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形而上学」非彼形而上学。在不同哲学家嘴里,形而上学的含义相差很大。你说的形而上学是马哲教科书里的定义。从辞典上能找到相关定义:

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是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来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彼此孤立,永远不变;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事物外部。

而在辞典上还能找到「形而上学」的其他含义:

哲学的一部门,为英语 Metaphysics的义译。研究实有的学科,即论所有事物的共同点及此共同点所拥有的特性。因研讨的对象为超物质、超感觉或超现象之物,故译为「形而上学」,于西元前四世纪由亚里斯多德首创。也称为「本体论」、「第一哲学」、「实体论」。

有另一个答案回答了形而上学的具体内容:

形而上学,能具体描绘一下是什么??

www.zhihu.com图标

你说的这种形而上学是黑格尔专门用来与辩证法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形而上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是第一哲学,也就是讨论存在者的「第一哲学」,在这种意义上整个西方哲学几乎都是形而上学。我们所学习的形而上学是针对这个意义上的。


对于人的处境,形而上学是简单有效的思想启蒙方式,理性在这里展开和塑造。学习形而上学是为了塑造理性,锻炼理性思维,这是传统西方哲学的核心。

孤立和静止的另一面是独立和永恒,相比于感性直观、知性判断,还有一种无法说清楚的概念,但是可以用理性把握的存在。包括灵魂、上帝、道德和世界等形而上概念。亚里士多德出于对世界的理解而正式开始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真正的发展的在笛卡尔的第一哲学和康德哲学,形而上学与其说是理解世界,还不如说是理解理性和理解自己。人作为第一因,无法在客观环境中自我定位,人思想的尊严也不允许人堕落为物,超越时空、物质和感觉,也不被语言捕获,于是人的灵魂只能在形而上,产生说不清楚的自由意志作为第一因,它独立而永恒,与理性同在。


形而上学(英语:Metaphysics),是指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质的学问。形而上学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范畴,被视为「第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它指通过理性的推理和逻辑去研究不能直接透过感知所得到答案的问题,它是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最普遍的面相和终极的原因的探索的一门学科。

以上是维基百科的解释。

不知道题主是怎么理解形而上学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形而上学是培养一种辩证的思维来认识和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

如果题主不是哲学、神学、理论自然科学的专注研究者,也可以不用过多的去深入探索,了解一下就好了,就像每天吃饭睡觉恋恋爱,题主会去探索这些平常和习惯的事情背后最本质的问题吗?


谢邀,,,方便,方便你理解问题,事情和世界。多数纷繁复杂的事都可以通过形而上的观点拆分成细微简单的问题。

你学的东西也是由形而上的一个个点组成面的,一面面会继续组成一本「书」自成体系的过程必须通过形而上的基础。


准确的说是独断论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为了静心凝神驱除浮躁戳破思维泡沫?


这个问题有三重嵌套:

1.形而上学是孤立静止的;

2.学习一种孤立静止的观点是可疑的;

3.在孤立静止的相对或绝对意义中取后者。

首先,形而上学是追求存在之本质的知识,而不是描述它的形态的知识,因此,将「孤立静止」和「形而上学」划等号是有问题的。形而上学一般要将特定的价值固定下来,因而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践决定论和矛盾具体论。这可能是在高中阶段如此解释形而上学的原因。如此便回答第二个问题。对于第三个问题,思想是运动的,它被不同时代的人们做出不同的解释,上帝的观念也是变动的。因此,认为孤立静止是一种绝对的观点,这有逻辑相悖的嫌疑: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形而上学给予了可用的信仰,不论是神还是科学,它让我们有东西可以凭依。如果一样东西是绝对的孤立静止,那也就不必学习了吧,因为没有时代价值。

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真理性理论亦属信仰,故也是「形而上学」。只不过通常把彼岸和精神作为形而上学的实体。唯物主义的信仰是物质、运动和人,除此之外无甚形式上的区别。


此处,也即我们日常语境中常用的「形而上学」,其实是马克思主义语境内的一套话术,用以代指「孤立静止片面」的看问题的态度。这种「形而上学」,当然是偏贬低偏负面,不大值得学习的。

举个形象的例子:神创论体系中,生物被上帝创造出来后再无变化,这显然是「形而上学」的;而进化论体系里,生物随著环境变化不断发展,进化,从简单变得复杂,永远在发展著,这当然就「辩证唯物主义」了。

要学习的「形而上学」,则是另一个话题了。详细的情况,可以在知乎自行查找资料。如果你在此继续深入,也许你会发现,从某种意义上,「形而上」确实又有点孤立静止的意思了——但这终究是两个语境的事情。


由于各种原因,同一个辞汇,在不同语境中,总会有著不同的内涵。对于这种复杂的语义变化,你也需要「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问题」,不要陷入「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形而上学」中,忽视了不断发展的外在世界了。


因为形而上,谓之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