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產的原因要從猛禽是幹神馬的說起。

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的先進戰術戰鬥機的任務計劃書,核心要旨是在東歐前沿乃至淺近縱深建立對華約集團空軍的絕對空中優勢。此時美軍的空中優勢戰鬥機對華約集團擁有大約10-15年的技術優勢(F15對米格23)。先進戰術戰鬥機的技術要求是通過高機動性,低可探測性,持續的超音速機動能力,高性能航電以及先進空空導彈,對蘇系側衛和支點系列(80年代中期列裝部隊)形成絕對優勢。

此時美空軍的訂單數量是648架。

然後蘇聯解體,蘇聯空軍大批的先進戰鬥機發展嚴重受挫乃至停置。這包括了米格I.44,這也包括了對現有側衛和支點機隊的升級計劃(蘇27M和米格29M)。面對依然使用卡塞格倫倒置天線且機體強度不足的蘇27基本型,面對依然腿短且航電相對簡陋的米格29基本型。哪怕是F15c在全球頂尖的空中戰役信息體系支持下也可以輕鬆戰而勝之。再看看東亞某大國一票主流的米格21/19升級發展型以及寥寥幾十架倒卡側衛,請問猛禽是不是一把過於鋒利的刀?

訂單一路被砍到187架。

在90年代末21世紀初,有源相控陣雷達,推比超過9的二元推力矢量發動機,高度集成的航空電子設備,以及隱身複合材料的機身蒙皮,都是稀罕且昂貴的玩意兒。猛禽是專一用途的重型空中優勢戰鬥機,旨在對標替代F15系列。設計想定戰場是歐洲which擁有大量優秀的機場設施,因此並未過度強調大航程。機體設計並不寬裕,後期由於技術更迭加入了更多的設備,因此成為了僅次於米格21的世界上裝填密度第二大的戰鬥機。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多用途拓展性差。不可能通過大量生產多用途型號來降低單機價格。

為了實現戰術空軍的全隱身化,低成本且多用途的聯合打擊戰鬥機計劃,也就是閃電2的前身,應運而生。

這樣擺在國會面前的就是,價格高昂,制空能力過剩,多用途拓展性差,由於技術保密原因無外銷可能,同時,一款能力足夠但是價格更便宜的單發隱身戰鬥機正在穩步發展中。

回到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時間節點,這樣看來,昂貴的生產線關還是不關?

至於後來東亞某國某20橫空出世,則是美軍始料未及的。再開生產線?洛馬此時已經用閃電2成功綁架了整個西方世界空軍,討價還價的能力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說面對百分之80完成度的某20,美空軍飛行員們願意用猛禽還是閃電2去較量?嘿嘿嘿嘿,不引戰,見仁見智吧。但是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在美軍制電磁權被快速拉近抵消的今天,一場戰鬥的勝利依然要取決於體系的力量,但是不要忘記,發揮體系力量的依然是平臺的能力本身。那麼請問:

雙方空空武器能量特性相近,航電水平相近,電子對抗水平相近,信號輻射水平相近的情況下,空戰中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呀?

或者再簡單點兒說,

中距導彈對射時,超音速機動能力對載機佔位能力有什麼影響呀?對導彈的初始速度乃至射程包線有什麼影響呀?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如果真是好飛機,絕對不會停產。

沒有人會嫌自己的裝備太先進,而自廢武功的。

以上理論包括而且不限定於海狼、F14、F117A、朱姆沃爾特級。

你們覺得可惜,那是因為你們只看得見公開的數據,不公開的地方,你永遠不會知道。


每款裝備的開發列傳都有相應的目的,f22開發的背景是應對蘇聯威脅,蘇聯倒了冷戰結束,如此昂貴的裝備也就失去了敵人(那時候我國常規軍事能力完全沒有威脅),國會肯定要砍啊。

同期被砍的還有海狼、下一代戰略核潛艇(現在在動工的哥倫比亞級,蘇聯不倒這個項目早就上了)、mx和平衛士、侏儒、十字軍戰士、科曼奇等等我們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要麼是不對稱戰爭,要麼是反恐戰爭,對手都是弱雞,美國的新裝備推進也就馬放南山了。

