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和勞動力不都是生成要素之一嗎?它們難道不是平等的嗎?

為什麼在社會經營活動中,總是持有資本的人佔有支配性的地位,而擁有勞動力的人則處於被支配的地位?

即使勞動力很稀缺,他也不過是多得工資而已。與此同時,資本家卻長期牢牢地掌握著生產的指揮權和利潤的分配權,只不過有時多分一點,有時少分一點。


因為很多情況下,資本更稀缺,願意承擔一定風險的資本就更稀缺了。

而勞動力,尤其是一般勞動力,比如生產線上的普工,一般都不會處於稀缺的狀態。

所以,很多時候看起來就是資本方更有話語權的樣子。

你沒辦法用錢去打動一個錢多到花不完,又對錢不太感興趣的人。

同樣,一分錢也可以難倒所有人。

很多公司的破產看起來很突然,其實都是資金鏈斷了,沒人救,於是就轟然倒塌了。

很多時候,你有再多的想法,你再有能力,沒有啟動金就是什麼都幹不了。

當然你也可以說,老子比他們都厲害,老子就是缺一筆資金,老子要是有錢了,幹得可以比他們都強!

你用這種精神勝利法去看待世界一切問題,你都可以永遠是無敵的。因為你的假設在大部分情況下是沒法證偽的,這世上不會有個傻財主會先讓你變得有錢,然後再看看你究竟牛不牛的。

問題說到底,不還是沒錢嘛!

所以,出錢的人就有話語權,出錢多的人就是老大。

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啊!

有錢在某種程度上,還真就可以為所欲為。

問題就在於,大部分人都不夠有錢。

有錢大曬!揚說破的視頻 · 407 播放

因為如果是出勞動的人主導生產的話,那麼出錢的人會被叫做「債主」。

為什麼總是出錢的人做「老闆」,因為只有出錢的人主導生產,這才叫做「僱傭關係」,而一般,「老闆」就是指僱傭關係中出錢的那一方。

如果出錢的那一方不參與生產經營,這個就被叫做「借貸關係」,此時出錢的一方就被叫做「債主」,而出勞動的一方會被叫做「債務人」。

你家旁邊的的超市「老闆」自己進貨,借錢經營,此時難道不是出勞動的作主?超市老闆的債主做主了嗎?

借貸關係的歷史遠比僱傭關係悠久,遠比僱傭關係影響深遠,可以說,人類歷史上大多數時間都是出「勞動」的人在主導生產。

即使是在今天,絕大多數出錢的人都沒做成老闆,會計上,一家企業的資產由負債和股本兩部分構成,而在中國A股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中,負債的金額都超過股本,而且大部分出股本的人,也不過有投票任免權,經營權還是在少部分管理層手裡。

任何時候做主的都只是少部分人,無論是出錢的人還是出勞動的人,而你在探討「經營」過程的時候,自動把「借來」的錢「排除」到「資本」的「範疇」之外,然後看到剩下的「出錢的人」都有主導權,於是感嘆,為什麼主導生產的都是「出錢」的人?難道錢比勞動高級?

事實上主導生產的往往是「既出錢又出勞動」的人,你要不是站在勞工的角度,而是站在股民或者銀行的角度,還會提出「為什麼主導生產的都是出勞動的人,難道勞動比錢高級?」的問題。

資本的確是剝削了勞動,不勞而獲了,資本確實處於優位,但資本並沒有能支配生產的全部,在資本主義早期,資本處於積累階段,那時,資本是稀缺的,因而主導生產的權利更加偏向於資本,但今天資本積累完成之後,許多公司中主導生產的權利並不完全在資本手中。

不要什麼鍋都亂甩好不?


顧客是上帝。

提供服務的人應該讓付錢的人滿意,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舉個例子,我第一套房子裝修的時候,木工裝廚房扣板的頂角線,拼縫的地方就直接拿眼睛瞄,電鋸就那麼切下去,拼出來歪歪扭扭的。我說你得按45°角切,才能拼出來嚴絲合縫的直角。你說這個木工應該聽我的還是聽他的?

