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可以確定j20是超音速機動性比較逆天的,但是j20的寶石臺是IRTS不是EOTS,彈倉也更像f22而不具備f35那樣掛大型彈藥的能力也說明其對地/海性能有限,我國是否仍需一款有足夠掛載能力的隱身多任務戰機?


兩個問題

1,光電窗口問題

後半部分不透明並不能說明殲20的光電窗口不能對地,因為激光測距和激光指示早就是貨架產品了

比如2016年就拿到莫斯科參展的EOTS86,以及一大堆其他光電吊艙

個人認為殲20這樣設計主要考慮到面對敵人和性價比因素

——面對美帝及其小弟的F22/35海,殲20能有前向攻擊地面目標的機會已經很不得了,能讓殲20對地打擊防空節點了起碼拿下第一島鏈大部分制空權,可以壓制地面防空火力階段了

——學F35那種飛過頭還能回頭炸或者盤旋待命對地打擊的幾率實在不高,畢竟對手是世界第一強國,小弟也是世界前幾,有完善的防空系統,能飛掠目標上空回頭炸,都能飛掠了,掉個頭很難麼?

——就是有相關對地任務不有殲10/16乃至攻擊11無人機麼,先想想怎麼搞定製空權纔是正經

另外,如果說不能看後就不能對地,那麼一票光電吊艙比如F35的EOTS前身狙擊手吊艙表示?

還有毛子的仿狙擊手吊艙

這些都不能向後,如果不能對地,毛子蘇57還是外掛吊艙豈不是冤死了?


2,彈倉問題

內置武器可以參考FC31的宣傳,圖我就不找了

雖然沒有實錘1000kg級炸彈,但是500kg級炸彈和小直徑炸彈還是能掛的,僅僅就欠缺2000磅炸彈的掛載能力,對地能力起碼不亞於F22

——至於1噸級炸彈,還是面對敵人的問題,先把制空解決好,非要對地也有攻擊11和彩虹7無人機


大航程,高速度,配備大型雷達,中遠程導彈,以遠程打擊為主

我說的是米格31和f14……

現代的戰爭環境中,專用截擊機可能是一種有些過時的理念了,但是殲20確實與其他戰鬥機的作戰理念和作戰方式不太相同,至少和su57和F22不太一樣,低速性能和近身格鬥並不是優先考慮事項。這點和YF23倒是有點類似

或許應該給這種類型的飛機取一個新的名字?(如果不叫截擊機的話)

可以參考一下我這個問題:

為什麼俄羅斯五代機不以米格31的設計思路為基礎進行研發??

www.zhihu.com圖標

有一說一,殲20確實長的像截擊機,但是長得像不能就是什麼,但是根據目前的信息來看,其對截擊截擊屬性的強調可能還不如F22

1.殲20機頭的光學窗口無法確定是IRST還是EOTS,我不知道題主為何如此篤定其為IRST,難道是有什麼內部消息(50w警告),現在只能說是殲20的IRST/EOTS視野沒有F35的好(畢竟殲20還是以制空為主,F35的全向EOTS更多是為了擴大激光制導範圍,20對這方面沒有那麼強調),而且就算是IRST又怎麼樣?蘇27是截擊機?鬼怪,雄貓是截擊機?

可以看到殲20機頭的光學窗口後半小部分是封閉的,但是不能因此判斷其是就IRST或者是EOTS

假如殲20真的去追求超音速截擊性能,其也不會安裝EOTS,具體參考F22

機頭安裝IRST對速度/重量/成本等都有影響,這也是F22沒有安裝IRST的原因之一

所以對於截擊任務(例如攔截飛向阿拉斯加的圖95)來說,排除航程因素,F22比殲20更合適

2.氣動

比起米格31或者YF12那樣一切為了速度的氣動外形來說,殲20採用的遠距耦合鴨翼+大邊條+小弦展比的設計,更注重的是超音速機動性能,兼顧亞音速性能,在超音速狀態下保持良好的機動性,可以在BVR階段快速搶佔有利陣位,更早取得對敵優勢,明顯是為了空對空作戰設計,而不是單純超音速的空空導彈運載機

