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两周岁,最近几天宝宝脾气超级坏,和我要求什么我不同意的情况下就会哭的要疯了,以前从来不这样,我一直都是告诉他在我面前哭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不该做的就不能做。他也很配合我,但是最近不好使了!刚看完电视还要看,不让看就哭的发疯,晚上不在卧室里睡觉,到客厅就好,要不就哭的发疯,半夜醒了也要去客厅,不去就哭的发疯,快崩溃了,如果我不坚持是不是以后就是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啊。


这就是传说中的terrible two

大部分孩子在两岁左右,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并且也有了一定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能力。不再是从前那个事事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完成的小宝宝了。但是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和小朋友的思维模式肯定是有很大不同的,小朋友这个世界的各种规则还不熟悉,他们做事,完全看自己开不开心,成年人则需要考虑更多:危险程度,社会认可程度等等。这时候,小朋友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父母想教给孩子规则。

类似的情况还会发生在孩子十一二岁,大多数人把这种情况称为叛逆期,不同的是,十一二岁的孩子语言能力,社会行为能力,都已经相对成熟了,而两岁的小宝宝,他们的语言能力,行为能力,都还不够成熟,这时候,他们最好的表达自我情绪的方式可能就是大哭。

很多人都建议,就让孩子哭,不要因为他哭,就去满足他,我对此也深信不疑,直到一天中午,我带花生在公园玩,我坐在一片橡树下休息,花生在一旁捡橡子,玩挖掘机。突然,花生大哭著拉著我要走,我当时脑子里第一想法就是:不行,不能让他牵著我鼻子走,妥协了以后他就养成坏习惯了!于是我坚决不肯离开,结果花生就一直哭,生生哭了半个小时,中途我试著转移他的注意力,抱著他想让他平静下来,可是都没有用。就在我准备妥协之际,我突然注意到橡子掉落在木板上的声音。于是我试著问花生「你是因为害怕橡子掉落的声音才想离开的吗?」花生抽泣著点点头,然后我牵著他捡了很多掉落的橡子,分别从不同的高度扔下去,告诉他,相同的东西,从不同的高度扔下来声音就会不同。从树上掉下来的就是橡子,只是因为橡树长的特别高,所以声音才会那么响,所以才会吓到花生,我们也不可以乱扔东西,因为有可能,你扔掉的东西会吓到比你更小的小动物。……花生听完我说的话,终于平静了下来。

如果不是什么关乎原则的大事,那当孩子哭闹起来时,我们就尽量平静下来,询问他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再找出解决方法,会事半功倍。但如果真的是关乎原则,或者安全问题,那么即便孩子哭闹,我们也要坚持正确做法,这种时候,给孩子示范应当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要去指责孩子做的不对,用正确做法覆盖孩子错误的认知。

最后推荐《可怕的两岁》只有当你足够了解你的孩子,遇见问题时,你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方法。

可怕的两岁京东¥ 31.50去购买?


又是一例"terrible two"吗?

很多朋友看到两岁的孩子有哭闹的现象,就会联系到这个所谓的发育阶段常会有的问题。

无庸置疑,父母和儿科医生都经常提到「可怕的两岁」。这是幼儿经历的正常发育阶段,通常表现为发脾气,挑衅行为和很多挫败感。

但它不一定会在孩子2岁时发生,通常始于18到30个月大的任何时间内,而且可以持续到三岁。

虽然3岁以后肯定仍会发脾气,但那时发脾气的频率通常会降低。

为啥会有这个阶段?