假如他裝修自家房子,想怎麼干就怎麼干。現在是給我們家裝修,我出錢當然聽我的拉~

你問為什麼我支配他而不是他支配我?這問題問的,我簡直是無言以對啊。

當然,你非要說這種關係不平等,那麼等他掙到了錢,出去花錢消費的時候,他也是上帝。這不就找回來了么?


題主在中國接受教育的話,肯定學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怎麼能說「沒讀過經濟理論方面的書」呢?可能題主的潛意識裡,覺得馬克思的理論是政治理論,是政治課而不是經濟學專業課。

那麼我推薦你兩本經濟學入門讀物:《一課經濟學》《經濟學統治世界》,了解一個非零和博弈模型「囚徒困境」。一本統計學的經典名著《統計數字會撒謊》。

《一課經濟學》中有一章叫「利潤的作用」。當年看這本書的時候,最震撼我的是這段話:

與通常給人的印象相反,利潤的實現不是靠提高價格,而是靠降低生產成本,靠講求經濟效益和效率。同一行業的每一家公司都賺錢的情況很少見(長期如此是絕不可能,除非那個行業是獨家經營)。對於相同的商品或服務,每一家公司的要價必定相同;那些要價過高的公司,它的產品將無人問津。因此,生產成本最低的公司,取得的利潤率最高。獲利公司繼續擴張,使得那些效率較差、成本較高的公司逐漸萎縮出局。這種結果也正是消費者和公眾所需要的。

一句話,利潤來自成本和價格之間的關係,它不僅告訴我們生產何種產品最經濟,而且告訴我們哪種生產方式最經濟。這些問題,不僅資本主義體制必須回答,社會主義體制同樣必須回答;任何想像得到的經濟體制,都必須回答。對於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而言,用自由競爭企業的損益指標來作為這些問題的答卷是再恰當不過的。

利潤來自成本和收益的關係,我們追求效率、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是在追求利潤。假如生產空調的平均成本是3000,有人發明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能花2500就生產出來,這說明新的生產方式效率更高,所以才會有利潤。

追求利潤並不必然導致去壓榨工人,恰恰相反,因為有利潤,才可以給工人更好的待遇,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

大家都喜歡去盈利企業工作而不喜歡去虧損企業工作對吧?消費者喜愛的產品都是盈利企業的產品對吧?沒有人覺得鎚子手機虧損了就是良心企業,華為手機賺錢了就是黑心企業對吧?到底是華為員工的收入高還是鎚子員工的收入高,這不是明擺著的么?

我92年從大工畢業,進國企第一個月收入加補貼94塊錢,三個月後轉正大約可以拿120左右。但是我跳槽去了家外資企業,工資700。如果說外國資本家壓榨了我,應該把他們都趕跑,那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這個世界是非零和博弈的,並非資本家賺了錢,員工和消費者就吃虧了。而是存在雙贏和雙輸的非零和博弈。忘記是哪個經濟學家說的:過去,只要會說「供應」和「需求」就可以成為半個經濟學家,現在還要會說「納什均衡」。

現代經濟學也講剩餘(價值),不過這個剩餘是雙向的,分別叫做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

曼昆《經濟學原理》

其實亞當.斯密《國富論》的中心思想很簡單:政府應當保證每個人的正當權利(私有產權)不受侵害,通過市場誘導出合作行為,增進社會財富。一個未受政府強力干預的自由競爭市場,產生的一切協作行為都是合理的。

看不見的手,就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非零和博弈中的納什均衡之手

斯密的追隨者巴斯夏曾經給壟斷下過一個定義,被社會學家奧本海默稱為「前人中唯一正確的」——壟斷就是把暴力帶入競爭過程,混淆了賺取和掠奪的區別。

從博弈論的角度看,掠奪是零和博弈,搶劫者的收入來自被搶者的損失;賺取是非零和博弈,謀求資本增值的同時也增進了僱員和消費者的公共利益。

......由於他管理產業的方式目的在於使其生產物的價值能達到最大程度,他所盤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這場合,象在其他許多場合一樣,他受著一隻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儘力達到一個並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也並不因為事非出於本意,就對社會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於本意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亞當.斯密《國富論》

