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大概有一半学生是女生,我对女生学建筑学的建议是:人怎么学你就怎么学,把「女」字忘掉。


TJ建院历建在读,很负责的说,建院一大半都是女生,设计做得好的女生也大有人在,学院也不乏有很多优秀的女老师。我觉得女生不适合学建筑的言论真的没必要,学建筑并不代表你毕业后一定要做本行工作呀,如果真的不适合你有很多路可以再选择。学建筑的过程固然艰辛,但同时对你能力的提升和让你全方面发展成为一个更出色的人的意义更大。


我是女生,建筑学毕业,从初识建筑至今10年+,有一些心得体验分享给你,希望在建筑的陪伴下,你会变得越来越好。

1、 在校期间,思考方式的锻炼比完成作业更重要

刚开始接触建筑设计时,可以多看大师作品,除了浅层关注其作品的亮点和表达,最应该关注的是其思考方式,成熟建筑师大多具备自己对不同项目的思考方式。无论是切入点、问题解决策略,或是方案的思维表达,都透露著辨识度。

因此,在校期间,仅以完成作业为目的会让你依赖dateline,使通宵变成拖延的同义词,而每一次精进的思考方式,会让你一次一次的看到进步,甚至找到自己的设计定位。

2、 多积累,积累≠收藏

建筑作为一个庞杂的产品,具有太多细节,也具有太多可能性。积累你认为好的、有价值的任何相关案例、图片、文章、图纸、数据、灵感等,都会在某一天派上重要用场。

积累绝不是简单的收集,不是只放在你的收藏夹或者网盘就可以,你需要消化它,挤出一点时间收集、归类、总结并进行复盘,我相信你的这一波操作,就会甩掉很多人。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有脑海里的一切最终会归结于表达,表达包括设计表达和图纸表达。

第一:设计表达是指把思考阶段的内容,用最简洁的图纸或语言呈现给对方,让对方能够快速领会你的大脑里的想法。此时此刻,我建议你学习绘画表达,铅笔画、素描甚至马克笔均可,可以报个培训班领你入门,但学习最终要靠自己练习。

第二,图纸表达,可以掌握一些软体的操作方法,软体不能只学一种,因为不同的软体在设计阶段所承担的作用不同,要学会结合不同软体的优势和劣势,较准确的表达出实用且美观的图纸。(有时间可以更新一篇相关软体的答案)

4、 若有机会出去看,千万别只坐在电脑前

亲身经历的真实世界,远比网路上片面的信息来的立体,丰富。

如果有机会去世界各地看看,不同地域文化有怎样的不同的建筑,它们是和环境相宜,还是格格不入?不同功能的建筑会带来怎样的使用感受?是庄严肃穆,还是小巧亲和?亲手去摸一摸不同的建筑材料,去询问一下当地的百姓,也许某种触感或某句话会为你带来无穷的灵感。工地,女孩子别嫌弃它尘土飞扬,它是最接近建造过程的角落,是你把控建筑成果的第二现场。

5、 学习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日程,学会休息,学会保养自己

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制定学习或工作计划,不要让自己一直处在紧绷状态,要学会休息,好的休息,会让下一次出发变得更有力量。女孩子,无论如何要学会保养自己,可以做一些健身,瑜伽,舞蹈来强健体魄,尽量不熬夜,合理饮食,作息规律,以上这些都会让你有一个更好的精神面貌,也会更加自信。

相信我,自信的女孩,运气不回太差。

6、 做设计,千万别太较真

建筑学是文科和理科的结合,设计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过分较真某个细节,适当的抓大放小,在把握大原则的基础上推敲细节,切忌因纠结某个点,而偏离主要方向。

7、 如果可以,给自己一定的奖励机制,每一份礼物都会代表某一阶段的一次进步

学习建筑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路陪伴最多的就是自己,不妨在每个获得成就感的时刻,奖励自己一份喜欢已久的事物,或是一套柯布西耶的作品集,一张罗马的机票,一份美术馆的写真,一只口红,一天的放空…多年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曾经那样精彩。

