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情况:在犯罪现场发现的是犯罪人作案时留下的赤足迹(没穿鞋)

那么根据正常人赤足与身高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基本原理,设身高为H,X为平面赤足迹长,有这么一个公式:

H=63.7+4.45X要注意的是,不可乱套公式,在使用这个公式时,首先必须分析动作及形成机制,明确因动作而引起的变化后,才能利用公式计算,另外也要考虑地面松软程度和碎散性、凝聚性,确定立体和平面差,测得近似值,作适当加减后再代入公式计算,如果机械照搬公式,很难分析准确。

第二种情况:在犯罪现场发现的是犯罪人作案时留下的穿鞋足迹

其实严格的说,人的身高只与赤足长度有一定比例关系,和鞋子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如果知道了鞋子的大小,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鞋种,减去相应内外差和放余量,就能得到前面提的赤足长,那就可以进一步算出穿鞋人身高了。设赤足长为X1;穿鞋足迹长X2;内外差为X3;放余量为X4;注:内外差是鞋内底长与鞋底外长之差,放余量是鞋底内空长与赤足长之差。

有: X1=X2-X3-X4

第三种情况:发现了犯罪人的成趟足迹成趟足迹显示的足迹常常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三种:

长步:行走时脚步舒展躺平形成;

中步:行走时没有完全舒展的半足迹;短步:脚尖点地或足底部分触地形成的部分足迹;不要太天真,一般来说虽然出现了成趟足迹,但多数不会是长步,很多是短步。

比如2009年华东地区某一起灭门凶杀案,现场出现了成趟足迹,比较稀奇的是这些足迹全都是短步,这是一种行为证据,凶手被捕后称这是因为『血太多了,怕踩到,所以踮脚跳著出去的』。

要利用好成趟足迹,就得找出那些『正常行走时留下的足迹』,测出其长度设为N,身高设为H,单步长度设为X,则:当步长为长步时有: H=N+X(cm)/3 ;当步长为中步时有: H=N+X(cm)/2 ;当步长为短步时有: 步长=X+2X(cm)/3利用足迹推测身高就这以上三类最常见类型,现在实践中应用已经很成熟了,误差很小很小。

不一定准,我试过,不过误差比较小。


有可能不能直接找到嫌疑人 但是可以再找到嫌疑人之后与他的足迹进行统一认定 类似指纹 只不过没有大的资料库而已 准确度也会差一些
能推测出来是否跛脚 身高体重等

只能提供一些类似嫌疑人的身高体重等信息,但是不是全准的,比如有的犯罪分子会故意穿大鞋,还有的一个有名的案件,根据脚印大小认为犯罪嫌疑人身高170左右,但是人家180多,天生小脚,所以这是一种手段罢了。


可以大致判断嫌疑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哒,具体就不讲了,免得坏人反侦察意识又提高了
还有鞋印 补充一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