直到近些年,我國的軍事能力突飛猛進的成長,可以預見的是美國人接下來馬上會跟著迅速下餃子。比如:福特級已經上了、哥倫比亞級開工了、b21還有800天、六代機可能已經在開發了、中導條約退了馬上準備繼續搞、豬母砍了伯克三要上了等等,就連美國人以前最不重視的反艦導彈也上了新貨(以前面對毛子海軍不需要這玩意)

回到f22,重啟生產線的代價太大,還不如留著錢搞下一代。

就目前來看,f22依然是藍星第一戰機。

動力頂一流,現在能超巡的全世界也就他。

機動頂一流,飛行包線遠超各種三代機,各種飛行表演的視頻都有明確的展示。

武器系統頂一流,內置掛載能力、內置掛載多樣性頂一流。

全向隱身能力頂一流。

支撐體系頂一流。

航程中規中矩,8t內油還是不錯的,超f15沒問題。

航電部分子系統頂一流,比如雷達。部分航點系統有落後,畢竟20年了。

航電升級難度大。不過據說還是有升級計劃的。


好是相對的,是有時效的


戰機不能只看外觀。。。

F-22生產是從1996年開始的,在2005年第一次升級之前F-22都用的是90年代的CPU計算機,同時代能買到的「高性能」計算機是這個樣子的。。。

接著生產也不過是生產表面上厲害實際核心已經嚴重落後的戰機,升級前的軟體甚至沒法兼容AIM-120D。停產剩下的錢可以給F-35以及給Blcok35的航電以及其他技術升級。

另外不是說多造一架就只付一架的錢,尤其是次世代的低可探測性戰機,除了其他要維護的東西外飛機的塗層也是需要維護的。F-22的吸波塗層雖然已經先進了不少但是還是貼在機身外面的,很容易脫落,維修也極高。幾周前EAA航展上的F-22,拍到的是這樣的:

事實上2019年開始的Increment 3.2B升級,其中一項便是對機身塗層進行更新採用類似於F-35的嵌入機身式的設計。

最後「停產」的F-22也生產了187架,哪怕現在也沒有國家能在短期內追上乃至接近這個數量。


話說,當年,老美手持寶劍

傲然四顧

還有誰

四下惶然

「寂寞啊」,然後,就把寶劍收了

沒多少年,東方出現了一個曾經的弟中弟。再想拔劍,發現不那麼趁手了。

自從冷戰結束後,美軍一些高層認為F-22戰機無用武之地,在這種背景下,F-22產量被一削再削,從最初的750架,削減到339架,又削減到277架。雖然美國空軍在2004年提出至少要381架F-22才能滿足未來需求的建議,但國防部駁回了這一提案,硬是將生產數量砍到了183架。

2008年11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親自對國會陳述說F-22在後冷戰時代的衝突,例如伊拉克和阿富汗毫無用處;2009年,蓋茨又提出將在2011年停產F-22,並在第二年宣佈之前的提案已成為國防部最終決定。為推行這個方案,蓋茨還不惜開掉了一票呼籲生產更多F-22的空軍高級官員。

雖然當時F-35項目已經開始暴露出問題,但蓋茨的計劃似乎還很美,180多架F-22足夠滿足要求,相對廉價的F-35看起來可以滿足所有需要;俄羅斯的T-50雖然在2010年首飛,但那頂多能算是四代半戰鬥機,還是無法和F-22相提並論,中國的第五代戰鬥機更是連影子都看不到,當時國際上普遍的說法是,中國五代機確實在研製,但其首飛可能起碼要到2020年…


我們假設,把我們中國這個不確定因素剔除,國會老爺們拆除娘娘的生產線無可厚非,因為到現在2019年為止,除了中國,娘娘可以自豪的說一句:我在天上扇一下翅膀,沒有一個飛機敢吭聲!