那麼,工會不好在哪裡?假如它是一個自由加入和退出的鬆散組織,也沒什麼不好。但是,工會往往會做過火,使用暴力和強制手段,強迫那些不願意加入工會的人聽命於它,這就成為了另一種壟斷力量,對社會協作是不利的。


離開資本家,勞動力自己當然也可以從事生產。

舉個例子:沒有保險公司,車友會可不可以組織起來互保?當然可以。但是,這種眾籌方式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出了事情最後往往是一地雞毛。

因為,人們之間相互協作,是存在「交易成本(費用)」的。

之所以有有形形色色的中間商賺差價,是因為中間商起到了降低交易費用的作用

金融市場有這樣一個比喻:投機者是市場的潤滑劑。

假如沒有潤滑劑,機器運轉就會不順暢。你非要強調潤滑劑沒有做功,那也對,但是你不能說潤滑劑沒用。

.

究竟什麼樣的生產方式效率高,或者說什麼樣的生產方式能產生利潤,這不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情,否則世上就不會有人虧損破產了。

早知道即刻搜索幹不成,郭嘉為啥要讓鄧亞萍去燒掉20億?

凡事都是時後比較亮,事前豬一樣。誰能告訴我,今天把錢投資到什麼上面,一定能夠獲得利潤?有人敢說,你敢投嗎?

所以,你看到的「賺錢」的資本,在統計學上叫做「倖存者偏差」,還有一大票包括即刻搜索在內的虧損資本被人忽視了。假如沒有資本承擔虧損的風險,那麼由誰來虧呢?

就拿手機行業來說,蘋果、華為、三星是在賺錢,可是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HTC、波導、中興......消失了。假如你消滅所有資本家,通過所謂的「公私合營」把資本收歸國有,並不是僅僅讓勞動者分攤到蘋果、華為、三星的利潤就完事了,還會把那些倒閉公司的虧損也平攤到每一個勞動者頭上,結果勞動者並不會變得更加富有(事實不就是這樣的么?)。

假如有人能做到精準滅富,那更簡單了,直接去做多蘋果公司股票做空諾基亞的股票不就完事了?那他是股神啊,可惜這樣的股神從來沒出現過,有的,只是事後諸葛亮式的騙子。

資本家和保險公司的性質是相似的,他們賣的一種特殊的「商業失敗險」,保證即刻搜索就算即刻虧掉20億,公司的僱員依然可以有穩定的工資收入而不至於家破人亡。

天底下斷然沒有虧損的風險全由郭嘉承擔,而盈利的功勞全算在僱員頭上的道理你說對吧?這是在「郎顧之爭」中已經討論清楚的事情不需要再討論一遍對不對?

如果由勞動者自行組織起來自負盈虧,那和互保的車友會有啥區別?


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智慧所在啊!當你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自己就有所察覺了吧?

說白了就是一種巧妙的騙局:出資本或者說生產資料並不會生產價值,生產價值的只有勞動力,所謂出錢的只是用過去的累積資本換取價值分配的地位。

其實出錢可以回收對吧,但勞動力不可以啊。為什麼說資本家對工人的關係是剝削?就是因為資本不會產生價值但資本卻參與到價值分配中,不僅如此還通過這種行為回本了。徹底的白嫖。

至於高級不高級的,就看怎麼想了。個人認為勞動力是最高級的,因為只有勞動力才能創造價值啊,資本什麼的脫離了社會就沒有實際意義了。


從兩個層面看這個問題

第一,當老闆需要的出的錢在目前社會環境下比大部分勞動者的勞動力有價值的多。你不可能拿著三五十說自己是老闆,如果是出資三五十萬,那麼確實比三五個月薪五千的勞動者價值高

第二,現在是資本主義當道(或者叫市場經濟),資方因為先天的優勢佔有主導地位是不可否認的

總的來說,不是資比勞高級,而是勞被資以金錢的方式量化了,如果你是月薪100萬的打工皇帝或某個技術權威,你肯定比大部分資產幾千萬的中小老闆高級的多。反之,你月薪五千確實比較卑微

但需要強調的是,這種卑微並不合理也不有益,要謹記一切價值都源於勞動創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