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廖版《现代汉语》中说,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但是要注意在替代中保持语义意义的基本一致。

那「喜欢」的「喜」可以替换为「喜爱」等,但是「欢」却不能(替换成欢乐、欢快等,语义就差别很大了),这难道不是说明喜欢是一个语素吗?

但是例句(如下)却划分为两个语素


「马虎」中的「马」和「虎」为什么不是语素?

「马虎」,不认真、草率、疏忽义。

我们先用替代法:

替代「马」:老虎、恶虎

替代「虎」:马车、马鞍

替代后构成的新词中「马」「虎」与「马虎」中的「马」「虎」完全没有意义关联,实际上「马虎」中的「马」「虎」与「马虎」的辞汇义也完全没有意义关联,只有组合为「马虎」才能表示不认真、草率、疏忽义。

所以,「马虎」是个双音节单语素词,拆分出来的「马」「虎」有音无义,只是音节,不是语素。

那「喜欢」的「喜」可以替换为「喜爱」等,但是「欢」却不能(替换成欢乐、欢快等,语义就差别很大了),这难道不是说明喜欢是一个语素吗?

题主这里替代法用错了,双向替代要求意义基本一致的同时位置也要保持一致,正确形式是这样:

替代「喜」:新欢、联欢

替代「欢」:喜爱、喜好

显然,替代后新词中「喜」与「喜欢」的「喜」意义一致,「新欢」的「欢」意义似乎有变化,而「联欢」的「欢」意义不一样。那是不是说明「喜欢」也是一个双音节单语素词呢?

不是!

黄廖版《现代汉语》中说,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但是要注意在替代中保持语义意义的基本一致。

「意义基本一致」不是说必须完全相同,有意义关联也是可以的。「新欢」的「欢」与「喜欢」的「欢」意义不完全一致,但实际上是有意义关联的。

替代法是判断语素常用方法,但并不是万能的,汉语的词来源复杂,有大量复合词无法用替代法来判断语素,实际上,只要一个词的两个成分独立意义与整个组合的意义一致或相关,就基本能确定这两个成分都是语素。

「喜欢」中「喜」「欢」各自都有「喜爱」义,也能各自参与构词,所以「喜欢」是联合型复合词,「喜」和「欢」都是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具备自己的语素义,构成词后又获得了整体的词义。词义具备概括性,并不等同于语素义的简单叠加。例如说「开幕」一词表示戏剧或者其他表演的开始,并不单单指语素所提示的「打开幕帘」的动作。因此「替换法」并不要求两个词的词义相同或者相近,只要存在著共同成分,并且共同成分指向著相近的语义特征就能够判断出,相同成分为同一个语素。

「喜欢」和「欢快」虽然语义不同,但是两个词均存在著相同的成分「欢」,语义特征均具备「心情愉悦」的属性。所以可以判别其中的「欢」为可替换的语素。


按黄廖版现代汉语来说(只对这版有印象了哈哈),我们先来看看定义,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即不能再拆分,有声音有意义,不防这样来理解,语素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汉字,汉字都有音义的对吧。

来看看例子,你说的喜欢,我们来拆一拆,你试试将喜和欢分开组词,喜爱,欢喜,欣喜,惊喜,狂欢,在这些词里喜和欢的意思同它们组成喜欢这个词时的意义无不同。喜和欢不能再拆分,有音,有义,三个条件都满足,好的是两个语素了。

不防再做个对比吧,经典例子就是课本上的蝴蝶,试试拆开会发现碟字还可以再组词,比如粉蝶,彩蝶啊之类的,但蝴字你可以去查查字典它的词语搭配是真的和蝶捆绑不作其他了,所以蝴蝶是你拆不开的一对,它就是一个语素啦,一定一定要注意的是就算拆开后能组词也要保证它的意义是没有变的才行。


我不记得语义要差不多,我记得能被替换就是两个语素。

且还有「欢喜」这个词,这样替换语义算是差不多吧。

还有就是词义可能有变化,有些联想现在不常用,可能联想不到。


喜爱,喜庆,喜欢

欢乐,欢快,欢愉

可能是因为都可以单独使用吧


垃圾,蚂蚁,沙发这三个词属于多音节语素吗?蚂蚁一词只有一个语素对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