即使加上中國,按照當初美國自己的情報部門的說法,中國在20年之前也不會有自己的五代機,而娘娘從立項到形成戰鬥力只用了23年,所以國會老爺們得出了結論:等中國有自己的五代機時,美利堅的六代機都已經吊打全世界了!

畢竟你軍隊可以不在乎花了多少錢,國會老爺們卻恨不得一個美分扳成兩半花!

可惜,劇本是好劇本,可中美兩個演員的咖位太大,就是不按照你的劇本演啊。


就是當時覺得太好,別人再過100年造不出來,當然是停產,留下小錢錢去獲得有錢人的快樂咯。

戰鬥機再好,好上天,不打仗留著幹啥。難道還能開著去泡妞嗎???

當年毛熊就是沒想明白這個理,你又不打仗,造那麼多軍火幹嘛。軍火這個東西,軍火這個東西,除了出去搶錢的時候用,飢不能飲,寒不能穿,還得花大筆經費養護保存。難道想每個毛子發一個???結果把自己給拖垮了!

至於說下一代的先進性,絕對是中國人想像不到的先進,因為美國人都沒想清楚該怎麼個先進法。中國人更想像不到了!

因為冷戰結束了,蘇聯倒下,當時中國還屬於大而不強的國家,靠原來的f15、f16就可以吊打一切潛在敵人的空軍,還要這麼多f22為什麼?而且當時f35項目已經開始,作為三軍通用飛機,第二款四代機,基本滿足未來空軍需要,最重要是通用,多功能,加上多國聯合,分攤大量成本,這麼一來二去,f35性價比就非常高,f22存在就顯得十分多餘和尷尬。沒記錯的話,當時美國也想裁剪軍費,減少支出,改善自身經濟結構,f22停產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相比於其他項目,例如十字軍戰士自走炮,科曼奇,至少f22還能生產出來,順利服役,畢竟當時誰也不知道,中國暗地裡努力發展空軍,研發各種新飛機,其中就有f22和f35最大競爭對手j20。


沒有好的裝備,只有合適的裝備。

F22是不錯,但是冷戰結束後已經不能滿足美國的戰略需求了,被砍掉是必然。

首先是美國沒有必要裝備這麼多F22而且美國財政上已經承受不了了。F22生不逢時,剛好在冷戰結束後誕生。這個時候最大的敵人已經消失,削減軍費支出已經是美國全社會的呼聲。蘇聯解體後,美國拔劍四顧心茫然,最大的敵人倒了,根本就沒有其他的敵人了。F22由於太過先進,幾乎沒有什麼用武之地,美軍憑藉幾千架F-15,F-15,F-18就能橫掃全世界,沒有必要裝備太多F22了。而且由於軍費削減,過於先進的不必要的F22自然就成了削減的對象。為了讓軍火公司不至於虧本,最後也是咬牙生產了187架才停產。

其次,F22已經不能滿足冷戰後的需求了。F-22設計之初,目標就是在歐洲戰場消滅蘇聯3代機,奪取歐洲的制空權。歐洲戰場空間有限,而且基地密佈,不需要F22有很大的航程,700公里就夠了。這也造成了F22的一些缺陷,航程短,只具備空戰能力,不具備對地打擊能力等等。冷戰結束後,兔子成立鷹醬的主要對手,這個時候美軍發現F22的這些缺點已經不可忍受了。首先,西太平洋地區並沒有那麼多的基地可供使用,而且都在兔子的彈道導彈的威脅之下。鷹醬在亞洲的基地只有日本沖繩,日本本島和韓國,這些基地隨著兔子彈道導彈的精度越來越高,越來越不安全了。要安全,就必須後撤,後撤就只能到關島,夏威夷了,這些地方離兔子又太遠了。所以F-22航程短的劣勢被無限放大了。另外,F-22不具備對地打擊能力的弱點也無限放大,彈艙太小,放不進去大直徑炸彈,航程短,基地位於兔子的威脅之下,單價高,升級潛力小,。。。。。。。這些使得F22越發不適應美軍的需求,被裁掉就是必然了。

