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说发过前面那句唯美的话,但被我童鞋后面的评论问到了 ,实在想不出一个好的答案,求解,嘎嘎嘎


谢邀。

这让我想起荣格的话:学习理论时尽你所能,不过在与生命的奇迹碰触时,请忘了那些理论吧!我目睹了身边很多人,在北上广的奋斗者们正在经历怎样的生活。早晨,闹表还没醒,你却已无法安睡。身体疲惫酸痛,头脑里却已开始车马喧嚣,今天要做的to do list闪过,越来越长,越来越多的deadline逼近,刺眼醒目,老板的苛责,难搞的客户,市场的竞争。

手机响了,不是闹表,而是红色预警的雾霾预报。记不得这是连续多久雾霾了,晨练从此变成了一个遥远模糊的回忆。你洗漱收拾,戴上廉价的口罩,开始「跋山涉水」地去上班。地铁里总有一会,人潮汹涌的像春运一样,然而路上堵车的焦虑,也并未比挤地铁的艰难,愉悦多少。全天高速紧张地工作,不是为了按时下班,只是为了可以在晚上12点前睡觉。为了一个项目呕心沥血,为了搞定一个客户焦头烂额,而更多时候,它们也并不是总能给你想要的回报。

加班结束,感觉身体被掏空,才想起因为太忙,又一次忘了吃晚饭。你想吃点东西,然而看看飙升的房价,数数自己的存款,盘算下交房贷或房租的日子,瞬间又没了胃口。深夜,你无法入睡,你不知道生活的希望在哪里,迷茫的青年危机还没有找到答案,裁员的中年危机就已在身边残酷发生。你觉得自己活著就像是个赚钱的机器,但突然你又觉得自己连个机器都不如。如果真的只是机器,它只要赚钱就好了,不管赚多少,他不会有痛苦、压力、焦虑、恐惧和不安。他不会失眠,不会担心自己抑郁,更不会去幻想什么诗和远方……

这是很多北上广人们最常见的一天生活,用「苟且」形容,也并不为过。 于是,有很多人吟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于是逃离北上广,屡次成为上了头条的新闻标题。但折腾来折腾去也就是个新闻标题,有多少人逃离北上广之后,又买了返程票回来。在这个快节奏、多竞争、高成本、压力无处不在的时代之下,我们正在被裹挟进入一个「苟且生活」的耗竭漏斗之中,身不由已,越陷越深。我们想要改变,但是找不到出路。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不谈论「诗和远方」后开始靠近抑郁;又有多少人因为「苟且生活」的耗竭漏斗正在坠入抑郁;但我知道,我的真实体验告诉我:如何把「眼下的苟且生活」,过成「你要的诗和远方」?可以试试正念的生活方式。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其实对待这样一种生活意见,无论是认可,还是反对,本质上都是一种悲剧。你认可它,背后是一种「生活总是在别处」的无奈忧伤;你反对它,它让你愤怒并不只是因为眼前的苟且,更多是因为你在和苟且一次次抗争后的心力交瘁。眼前的苟且,会让你对生活失望。而被失望的生活打败,却是一个生命的绝望。无论你是认可,还是反对,归根结底,是出自一个原因,就是你对当下的生活是不满意的,只是不满意的程度每个人不同罢了。

而正如卡巴金老师所言,这样一种对每一天都不满意的生活模式,并不是觉得不幸福,只是觉得不满意,佛陀称之为 「苦」。 正念,意味著在当下保持一种了了分明的,非评判的觉知。它通过一种去宗教化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一系列科学严谨的练习方式,去培育这种觉知,并最终让每个人在觉知中习得了「如何从苦中解脱的生存之道」。

诗和远方其实并不是代表一个人要写出精彩绝伦的诗词或漂泊到从未去过的远处。它更多代表的是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中,你内心能感受到真正的「爱、喜悦、和平」。你之所以认为眼前的生活是苟且的,归根结底,是因为在你的内心深处,感受不到真正的「爱、喜悦、和平」。也许,你认为在当下的处境,根本不可能有「爱、喜悦、和平」。只有改变外部环境,内部心境才会变化。其实,改变并不是只能从外部打破,也可以从内部孵化。很多时候,当我们内部发生了天翻地覆地改变,我们和外部的关系也就随之改变,外部对我们的影响也因此就变的不同了。

