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了部小说,说如来佛一出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来了句「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然后主角就各种不服,凭什么唯你独尊?

但是如来佛这一句话正确的断句其实是「唯『我『独尊」,是指「我」这个字。大意就是每个人都是天下最独特、最尊贵的人,是妥妥的心灵鸡汤。但是就因为断句问题,让不懂的人理解成了狂话,这哪说理去?


题主所说的唯我独尊,依照现在依照南传佛教的译经,应该是佛最尊贵的意思。(南传是现代人从巴利文译过来的白话文,不是文言文,所以歧义比较少)

元亨寺版译为(我是世间之首位者,我是世间之最胜者,我是世间之至尊胜者);

庄春江版译为(我是世间最高的,我是世间最胜的,我是世间最上的);

关键在于佛经都是翻译来的,南传从巴利文,汉传和藏传从梵文。巴利文和梵文里的「我」是否可以解为每个人,而非佛祖本人呢?

当然,如果巴利文和梵文里的「我」可以解为「每个人」的话,南传译经也可以解为(每个人是世间之首位者,每个人是世间之最胜者,每个人是世间之至尊胜者)

记得以前我那一辈人的历史教科书里,有用一句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来举例古人称赞秦始皇,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

但是如果看一下全诗的话……看看李白的感情色彩究竟如何吧: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事实上,此诗是有背景的,借古讽今,李白暗讽唐玄宗。

而且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这首是其三,其一里也有: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其四十八:

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

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征卒空九寓,作桥伤万人。但求蓬岛药,岂思农扈春。力尽功不赡,千载为悲辛。

又有现在常被人提起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古人的看法如此(休道我言多有奸诈:《论语》二则) 。

还有例如著名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等等。


治大国如烹小鲜。老子本意是崇尚无为而治。小鲜,小鱼嘛,在锅里不能经常翻动,不然很快就烂了。治国也是这样,统治者不可太多干涉。

很多人把这个「类比」理解成了「对比」,以为是称扬在位者手段高明、治理有方、毫不费力。


-

比如「唯我独尊」便是提问者理解有误。这句话出自释教『长阿含经』:「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意思是「在天之上与天之下(的一切空间),只有我一个人是尊贵的,我将要将众生由生老病死(的循环中)超度出来。」

-


既来之则安之。孔子的意思是,你把人弄来了,就得负责到底把人伺候好了。现在说起这句,是好声好气地跟来人使下马威,要表达的意思是:你既然来了,就得服我的管,老老实实夹著尾巴做人,少提要求少提意见,不许给我添堵找麻烦。

也就是人口增长、人才贬值把这帮大人老爷们惯出这么大架子。


太多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现在有人喜欢说以前古文没有标点,把这句话往好的方面解释。

无奸不商。其实是无尖不商,后来以讹传讹,成了无奸不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意说的是,人如果不完善自己就等著天诛地灭。

父母在,不远游。其实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不是不让你出去,一定要尽愚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