現在很多人都講美軍如果不停產F22怎樣怎樣,兔子會更慘怎麼的。其實,美軍停產F22纔是正確的做法。F22升級潛力有限,機內空間高度緊張,最新出現的技術已經不可能應用了。而且,其強調的高機動性,超音速巡航,不但代價高昂,而且在最新一代的格鬥導彈面前,根本就不夠看。到了F-35,美軍就不在強調超機動性了,隱身,航電擺在了更高的位置,超音速巡航的重要性也下降了。這是時代的進步,F22作為第一個喫螃蟹的,肯定會有各種缺陷存在的,這不足以磨損F22的先進性。回歸片頭那句,沒有最好的裝備,只有合適的裝備。F22是很好,但是已經不適合美軍今天的需求了,所以只有被裁減的命運了。要不是考慮到軍火商的利益,F22甚至都不會生產187架,而是更少。


因為美國的國家體制。資本家急著收割韭菜啊!

美國仰仗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歷史機遇,已經位於藍星頂層七十多年了,其中更有一半時間獨步天下。美國的領導團隊在明顯的優勢之下,飄了!

冷戰期間,美國參與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都遠離歐洲,並且因為顧忌蘇聯而草草收場。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打了兩次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這些戰場都在近東中東地區,離歐洲很近,並且都可以說打贏了。朝鮮和越南戰爭都是政治戰爭,而後面的四場戰爭都是經濟戰爭,背景都是壓制歐盟的崛起。這說明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政治和軍事發展是以經濟訴求為目的。

如果沒有中國的異軍突起,美國這樣走下去是沒問題。沒有殲20,也就沒有F-35大規模部署的必要了,F-16和F-15還能生產20年。

美國的裝備採購的決策權在國會。國會是個神奇的地方,裡面充滿了各個利益集團的代理人和黨爭!

在具體的戰爭威脅之下,國家機構可以戰爭需求為重,協調軍工企業的生產。而和平時期的商業競爭就是零和博弈!要麼全贏,要麼全輸。

洛馬和波音總共生產了不到200架F22就關閉了生產線,相關的改型和發展計劃都被短視的國會中止了。所以F-22的單機成本高得離譜。就說F-22機體小航程不足帶不了炸彈電子設備陳舊之類的問題。比照F-16的發展,F-16A這些問題一個都不少,但F-16發展了十幾個型號(批號)以後,一樣活得有聲有色。

現代飛機的主要成本已經是電子設備了,輕型和中型飛機並不比重型飛機便宜多少。重型飛機的裝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則遠大於輕型飛機,五代機重型化已經是必然了。而美國在搞了不成功的F-111後,又搞了個三軍共同開發卻又不通用的偽中型F-35,其中各方的博弈就可以當神劇來看了。


都說蘭博基尼,布加迪威龍等是很好的跑車,為什麼這麼多人不買呢,如果不喜歡跑車的話,勞斯萊斯也不錯啊

以下是原回答

一個是太貴,另一個是沒必要,還有就是不符合需求(小短腿),總的而言就是性價比太差,從而出現了F35來進行輔助,以減輕對f22的需求


總感覺知乎大神比美國人自己還瞭解f22


因為太好了用不著.無敵是多莫寂寞.

就像中國海軍導彈艇大量退役的時候有人說為啥不送給海警呢? 因為海警也就抓個偷魚/走私的,犯不上拿導彈給轟了.


1、美國早就形成了完整的軍工財閥體系,冷戰時還要考慮一下愛國主義、為國貢獻的問題,冷戰後完全就是反噬國家的惡龍。

2、F22研發費用超支不是太過分,後續生產的價格也被卡的較嚴,對軍工財閥來說,就不是一個好產品,遠不如把經費投向戰爭搞長期消耗好做花賬,第二次海灣戰爭和後續的佔領中東、阿富汗駐軍活動中,軍工財閥的利潤比繼續生產F22多太多了。

3、美國軍工財閥的常規套路就是挖坑釣魚,F22故意留下尾巴,F35的大筆經費就進來了,等性能上差距很大的F35生產到一定階段,再高喊中國威脅論,又能再搞新的主力戰鬥機......周而復始纔是賺錢套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