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夫:疾控中心的具体工作是怎样的?

刚刚回答了具体工作,再来说说体验。

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的话就是:不是很忙。相对于临床的工作要轻松许多,一杯茶坐一天的时候年底会有几天。其他的时候总是有事做的。

我的岗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科打交道的地方相对不多。事实上有许多工作都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同志们在完成。严格说来疾控中心是他们的业务指导部门,指导他们并和他们一道完成规定工作。像我们承接的项目,有些就是由社区的医生们入户开展文件调查。处理疫情的时候,他们也会和我们一道。不然光凭疾控中心这么几号人,肯定是做不下来的。

医疗行业做事情都是凭著良心在做的,多出力和少出力在结果上可能不是很明显。在疾控中心要把事情做好做到位,要花很多心思和精力,也需要一定的小技巧。认真完成日常工作了就会很踏实,除此以外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来提高自己。可以写论文、看专业书籍、健身,当然也可以选择聊天、游戏和上网闲逛。总之,全凭自觉。

无奈的地方也有,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当好决策者的参谋,这意味著决策者可以不采纳你的意见。有些事情做了反而不利于决策者,不但不讨好还得挨骂,尽管这些事情无论从科学还是从良心上还是做的好。决策者不给你钱和支持,靠自己也做不了。

另一个无奈的地方就是人口素质。从内部来讲,疾控中心的人员素质差距还挺大的,既有油盐不进的军转干部,也有莫名其妙的关系户。很难让所有人齐心协力去完成工作。从外部来讲,我国大部分老百姓还没有达到能够理解并支持疾控工作的素质,很多工作不是我们愿意流于表面,是真的做不到他们心里去。

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我国的老龄化会进一步加剧,二胎开放后未成年人比例也会上升,总的说来就是社会负担人口的比例加大。因而经济增长压力也会增大,疾控的发展有赖于地方的经济发达程度,因而从长远角度,我个人不是很看好三线以外的城市的疾控事业发展。(事实上我对一些地方的疾控正是由于不正规而各种变著法捞钱的事情略有耳闻,我这里说的发展是正经意义上而言。)

总而言之,不算忙、要自觉、稍微无奈,这就是我在疾控的体验。


没进来之前觉得卧槽公家饭、双休日、奖金、津贴、每天喝茶看报纸,有没有?!进来后,培训、考试、还有各种证要拿。哎呀,双休怎么去加班了?什么时候参公呀?哎呀,职称考到了要没位置升啦;哎呀,怎么上面又派任务下来了;什么?还要搞科研!


谢邀,在某四五线城市的市疾控艾滋病科实验室做检测,从被邀请到现在还没有空写正经答案…


谢邀,一方面,疾控中心分为国家,省市区各个级别,而且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部分医生护士兼公共卫生预防的工作,从国家,到省,到市,到区,各级疾控中心的分工是有差别的,而且随著国家政策的改变,都随时在变。比如免规科,以前疫苗有市上管,现在全部划分到县区一级,市上这个部门就直接从以前的福利部门变成了清水衙门。另一方面,每一级的疾控中心还要分很多科室,每个科室的工作差别很大,比如说办公室,党办属于行政类,专业类的就像性病艾滋病科,皮肤病科结核科等等,还有负责实验检测的等等。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级别不同的疾控,科室不同的疾控,还有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体现出了不同的工作经验。要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就是对一个来访者的印象很深刻,她的老公和儿子都感染了艾滋病,很幸运她并没有感染上。老公是因为同学聚会认识了老同学,和自己的女同学搞上感染了艾滋病(一说是自己的女同事,反正就是婚外情导致的艾滋病),而儿子当上了男同,和自己的同学发生了关系感染了艾滋病。看到她泪流满面的痛苦,那一刻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谢邀~

浙江某区县级疾控工作两年多,做儿童免疫规划这块的活。人口百来万,儿童免疫规划不好做,儿童越来越多,疫苗越来越多,活越来越多。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今天市里查明天省里查,查得好国家接著查,不是在整理资料就是在整理资料的路上。

一般不加班有双休待遇么比公务员低些,大体也差不了多少。除了迎接检查说实话平时真没啥事,都是日常工作,也没有特别大的疫情发生也算安稳,底层疾控科研要求一般,通常就是配合上级疾控做做调查。

日复一日的工作,每年的节奏基本一致,工作环境还算宽松,刚毕业的小伙伴会很快被磨平激情。


疾控工作类似足球队守门员
先来简单的说一下吧,在疾控中心的工作要看不同科室不同的职能的,不过总的来说给我的感觉,疾控是一个磨灭人斗志的地方,如果在地方的疾控是一个蛇适合养老的地方,没事找点副业。所以要看你的追求是什么,要是觉得想安安稳稳没什么不好的话,疾控是一个挺不错的地方。
看哪一级了。区里的基本上都是很舒服的,市级的苦逼多了,省级的比市级的好一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