的「動脈」可是古人的動脈,按照現代中醫打滾說的經脈絡脈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這動脈怎麼可能是現代人說的血管的動脈呢?又怎麼可能被針刺,還能出血呢?

五、清末醫家直接指出經絡就是西醫所謂血管【圖片】其實想想就知道,從黃帝內經起,古代中醫典籍中就不見「血管」一詞,只有「經絡」云云,怎麼可能連虛無縹緲不可見的都發現了,卻沒發現血管這麼明顯的東西呢?

說白了只是名詞不同而已—。

  所以在血管這詞進入後,古代醫家們也很快發現了這一點~

「西士言血由脈管之尾,入微絲血管,纏布周身,以充膚熱肉。其所謂微絲血管者,孫絡也。微絲血管之血行遍周身,漸並漸粗,而入回血管。回血管者,絡脈也。」

——清·寶輝《醫醫小草》

此書明確的認為西方醫學所說微絲血管就是孫絡,而血液從微絲血管回到的大一些的血管就是絡脈~

王清任是中醫自我改正的第一號人物,他在自己書中這麼說「古人言經絡是血管,由每臟腑向外長兩根,惟膀胱長四根。餘親見百餘臟腑,並無向外長血管之形,故書於圖後以記之。」——清·王清任《醫林改錯》

但可惜的是,因為古中醫經絡繪圖和說明實在缺乏精準,加之王清任解剖經驗並不精確,往往只是旁觀死人和豬牛羊之臟腑,所以對經絡這一內容反而弄錯了實質,以為經絡實乃氣管而非血管……也給某些怯於革新之人指責其「醫林改錯,越改越錯」的藉口。

但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實際上古人所謂經絡,正是他們所觀察到的血管,而且古人也在有了血管概念後非常痛快的承認了這一點。經絡絕非什麼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那麼經絡那些神奇作用怎麼解釋?

  實際上這許多年來,除了中國,經絡在世界上並未體現出什麼神奇作用,產生的各類效應完全可以從嚴謹的生理學上得到解釋,比如刺激太陽神經叢的效果,安慰劑的效果等等~

如果你要問如果是血管怎麼會有這些效果……

首先請先搞明白,古人建立在不精確的解剖基礎上的知識,連臟腑器官大小尺寸功能都能搞錯,比如把胰腺的功能附會到腎臟之上搞得中國人至今腎虛不育等等……

那麼古人又憑什麼就能精準的知道血管——循環系統的功能是什麼呢?把不容易發現的淋巴、神經的功能都附會到血管上又有什麼可奇怪的?

把基礎建立在「古人說是這樣的器官有這樣的功能就一定是有這麼個東西有這樣的功能」這一「反正祖宗是對的」拜祖教論斷上,絲毫不考慮古人說錯了、牽強附會了的可能,那就會從開始就陷入錯誤邏輯~

實情就是古人把血管命名為經絡,然後把功能搞錯了,還加上了許多現在看不合理的想像,僅此而已~

這些本不是什麼大問題,古人基於古人的經驗得出這些結果無可厚非,也是全世界各個文明古代醫學常有的情況,但是……

到了現代中醫,突然跑出來把古人說的明明白白的經絡可以看見可以跳動都不顧了!

連把脈這麼天大的破綻都不顧了!

當然,有中醫粉說,經絡是運行氣血的,氣在哪兒去了。這個其實也好解釋,因為人死後動脈的血液會排空,所以中醫以為裡面裝的氣,而且血液流出來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有氣泡。

其實中醫對人體的認識錯誤完全不奇怪,現代解剖學也是經過幾百年發展,很多代科學家集體智慧的結晶,其中也發現了大量對人體的認識錯誤,後面不斷完善改進而成。

某些中醫粉的問題是,明擺著的客觀事實不認賬,現代解剖學已經把中醫的很多說法徹底推翻了,他們卻直接把老祖宗的原意改變,把明明可見可摸的東西說的虛無縹緲,這就過分了。

  好的,最後問那些依然覺得經絡是不可見的人一個問題,如果經絡不是指的現代的血管。那麼古人為什麼找得到虛無縹緲無形的經絡,卻沒有實實在在有關解剖可見的血管的相關描述(古人描述的經絡特徵跟血管最類似,但是中醫粉不認),這個邏輯說得通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