3.掛載能力

殲20的彈倉不小,PL15導彈的長度超過4米,殲20的彈倉的長度足夠容納PL15還有富裕,所以說,目前殲20的彈倉長度是世界上最長的,深度跟不上F35,但是起碼超過了0.5米(PL15彈徑203mm,加上尾翼,需要的深度肯定要超過0.5米),而F22的彈倉就可以掛載1000磅JDAM了,殲20彈倉的掛載能力只會比F22更強,只不過現在缺配套彈藥罷了

綜上所述,殲20絕對不是一款所謂「截擊機」


殲20的定位不僅僅是截擊機。

隱身本身就意味著強大的偷襲能力,加之在殲20的氣動佈局上又強調了超音速條件下的減阻設計,所以,以超音速突破敵方空防系統,偷襲對方高價值目標顯然是作為殲20的重要目標來考慮的。

另外,從殲20機首下方安裝的EOTS系統看,該機也考慮了空對地攻擊。不過這個系統的後向視野被遮擋了,顯然是更多的考慮對前方、側方地面目標的搜索及瞄準。

下面討論一下殲20的EOTS,有人從這個系統缺乏後向視野判斷它不是EOTS未免武斷了些。對後向視野的需求顯然是兩個條件下才有的:攻擊機使用激光制導武器攻擊目標,攻擊機距離目標很近後做機動擺脫。機動後如果要求保持對目標的持續照射,那麼具備後向視野就是有利條件。但是,這個機動不能很大,頂多是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在90度以內。因為超過90度機身就會遮擋住視野了,持續照射也就over了。在垂直方向上也不能超過90度,也是因為遮擋的原因。但是在拚命機動躲避敵方防空火力的時候誰還有那個心思保持這麼嚴格的動作限制?說白了,後向視野不過是在敵方防空能力比較爛的時候,攻擊機可以四平八穩地脫離時才用得上的。所以有一系列的問題就要提出來:有必要為了保證持續照射搞這麼複雜嗎?就非要用激光制導武器攻擊目標嗎?對於殲20而言,顯然並不需要為一個對地攻擊搞得這麼費勁巴里,殲20本身的任務是以奪取制空權為主,對地攻擊屬於副業,能做到中等水準就可以了,沒必要死摳到專業對地攻擊機的程度。何況殲20價格昂貴,大量得用來幹危險的對地攻擊得不償失。所以,殲20EOTS系統的視野不如F35並沒什麼關係,本來定位就不同。F22連這玩意都沒有呢,還不是一樣可以扔SDB搞對地攻擊?

電子書人類飛行的歷程:美國史密森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100種珍藏作者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會員專享¥ 19.60去查看?


截擊機的要求是起飛準備迅速,因為很多截擊任務都十分緊急,不過對於飛機本身來說,也就滑跑距離有關,其他的出動率完好率飛行員準備之類的靠地勤維護和戰備保障關係更大,20是抬式佈局,一般來說短距起飛是有優勢的

然後要求爬升快升限高,截擊目標很多都是高空超高空目標,飛機爬升慢是趕不上目標的,升限低就根本截擊不了目標,這個主要看動力,20屬於情況不明

其次就是低空也不能太差,畢竟還有目標不少是低空突擊的路數,甚至隨著發展,低空滲透的目標會漸漸取代高空目標成為主流,這個除了要求飛機低空飛行性能過得去外,還是動力得足,然後下視探測能力還得強,低空飛行性能可以參考殲8飛豹,雖然高速高空不錯,但碰到低速低空目標,跟蹤伴飛就會喫力,甚至危險,因為氣動設計不合適,另一個是動力不行,低空飛行空氣阻力更大,飛機需要更大的動力才能保證高速和加速,不然一些貼地高亞音速目標你都未必跟得上,下視探測也很重要,因為飛機截擊低空目標一般需要從相對高的位置向下探測,面對的地面背景幹擾較大,尤其是起伏複雜的地形,大多數戰機雷達陣面都會朝下偏安裝就是為了這個,當然信號處理能力也直接相關,這方面20應該不錯,畢竟從外觀上能看到的設備已經處於世界頂點那一檔次了

另外就是戰鬥機能力越來越全面,很多時候都已經取代了截擊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