蹒跚学步是一个大约1到3岁之间的阶段,充满了智力和身体上的成长。孩子们开始:

  • 学会走路
  • 学会说话
  • 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
  • 了解自己的情绪
  • 了解如何分享和轮流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希望探索自己的环境,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都是正常现象和预期行为。

但是,由于他们的语言,肢体和情感技能尚不完善,因此两岁的宝宝在无法充分沟通或执行任务时很容易感到沮丧。

让他们感到不爽的情况可能有:

  • 可能没有语言能力来清楚地表明他们想要的东西。
  • 他们可能没有耐心等待轮到他们。
  • 他们可能高估了手眼的协调能力,即使他们迫切希望也无法倒出自己的牛奶或接住球

发脾气的范围从轻微的抱怨到全面的歇斯底里的崩溃。 除了在发脾气期间哭泣之外,孩子可能还会身体虚弱,其中可能包括:

  • 咬人
  • 扔东西

虽然发脾气似乎永无止境。一般来说,在18至60个月的孩子中,发脾气的持续时间为5分钟或更短时间为75%。

写给题主:

了解宝宝的发育的必经之路和宝宝的无助,理解和关心孩子的需求,懂得安抚孩子的技巧,给予孩子正确的示范,包括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从简单的单字入手,从基本的动作入手,慢慢地孩子的行为、脾气,随著语言、肢体的发育会慢慢变好。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爱,但不是溺爱。

@知乎亲子


关于两岁孩子逆反,久明老师曾处理过这样一个案例,分享给你:

孩子的表现是:

孩子妈妈和我说,近半个月,原本乖顺的女儿,突然变得很固执很逆反。她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非得实现不可。可大人说的话,她基本就一个字:「不」,拒绝大人的所有要求。

其中有2个典型的表现,妈妈目前比较苦恼的。

第一个:不换衣服,哪怕白天玩,弄得很脏的衣服,到晚上就非得穿著睡。要是给她换她就会大哭,哪怕她睡著了,偷著给她换,她也能哭著醒来跑到沙发上,大喊:我不换、我不换;

第二个:不刷牙、不洗澡 ,以前妈妈用讲绘本的方式启发孩子,孩子配合的还挺好。可现在再讲这些,没等开口呢,孩子就捣乱了。妈妈还试著用做榜样的方式来影响孩子:也就是当著孩子的面刷牙,本想带动她一起刷,可孩子模仿的不是妈妈刷牙的动作,而是曾经妈妈和她说的话。她站在妈妈的旁边用大人的口气说,妈妈刷的好,宝宝给点个赞,妈妈感觉特别无奈。还按照书上说的让孩子二选一,比如,在洗澡的时候。妈妈问:你是想洗泡泡呢还是洗玩具?孩子说洗玩具,妈妈说,那我们赶快到浴盆里洗玩具吧?可刚要脱衣服,她就又不干了大哭起来。如果妈妈坚持给她洗,她能哭岔气!

久明老师的解决方案是:

将计就计,正话反说!过去,妈妈每天绞尽脑汁用各种办法吸引、调动、引导孩子去刷牙、洗澡、穿衣服,结果是越说孩子越来劲。其实完全可以不必这么麻烦,只需要换一个思路就迎刃而解了。方式就是:每到刷牙、洗澡时间,妈妈就问她,你刷牙吗?她一定会说;不刷。妈妈说:好!今天你千万别刷牙、千万别洗澡,说完自己就哼著小曲一个人去洗漱间。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跑进来。这时,妈妈还要提醒孩子说,我已经把你的牙刷收起来了,说好了你今天不能刷牙,也不能洗澡。请你记住,你越不让孩子干,孩子越想干。

2岁半是人生的第一个逆反期,孩子自我意识慢慢形成,她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希望所有事都能自己说了算。抵触和她最近的人,主要是妈妈要求她做这做那。

所以,利用这一特点,把家长想要让她做的事。反过来说,孩子就会和你对抗,而对抗的结果就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推究久明老师的知乎严选专栏:

孩子性格养成指南:学龄前儿童 30 个棘手问题纠偏?

www.zhihu.com图标

欢迎关注我的主页,每天更新家庭教育知识。


去客厅睡觉为什么不可以?孩子合理的要求不要拒绝,无关紧要的要求就问问孩子理由,试著理解他的行为。

不合理的要求,就心平气和跟孩子沟通,解释不能做的原因,如果不听,耍脾气就冷处理,不要让步。


别惯,过度惯了你就害了他她今后的一辈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