每日正念的练习,可以帮助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培育真正的「爱、喜悦、和平」。正念练习,其实并不只是像看起来那样,要求你要像一座佛一样,坐在那里冥想。真正的冥想是生活本身,基于生活本身的正念练习都是在尝试培育属于你的一种生存之道。这种生存之道,最终让你学会在任何困境下都能善待自己,都能体验到身心安住的存在之美。

最终,当你发展出一种正念的生活风格,你会发现工作生活虽然有不如意之处,但也有一些地方,在当下已经是足够好了。当你找寻到内心那个正念而有觉知的维度,安住在那里,你会发现曾经让你耗竭的大脑,开始给你智慧;曾经让你不安的心灵,开始给你平静;曾经让你不满意的自己,开始给你信任;曾经让你看不起的苟且生活里,也有诗和远方。因为,真正的诗和远方,其实不在别处,就在你的心里。

如果你不能安住在心理上的远方,即使到达了物理上的远方,你会发现远方依然有苟且,你会再一次渴望远方的远方的远方。是的,就在你的心灵深处,在那颗不安、惶恐、充满迷惑的心灵深处,才有真真正正,完完全全属于你的远方。在抵达心灵远方,你生命全部的真实体验,才是属于你的人生之诗。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世路难行,心在,路就在。


谢邀。

开学大三。大一参加社团活动和爱情的原因,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大二第二学期顿悟,开始努力学习,但是还是能感受到和学霸的巨大差距。

在一所普通一本学习日语,我家里条件比较差,爸爸一个人工作要支撑一家四口的生活,妹妹九月开学就要大二了。今天和朋友讨论以后就业和养家糊口的问题,觉得迷茫又害怕。

选择毕业就工作还是考研,再者考研是考专硕还是学硕,自己的能力又能达到哪个学校,找不到工作也怎么办……想到了以后的种种,但是朋友说了这样一段话立马打开了我的心结

是啊 现实是很残酷,但是我自己努力了吗?我的才华配得上我的野心吗?远方的诗和田野是现在以及以后一大段时间的努力换来的。

想起了高三那年,我第二次模拟考试名次一落千丈,从一本线降到了三本线。不错,是很难过很委屈,但难道不是因为之前自己太骄傲了吗?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发奋图强,但是一直效果不明显,直到最后一次市里的质检考试我的名次才勉强到了二本线。但我还是没有放弃,我告诉自己,就剩下这100天的冲刺时间了,以前是量的积累,我只要好好努力,就可以完成质的飞跃。在这100天里,我疯狂刷题,到后面完全能感受到自己的提升。有时也会害怕,落榜怎么办,但只能告诉自己,大不了重来一次。

我觉得高考答出来的就是自己的正常水平吧,既没有正常发挥也没有失常,已经很好了。但因为没有考到自己理想的学校,大一没有好好努力学习,经常梦到自己回去复读。后来开始反省自己,太骄傲已经让自己后悔一次了,没有复读已经让自己后悔一次了,难道读了大学以后不好好学习还要让自己后悔吗。暗自庆幸,算是悬崖勒马吧。

问题是一个一个来解决的。现在是已经确定了自己去考研,很想考学硕读博然后留到大学当老师或者做一个研究者,但怕读书太耗青春,所以还没有决定好。先做好眼前的事情吧,好好学习就足够。

未来遥远,但只要好好努力,就一定看得到光明。亲爱的你,千万不要放弃呀。


你过完每一天,就是度过眼前的苟且


人与人不公平,但是社会公平。天道酬勤,勤奋好学。当知识充满你的脑子,你的思想升华,就不会去想这么无聊的问题了。


累是活人的权利,不累才奇怪呢。

你如此告诉自己,未来在好著了。


踏踏实实混日子,想什么远方?!


苟且?去看看躺在病榻前苦苦求生和病痛做辛苦抗争的患者。他们对世界的留恋。对家人的眷恋。此时你会觉得苟且虽然很辛苦但只要身心健康。却不失一种幸福。


活在当下,比什么都重要,苟且只是小问题,要学会找到心里的诗和远方。未来可期,明天很好。


今年刚大一,从我的人生经历来看,就一句话,不忘初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