建筑的美好,等你发现,或,等你创造

以上,祝福。


可以学,只是最好家里比较有钱,能买到比较好的护肤品

因为你会熬无数个夜。


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主要是看你自己是不是喜欢。

我觉得你说的应该是建筑学这个专业,我就从过来人的角度介绍一下建筑学这个专业吧。看一看国内大学的专业设置,大部分都是理工科的为主,建筑学是偏文科类的专业。逻辑思维并不是太强调,感性因素要多一些,就像对美的认识各人有各人的不同,很难以对错优劣去简单评价。先说一下建筑学毕业生的去向,大学任教是极少数做学问理论能力强而设计能力稍微有点弱的人的选择,大多说理性思维较好,而感性思维较弱,写论文在行,实操能力较差。这些人评论起来头头是道,你是说不过他的,但让他来动手做往往是纸上谈兵,心里只能呵呵了。只适合于那些用钱来补脑的潜意识里有点自卑的甲方。对大多数人来说,去向是设计院和甲方两个方向。我是一直在设计院做了二十多年,这方面还算有点发言权。对于做一个设计师来说,一般的梦想都是做到国内知名的设计大师,做过多少个国家重点工程,得过多少省部级大奖,这取决于你的对梦想的执著程度。现实中的蝇营狗苟,委屈妥协,生活和生存压力这些都是避不开的,大多数人做什么职业都是作为一个谋生手段,如果在做的时候慢慢产生了兴趣,而且有了职业优越感,那就算成功了。当然你如果执著地追梦,自己不断的去创造和争取达到目标所具备的内部和外部的条件,那一定会达成目标的。对于做甲方来说,关注点有很大不同,重心放在产品和绩效上,上学时的梦想不是自己来做设计,而是通过设计院来实现了。自己变成一个被上面压的整天写PPT,天天「夜总会」,对下面天天催图,还要应付其他工程预算前期各部门的各种甩锅。事务性工作多一些,梦想就只剩下赚点钱了。这时候专业就是赚钱的一个门槛和手段,那学什么专业就只要看什么专业以后就业能赚到钱就可以了。想著又自己喜欢又能赚钱,这种情况生活中很多事情是通的,就和找老婆要求上的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一样,取决于你自己的生活态度。


要选对专业


有趣且值得的专业,锻炼好身体。


不建议


还是早点改行吧


还是不要学建筑了,经常通宵


我觉得如果是看中建筑学是可以学的,但如果是看中建筑设计这个行业,其实设计院目前我接触到的很少有30+的女性。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女生甚至比男生多,有灵性的或是努力的女生也不在少数,要么在专业上忘掉性别,全力以赴,要么早做规划,总得为自己谋前途


泻药

可以试试 对某一事业的热爱与性别无关

但注意身体 情绪 以及发际线


想做什么做什么~


把身体养好。


建议早点接触哲学、美学、逻辑方面的书籍。尤其是准备出国深造的同学。蛮多高校需要这些基础做设计理论研究的。当然,这也为你做的事情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价值观和立足点。

是女生的话,再多买点眼霜和精华吧。


谢邀。

作为一个从小就偏科严重的女生,高中在准备留学申请的时候考虑过建筑,被父母好言劝阻了。因为爷爷是建筑师,我爸爸知道这一行的辛苦,同时也觉得建筑偏理工科,我应付不来。也因为感兴趣的学科很多,社科类和商科的都比较擅长,即使从小有美术基础也更多是兴趣爱好,在众多选择里建筑并不是最优选择。

后来出国之后去了文理学院,先学了一个稳妥的专业,结果大一结束后误打误撞,去全美第一的设计学院上了一个建筑的暑期课程。在结课那天教授单独找我聊天,问我有没有兴趣转学来学建筑。她随手拍了一张我桌上的模型,发邮件给建筑系主任,说她这里有一个很有天赋的学生,能不能破格录取。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提交了一些基本的材料,又过了几天就收到了offer和奖学金。一般来说美国大学的申请是前一年的10月开始,1月份截止,春天收到录取结果。而我在七月底才申请,九月就仓促的入学了新的学校,新的项目和专业。

现在已经从本科毕业了,在哥大gsapp继续建筑的学习。我总是想,如果当初没有心血来潮去报那个暑课,没有对我青睐有加的教授,也许现在就是完全另一条人生的轨迹。但冥冥之中我也相信,是因为我心底从来不曾甘心放弃建筑,才会兜兜转转回到这条路上,并且坚定顺利的坚持下来。

写这段经历是想鼓励任何心中有这个疑问的人,不管你是女生,还是被认为理科不够好于是不该学建筑的人。即使是小学初中数学都很少得高分的我,在本科的结构工程课也拿了98分。建筑的学习过程是繁杂也漫长的,建筑行业也是出了名的辛苦,但我依然觉得这是我这辈子认定的专业和事业。建筑带给我的改变,自我价值和成就感是不可替代的。也许在刻板印象中,女生学建筑是不讨巧的,但希望女孩子们可以去选择任何自己想学的东西。如果是真正热爱的事物,至少应该允许自己去尝试。


找个能给到你项目的男生,或是能让你随时辞职老娘不伺候你了的男生。


在学校好好学,多思考,多实习,多拓宽思路见识。

女生干这行,最大感受就是就业歧视是很深的,在没办法改变现状、且不想换专业的前提下,只有付出更多努力。

进入社会时,做好心理准备,在学校和在公司,女生的地位落差蛮大的。我2014年TJ保研面试,90%的都是女生(男生就业比例更高),研究生院本届男女比例约3:7。2016~17年找工作的时候,这30%的男生明显优势,与能力无关。

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总之选择了就好好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